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二作文 > 正文

和-议论文作文 论说文和议论文文案

2019-03-08 高二作文 类别:议论文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和-议论文作文 论说文和议论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和-议论文作文  论说文和议论文文案

和-议论文作文 论说文和议论文文案:

“和”,古又写作“龢”或“咊”。““龢”,调也。“咊”,相应也。”自古以来,和都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状态。
自史伯在《国语?郑国》中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这一关于世界起源的朴素辩证法后,和也由单纯的音韵协调逐步深化至天地法则与世界的本质规律。
“和”是冲突的平衡。认识“和”,首先要认识“和”与“同”的差异性。同,是绝对的同一,排斥矛盾,排斥异己,排斥不同事物的碰撞。而和,更多地关注多元的对立统一,要求达到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境界。和生万物,同无增益,我们所追求的和,在冲突中生成、发展、完善,最终兼容共存。晏婴在《左传》提到,“和”如“五味的调和,八音的和谐”,不是单一的“同”,不是简单的拼凑。孔子曾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里的“和”是指能容纳不同思想的碰撞,而又有自己的原则与立场。诚如朱熹所评,“和者,无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允许冲突的存在,但冲突终将转化为平衡的状态,是谓“和”。
正所谓“万物并行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在“和”而不同的协调中,又让人体会到“和”融汇统一的包容。“和谐,不是一百个人发出同一个声音,而是当一百个人发出一百个声音时,他们同时彼此尊重”。人不是孤立的,而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正是“和”思想的体现。与钟摆“和谐共振”的原理类似,个体的差异,面对差异的宽容,宽容造就的平衡,带动整个社会发出共鸣,即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环境。“和”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与整体性,承认个体,但又融合个体,超越个体,成为统一的整体。“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离散不能相和合”,在兼容并蓄间,实现了万物的共生共存。
在“和”的世界,我们与天地和,与社会和,与他人和,与自我和,在思想独立的同时接纳万物,在对立冲突间以包容统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阴阳之和,天地之和,天人之和,是创生万物的和,是推陈出新的和,是生命发展的和”。“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和化生万物,并行不悖;万物归为和,异质同存。让万物在冲突和融合的动态过程间不断发展,并行前进,即是“和”的终极意义。

和-议论文作文 论说文和议论文文案:

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以和为贵”的思想。什么是和?就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睦共处。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一思想未能被统治者重视。不过,在人们经历二战、反思战争后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赞同这一思想。因为只有和,全世界的人才会团结一致;只有和,人类才能在其基础上发展;只有和,人类才能走向富强。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桨开大船。”在科技发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想做成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光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合作才能共赢。但合作的成功与否,又是一个问题,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和。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曾为对抗强大的秦国而结盟,但不久六国间的相互猜忌和秦国的挑拨离间就使得联合抗秦的联盟名存实亡,最终六国被秦国逐个击破。正如杜牧所说:“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六国的灭亡不在于士兵不够强壮、兵器不够锋利,只是达不成“和”,未能齐心协力罢了。所以一个缺少和睦的集体,是难以成就一件大事的。
和平也是发展的前提。只有生活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才有发展的可能。欧洲各国在上世纪前期大战不断,也正因为如此,他们走向衰弱并受到美国的控制。但勃兰特的惊世一跪、法德之间的握手言和等将和平又带回了这片土地,欧洲也逐渐脱离了美国的摆布。日本二战后几乎成了一片废墟,但因为摆脱了军国主义,迎回了和平,使得自己在几十年内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和是发展的前提,没有和,发展也是白费,没有发展,和就失去存在机会。如此恶性循环,怎能期望国家富强?
和,带来了合作,带来了发展,才有了国家的强盛,才有了个人理想的实现。个人的理想实现了,又会加强自己的合作意识,使自己进一步发展,从而间接地给予国家又一份发展动力。这样的循环,才能使人类进步。
所以说大家应当以和为贵,不要因为一些小事伤了和气。和就像空气一样,是我们赖以生存、共同分享的东西。因为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和-议论文作文 论说文和议论文文案:

和谐,人类共同追求的东西,充满着协调与完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我们生活在一个需要爱心的世界里。花开,有绿叶扶持;月缺,有群星做伴;日出,有湖水梳妆。天地万物都懂得关爱,更何况我们呢?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是人们的期盼和追求。和谐社会需要爱心,美好生活需要互助,良好人际需要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的人际关系最重要的是关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相互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爱是人类最朴素最珍贵的情感,是和谐社会必须具备的润滑剂。因为爱心,流浪的人们才能重返家园;因为爱心,疲惫的灵魂才能活力如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我们,也许仅仅是少买一点零食,少买几件饰品,就可以让一个孩子享受到知识和爱的雨露。当我们寄去一份爱,看着自己的爱化为孩子脸上欣喜的笑容时;当我们的绵薄之力,却可以改变一个孩子乃至一个家庭的命运时,那是多么的快乐!爱心,就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分外感受到人间的温暖;爱心,就是一泓出现在沙漠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充满爱心,撒播温馨的社会,不用刻意营造,完全如一道浑然天成的风景。爱心无价,和谐的社会需要用“爱”来铺就。总有人会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而陷入困境,需要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帮助。伸出我们爱心的双手,让无助的眼神看到希望的目光,让身处黑暗的人感受到光明的存在,让悲伤的人得到温暖的援助。或许有的家庭还不能解决温饱问题,或许有的孩子还上不了学。不少家庭都经不起疾病和灾害的打击,刚刚越过温饱线的人们,很容易因灾返贫、因病返贫。在同一片蓝天下,这些需要救助的人们同你我一样,向往在彼此关爱的和谐社会中,过上平安幸福的生活。这时,爱心,是能鼓起他们生命风帆的激励;爱心,是雪中送炭式的资助;爱心,是抚慰他们受伤心灵时的微笑。社会不能没有关爱,倘若没有了爱心,就如同一台生锈的机器,给人一种冷冰冰,硬梆梆,到处卡壳的感觉,毫无和谐可言。
其实也不单单是对弱势群体要播撒爱心。当前我们面临的诸如污染严重、土地流失、环境恶化等等问题,倘若人人都能奉献一份无私的爱,像爱护自己的家庭和亲人一样爱护土地、环境和生态,又何至于到今天这样的程度?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从心灵内部迸发而出,能让我们发挥出无穷的智慧和活力;爱,是一根强大的支柱,无论面临怎样的困境,都能催生我们的顽强的斗志和毅力。
孟子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 人类永远需要在互相帮助的氛围中进步和发展。爱作为人类一种美好的情感也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美好言辞,它应该是更加具体、直切地落实到日常生活的互相帮助的行为中去,去关爱每一个你所认识与不认识的人,同情他们,帮助他们擦干生活带给他们的眼泪。爱心就像阳光,需要照耀在大地上,才能真正地成为温暖人心的力量。“勿以善小而不为。”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共同理想,每一个都献出点滴爱心就汇成一股暖流,让社会更加温暖,我们也就会更加靠近和谐社会的理想。德行善举是唯一不败的投资,但我们不是为了投资。因为我们每一个善举,都会闪烁着爱的光芒,充满着人间的真情。爱心缘于人的本质,善意折射出道德的高尚,让我们进一步唤醒心灵深处的美好和关爱,让我们在付出爱心的时候得到付出的欣慰,让那些受到帮助的人享受到爱的感动,每个人都是爱的付出者,每个人都是爱的受益者,施人以爱,赐人以福,最终爱心会回到我们身旁。
让我们用爱心去构建和谐社会,用爱心打造出一条条爱心链。握紧它,人们就有了攀援向上的呵护,就有了生活上风霜雨雪的遮蔽,就有了心头上的温暖与希冀。

和-议论文作文 论说文和议论文文案: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在世,苦乐相随。然苦乐之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可一言而论。如茶,或曰苦,或曰香,或曰无味,此乃品味不同。如酒,或曰香,或曰辣,或曰难闻不堪,此乃爱好不同。再如世上之事,有人曰:“世间多姿多彩美妙无极。”也有人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上述二者各走极端,皆不为世人所好。乐观、豁达也,然事事皆乐,则无威严可论,休要辩解成“胸有成竹,遇事不惊”之语。悲观,颓废也,然事事皆悲,则人生无乐,岁月无光也,休要歪解为“看破红尘,心如止水”之语。此二种人,人生无味也。古语曰“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故君子当存藏污纳垢之念,不可持好洁独行之操,此语道尽了人生的苦乐观:乐时思悲,当防之后防;悲时思乐,可解苦增甜。此二者结合,则事大可顺心也。纣王无道,乐时不知思悲,尽心玩乐,以为各诸侯不成气候,不知励精图治,终至朝歌沦丧,成为亡国之君。
勾践灭吴,此事众人皆知。勾践曾为越王,为吴所破,后卧薪尝胆、发奋图强、一心灭吴,舔胆虽苦,心中之希望却甜蜜无比,最终破灭吴国雪耻消恨。
佛家有云:大慈大悲。何谓大慈大悲?大慈,为自己为众人都是快乐的。却为何又大悲?曰:无大悲之心,则无大慈之心,悲人之苦难方为慈。正如大慈大悲的观世音,你看他音容相貌,也就清楚了。
人生在世,悲乎?乐乎?都不若二者之结合,悲中有乐,乐中有悲,才是真正的人生。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和-议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和-议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和-议论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