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作文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图片文案

2019-03-10 高一作文 类别:素材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作文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图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作文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图片文案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作文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图片文案:

萧乾(1910.1.27~1999.2.11),原名萧炳乾。化名萧若萍,笔名:塔塔木林、佟荔。蒙古族,现代著名作家,记者,文学翻译家。祖籍黑龙江省兴安岭地区,生于北京。1926年在北京崇实中学学习,参加共青团,任崇实中学学生会主席兼校刊编辑。1930年考入辅仁大学英文系学习,1931年任英文周刊《中国简报》(ChinainBrief)文艺版主编,翻译和介绍中国文学作品。后转入燕京大学新闻系学习,1935年毕业。开始任《大公报·文艺》主编,并兼旅行记者。1939年受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邀请赴伦敦任教,同时兼《大公报》驻英记者,1942年入英国剑桥大学英国文学系当研究生,进行英国心理派小说研究。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燃遍英伦,1944年放弃剑桥学位,毅然担任起《大公报》驻英特派员兼战地随军记者,成为当时西欧战场上唯一的中国记者,在战火纷飞的欧洲战场采访,写下了《银风筝下的伦敦》、《矛盾交响曲》等描写欧洲人民反法西斯斗争的大量通讯和特写。1945年赴美国旧金山采访联合国成立大会、波茨坦会议和纽伦堡对纳粹战犯的审判。1946年回国继续在《大公报》工作,兼任复旦大学英文系和新闻系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人民中国》(英文版)副主编,《译文》杂志编辑部副主任,《人民日报》文艺版顾问,《文艺报》副总编等职,1954年参加第一次全国文代会筹备工作。1961年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1979年起,历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委,民盟中央常委等职。
萧乾先生是世界闻名的记者,卓有成就的翻译家、作家,也是著名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者。晚年多次出访欧美及东南亚国家进行文化交流活动,写出了三百多万字的回忆录、散文、特写、随笔及译作。主要著译作有《篱下集》《梦之谷》《人生百味》《一本褪色的相册》《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尤利西斯》等。1998年10月出版的《萧乾文集》(1-10)收集了他的主要著译作。作品《老北京的小胡同》也被列入2013上海市初中七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风俗世情的第十四课。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作文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图片文案:

萧宝卷(483年―501年),字智藏,齐明帝萧鸾第二子,南齐第六位皇帝。萧宝卷的生母刘惠端(萧鸾的正妻)早亡,由潘妃抚养。他年少时不喜读书,以捕老鼠为乐。他自幼口吃,少言寡语,性格内向,整天只知道玩闹,经常在东宫和侍卫们一起挖洞捉老鼠,弄得通宵达旦。萧鸾却也不怎么管他,倒是担心他心机不够,将来驾驭不了那些宗室叔伯兄弟们。萧鸾以阴谋手段篡夺帝位后,滥杀高帝、武帝的子孙,先后诛杀了12位亲王,以巩固自己的帝位。临死时,齐明帝萧鸾对太子萧宝卷说:“对威胁皇位者,要果断诛杀”。小皇帝对此牢记在心。登基之后,便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父亲的杀戮恶习发扬光大。公元498年9月1日,齐明帝萧鸾去世,太子萧宝卷即位。
萧宝卷是一个荒诞残暴、胡作非为的小皇帝,他自幼贪玩成性,登基后,经常外出打猎游玩。凡他所要经过的道路,先将两边的居民驱逐,所有人必须回避,有犯禁者格杀勿论。因此万春门至郊外,周围数百里,几乎没有人烟。有一次他到沈公城,有一个妇女临产而不能走,萧宝卷将她剖腹验胎,辨视男女。还有一次在定林寺,有个僧人老病不能行走,藏匿在草丛间,却偏偏被萧宝卷发现,他命左右侍卫用箭射那个僧人,百箭俱发,把个僧人射得像刺猬一般。萧宝卷也亲自射发数箭,箭头贯入僧脑。
萧宝卷出外游玩,毫无规律,有时白天,有时夜晚,“入富室取物,无不荡尽。”他又不愿被人看见,谁遇上就要被格杀。因此地方官员时刻留意,每见他出宫立即奔走呼叫驱逐百姓,使道无行人,铺存空屋,一时“工商莫不废业”。
萧宝卷禀承父训,即位之后,便杀害顾命大臣右仆射江佑、司空徐孝嗣、右将军萧坦之、领军将军刘喧等人。萧宝卷视百姓如草芥,对文武大臣也动辄大开杀戒。他的表兄弟江祏、江汜因多次对他好言劝谏,他怀恨在心,将二人杀死。镇军司马曹虎,家中多财,萧宝卷杀了曹虎,吞没了他的财物。
萧宝卷疯狂的乱砍滥杀,引起了大臣们的惊惧。为求自安,纷纷起兵造反。499年十一月,齐太尉陈显达在江西九江起兵,进军安徽马鞍山;次年三月,平西将军崔景慧叛变,与徐、兖二州刺史江夏王萧宝玄联合起兵围建康。陈显达、崔景慧虽先后兵败被杀,但在朝野上下却引起了震动。
萧宝卷平定叛乱之后,更加昏庸残暴,他与潘玉儿、宦官梅虫儿等人日夜玩乐。因担心平定叛乱最得力的尚书仆射萧懿夺其皇位,他派人毒杀了萧懿。萧懿之弟萧衍震怒。这年十一月,雍州刺史萧衍与吕僧珍等率领万人在湖北襄樊起兵,拥立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称帝,改年号为中兴,并宣布废萧宝卷为涪陵王,发兵进攻齐都建康。
面对如此险峻的形势,萧宝卷却不知末日将临,仍沉溺于嬉戏玩乐之中。他整日与侍从、官人们在华光殿前演练军阵,用以取乐,对城外的兵马却不放在心上,“昼眠夜起,一如平常”。当他听到城外的鼓声传来时,竟穿上大红袍,登上景阳楼屋顶看热闹,流矢几乎射伤了他的腿脚。
在萧宝卷看来,陈显达、崔景慧的叛乱很快被平息了,萧衍也不足为惧,无须多虑。但几战之后,萧衍不仅不被消灭,反而愈战愈勇,直至将都城建康紧紧包围。萧宝卷的亲信太监茹法珍恐士卒逃散,跪在地上请求萧宝卷赏赐将士,他反问道:“反贼难道就只杀我一个人吗?为何偏偏向我要赏赐?”后宫中储有几百根加工过的木料,茹法珍请求用作城防工事,萧宝卷对他说,这是留作修建宫殿用的上等木料,不得轻易动用。于是“众皆怨怠,不为致力。外围既入,城中皆思早亡,莫敢先发”。
太监茹法珍和梅虫儿趁机对萧宝卷进谗言说:“大臣们都不尽力,所以叛军的包围不能解除,应将他们杀掉几个以立君威!”萧宝卷听信了他们的话,准备再一次向大臣们举起屠刀。萧宝卷的一意孤行,终于促成了内外反对势力的联合,加速了他的灭亡。
负责守卫京城的王珍国和副手张稷首先起事。他们秘密派人出城,与城外的萧衍取得联系,献给他一面明镜。寓意是:明镜可以照物,真心亦如明镜可鉴。萧衍接受明镜后,心领神会,回赠给王珍国等一枚断金,暗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样,城内城外,联成一气,一个推翻萧宝卷的联盟组成了。
公元501年12月31日夜里,内线偷偷打开宫门,王珍国、张稷带领兵马突然袭击大殿。这时,萧宝卷正在含德殿听演奏,在缠绵的乐曲声中昏昏欲睡。猛听到有兵马杀来,赶忙跑出含德殿北门,想逃进后宫,但后门已被关闭,无法逃走。宦官黄泰平冲上前来,用刀砍伤萧宝卷的膝盖,他仆倒在地,张齐冲上前来,一刀砍下他的脑袋。张稷来到后,召尚书右仆射王亮等列坐殿前,令百官署笺,用黄绸涂油包上萧宝卷的首级,派人送给萧衍。萧衍得知萧宝卷已死,大喜,遂令人入宫清查府库及图籍,将茹法珍、梅虫儿等人拘捕入狱,以宣德太后的命令,追萧宝卷为东昏侯。萧衍为中书监、大司马、录尚书事,执掌了南齐的大权。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作文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图片文案:

镇安,位于秦岭南麓,今属商洛。夏朝属酆域,商周为蜀地。春秋属楚之酆地,战国归楚郇阳地。武则天通天元年(696年)辟置安业县。乾元元年(758年)改名乾元,后汉乾佑二年(949年)改名乾佑,明景泰三年(1452年秋)改名镇安。其高山耸立,深沟狭曲,河山相间,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唐人贾岛曾书诗云:“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宜是老禅遥指处,只堪图画不堪行。”县城夹河道蜿蜒而建。金台山,即位于县城东南郊。山上有寺,名曰兴隆寺。其曾名天波寨,是一座千年名刹古寺,始建于唐,属佛教密宗祖庭——西安大兴善寺下寺,为陕南佛家文化中心。唐宋间殿宇辉煌,香火鼎盛。然元时毁于战祸。后又数历重建与损毁。草木枯荣,寺庙旧址已掩于尘土。遥想唐人杜牧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令人感慨万端。近年来,地方政府开始规划建设金台山文化旅游景区。景区建设凡三期工程,现一期工程业已完成。2017年1月28日,余前往游览。一座座仿大唐建筑风格的楼阁殿宇映入眼帘。其错落山谷之间,气派崭新恢弘。沿曲折的石阶而上,渐行渐高,倚柱俯瞰,山城风光尽收眼低;扶栏远眺,群山连绵引人遐想。顷之,心中自语道儒是中华儒,道亦中华道,禅虽西天来,终成中华禅。儒、道、禅,从不相知到相知,从不相和到相和,已历经数千载。数千载间,往圣先贤,仁人志士,虽道不同,其行相近。皆为社稷黎民,或谋国政,或化人心,或伸正道。楼阁殿宇,不历风雨;志向道行,历久不衰。今之游览者如云,焚香者如缕,而其诚心者几人?信禅者几人?力行者几人?大类走马观花,叶公好龙者也!古之人登山而望远,望远而开阔其眼,宏大其志。古之人致学而行远,行远而博大其学,精深其道。是以古之人乐登山,乐观海,乐涉水,乐行远也。余以为禅意在心,不在物。禅行在诚,不在礼。是故心中有禅,则尽处皆禅。心中无禅,则虽在佛前,不得禅也。暖日将沉,兴歇而归。是为记。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作文 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图片文案:

南朝梁人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他所住的地方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东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 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丶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丶桓景剑刺瘟魔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吴子章(孟学士)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 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萧乾的故事资料汇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