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底色(17)作文 底色素材图片文案

2019-03-09 高一作文 类别:其他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底色(17)作文 底色素材图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底色(17)作文  底色素材图片文案

底色(17)作文 底色素材图片文案:

也许你不如鲜花般灿烂绚丽,也许你不如大海般气势恢宏,也许你不如峭壁般高耸入云;你可能只是路边的一株普通小草,你可能只是山涧不为人知的小溪,你可能只是山顶上一块易捻碎的石头;但我们都拥有人生的底色,那就是平淡。
平淡的生活,平淡的作息,平淡的亲情,平淡的友情,平淡仿佛成为了社会的底色,无趣又真实。
在每一天的早上,你总能看见一些“上班族”行色匆匆,他们奔走在大街小巷中。而我们这些本该悠闲的学生也在家、学校、补习班之中往复。还记得初三的日子里,生活平淡得如同一潭沉寂的湖水,没有一丝涟漪。这平淡的生活是人生的底色。
学习上,父亲对我的严格要求仿佛永远消散不去,他要求我认真完成作业,制定作息时间表,进行课外拓展。生活上,母亲对我的无微不至好似成为了一种习惯,她想出法子让我能多吃一点,苦口婆心的劝诫要多穿一点,默默付出在我看不见的地方。父母的爱就像空气一样,看不见也摸不着,可我却能时时刻刻感受到它的存在。这平淡的亲情是人生的底色。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有一个知己多么可爱。
我有一个同我一起进行了长达八年的“友情马拉松”的人。我们相识在一个炎热的夏日,她活泼有趣,我外向大方,就在这个机缘巧合之下相知。我们两无话不谈,逗趣有意思,可是后来,它随着家人搬迁了,我们在网上也时常联系,后来渐渐淡了。有一年他们一家回来看看,她来找我了,我们走在相识的林荫道上,说了最近的情况,也就仅此而已。我曾幻想过无数个重逢画面、抱头痛哭、欢呼雀跃……可竟没想到如此平淡。长时间不见,却依然记得对方,当再次相逢,依旧可以平淡对待一切,平平淡淡的才是最珍贵。这平淡的友情是人生的底色。
兰开幽谷,不悲;兰开闹市,不喜;谁说幽谷深兰就没有美丽过呢?它们用安详恬静的姿态描绘生活的情调,用清雅恬淡的芳香演绎着生命的内涵,用平淡的选择装点人生的底色。

底色(17)作文 底色素材图片文案:

底色是绘画时在画布上涂的第一层颜色,要涂所画物体固有的颜色。可是如果,你连自己在画什么都不知道,如何来上这层底色?
就像初为人母的女子手足无措地面对襁褓中的婴孩,不知道该把他变成一个怎样的人。总之,很好的人——一个笼统的概念。
像个初学者,她生疏地开始作画。学着别的爸爸妈妈给儿子报很多兴趣班,奔走于钢琴和奥数之间,给了他一个没有输在起跑线上的童年。于是她把他变成了一个这样的人,似乎无所事事没有追求,不会太开心也不会太伤心。
天知道他有多讨厌自己这一身灰色,他在心里埋怨母亲给自己上错了底色,底色本不该是灰啊。可能母亲不是个合格的画家,她似乎也给自己的婚姻上错了底色,他们离婚了。那片空空荡荡的苍白,和灰色比起来,也说不出哪个更好一些。自此母亲变得沉默寡言,日渐消瘦。
他似乎被这件事刺激到了,开始挣扎,不再安于徒劳。母亲似乎彻底放弃了对他的管東,他变得自由而手足无措。像脱离朿缚不加修剪的藤蔓一样开始疯狂生长,肆意蜿蜒成自己最满意的样子,在灰色上随意泼洒斑斓的颜料。
自那以后,他独立起来,什么都自己去学。他和母亲的交集渐渐远了,却也一天一天看着她好起来,变回最初那个样子,轻轻在那片荒芜惨白上描摹几笔。这天他踏着一地夕阳沿街回来,光影浮动,于朦胧间第一次看到窗里亮着灯。他想,母亲早归了。
今日母亲有点不一样,说不出是哪里隐隐忧伤。“我今天看到你爸了。”母亲抱着双膝坐在沙发上。他不知道该接什么话,只是默默走到厨房,熬一碗粥递给她。她时隔多年再次认认真真看这个男孩,如今他已经长大,恍愡间有些陌生,更多的却是感动。
她抱住他,眼泪沉聚情绪:“如果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把自己活成什么样子。”
那两幅画上的浓墨重彩和轻巧写意都被一句话剥离开去,只留底色,只剩郁郁的灰,慘淡的白,再加两颗心,变成了风雪夜里一盏留给归人的灯的暖金。在生活给予的暴风雪面前,我们能做的便只有相守,水不失去希望。
此时他明白,他已变成母亲生活的底色。
底色,在绘画时最能撑起一幅画的总体色调和格局,是绘画必不可缺的部分。就像心中那抹底色,让我们活成更好的人。

底色(17)作文 底色素材图片文案:

底色是一人一生的素养,是一人一生命运的支撑点。家的底色是明黄色,温暖依恋;社会的底色是鲜橙色,蓬勃发展;国家的底色是赤红色,那是烈士们鲜血的颜色,是所有中华儿女一生信仰的颜色!
为了这热烈的红色,中国的有志之士们努力专研,醉心于学术,只为在这底色上添上自己的一滴红。战士们洒热血,抛头颅,不惧生死,为了捍卫信仰的颜色,他们奉献了生命!“花朵”们努力学习,用朗朗的读书声伴随着八九点钟的太阳冉冉升起,去报效自己的祖国。
中华是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脉脉相传,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秦皇汉武,武功卓越;唐宗宋祖,一统华夏,威震列邦。他们身着龙袍,皇宫金碧辉煌,红,是皇家的颜色,高贵,象征着地位和身份。由此可见,红色,自古就是中华儿女心中最重要的颜色!
红色热烈奔放,自强不息。这与现在欣欣向荣的祖国不是正好一样吗?因为自强不息,我们登上了月球;因为自强不息,我们建立了空间站;因为自强不息,我们对外售出高铁。我们的国家已经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可,有越来越多的人去喜欢,去承认我们的国家。
这样的红,不仅是我们一生的素养,更是我们一生信仰的支撑点!
当身处异国,久久不回家的时候,走在国外的街头,偶然瞥见一抹红时,心中便有一丝的悸动,那是中国人心中的软肋,坚强的外衣再也穿不下去了,久藏心底的思念再也忍不住了。当在天安门广场上,看着军人们迈着整齐的步伐,一脸正气的升国旗时,当与来自中国不同地方的人们一起边高声唱国歌,边仰头注视那红旗高高升起的时候,自豪,喜悦填满了胸怀,你的心跳一声一声有力的跳动着,从你出生时起,红色就成了你生命的颜色!
我作为一名骄傲的中华儿女,看到国旗上红色的底色时。可以举着右手,摸着炽热的胸膛,骄傲又大声地说:今生不悔入华夏!

底色(17)作文 底色素材图片文案:

底色是什么,是人性之根本,是灵魂深处闪着光的金子。人无底色,何以为人;人无底色,何以顶天立地?
底色是一个人终其一生,以实际行动与心血铸成并最终沉淀的产物。拥有底色的灵魂必定是深厚的。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无疑是一个拥有底色的高尚之人。他废寝忘食,用赤诚之心完成了无韵之《离骚》,含垢忍辱,他用顽强之志,铸就了“史家之绝唱”。因李陵之案遭受酷刑而留下终身残疾的他,本可因此埋名于世,安稳一生,但他毅然选择了著史这一重任。顽强和坚韧便是司马迁的底色。这是流传千古的史记告诉后人的。要拥有底色,必用心血来换取,当一个人付出够多、足够伟大之时,他便自然拥有了底色。
古今中外,拥有底色者成千上万,为什么他们能够拥有底色?因为崇高,更因为奉献。不仅是付出够多,更在于其本身精神的崇高。放弃荣华富贵,志在救死扶伤的南丁格尔,以她慈祥仁爱的心与最高贵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尊敬,更拥有了属于她自己的代表崇高善良的底色。虽然不是所有拥有底色的人都同样伟大,但至少他们的精神是同样的崇高,至少他们的灵魂都是高尚纯洁的。
常常在想,人拥有底色究竟意义何在?除却得到敬佩与赞美,他还不是他?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点——底色本身便具有价值,而人不过是这种价值的载体罢了。善良与奉献、坚韧与顽强等这一系列的高尚品格,难道没有了被修饰的人就不高尚了吗?当然不是,这些高尚的品质本身就是无价之宝,而同样底色也不是存在于一个人才具有价值、才值得敬佩。
一个人拥有底色,体现的是其自身人格的崇高。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同样拥有底色。国家与民族的底色,体现的是一国之本。作为一名骄傲的中华儿女,我们每个人的底色融为一体便是中华民族的底色。中华民族的底色比个人的底色更伟大、更崇高,她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底色对无论是对于人还是对于国家都是一样珍宝。
拥有的底色不论优劣,可以只是一种默默无闻的奉献,也可以是一种顶天立地的气概。因为具有了底色,一个人才具有了价值,其存在才具有了最正当的意义。人不可无底色,而国家不可无具有底色之人。底色,不过是一个“神”字罢了,“神”所代表之意是“精神”,因为精神是一个事物得以存在的唯一意义。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底色(17)》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底色(17)》,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底色(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