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成长路上的皮影戏老人作文 皮影戏老师文案

2019-03-15 中考作文 类别:叙事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成长路上的皮影戏老人作文 皮影戏老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成长路上的皮影戏老人作文  皮影戏老师文案

成长路上的皮影戏老人作文 皮影戏老师文案:

成长路上的皮影戏老人作文900字
夜晚。洛城一条偏僻的小巷里,两个用牛皮做的影人正在抹着鱼油的白纱上对垒激战,战马嘶吼,鼓掌擂动。台后,我的邻居老宁和他的老伴唱着戏文,十指熟练地挑动着皮影,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专注与痴迷,深深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此时台下寥寥无几的观众,大都是年逾六旬的老年人及几个不谙世事的娃儿,其中就有一个儿时的我,所有人的目光都凝聚在了这一刻——老剧种,老艺人,两者都令人动容……
清晨。“叮叮叮……”电话那头又传来了儿子熟悉的话语:“爹娘,您俩就别倔了,这活儿你们一干就四十多年,累也硬撑着,您们又不收演出费,何必这么苦着自己呀。选皮、制皮、画稿、过稿,镂刻什么的,这么繁琐又细致的工程,您俩的身子能撑得住吗?早点儿搬来和我们享清福吧……”老宁和老伴还是那句老话:“不,我们还要干下去。”他们忘不了幼年时跟随父辈走街串巷学皮影、忘不了它曾给乡里人带来过的无与伦比的欢乐、亦忘不了文革中,他们多年积攒的1000多影人被毁之一炬;这是多少人的乡情,多少人解不开的情结啊,当年的戏团走的走,散的散,但只有他们决心坚守着,直到天荒地老,直到他们再也干不动。
上午。他们又开始重复着每天的工序:刮皮,在木架上晾干,接着又开始画人物。又将好的牛皮切成块,用湿布朝软后,再用特制的推板,稍加油汁逐次推摩,使牛皮更加平展光滑,以解除皮质的收缩性。接下来就是描图样,这叫过稿,过好稿后疲惫的他们揉揉松沓、昏花的双眼,老宁望着已做好的几百个色彩缤纷的精致影人道:“老伴啊,现在这门戏啊,看来是没人学喽,咱们能撑到什么时候呀。这可是咱们的宝啊,是咱们国家的宝啊”。“是啊,现在的孩子有他们的功课要做,有他们的电视要看、手机要玩,如果我们不坚持,就更加没人干这行了,唉……”两人又低着头,用尖刀在皮影上画着轮廓,大红大绿的色彩染在皮影上……
下午。午饭后,两老伴蹒跚着,挨家挨户串门,招呼着左邻右舍的人去欣赏他们的皮影。即使回应的人很少,他们还是这样日复一日地干着,乐此不疲。
儿时的我,被他们耳濡目染,深深地敬佩着他们的坚守与担当,在我成长的道路上,他们的精神一直影响着我,鞭策着我时刻铭记着自己肩负的那一份文化传承的使命与责任,激励了我决心为国家、为社会扮演好主人翁的角色,承担起自己应尽的义务。

成长路上的皮影戏老人作文 皮影戏老师文案:

从前的故乡里,我常常能看到那个提着大包的皮影戏老人。
皮影戏老人无子无女,却有一个孙女,叫拉拉。人们都说,那个孙女是他捡来的,别人不要的孩子。
小时候,我最爱缠着娘带我去看皮影戏。拉拉和我差不多大,比我小五个月而已。我常常站在大人堆里,使劲往外挤,每次看到拉拉小小的手摆弄着那些皮影的时候,都羡慕的不得了。虽然和皮影戏老人的手艺比起来还要差很远,但是对于一般人来说,已经很了不起了。
所以大多数时候,拉拉在街头练习,很少有人驻足观看。除了拉家常的妇女,闲着无事可做,就聚在一起,说起拉拉的身世,毫不避讳地各种猜测。我站在一旁,我知道拉拉肯定听到了她们的泼妇般的笑声和尖声尖气的言语,因为她的眼睛红了,泪珠在眼眶里打转。可是她没有哭出来,也没有说话。
有一次,依然是这样的场景。我觉得拉拉很可怜,我也很讨厌那些街头无聊的妇人。我想去和拉拉学皮影戏的手艺,就是不知道她愿不愿意教我。拉拉眼圈通红的走过,到我身边时,她停了一下,看向我的眼睛里带着一点幽怨,像丁香花一样清丽的面容。然后拉拉低下头,很快速地从我身边挤过去。
我想拉住她,可是我没有。我不知道为何,在那一瞬间,我好像经历了很多东西,无论心灵上还是身体上,我也仿佛明白了很多东西。所以觉得那一刻,拉拉既是我最熟悉的,也是最陌生的。
那一年,我们都是八岁。

成长路上的皮影戏老人作文 皮影戏老师文案:

“哐当!”敲锣的声音从远处传来。
“皮影爷爷来啦。”
爷爷一手抱着我,一手拎着条凳,走向村前的空地。
一张素布,一盏昏灯,就是舞台。皮影爷爷一双灵活的大手摆弄着几根细细的竹棍,五颜六色的皮影人蹦蹦跳跳。夜色中,远方连绵起伏的大山仿佛一面黑色的大幕,柔和的灯光温柔地笼罩着全村的老老少少。皮影爷爷精湛的技艺让人赞不绝口。长大以后才知道,这叫做:“三尺生绢做戏台,全凭十指逞诙谐。有时明月灯窗下,一笑还从掌握来。”
一幕舞罢,全村人都拍手叫好。那时对皮影的理解,便是热闹与欢乐。
越长越大,懂得更多,理解也更多。偶然一次见到皮影爷爷做皮影人,对牛皮,刀功都有诸多要求,雕刻一个并不复杂的皮影人需要两天时间,才又加深了对皮影的理解,它凝聚着皮影爷爷的心血啊。
很久以后再回到家乡,才发现世事之变。素布依旧,昏灯依旧,乡村普通的夜晚,全村人拥坐在一起观戏的场景却再也无法重演。
一帮古稀老人,几件破旧的乐器,一箱子斑驳的玩偶。皮影爷爷十指依旧灵活,不时地跺脚,脸上神情专一投入,仿佛整个人都与皮影戏融为一体。舞罢,稀疏的掌声掩盖不住他脸上的落寞。我坐在皮影爷爷身边,静静的听他诉说皮影的历史。这时我才真正的理解皮影,中国传统文化。
宋朝至今,经历几百年不衰,代代相传,延续了漫长岁月,皮影像一位年迈的老人,逐渐走到生命的尽头。它的鲜活曾照亮无数人的童年,它的诙谐曾带给无数人快乐。而谁又能真正理解它,保护它,传承它呢?
曾经风华绝代的皮影,在舞台上蹦蹦跳跳的角色,如今只能沉默地缩在角落,等待灰尘将它覆盖。
皮影爷爷挑着扁担的驼背身影渐渐消失,那是一种不被理解的痛。我期盼有更多的人能够真正理解它,避免这独具魅力的传统文化的消亡。

成长路上的皮影戏老人作文 皮影戏老师文案:

小时候,我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在农村。那里没有高大的楼房、繁华的街道,但那里的生活闲适而又充满情趣。
逢年过节,村子里总会有些艺人来表演。有一次表演的是皮影戏,全村的小孩子都涌过来看。有的小孩挤到前排,有的小孩则是骑在大人的肩上。我也一样挤到了前排。
几个表演的艺人搬来一个台子,台子上有一层白幕布。接着艺人又拿来了几个皮影小人,小人做工十分精致,用兽皮做的,手肘和膝盖之间都有一个圆环相接,使动作更加灵活。
“哐——”一声锣响,台下原本议论纷纷的人们立马安静下来,坐等皮影戏的开始。白幕布后的人一亮嗓,皮影小人就在白幕布后露出了形态。定睛一看,这个皮影小人一身黑衣,头顶还戴着个帽子。这不就是武松吗?
“哐——”又是锣声一响,只见武松一棒打下,刚才还张牙舞爪的老虎便瘫倒在地上。“啪啪啪……”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次皮影戏表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幕幕画面让我回味无穷,难以忘怀。
去年暑假,我来到了皮影戏之都——陕西。在这里,皮影种类丰富多样,让我大开眼界。我特意去了西安的皮影博物馆。走进这博物馆,我就被满墙的皮影震惊了,真是美不胜收,让人眼花缭乱。这里不仅有皮影小人,还有皮影小车、皮影灯笼这一类物品,不仅有陕西本地特色的皮影,还有许多外地皮影。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那一幅由皮影技法做成的清明上河图,图中街边的人、桥上的人,来来往往,惟妙惟肖,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
古老而焕发青春的皮影戏,承载着我儿时的欢乐,寄托着我未来的希望。皮影戏,你好!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