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中考作文 > 正文

各科知识点归纳作文 七上各科知识点归纳文案

2019-03-11 中考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各科知识点归纳作文 七上各科知识点归纳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各科知识点归纳作文  七上各科知识点归纳文案

各科知识点归纳作文 七上各科知识点归纳文案:

初中数学几何公式大全
初中几何公式包括:线、角、圆、正方形、矩形等数学学几何的公式
初中几何公式:线
1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4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5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6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8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初中几何公式:角
9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0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1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1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4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初中几何公式:三角形
15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16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17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18推论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19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0推论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2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22边角边公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3角边角公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4推论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5边边边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6斜边、直角边公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7定理1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8定理2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9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三角形30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31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3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高互相重合
33推论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34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35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6推论2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7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39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0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4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42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43定理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
44定理3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b=c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b=c,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初中几何公式:四边形
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初中几何公式:矩形
60矩形性质定理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1矩形性质定理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62矩形判定定理1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63矩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初中几何公式:菱形
64菱形性质定理1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65菱形性质定理2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
67菱形判定定理1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68菱形判定定理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初中几何公式:正方形
69正方形性质定理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71定理1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2定理2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
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初中几何公式:等腰梯形
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初中几何公式:等分
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79推论1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80推论2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8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82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S=L×h
83(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
84(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
85(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
(a+c+…+m)\/(b+d+…+n)=a\/b
86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7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88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89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0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91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92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93判定定理2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94判定定理3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95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96性质定理1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97性质定理2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98性质定理3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99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
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初中几何公式:圆
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
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条直线
110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11推论1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12推论2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113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14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115推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116定理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17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也相等
118推论2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119推论3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20定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角
121①直线L和⊙O相交d﹤r
②直线L和⊙O相切d=r
③直线L和⊙O相离d﹥r
122切线的判定定理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123切线的性质定理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124推论1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125推论2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126切线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127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128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129推论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130相交弦定理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1推论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段的比例中项
132切割线定理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133推论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134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135①两圆外离d﹥R+r②两圆外切d=R+r
③两圆相交R-r﹤d﹤R+r(R﹥r)
④两圆内切d=R-r(R﹥r)⑤两圆内含d﹤R-r(R﹥r)
136定理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137定理把圆分成n(n≥3):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外切正n边形
138定理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139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140定理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141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142正三角形面积√3a\/4a表示边长
143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144弧长计算公式:L=n∏R\/180
145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R\/360=LR\/2
146内公切线长=d-(R-r)外公切线长=d-(R+r)
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公式变形:求路程——求时间——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mg
合力公式:F=F1+F2[同一直线同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F=F1-F2[同一直线反方向二力的合力计算]
密度公式:
浮力公式:
F浮=G–F
F浮=G排=m排g
F浮=ρ水gV排
F浮=G
压强公式:
p=
液体压强公式:
p=ρgh
帕斯卡原理:∵p1=p2∴或
杠杆的平衡条件:
F1L1=F2L2
或写成:
滑轮组:
F=G总
s=nh
对于定滑轮而言:∵n=1∴F=Gs=h
对于动滑轮而言:∵n=2∴F=Gs=2h
机械功公式:
W=Fs
功率公式:
P=
机械效率:
×100%
热量计算公式:
物体吸热或放热
Q=cm△t
(保证△t0)
燃料燃烧时放热
Q放=mq
★电流定义式:
欧姆定律:
电功公式:
W=UIt
W=UIt结合U=IR→→W=I2Rt
W=UIt结合I=U\/R→→W=t
如果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则:Q=W如电热器。
电功率公式:
P=W\/t
P=IU
串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都相等。表达式:I=I1=I2
电压: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表达式:U=U1+U2
分压原理:
串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正比。表达式:
并联电路的特点:
电流:在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的电流之和。表达式:I=I1+I2
分流原理:
电压: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表达式:U=U1=U2
并联电路中,用电器的电功率与电阻成反比。表达式: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氧有关
1.红磷与氧气中燃烧:4P+5O22P2O5,实验现象:生成大量白烟。
2.硫粉与氧气中燃烧:S+O2SO2,实验现象: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在氧气中发出蓝紫色火焰),并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3.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实验现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4.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O22CO,实验现象:生成无色无味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
5.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6.铜在空气中受热:2Cu+O22CuO,实验现象:红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固体。
7.铝在空气中燃烧:4Al+3O22Al2O3,实验现象:光亮的表面变成白色(氧化铝膜)。
8.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实验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9.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2O2CO2+2H2O,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O22CO2,实验现象:安静燃烧,发出蓝色火焰。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3O22CO2+3H2O,实验现象:发出蓝色火焰。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2O2H2↑+O2↑,实验现象:氢气、氧气体积比为2:1
14.氧化汞加热分解:2HgO2Hg+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成银白色汞液体。
15.双氧水分解制备氧气:2H2O22H2O+O2↑,实验现象: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放出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16.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K2MnO4+MnO2+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17.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32KCl+3O2↑,实验现象:生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二氧化碳有关
1.碳在氧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C+O2CO2;实验现象:发出白光,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二氧化碳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
化学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实验现象:有白色沉淀生成。
3.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
化学方程式:CaCO3+H2O+CO2=Ca(HCO3)2;实验现象:浑浊逐渐消失,溶液变澄清。
4.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
5.氢氧化钠与少量二氧化碳反应:CO2+2NaOH=Na2CO3+H2O;无明显现象。
6.氢氧化钠与过量二氧化碳反应:CO2+NaOH=NaHCO3;无明显现象。
7.二氧化碳与碳酸钠反应:CO2+Na2CO3+H2O=2NaHCO3;无明显现象。
8.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化学方程式: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现象:白色固体逐渐溶解,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9.碳酸钙高温分解:CaCO3CaO+CO2↑;
10.二氧化碳高温条件下与碳反应:C+CO22CO;
1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O+CuO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化学方程式:3CO+Fe2O32Fe+3CO2;实验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3.碳还原氧化铜
化学方程式:C+2CuO2Cu+CO2↑;实验现象:黑色固体变为红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14.碱式碳酸铜加热分解
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CO2↑+H2O;实验现象:绿色粉末变为黑色固体,并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和水蒸气。
初三化学方程式总结:与氢气有关
1.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化学方程式:2H2+O22H2O;实验现象:淡蓝色的火焰。
2.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3.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Fe+H2SO4=FeSO4+H2↑;实验现象:变成浅绿色的溶液,同时放出气体。
4.镁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Mg+H2SO4=MgSO4+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5.铝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2Al+3H2SO4=Al2(SO4)3+3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6.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Zn+2HCl=ZnCl2+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7.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实验现象:有可燃烧的气体(氢气)生成。
8.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氢气
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实验现象:溶液变成浅绿色,同时放出气体。

各科知识点归纳作文 七上各科知识点归纳文案: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
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
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
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四)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③滤纸破损
(五)蒸发注意点:(1)在加热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作用:加快蒸发,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飞溅)
(2)当液体接近蒸干(或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水分蒸
发掉,以避免固体因受热而迸溅出来。
(3)热的蒸发皿要用坩埚钳夹取,热的蒸发皿如需立即放在实验台上,要垫上石
棉网。
(六)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
(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
(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点
1、第一个对空气组成进行探究的化学家:拉瓦锡(第一个用天平进行定量分析)。
2、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O2,N2,CO2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21%78%%%%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a、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选择红磷
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
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约占1\/5,可支持燃烧;
N2约占4\/5,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
e、探究:①液面上升小于1\/5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
②能否用铁、铝代替红磷?不能原因:铁、铝不能在空气中燃烧
能否用碳、硫代替红磷?不能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2)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CO、SO2、NO2、O3和可吸入颗粒物等。
(3)空气污染的危害、保护:
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保护: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等
(4)目前环境污染问题:
臭氧层破坏(氟里昂、氮的氧化物等)温室效应(CO2、CH4等)
酸雨(NO2、SO2等)白色污染(塑料垃圾等)
6.氧气
(1)氧气的化学性质:特有的性质: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2)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现象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产生大量白烟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镁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

铁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Fe3O4)
石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铁、铝在空气中不可燃烧。
(3)氧气的制备:
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物理变化)
实验室制氧气原理2H2O2Mn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
2KClO3MnO22KCl+3O2↑
(4)气体制取与收集装置的选择
发生装置: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装置:根据物质的密度、溶解性
(5)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例)
a、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b、注意点
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
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
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
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
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
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
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
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
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
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再通过无水硫酸铜
9、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
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
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
一、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2H2O===2H2↑+O2↑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
体积比2:1
质量比1: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2H2O===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最多的金属元素是Na,最多的元素是O。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3)爱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
4、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
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2)硬水与软水A.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B.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C.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D.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5、其他
(1)水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2)水的检验:用无水硫酸铜,若由白色变为蓝色,说明有水存在;CuSO4+5H2O=CuSO4·5H2O
水的吸收:常用浓硫酸、生石灰、固体氢氧化钠、铁粉。
二、氢气H2
1、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排水法)
2、化学性质:
(1)可燃性(用途: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
2H2+O2====2H2O点燃前,要验纯
氢气验纯的方法:
用向下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一试管氢气,集满氢气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管口朝下,立即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试管里的氢气。点火后,根据声音判断氢气是否纯净,如果听到的是尖锐的爆鸣声,则表示氢气不纯,必须重新收集进行检验,直至听到“噗”的声音,才表明收集的氢气已经纯净,可以使用。重新收集氢气检验时,应另换一支试管进行操作,若仍使用原试管,要先用拇指堵住试管口一会儿,然后再去收集氢气进行点火验纯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2)还原性(用途:冶炼金属)
H2+CuO===Cu+H2O氢气“早出晚归”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
(小结: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物质H2、C、CO)
3、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Zn+H2SO4=ZnSO4+H2↑Zn+2HCl=ZnCl2+H2↑
不可用浓盐酸的原因浓盐酸有强挥发性;

各科知识点归纳作文 七上各科知识点归纳文案: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看看下面的初中文学常识汇总吧!
初中文学常识1
诗仙李白,诗圣(诗史)杜甫, 诗魔白居易,诗佛王维,诗鬼李贺,诗囚孟郊和贾岛,诗豪刘禹锡。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代表。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代表。王昌龄、高适、岑参是边塞诗人代表,白居易、元稹是新乐府运动(即追求语言通俗易懂)诗人代表。
唐宋八大家指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而立(三十) 不惑(四十) 知天命(五十) 花甲(六十) 古稀(七十) 耄耋(八九十) 期颐(一百)。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百家争鸣.代表人物有:儒家的孔子和孟子,道家的老子和庄子,法家的韩非子。
我国国歌歌名《义勇军进行曲》,作词田汉,作曲聂耳。
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流传于世仅八十回,后四十回由高鄂补写。《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有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红楼梦》,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时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现在已成了一门红学。
初中文学常识2
1.鲁迅读书轶事:塾师:寿镜吾先生。“三味书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睛之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
“三味”意思是:读经味为稻梁,读史味为肴馔,读诸子百家味为醯醢(xīhǎi)。
鲁迅书签上写了读书三到:即口到、眼到、心到。
2.《论语》为“四书”之一,是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孔子是春秋时代鲁国人,古代伟大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大师。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国人,是孔子以后的儒家大师。《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政冶、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动力的书。
4.《左传》编年体史书。传说是春秋时鲁国史左丘明编著。《曹刿论战》选于此书。
5.《列子·汤问》作者列子,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寓言故事《愚公移山》选于此书。“杞人忧天”出自《列子·天瑞》。
6.《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北魏郦道元为《水经》作的注,这是古代记述我国江河分布情况的书。
7.《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间的历史,全书130篇包括“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选自《史记》
8.唐代诗歌成就最高,涌现出大批名家。
如初唐“四杰”:即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中唐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边塞诗人:高适、岑参
9.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
10.宋代文学成就最高的是词。代表宋代词坛两大流派风格的是苏轼的豪放派和李清照婉约派。名
11.明清时代四大古典小说是:《三国演义》(罗贯中·明)、《水浒》(施耐庵·明)、《西游记》(吴承恩·明)、《红楼梦》(曹雪芹·清)
12.《儒林外史》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临死的时候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上眼睛的人”就是这部小说中塑造的吝啬鬼严监生的形象。
13.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俄)、欧·亨利(美)、莫泊桑(法)。
初中文学常识3
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
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 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南宋的李清照;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
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
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我国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我国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
我国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

各科知识点归纳作文 七上各科知识点归纳文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复习总结(沪科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生活中物理:
1.拉链的原理:
2.圆珠笔的原理:
3.冲浪运动为何降低重心:
物理学家:
哥白尼:
爱因斯坦:
牛顿:
居里夫人:
波尔:
科学探究的主要要素:
探究报告包括: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机械运动: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简称:运动
参照物:选择参照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疑惑处:①不能把研究物体的本身作为参照物②参照物不一定是静止的
运动是相对的,如何理解呢?由于参照物选择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就不一定了,比如说
站立在地面的人,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就是静止,而对于月球来说人就是运动的,所以说物体静止或是运动并不是绝对的!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静止。
长度单位:
1Km=1000m1mm=um=nm
1s=1000ms1ms=1000um
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1光年=9.46053×
刻度尺的使用:
一齐二直三估读使用刻度尺注意量程和分度值
v=(s单位是m,t单位是s,速度单位是m\/s)
平均速度=
计算时注意各个量的单位
1m\/s=km\/h.
1km\/h=m\/s
匀速直线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识记注意:1.速度的变化2.运动轨迹是直线
探究报告包括:1.提出问题2.制定的方案3.收集的实验数据4.得出探究结论
第三章声的世界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需要振动。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有三种:固体液体气体在真空中不能转播。
噪声:
乐音:
响度: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单位: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生活实例:响鼓必用重锤,鼓面下陷越深越响;收音机的音响旋钮就是改变收音机喇叭的响度!
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高低主要是说它振动的频率。七个音符就是反映振动的频率,男高音,女低音,这里的高低都是说的振动的频率!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男高音声带振动就快些。
频率:单位:
1Hz的物理意义: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起音色不同,所以我们可以区分每个人的声音,以及不同乐器的声音。
噪声的防止:1.2.3.
人耳听觉频率的范围:
超声:次声:
超声的应用:
次声的危害:
第四章多彩的光
光是延直线传播,但是需要有两个条件:①同种物质②物质必须要均匀所以有结论:
光在同种均匀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两个条件缺一就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沿直线传播的自然现象:①影子②日月全食日月偏食日月环食③小孔成像
光速=光在空气中速度光在水中速度光在玻璃中速度
光的反射定律:
镜面发射:
漫反射:
平面镜成像特点:
为何用玻璃做这个实验?
光的折射定律:
与折射有关的现象:①插入水中筷子看起来折断②海市蜃楼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光从水或玻璃等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记住一点光路是可逆的,光从A点可以到达B点,那么从B点也可以到达A点。
光的色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为七种颜色光:红橙黄绿蓝靛紫(从上到下)
色散的实质:每种光的折射角不同,所以可以把它们分解出来。
光的三基色:红绿蓝(RGB),这三种光混合可以得到其他四种颜色的光,但是它们自身不能用其他颜色光混合而得到。
颜料的三原色:红黄蓝(RYB),这三种颜料可以调出其他颜色的颜料,而自身不能用其他颜料调制。
物体的颜色:
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有它反色的光所决定,比如树叶是绿色的,因为它反射绿光;如果物体反色所有的色光,物体就显白色;如果物体吸收所有的七色光,物体就显黑色。
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所决定,比如红色的玻璃,就是能够透过红光的玻璃,能够透过所有色光的物体就是无色透明的;如果所有色光都透不过的物体就是不透明的物体。
凸透镜结构:对光线有
凸透镜焦点:
物距:
像距:
主光轴:
光心
画光图记住三点:①平行与主光轴光线汇聚经过焦点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仍然沿直线传播
③光路是可逆的
物距(U)像距(V)像的特点生活中应用u2f2fvf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u=2fv=2f倒立等大实像---------2fufv2f倒立放大实像幻灯机投影仪uf--------正立放大虚像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特点:
如何记这张表,首先2f是一个特殊点,物和像等大;U2f,也就远离透镜,像就变小,相应的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所以像要越过右侧2f处,所以像距变成fv2f.
相反物体越过2f处,那么像边变大,并且像跨过2f往后跑,所以像距V2f了。
所以我们要记住:像、物同向移动(向右都向右,向左都想左);物越靠近透镜,像越大;物离透镜越远,像越小。
凹透镜的结构特点对光线有
凹透镜的焦点:
画光图记住三点:①平行与主光轴光线折射后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仍然沿直线传播③光路是可逆的
人的眼睛:眼睛中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在眼球后边的上,形成物体的、的像。正常人的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
近视眼特点:佩戴矫正
远视眼特点:佩戴矫正
眼镜度数和焦距之间的关系:度数=1\/f×100焦距f单位是米
例如:300度的眼镜焦距=米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如何理解,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相应的也对另外一物体施力。力的现象总要涉及两个物体: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我们手掌对桌面一个压力,那么桌面也对我们手掌一个支持力。对于手掌施的压力来说,手掌是施力物体,桌面是受力物体;对于桌面给的支持力,桌面是施力物体,手掌是受力物体。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用力拉弓,弓弯了)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踢足球,足球由静止到运动)
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
力的表示:力的示意图(方向和作用点),力的三要素示意图(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
2.
3.
4.
校零最关键.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
重力的计算:G=mg(注意质量m的单位Kg,g在没有特殊说明下都取g=9.8N\/Kg)
重力的方向始终是竖直向下的,在受力分析的时候注意,任何时候不要忘记画重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所以画重力的时候,作用点一定要画在重心上,不能画在物体的表面或者底部(如下图)
提高物体稳度:1.增大支面(台灯底座)2.降低重心(不倒翁)
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所受到的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
影响滑动摩擦力的两个因素:1.物体间的压力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对于压力的理解:压力并不一定是重力,不要和重力混在一起(如图一)
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将要发生滑动(看起来是没有移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大小和拉力相等,方向相反,并随着拉力的增大而增大(当然在增大过程物体还没有滑动)
画出下图的静摩擦力并标出大小
滚动摩擦力:像汽车轮子和地面产生的摩擦力
同等条件下,滚动摩擦力要比滑动摩擦力小的多
减小摩擦力三种措施:
1.2.3.
增大摩擦力三种措施:
1.2.3.
第六章力与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物体的合外力为零,F=0N,保持两种状态:1.匀速直线运动2.静止
只要在做题的时候,看到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那么物体受到合外力为零
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我们把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的理解:物体的运动的最终结果都是要保持两种状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
比如运动足球,到最后还是到一个什么状态———静止
关于惯性在生活中运用:
1.斧柄松了,通过用手柄的下端撞击石头或树墩,斧头由于惯性会继续向下运动,这样斧柄被套紧了
2.汽车安全带的作用:
力的合成,主要是两个力的合成:
同一方向两个力:合力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和,方向和这两个力想同,F合=F1+F2(两人提水)
方向相反的两个力:合力大小等两个力的差,方向和较大的力保持一致,F合=F1-F2(拔河比赛)
力的平衡:
平衡状态:如果在两个力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称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理解:从物体运动来看,状态是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实质:物体的合外力为零
比如: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做匀速运动,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知汽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我们可以想到物体所受的和外力为零,水平方向:受到两个力牵引力和地面给汽车的摩擦力,那么它们应该是大小相等并且方向是相反的;竖直方向:受到重力和地面给汽车的支持力,那么他们也是大小相等并且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汽车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合力都为零的。
再如静止的物块:
第七章密度与浮力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质的质量。国际单位:千克(Kg)
对于质量理解:
物质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状态、形状、所处的空间位置变化无关。
状态(冰熔化成水),形状(橡皮泥捏成不同形状),空间位置(从地球到月球)
天平使用:
1.称量前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称量时不能超过量程
2.校零:1.2.
3.称量:正确称量(左物右码),物重=砝码+游码,不正确称量(物体放在右盘)
砝码=物重+游码
4.从砝码盒中取砝码时,必须用镊子夹取,保持天平清洁干燥。
量筒使用:
1.看清其量程,称量不能超过量程
2.读数应保持相平
密度:把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一个属性,同种物质密度相同。
阿基米德原理:
公式:
漂浮:悬浮:下沉:
第八章压强
压力:物理学中将垂直在物体表面的力叫做压力。
不要把压力和重力混为一谈!!
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压力大小叫做压强
公式:
对于公式的理解我们可以理解为固体的压强,不要和液体压强混为一谈。
影响压力的两因素:1.压力大小2.受力面积大小
液体压强
影响压强的两个因素:1.2.
浸在液体中物体,各个面都要受到液体的压强,左右面受到压强相等,那么所有压力也相等,所以互相抵消;上面比下面小,所以会产生向上的压强差,表现出来就是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悬浮:漂浮:
悬浮和漂浮浮力=重力,其中悬浮: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
连通器:上端开口下端相连的容器。
特点: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保持在同一高度。
实质:在底部压强保持相等。
帕斯卡原理:加在密闭液体上的压强,能够大小不变地被液体向各个方向传递。
液压机原理图:
两个活塞产生的压强相等
大气压强:随着高度的上升的,大气压强降减小!
压强影响水的沸点。
标准大气压:p=
76cm汞柱所产生的压强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实了大气压的存在。
流体压强:
液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气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
理解记忆:
1.河道旁漂浮物会飘向河中心,因为河道中间流速快,压强小,两边流速快,压强大,会把漂浮物推向河心。
2.高铁旁的安全护栏,防止火车经过时车道空气流速快,压强小,会把人推向车道,造成的事故。
第九章机械与人
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F1的力臂是:OAF的力臂是:OBF1×OA=F×OB
从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短关系可分:
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
特点:
定滑轮特点:
动滑轮特点:
注意动滑轮的支点位置
滑轮组:
省力怎么判断:
与动滑轮和重物连接的绳子的数目,有几根就省了
几分之一的力
F=G(不考虑动滑轮的重量、绳重和摩擦力)
F=(物重+动滑轮重)【考虑动滑轮的重量,不计摩擦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
重物上升H,与动滑轮连接绳子数目为N,那么移动距离
S=nH
滑轮组有用功等于物体上升高度所做的功
W=GH
滑轮组总功等于沿拉力F所做的功:
W=F×S
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永远是小于100%
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重力势能E=mgh和质量、距地面高度有关
动能E=m和质量、速度有关
第一十章小粒子与大宇宙
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英国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
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汤姆逊发现了电子
1909年卢瑟福在成功进行了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中心叫原子核,核外是电子,在不同轨道绕原子核运转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夸克”的更小粒子组成.
分子之间存在找空隙。(酒精和水等体积混合,发现总体积小于它们体积之和)
分在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不管是什么温度都在做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找斥力和引力(当两个分子远离到一定程度,两分子间产生引力;到两分子靠近到一定程度,两分子间产生斥力)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各科知识点归纳》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各科知识点归纳》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各科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各科知识点归纳》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