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三作文 > 正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作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2018年录取分数线文案

2019-03-07 初三作文 类别:应用文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作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2018年录取分数线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作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2018年录取分数线文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作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2018年录取分数线文案: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
北京中医药大学建于1956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高等中医院校之一,是唯一一所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的高等中医药院校,是直属国家教育部管理的重点大学。
学校现设有基础医学院、中药学院、针灸学院、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国际学院、远程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临床医学院、文法系、台港澳中医学部等教学机构。
学校致力于构建面向新世纪的以高层次教育为主体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设有中医学、中药学、制药工程、针灸推拿学、公共事业管理(卫生事业管理)、工商管理(中药企业管理)、护理学、英语(医学)、法学(医药卫生)9个专业。其中中医学七年制含科研、中医临床、针灸推拿、针推对外交流、针灸推拿康复、中西医结合、中医骨伤、中药、医院管理9个培养方向班,分别与南开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和中日友好医院等单位联合培养。截止2004年底,学校各类在校生达到16160名,其中本专科生5950名,硕士研究生688名,博士研究生356名,来自41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758名,台港澳学生416名,远程教育学员4897名,继续教育学员3095名。
学校是全国中医药院校中首批建立博士学科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的单位之一,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医学3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并均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学校现有6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0个部局级重点学科,3个北京市重点学科,重点学科建设在全国中医药院校中保持领先地位。
学校现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2个。学校是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有教育部中药制药与新药开发关键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高等学校中医药现代化网上合作研究中心,并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现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22名,博士生导师89名,硕士生导师245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5名,硕士学位的教师270名。2004年,我校教师共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2项,获省部级以上精品课程、名牌课程10余项。有关科研团体成为全国60个创新团队之一,进入教育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计划。
创办于1958年的附属东直门医院是学校临床教学及医疗、科研基地。经过近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已发展成为一所医教研力量雄厚、科室齐全、设备完善、综合服务能力强并具有中医专科专病特色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附属东方医院于1999年开诊,已建设成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设备先进、人才优化、管理科学、医疗水平一流、中医特色突出、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国家级现代化的综合性中医医院。
建于1958年的药厂拥有雄厚的技术力量、齐全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现已通过小剂量注射液GMP认证。其拳头产品\"清开灵注射液\"自1992年以来连续三次被审定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首选必备药品。
建校近50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2万余名,为世界87个国家和地区培养本科以上中医药人才2342名。近几年来,学校先后与19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建立了40个合作项目,与12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及学术团体合作开办了教学分院和医疗机构。
学校主办有国家一级学术期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和《中医教育》杂志,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作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2018年录取分数线文案:

高村学校柴艳琴为弘扬正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氛围,着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我们学校组织全体教师深入学习王桂香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并在教师中开展“学习心得”评比活动。最近,王桂香这个名字在我心头久久地萦绕,她上课时不倦的叮咛,课余时嘘寒问暖的关怀,她多磨难下沧桑而倔强的神情。她的言行举止使我倍受感动,她在那样落后的小村,那样的家庭下,经受住生活条件的困苦,教学环境的艰苦,几十年如一日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呢?是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她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是她内心深处助人的善念,让她坚守那三尺讲台不离不弃。王桂香身上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为广大教师树立了可亲可敬的榜样。
1978年8月,王桂香出生于武陟县偏远农村大封镇保安庄,不足十里就是卖身葬父的董永故里小董村。这些村落虽然贫穷落后,但受董永孝感天地故事的影响,民风淳朴、勤劳善良,出了不少孝子孝女。和大多数同学一样,王桂香师范毕业后就从了教结了婚生了子。不过,好景不长,2001年12月份她的爱人被车祸夺取了生命,至今都
没有找到肇事司机。爱人撒手人寰,留下身怀六甲的她,才一岁多的女儿,年过六旬的父母。2014年,司马岗小学倒闭,附近3000多村民的孩子无学可上。她临危受命接管学校,自己换灯泡、粉墙壁、制教具。和老师们一起除草种菜,为学生节省开支。她使一所倒闭了的公办学校重新焕发出了生机与活力,学校墙上贴满了学生家长的感谢信。她成了当地百姓心中的好老师、学生眼里的好妈妈。司马岗村有3000多村民,可2014年,村里的小学却“倒闭”了,适龄学生不得不外出求学。村民们强烈要求镇中心校重新委派有能力、负责任的教师重建学校。2015年8月,镇中心校决定由王桂香到司马岗小学负责。村民们听说王桂香来当负责人了,像有了大喜事一样奔走相告,多条街道拉起来大幅标语:热烈欢迎名师到我校任教。因为都知道她是个好媳妇、好老师,大家相信她一定也会是位好负责人。家长们领着孩子纷纷来报名,即使在私立学校交了报名费的也回来了。司马岗小学重新有了读书声。
一个倒闭的破败不堪的摊子收拾起来尤为艰难。学校没有男教师,她就带着两位特岗教师换灯泡、粉墙壁、钉窗纱、制教具使千疮百孔、满目疮痍的学校旧貌换新颜;她凭着良好声誉,奇迹般招收到了32名学生;她用责任心恢复了村民对学校的信任,使一所“倒闭”了的农村小学重新焕发出来生机和活力,解决了司马岗村孩子上学远、上学难的问题。
王桂香以优异的工作成绩、忘我的奉献精神和无私博大的胸怀,不仅换来了桃李芬芳,还得到了学生家长
和同事的赞誉。她的事迹多次被媒体报道,先后被评为武陟县首届孝亲敬老道德模范、焦作市优秀教师、焦作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和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没有定力的人很难坚持下来,没有教育情怀的人很难坚守下去。15年来,她忍受的是无数个日夜的清贫、煎熬,燃烧的却是教育激情。“胸藏梦想,心中有情,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是王桂香自勉的话语,也是她工作的写照。正是这种永不动摇的信念,让她在教育的道路上忙并快乐着。
王桂香的事迹先后被《光明日报》、河南电视台报道。她先后被评为武陟县首届孝亲敬老道德模范、焦作市优秀教师、焦作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河南省农村中小学骨干教师。
那么在王桂香身上究竟有什么可贵品质呢?
第一:忠于职守、高度负责的精神。最美老师,美在责任。王桂香的责任心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态度,充分体现了她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向她学习,就是要树立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把岗位当作社会责任,把工作当作一
种事业的追求,满腔热情的、全身心的投入各项工作,踏踏实实的干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第二: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托尔斯泰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个好教师,如果教师对事业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
第三是甘于奉献。德高为师,奉献为荣。奉献是老师的天职,同时也是教师事业心和道德感的使然。作为一名教师,我始终把教育事业当作我一生奋斗的目标。最美乡村教师之所以“美”,是因为他们有自己坚定的理想,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放弃、不服输的精神。他们用自己的执着和博爱谱写了人间大爱,印证了平凡中的非凡,普通中的崇高。
我也是一位乡村教师,我的工作环境却比他们好很多,我也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困难解决不了的时候,我很气馁很怀疑自己的能力,甚至怀疑自己选择这份工作的由衷。但看了他们的事迹后,我觉得自己很渺小,我用在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太少,所以我的孩子们没有那么亲近我。我感到工作的压力,只因我的内心不够强大,我想临阵脱逃,只因为我缺乏足够的勇气,我感到不厌其烦,只因为自己没有事事亲为,巨细无遗的耐心。最美乡村教师们给我传递的正能量,让我的心灵受到了洗礼,坚定了将爱进行到底的决心。
今年新教育理念改革正在实行,我作为班主任兼语文老师,更是义不容辞加入此行列,在领带的培养下,不断的出去学习新教育理念,参观新教育先进单位展示。加上自己新的创新,把自己的教室布置得焕然一新,同学们踏进这样的教室学习劲头更浓了。同时我在班里举行了读好书比赛。书法大赛,手抄报大赛,并且组建了衍纸手工社团,同时我也作为一员,展示了作品,参与了评比。同学们感受到了别样的学习乐趣。我每天也是忙碌并快乐着。
王桂香就像这冬日里的一抹阳光,照亮整个大地,并温暖着人间。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作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2018年录取分数线文案:

著名的高等学府东北师范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坐落在美丽的北国春城长春市。本部校区地处人民大街中段,净月校区设在风景如画的净月潭旅游开发区。学校占地面积167万平方米,其中本部校区占地73万平方米,净月校区占地94万平方米。
学校原名东北大学,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49年定址于长春。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良将军的胞弟张学思为学校首任校长,著名教育家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先后担任学校主要领导职务。现任党委书记盛连喜教授、校长刘益春教授。
学校现有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24567人,其中,本科生1436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9478人,外国留学生724人。
学校2004年获批成立研究生院,学科综合实力显著提升。现有22个学院,59个本科专业,15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教育博士专业学位点,17个硕士专业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8个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1个十二五吉林省一级学科优势特色重点学科;历史、中文、生物等3个学科是国家文科、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我学科点覆盖了除军事学和医学以外的11个学科门类,形成了综合性学科格局。
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实验室。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是国家级专业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实验室、多酸科学实验室、应用统计实验室、分子表观遗传学实验室(在建)、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实验室(在建)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省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实验室是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学校还设有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在建)、环境保护部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农村教育研究所和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东北师范大学研究中心、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中国赴日本国留学生预备学校、教育部东北教育管理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东北高师师资培训中心等全国性培训研究机构设在我校。学校还设有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附属实验学校、附属小学、附属幼儿学园和以出版教育类书籍而饮誉海内的高校出版社等。
东北师范大学拥有一批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在全校1472名专任教师中有教授381人,副教授462人,现有本校在岗博士生导师276人。有享誉海内外的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和历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7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5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3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
近年来,学校在尊重的教育理念指引下,以教育教学为立校之本,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3年,按照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的人才培养思路,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开始了新一轮本科教学改革工程。2005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2007年,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本硕一体的3+0.5+0.5+2的人才培养模式,启动了教育家培养工程。2008年在教育部、财政部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支持下,学校开始教师教育创新平台项目建设,把教育家的摇篮作为更高目标的追求。同时,学校与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韩国等多所大学合作,通过3+1或2+2培养模式,培养我国某些短缺专业的人才。截至2011年,我校有6篇博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13篇博士学位论文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
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以专业思想巩固、基础知识宽厚、教育素质高、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功扎实受到社会广泛欢迎和好评,在基础教育界享有较高声誉,毕业生供不应求。每年有近40%的毕业生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研究生和本校研究生,许多毕业生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沿海城市就业,还有一批学子出国深造。2004年,学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就业先进工作单位,是全国获此殊荣的四所高校之一。2009年9月,学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10年,学校荣获2010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
学校以科学研究为强校之本,不断推动科学研究向高水平、有特色方向发展。2006年至2010年底,学校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100余项,科研经费总额5亿余元。目前人文社科领域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和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以及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国家清史工程项目等69项,自然科学领域承担国家863和973计划项目、教育部和科技部重大项目96项。2006年以来,CSSCI论文3700余篇,SCI论文数2000余篇,2009年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在全国高校排名第20位。2001年以来,人文社科获省部级以上奖励350项,其中全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5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4项;自然科学获省部级奖励共54项,其中部级奖励17项,省级奖励37项。
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形成了以生命科学、生态学、教育学、历史学等为代表的、在我国学术界有较高地位的优长学科。细胞遗传学、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学、应用数学、多酸化学、功能材料学、环境科学、世界上古、中古史专业已处于国内领先、国际上有影响的地位。世界文明比较、基础教育重大问题、草地生态、细胞遗传等优势领域的研究都有可喜的进展,并逐渐形成了信息化东北、材料科学等新的研究领域。
东北师范大学素有花园式学校的美誉。夏日的校园,绿草如茵,杨柳依依;冬日的校园,瑞雪飘飞,银妆素裹。近年来,学校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新建了一批教学科研和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舒适环境和良好条件。学校建成了现代化的校园计算机网络,是首批接入中国教育科研计算机网络的高校之一。目前已经拥有中国教育科研网、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线出口,总带宽达1.3G,已接入校园网的教学楼有45座,学生公寓楼23座,计算机2.2万余台,网络用户2.9万人。校园主要办公与教学区域已开通了无线网络服务。依托于高速校园网络,学校各类信息化业务系统的建设也快速发展,目前已涵盖教学、学工、科研、人事、资产、后勤、无纸化办公等各个方面。2010年我校启动数字化校园及校园卡项目建设,搭建了基础信息平台,实现了办公、人事、科研、教务等各业务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建立了基于单点登录的统一门户,为全校师生提供一站式的应用服务平台。学校建有两座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83万平方米,纸质藏书量约326万册,阅览座位5086个;有较完善的数字图书馆平台,馆藏各类电子资源45.6T,拥有各种数据库101个,其中自建数据库20个;有近900台计算机供学生检索和浏览网上文献,是国内高校图书馆中藏书丰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大型图书馆之一。学校建有自然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67万平方米,收藏自然标本3万多号,近7万件,是面向社会开放,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文化交流、智性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自然博物馆,1999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000年被长春市教育委员会认定为长春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地,2007年被吉林省科技厅认定为吉林省科普基地,同年被共青团吉林省委、吉林省教育厅等7家单位共同认定为吉林省青少年新闻小记者培训基地,2008年被国家文物局评定为国家一级博物馆,2010年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国家环保科普基地。学校还建有篮球场、排球场、网球场、旱冰场、游泳场和国内高校一流的塑胶田径运动场、室内田径馆等。东北师范大学综合体育馆,总建筑面积2.5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由1个综合比赛馆和9个训练馆组成,是国内高校中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综合性体育馆之一。
东北师范大学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精品化、系列化、学院专业特色化的校院两级校园文化格局,其中双百论坛学术报告、挑战杯科技竞赛、文明修身道德发展、炫亮东师原创艺术、激情年华精品展示、学院专业素质竞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大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为大学生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2007年1月,学校成功承办了第六届亚冬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这是国内首次由一所大学承办国际性体育赛事开幕式的文艺演出。东北师范大学学子在第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中喜获特等奖,实现了吉林省在这一奖项上20年来零的突破;在被誉为中国青少年科技类最高奖的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评选中,东北师范大学学子连续四届榜上有名;东北师范大学青年志愿服务活动也具有全国性影响,红烛志愿者协会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并曾3次荣获全国百个优秀志愿服务集体称号。
学校注重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已经先后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27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开展了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2000年以来学校聘请了长期外籍专家学者635人来校授课,先后聘请了以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为代表的272名外籍专家学者为名誉教授、客座教授。2010年派出233名教师出国访学、进修,开展国际学术交流。近年来,举办了70多个国际性和区域性学术会议,开展了多项重大合作研究,促进了学校的建设发展,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和国际知名度。学校分别在韩国东亚大学、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加拿大圣力嘉学院建立了孔子学院,在蒙古国立教育大学建立了孔子课堂。
建校60多年来,已有20万余名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
迈进新的世纪,东北师范大学正按照充分彰显办学特色,走强校之路、走开放之路、走和谐之路的发展思路,积极践行尊重的教育理念,坚持教育创新,发展办学特色,提升教育质量,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师范大学。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作文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学院怎么样2018年录取分数线文案:

2010年上海世博会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的中国举办,格外令人瞩目。初夏我有幸参观世博园。直奔中国国家馆。特有的中国红装扮的“东方冠”斗拱巍峨,寓意着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深刻内涵。一轴四馆构成了永久性建筑:由世博轴,中国馆,世博中心和文化中心组成,总建筑面积达78万平米,像凝固的音乐,美轮美奂,特能吸人眼球的是运用绿色环保的设施:太阳能IED照明,冰蓄冷,地源热泵,屋面雨水收集利用,江水源循环冷却降温,气动垃圾回收,绿地节水灌溉……叫人眼花缭乱,兴奋不已。淋漓尽致诠释了“低碳生活”理念。进入第一展区探寻“东方足迹”。重点展示中国城市发展智慧,多媒体综合展项播放了一部讲述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城市化进程,凸显了改革开放的硕果。国家馆最高49米层展区北面。100余米长的整面墙上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活现了北宋时期汴京的繁华,上千“古人”在过着悠闲的生活,投影和三维动画技术使人物“话”起来,令观众身临其境。与其对应的是一块装饰有相同内容的“东京梦华录”文字影壁,背后展示的就是中国馆镇馆之室——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真迹。两侧区域演绎了中国夏代以来城市生活的演进史:古老的青铜礼器、酒器、书画、丝织品、彩陶俑及中医学传承中的针灸铜人和“本草纲目”。来到名为“同一屋檐下”的多媒体区域。上演的是长约8分钟、充满奇幻色彩的综合展馆,讲述一座公寓楼里9个家庭和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表现未来城市中充满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上善若水”中国馆用水来比喻绵延不绝的中华智慧。从第一展区的“汴河”到第二展区的“寻觅之旅”中的水景,再到第三展区“低碳行动”中的感悟之泉,都充分演绎了水的丰瞻,水的灵性,水的恩赐。浦江两岸办展,就是运用江水源循环降温提高空调系统效率,大大节约电能。最大空间建筑的世博轴有6个自然光收集器“阳光谷”,号称世界第一的索膜结构建筑,它有超凡的功能:两侧的景观绿坡、膜结构屋面及阳光谷都可收集雨水,净化后可以用于地面冲洗和绿地灌溉,既节约了水资源,又大大减少了建筑自身和园区排水泵站的建设投资和运营能耗。讲解员告诉我们,来此参观空调温度很适宜,令人惊奇的是不用电,而是利用黄浦江水和地源作为能源,世博轴利用开敞的楼层促进空气与结构之间的热交换,保证建筑的冬暖夏凉,而“阳光谷”将阳光巧妙引入地下空间同时,可利用热空气拔风效应促成建筑物内自然通风。方正的世博中心,布满了“会呼吸的墙”。富有创意的片状折线玻璃,每片玻璃的缝隙可以通过手动或电控两组窗扇上下开启,形成有序的空气对流。外侧有机排列的玻璃折片,既可挡强风又能保持立面完整。绿色生态的呼吸功能形成了建筑富有层次的外墙肌理,简洁的外部形态呈现出丰富的建筑细节和表情,表现出当代建筑的活力和滨水建筑的神韵。中国馆,是一首气势磅礴的绿色交响曲,是一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史诗,更是一幅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图,是中国式智慧的华丽结晶。中国馆给人深刻启迪,沉重反思,更给人信心和力量。中国未来一定更美好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