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汉家衣裳作文 着我汉家衣裳文案

2019-03-07 初二作文 类别:议论文 4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汉家衣裳作文 着我汉家衣裳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汉家衣裳作文  着我汉家衣裳文案

汉家衣裳作文 着我汉家衣裳文案:

“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这短短的十二个字来自着名汉服复兴者孙异先生的原创歌曲《重回汉唐》中,却震撼了多少少年心,激起了多少汉家儿郎的复兴梦! 汉服,顾名思义,就是汉族的传统服饰。始于炎黄,止于清初,止于“剃发易服”的制度之下。几百年的沧桑过后,我汉家衣裳重现在这片土地之上,却仅烙印在几十万人的心中。穿上汉服,走在大街小巷,这是每一个汉服复兴者可以为汉服复兴所做的事,也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事。然而当他们这样做时,受到的是无尽的讽,“cosplay”“韩服”“汉服”这些词层出不穷,对于这些汉服复兴者而言,是一件多么心寒的事情啊。 不知有多少人为汉服复兴在做着努力,他们大都是血气方刚的少年,一心想着的都是自己的民族。 他,一生助力于汉服复兴事业,直至人生的最后一刻,也是如此。“华夏复兴,天风魂牵梦绕,至死不忘育我民族,死后怎舍梦里衣冠。始于衣冠,再造华夏,同袍之责,我心之愿。华夏复兴,同胞幸福,天风叩祈苍天。”他的临终遗言深深地刻在每一个同袍的心中,对汉家衣裳执着的心永不变。他——就是溪山琴况(天风环佩),一个让所有同袍都敬重的人。 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只愿每一个汉家儿郎都能心系自己的民族,摆正自己的衣冠。 复兴之路“何惧道阻且长,看我华夏儿郎!”

汉家衣裳作文 着我汉家衣裳文案:

三千年的岁月
诉说着汉民族的兴衰
你看
大汉王朝
赵飞燕穿着留仙裙
翩然起舞
宛若天仙下凡
魏晋风流
煮一壶清茶
广袖飘然
看尽人间
长安城,洛阳城
转眼间已至盛唐
齐胸汉服和大袖衫成了新的宠儿
杨贵妃与西域胡姬的传说
袒领与飞天的结合
舞过盛唐的繁华
宋制汉服定能让你眼前一亮
清新的配色
小家碧玉的容貌
书写了赵宋经济的发达
这穿在身上的文化
京师里,紫禁城
汉服在长城起舞
没有盛唐的大漠胡笳
更没有胡姬与飞天
狼烟四起
烽燃关塞
明马面却在京城里
一等一的典雅
清宫剧中的名门小姐
大部分穿得都是马面裙
只不过有明清之分罢了
穿上她
你就是大明富贵花
三千多年的历史
舞过繁华
舞过兴衰
做为华夏儿女
怎么能去抛弃她?
时代在发展
世界在变化
或许汉服已淡出了我们的视野
但请记住了一一
老祖宗留下的文化
不能丟下!

汉家衣裳作文 着我汉家衣裳文案:

中华民族已有五千的悠久历史。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一代又一代,一朝又一朝,随着历史的进程,中华文明兼容并蓄,孕育出光辉璀璨的中华文化,而华夏汉服成为我们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四早上,许多身着汉服的少男少女,步态从容地走进校园。不用慌张,不用惊叹,那是我们学校在举行首届“汉服文化节”。当下许多人对汉服很陌生,也很排斥。这个节日就是让我们认识汉服、了解汉服文化,体验古人的服饰,走进古人的生活。
下午第三节课,在阶梯教室里,“汉服文化节”正式拉开了序幕。首先我们进行了猜字谜环节,如:“一人腰上挂把弓——夷”;“一口吃掉牛尾巴——告”等等。我们真正认识到了汉字绝妙的结构、美轮美奂的字形,以及汉字的博大精深。
朗朗上口的《千字文》是一部杰出的文化经典,其内容涉及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理等等。听,历史春秋社团的同学们,在优美音乐的伴随下齐诵《千字文》,那清越的声音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文的音韵美,更让我们增长了知识、明白了道理,激发我们刻苦学习、勇攀高峰。
突然,台上的彩灯亮了起来,节目的高潮来了,“集英汉服秀”开始了,只见一个个的模特鱼贯上台。通过这场古装秀我们认识了端庄典雅的曲裾;舒适宽松的常服;俏丽修长的襦裙;淡雅瑰美的对襟;庄重严肃的深衣等等。各不相同的款式,绚烂繁多的颜色,美妙绝伦的花纹和做工,让我们对汉服的认识又增添了许多。
汉服文化节不仅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汉服,更感受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文化,了解了华夏民族悠久灿烂的传统。我认为,作为一名中华儿女,炎黄子孙,应时时刻刻有礼,谦逊,弘扬中华文化,传承华夏美德!

汉家衣裳作文 着我汉家衣裳文案:

中华文化如一方艳丽锦缎。起初时,不过裁成襦裙曲裾以蔽体;再后来,针针线线缝纫凤冠霞帔;到现在,机器制作汉服针脚缜密。从日常所需到风靡一时,再到如今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是汉服的千年历程,更是中华文化的一场浩荡的传承之旅。
既是传承之旅,那么我们又该传承些什么?是单纯的玲珑服饰?或是字字珠玑的云锦天章?抑或是落笔行云的书法?我想,这三者都有,而有都不是全部。
纵使布衣,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生于两宋之交,杭州湖畔粉饰太平,吴侬软语歌舞未休。多少年来,他夜夜梦见铁马踏冰河、为国戍轮台。奈何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满腔热血和出色才干埋没在红尘莽莽中,无处寻觅。而今我们读到他的诗句,读到“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时,不禁唏嘘不已——冯唐易老,峥嵘不再。
此时我们读到的,何止是那只言片语?更多的,是诗人一颗赤诚而忠贞的心。每每读至此,不禁肃然起敬亦或是潸然泪下。目光朦胧中,我仿佛看到了一个人,布衣白袍,衣袂翻飞,目光坚定而执着地凝视着中原方向。此时我看到的,岂止是一身布衣?更多的,是他眸中深切的担忧与无奈的愤懑。
服饰需要传承。清兵入关后,汉服文化被侵略政策压制;近代以后,西方文化被国人争相模仿。从此汉服文化几近枯竭。“为有源头活水来”,源头在何处?就是人们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当人们有意识地去接纳、传承、发扬汉服,源头便活了起来,水也就源源不断继续流入历史的长河中了。
我亦且如常日醉
欧阳修主张推行新政以整顿吏治、匡扶社稷,因触犯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屡次贬谪。纵使屡次被贬,他依旧心胸豁达,闲来无事时,赏“环滁皆山也”的四时良辰美景。旷达潇洒,随遇而安。被贬滁州两年后,欧阳修改任扬州知府。离别时分,官吏人民为他设宴饯行。彼时春光正好,花枝烂漫。他只念了句诗道:“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此时我们读到的,不是这通俗易懂的两句话,而是氤氲在他胸腔之间的旷达之气。此时搁下书卷,也仿佛看见了一个人影:一身官服,眉眼间皆是久经磨砺后的旷达潇洒。
此时我看到的,岂止是一身锦缎官服?更多的,是他眉眼间的洒脱豪迈。
诗词需要传承。唐诗宋词元曲各领风骚,从“蒹葭苍苍”到“为赋新词强说愁”,他们之所以在千年时光里经久不衰,不仅是因为文字之美,更是因为他们的内涵之美。中华文化如一颗明珠。哪怕昔日蒙尘受难,只需稍加擦拭,依旧能大放异彩,照亮我们的心灵之路,也照亮中华文化探索之路!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汉家衣裳》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家衣裳》,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汉家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