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作文 文案

2019-03-07 初二作文 类别:说明文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作文  文案

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作文 文案:

白族:南诏王火烧松明楼,慈善夫人忠义殉国
唐初的云南境内本有六个部落,称为“六诏”。最南端的部落蒙舍诏也称为南诏。南诏日益强大,一日,南诏王皮逻阁邀约其他五诏首领聚会。邓赕诏首领的妻子慈善夫人认为皮逻阁居心不良,极力劝丈夫不要前往。但丈夫不听,临走时慈善夫人含泪在丈夫的手臂上套了一个铁环,以求护身。
此后,皮逻阁果然火烧了首领们聚集的松明楼,五诏首领均未幸免于难。面对松明楼灰烬,慈善夫人痛哭欲绝。她扑在灰烬中,扒出了丈夫佩带的铁环,这才认出了丈夫的尸体并将其运送回家。后来,皮逻阁听说了这个聪慧贤德的慈善夫人,想娶她为妻。但慈善夫人怎肯再嫁,礼葬其夫后,她就闭城自尽,追随亡夫而去,只留下这一段令人感慨万千的感人故事。
从此以后,云南的白族人民便过起火把节,以纪念“火烧松明楼”的历史故事和勇敢聪慧的慈善夫人。
彝族传说一:勇士摔跤斗恶魔,众点火把烧天虫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十大力的恶魔,在人间破坏人们的幸福生活。人们发现后,纷纷上前质问。十大力蛮横地要人与他摔跤,还示威地把一头头壮牛翻倒(从此,火把节时首先要斗牛)。他的挑衅行为惹怒了一位叫包聪的彝族英雄。他走出人群,与十大力扭扯着摔了三天三夜仍不分胜负。于是人们弹着三弦,吹着短笛,拍手跺脚为包聪助威,终于击败了十大力。恶魔发怒,放出蝗虫等各种害虫来糟蹋人们辛辛苦苦种出的庄稼。于是,人们又集合起来,点燃一支支火把去烧害虫,最后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害虫,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廿四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一胜利,每到这一天,都要杀牛宰羊,举行火把节的各种活动,它反映了彝族人民不畏强暴争取幸福生活的斗争精神。
彝族传说二:杀税使惹怒天神,燃火把群战害虫
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有一年,天神思体古惹派思惹阿比到人间收税。由于人间闹灾害而歉收,人们交不起租税,人间一位能吃铜铁的大力士俄体拉巴便把收税人思惹阿比打死了。天神大怒,先发洪水想淹没地上的人类,但洪水被人们战胜了。天神又放出各种害虫到人间来吃百姓的庄稼,俄体拉巴和大伙儿围在火塘旁商量治虫的办法,无意中发现一只掉进火塘里的虫很快就被烧死了。于是,俄体拉巴就组织大伙儿举火把烧虫,最终战胜了虫害,夺得了丰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节。
纳西族:天神妒人降火海,火把蒙混免大灾
纳西族的传说中,有一天,天神子劳阿普在云河边游玩,忽然听到民间有丝竹歌舞之声。人间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恼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将到人间,要把大地烧成火海。这位天将变做一个老人到了人间,遇到一个背着大男孩、牵着小男孩的纳西男人。他不解地询问,才知道大男孩是别家的孤儿,小男孩才是这个男人的孩子。于是深受感动,心起怜意,不忍将大地毁灭。他就叫人们家家准备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齐点燃。这天,子劳阿普到云河边查看,果然见满山遍野都是火光,以为大地真的被烧毁了,方才罢休。纳西人因此躲过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灾。从此,就有了每年六月二十五日的火把节。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作文 文案:

我们国家有56个民族,56个民族都有各个民族的特色、习惯。比如:蒙古族的“白节”、藏族的“女儿节”、苗族的“开年节”等等。那我就个大家介绍一下彝族的火把节吧!
关于火把节的来历,路南一带彝族传说,古时有个魔玉残酷迫害百姓,群众忍无可忍,便群起而攻之。但魔王堡垒久攻不克,于是改为用羊群火攻,就是在每只羊的双角和后腿绑上火把,驱羊进攻,结果获胜,人们为了纪念这次斗争胜利,乃于每年夏历六月二十四日耍火把相庆,由此形成了火把节。
火把节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开始举行,历时三天三夜。
早在火把节的第一天,彝族村寨里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竖立若干火把,准备活动使用。同时在村寨附近选择一块开阔地,在地中央竖立一根长10~20米的青松,青松顶端横放一根挂满红色纸花的木棒,缘青松四周用易燃柴草堆砌成一个类似于宝塔形大火炬,作为活动场所。第一天是祭火,家家户户举着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并且杀牛宰羊。
第二天是传火,这一天男男女女聚集在一起选择配偶,展示才艺。所以有人称为“中国第二个七夕节”。
最后一天是彝族传统火把节的第三天,也是最后一天。彝语称之为“都沙”,意为“送火神”。傍晚,节日活动的主持人率领锣鼓队敲锣打鼓,寨中各家闻听锣鼓声即出门点燃火把,男女老少举着火把向活动场所汇集。人们到齐之后,主持人一声号令,大家举火把向宝塔形火炬奔去,将其点燃。一时火光冲天,欢声四起,大家各举小火把围着大火炬,跳起“丰收舞”,唱起丰收歌,载歌载舞,热情奔放。
在狂欢夜观赏了盛大焰火晚会的美国游客詹姆斯?艾普说:“这些灿烂的烟火是我出生以来看过的最美的!”为了过中国的火把节,他和朋友专程从家乡远道而来。
火把节是中国彝族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在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火把节这一延续千年的传统,在一年一度的火把狂欢、彝族选美、摔跤、“朵洛荷”等彝族特色活动中,在现代社会的不断撞击下得以传承。

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作文 文案: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的节日。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前后举行。节日期间家家户户都在门前竖起火把,寨子里灯火通明,分外热闹。
火把节还有一个不朽的传说呢!
传说在很久以前,天神派了两名大力神到人间去搜刮钱财和粮食。如果谁敢反抗,这两名大力神就会把他弄个家破人亡。
彝族百姓苦不堪言,推选了一位智勇双全的英雄阿提拉巴当统帅,率领大家与大力神作战。聪明的阿提拉巴把一位大力神引到山上,跑了九天九夜,直到大力神站不住时,彝族百姓齐心协力将他摔死在山下,另一个大力神则气急败坏地跑到天庭报信。
天神大怒,拿出了个小盒子扔向空中,原来那个盒子里装的是一大群一大群的蝗虫,他命令蝗虫攻击彝族村庄。顿时,震耳欲聋的蝗虫拍打翅膀的声音远远传来,铺天盖地的蝗虫扑向庄稼。百姓们惊呆了,但阿提拉巴却冷静地让百姓们用松枝和箭竹扎成火把,掷向空中,结果把蝗虫全部烧死了。
人们最终战胜了天神,保住了庄稼,获得了丰收。据说这一天是农历六月二十四。从此,每到这个时候,彝族人民都会拿着点燃后的火把,到处狂欢。还把这个欢快的节日叫火把节。
这就是火把节的来历。

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作文 文案:

火把节——是纳西人民的传统节日。 人们在火把节的前几天就准备好了各种各样的火把。第一天是在家装饰火把,有多美就装饰多美;第二天则是去亲戚家、朋友家祝贺节日,并各自谈论着自家的火把;第三天就燃烧火把,高举着火把走进田野,走进万家,给人民带来幸福,祝愿农田五谷丰登。 第三天夜幕降临时,就到火把节的高潮了。 这时人们欢呼雀跃,分外热闹。街上到处张灯结彩,洋溢着节日的气氛。人们身穿艳装,脸上都挂满了笑容。他们高举着火把,挤进人群,载歌载舞,好不热闹!他们融为了一体,高举的火把格外闪耀,把原来漆黑一片的夜晚一瞬间变成白昼。 年青的几个小伙子跳起了火把舞,姑娘们也不甘示弱,高举着火把舞动起来。场内人山人海,人们举起袖子似乎一片云,挥一把汗就是一阵雨。整个场内灯火辉煌,格外耀眼。 午夜过后,人们又拿着火把游行,在每户人家的门口都放上一束还未燃尽的火把,以示祝贺。此时此刻,人们把整条街围了个水泄不通,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欢呼着,条跃着。那欢笑声、歌声、尖叫声汇成一片。 看那一束束火把,像一条游龙,到处乱撞;像一条青鱼,到处挪动;那微弱的光芒像一只只萤火虫般美丽。 火把节这一天真是热闹非凡啊!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各民族关于火把节的传说_传统习俗的历史典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