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初中作文 > 初二作文 > 正文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作文 李清照精选文案

2019-03-09 初二作文 类别:写人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作文 李清照精选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作文  李清照精选文案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作文 李清照精选文案:

当那条路的尽头被染成金黄时,等待的人亦还没有归来。
秋意乍凉雨打樵,青玉白案幽灯照。
帘卷疑是故人来,却道冷风孤独笑。
你已离去很久,但仿佛从未离开。因为就算走的再远,却也始终走不出我牵挂的视线。我把你的声音,挂在我的脖颈,时刻萦绕在耳迹。抹不去你的容颜,忘不掉你的笑颜。时光如练,有些东西被它越洗越淡,有的却被它越刻越深——比如,回忆和思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般快乐,而令却只能在梦境中出现。从前一点一滴的涌起,在我难过的心里。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叫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此去经年,那般残花败柳,日复一日的冷落我的孤单。
想念可不可以投递,我可不可以飞檐走壁找到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寻觅的乃是我至爱的你,你的爱照亮了一千条一万条的路,我只选了一条就跟你义无返顾的奔向幸福,希望这长久的思念与等待能换来属于我们的天长地久,地久天长。
雁南飞,不见故人归。夜深悲,空房独徘徊。
黄铜镜,闲置落尘灰。冷雨下,相思离人泪。
似乎是很久没梳妆了。女为悦已者容,你不在,梳妆也无意。铜镜上落了厚厚的灰尘,但是那铜镜仍能清晰的照出一脸人比黄花还瘦的憔悴。
秋意有些凉了,带来燕子南归的消息,我问大雁,可否知道你的归期,大雁不语,我又低声问自己,回答却是长久的叹息。
……
“易安,我回来了。”我,听得见你的呼唤。
清风纨素,我听见流逝的年华清澈如洗,所有的呼唤凛冽来去,和穿山越海让人悲怆的欣喜。
我一直都在等你,却还是没有等到你。
如若今生都不能等到你,只愿来生得菩提时,心似琉璃!
后记:她是中国诗坛不可多得的女才。一生的遭遇令她心力交瘁,但她的才华依然在她不朽的诗作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作文 李清照精选文案:

说道宋词,我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便是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宋代最伟大的,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这位有着“千古第一才女”美誉的婉约派词宗。凭着她独树一帜的易安体赢得了后人无数的赞美。李清照的早年是幸福的,那时候她生活富裕,父母也很宠爱她,她无忧无虑地生活着。因为父亲也鼓励她学习,所以李清照不仅精通诗词,还擅长书画,通晓金石,可谓是多才多艺。后来又嫁给了心仪的男子,婚姻也是和和美美的;然而后来金兵入侵中原,就像一块石头重重砸下,打破了李清照美好的生活。她流落南方,丈夫又不幸去世,她的词风也一反以前,开始显出深深的孤寂和无边的愁苦。因为李清照的词多写愁,可能很多人对李清照的映像就是一位才华绝代却半生坎坷的愁女子。甚至有些人一提起李清照会想到她大部分的诗词中那股浓浓的愁意。其实,虽然李清照后半生创作的诗词中大多都描写了她的相思之苦以及后来的亡夫、国破之痛,但却也曾留下过几首“豪放”的诗词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对昏庸的当权者的鄙视等。这也是李清照的特点——李清照并不是那种柔柔弱弱,毫无主见的一般女子,她的愁也不是无病呻吟,而是源于她对丈夫、对国家、对苍生的一种爱和担忧。她有她的柔肠,但也有她的钢骨!“柔中带刚”恐怕就是对她最好的写照。她有“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的气概,对那些丧国辱权的上层阶级的讽刺;她有“木兰横戈好女子”的志向,对那些贪生怕死的小人的嘲笑;她有“欲将血泪寄山河,去洒青州一杯土”的悲愤,对那些忘记国耻、只图安乐之辈的不屑。若她也只是那些碌碌之辈的一员,或许她就不会有那一腔愁绪。可她不是,她是李清照。因为她懂,所以她痛。也难怪后人称她“乃闺中之苏(苏轼)辛(辛弃疾),非秦(秦观)李(李煜)也”。想必也是对这位奇女子起了敬佩之心。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是值得我们欣赏的,这样一位品行高尚的才女更是值得我们铭记的,在她的一生中,闪烁的不仅是她的才华,更是她的心灵。李清照,每每我用嘴唇轻轻碰触这个名字的时候,心中都会涌上无数难以道明的思绪,便自创了一首诗聊表心意:“生来本红妆,柔中自带刚。淡墨托愁肠,豪笔见锋芒。妍花照清心,一枝艳群芳。和血饮杜康,折煞铁血郎。”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作文 李清照精选文案:

穿越厚重的历史,走过曲折的流年,回望这风风雨雨的几千年,有这样一位女子,被人们成为“千古第一才女”。她——就是李清照。在秋风萧瑟,桂子飘香的时节,在她与她的丈夫即将分别之时,李清照在锦帛上为赵明诚写下了这样的离词“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占兰州。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她的丈夫身还未到泰山,心却早已在计算归期了。他们结婚二十六年,有着如胶似漆的感情,然而好景不长,由于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他们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1277年,李清照夫妇随难民流落江南,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李清照终于心灰意冷,完成了《夏日绝句》。她的词一直都那么悲伤,凄婉,忧郁。她再也没有了“沉醉不知归路”的生活,只剩下“人比黄花瘦”的感叹,说不尽的愁。她是脆弱的,她把她的惆怅融入了诗词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她又是坚强的,在当时封建社会的压制下,她要承受怎样的质疑,受到多少敌对?但是,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所以,便有了“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李清照,坎坷的一生造就了她的不平凡,让她的词更有韵味,更有内涵。我没有资格来评价这样一位才女,我只能说,她是一位奇女子,在那个动荡的时代作出这些不俗的诗词。“才藻非女子事”,陆游是这样说的。但是,李清照用她的情感,用她的心血浇灌出了璀璨的诗词花朵,告诉了世人,告诉了那个时代,谁说女子不如男。郑振铎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说:“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直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

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作文 李清照精选文案:

她多愁善感,她看透人生,她苦笑面对,她,就是我心中的名人——李清照。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着名的女词人,很多人敬佩她的才华,说她是才女。没有人可以复制她的经典,她留下了名垂不朽的诗与词,作为她的崇拜者,我似乎读出了她的苦与乐。她的悲哀与欣喜,她的幸福与不幸遭遇。
我敬佩她“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那时有欢喜的心情,真实的被表现了出来,语言朴实但又不乏高贵,没有一点点的做作,只是想表达出自己当时的心情,畅游湖上,不去考虑任何的事情,那时心中是一种怎样的释放与自由啊!望着平静的湖面,只想欣喜不想忧愁,简直是一种享受。而夜中寻湖更多了一份安静与神秘,不小心惊起了鸥鹭,多么惬意啊!也难怪诗人会发出那样的感叹啊!
我喜欢她的羁放与无拘无束,我惊叹她对于苦难是那种坚定与毅然决然。她是永久的美神,是无法取代的。
虽然没有留下你的一张照片,但你的美却胜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高过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你的美独一无二,你的美无人可替。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你犹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结语:《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谨以此文献给这个传奇女子——李清照》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