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我眼里的苏东坡作文 我眼里的苏东坡500文案

2019-03-10 六年级作文 类别:议论文 5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我眼里的苏东坡作文 我眼里的苏东坡500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我眼里的苏东坡作文  我眼里的苏东坡500文案

我眼里的苏东坡作文 我眼里的苏东坡500文案: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题记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多少年来,无数文人墨客无不为这儿的美丽景色所陶醉,谱写了一首首千古绝唱。苏轼,也是其中之一。他的那首《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更是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好似也经历了那场来去匆匆的狂风暴雨。
苏轼35岁的那年夏天,他因工作调动来到了他的第二故乡-杭州。登上西湖旁的那座可以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的望湖楼,倒满美酒,一边欣赏优美的景色,一边轻啜美酒。正悠然自得,陶醉其中。忽然感觉空气变得沉闷,抬头远眺,只见对面的天空像被谁打翻了一瓶墨汁,倾刻间,乌云翻滚起来。远处的山依稀可辨,当乌云还未完全遮盖住山时,豆大的雨点就纷纷下落,到处乱蹦,犹如白珍珠般的跳进船里,水面上溅起朵朵水花。此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袭来,瞬间天清云散。
诗人再次俯视西湖,西湖明亮透澈,水天一色,如天空般辽阔。雨景很平常,但它在苏轼的笔下,就写成了一首绘炙人口的诗。从这首诗中,你不难体会到苏轼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所以,时隔十五年,苏轼已日五十多的老人了,华发已生,重游西湖,又恰巧碰上了一场大雨,在那一刻,往日诗中的意境一一重现,于是特意提笔,写下“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
如今,时隔百年。每当我们漫步于西湖,当雨点洒落湖中,你是否会想起那伟大的苏东坡,可曾想起那跳跃于诗人心上的白珍珠。

我眼里的苏东坡作文 我眼里的苏东坡500文案: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苏轼的一句名诗。他的才华一直令我钦佩不已。他的诗词、他的书法、他那豪放的文笔,都令我十分喜爱。
苏轼是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眉州眉山人,出生于寒门地主家庭,幼年承受家教,深受其父苏洵的熏陶,母亲程氏也曾“亲授以书”,是一位豪放派的诗人。
还记得那一句:“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可谓脍炙人口哇!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将那威风凛凛的将军英姿表现的淋漓尽致,那份飒爽英姿,似乎马上就会浮现在眼前,真是栩栩如生!品味苏轼,不由得涌出一股敬佩之情。
苏轼不仅是一个诗人,更是一个文学家,书法家。他的性格幽默风趣,乐观向上,不被逆境
所困,与苏小妹,佛印二人的事迹更是广为流传,有一次,苏轼闲来无事去金山寺拜访佛印,但他不在,一个小和尚来开门,苏轼傲声道:“秃驴何在?”小沙弥淡定的一指远方答道:“东坡吃草。”这个故事令人捧腹大笑,更使人赞叹小和尚的聪明机智。
苏轼还是个书法家,他的书法结字扁平,横轻竖重,笔画舒展,轻重错落,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给人视觉上极其强大的冲击力,实际上也表达了当时书写过程中的一种强烈的情绪。令人感到苏轼独特的性格特点。
苏轼还为后世留下了许许多多书法作品:《新岁展庆帖》《颍州西湖听琴》《司马光神道碑》等,更有文学作品:《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饮湖上初晴后雨》等,他的诗文令我们受益匪浅。

我眼里的苏东坡作文 我眼里的苏东坡500文案: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沉睡了几百年的苏轼,拖着疲惫的身躯,从书中缓缓向我走来。苏轼他一袭布衣,头戴斗笠,脚踏木屐,手持竹节,躬耕于东边的山坡上,难怪号称东坡居士。可这么一位叱咤文坛的风云人物,命运却是如此坎坷凄凉,不由让读着苏轼诗词的我内心涌出阵阵辛酸。我眼中的苏轼是浪沙淘不尽的词人。也许他坎坷的经历,成就了他文学的伟大。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他的诗和黄庭坚并称“苏黄”他的词和辛弃疾并称“苏辛”。我无法想象中国文学史少了苏东坡会是怎样一番情景,一定会黯然失色的。我眼中的苏轼是伤心寂寞之人。在他三十四岁那年,他一生中最信任的人——妻子离他而去。妻子的病逝,对他的打击是多么的大。他只能在梦中见到久别的妻子,梦中相见,也只能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我眼中的苏轼是仕途失意之人。人生几次被贬,甚至差点惨遭杀害。最后被贬黄州,黄州是个令人自生自灭的地方。我真为苏轼的遭遇愤愤不平,难道他无与伦比的才气,也成了被祸害的理由?我想苏轼也是不明白的,为什么他自己一心为国为民,仍免不了被流放黄州的命运。在当时,纵有多少豪情壮志,又能与谁诉说呢?只能寄情于诗表达情怀。“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上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在今天读来我感受到一种别样伤情的豪迈。视野渐渐变得朦朦胧胧起来,突然感到苏轼的身影慢慢地远去,最后消失在那夜色中。

我眼里的苏东坡作文 我眼里的苏东坡500文案:

很小我就很喜欢看苏东坡的文学作品,他是我喜欢的文学家之一。苏东坡即苏轼,字子詹,号东坡居士,我国北宋时人。我认为他很有才能,他的精神也很值得我们学习。同时他也是个复杂的历史人物,我很难读懂他。
苏轼毫无疑问是个有才华的人。他开创了豪放派词风,打破了以往宋词婉约的老风格。他也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在散文、诗歌、书法、音乐、绘画都精通,可以说他是位艺术通才。
苏轼也是位不会做官的人。王安石变法的时候,他反对立即施行新法。王安石下台后,旧党司马光要求完全废除新法,苏轼又起来反对尽废新法。这样不管谁是宰相,他都一贬再贬,仕途坎坷,他的命运也很悲惨。堂堂的翰林大学士被贬到黄州当团练副使。“乌台诗案”还差点要了他的命。快60岁了,还被贬到岭南,甚至海南。所以说他不会做官。一方面说明他实事求是不畏权贵,另一方面说明他思想具有保守性,不知圆通。
苏轼也是位乐观、坚强的人。他经历了那么多挫折,然而他没有趴下,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主张,顽强的与权贵阶级抗衡,百折不挠。即使胡须花白,他仍有追求从不悲观,就象涓流之不息。在黄州赤壁他写出了“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么豪迈的诗句,大气磅礴。他在《赤壁赋》上还说:“目视之而成色,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当他被贬到岭南时,他还写出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坊长作岭南人”的自信诗句。表现他闲适快乐,与贬低他的人作抗争。为什么苏轼这么坚强呢?因为他深受儒、道、佛等多种思想影响,遇事冷静,能想的开。其实他内心也是孤独的,我们很难理解他的心灵,他想解脱他也有追求与理想,可是时不利他处处遇刺。就象汉朝时期的李广,一生都未能封侯。
苏轼也是位有深厚感情的人。首先,他对人民很有感情。他在各地做官都颇有政绩。比如他在杭州做官时,为了防洪,他领导人民修筑“苏堤”,也就是今天杭州西湖的苏堤。他还带领军民治理黄泛,他借粮,亲自进入抗洪第一线。在他的诗作中,也有一些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疾苦的作品。其次,他对亲人很有感情。苏轼妻王弗早逝,但苏轼对她的爱始终不渝,在其妻亡十年后,他又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适,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到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读罢此词,我潸然泪下,太感人了!多么悲凉啊!多么痴情啊!另外他对弟弟苏情也深。当他因“乌台诗案”被投入监狱后要处于极刑时,他真的非常渴望见其弟一面。从《水调歌头》这首词中即可看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除外他对其优黄庭坚,其徒秦观等也有很深感情,在此不作赘述。
苏轼也是位亲自实践的人。他不迷信他人解释石钟山得名的原因,也指出他人之谬处。亲自架着小舟夜行石钟山,找到了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即”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如今,苏轼的身影我们无法看见,但苏轼的作品、气质、品行、精神永留人间。我们能从苏东坡身上获得许多东西,他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反省和学习的地方。


结语:《我眼里的苏东坡》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我眼里的苏东坡》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我眼里的苏东坡》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