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小升初作文 > 正文

训练教案设计作文 训练教案设计意图文案

2019-03-13 小升初作文 类别:其他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训练教案设计作文 训练教案设计意图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训练教案设计作文  训练教案设计意图文案

训练教案设计作文 训练教案设计意图文案:

【要求】
1.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抓住重点,把活动过程说写清楚。
【步骤】
1.审清题意
这是一次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训练。写作的范围是“一次”,写作的内容是“活动”。但文题对进行什么活动、参加活动的时间、地点、哪些人等都没做任何限制,因此,写作时还要具体拟个题目。例如:“记一次有趣的猜谜比赛。”
2。确定写作重点
写清楚活动过程的各个发展变化的环节,尤其是有趣的环节要具体、细致地写,同时还要把参予活动的不同人物的不同反映写清楚,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反映写。
3。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通过记叙一次有趣的活动,是为了突出活动给人的启迪和教育。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学校经常组织各种有趣的文体活动,如拔河、跳绳比赛、猜谜、集邮知识竞赛、春游等;电视里我们也常常观看到各种精彩的体育比赛、智力游戏等。这篇习作的选材极广泛(学校、家庭、社会),但不能把我们所参加或耳闻目睹的活动全写进文章,应对文章的材料加以提炼、筛选、加工,把你最感兴趣、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活动写下来。
怎样选择素材呢?
(1)初选写作对象。把符合题目要求的材料充分摆出来,通过比较、分析,挑选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作为写作对象,同时拟出文章的标题。
(2)再选写作要点、事例。选好了,就要仔细回忆这次活动的具体过程,用笔一一列出来,根据中心决定取舍,把与中心有关的内容作为写作要点。
(3)精选写作重点。写作要点确定之后,就要考虑将其中最能表达中心的精彩情节作为重点材料来详写,同时安排详写的层次。
4。指导说话、写作
(1)口述指导。想一想,回答:
①你亲自参加过和观看过的活动中,比如,体育活动、联欢会、参观游览、智力游戏、电视大奖赛等等,对哪些最感兴趣?这些活动中哪次给你的印象最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表述,初步确定写作的对象。)
②这次活动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情节非常有趣,使你当时特别兴奋,过后难以忘怀?(教师可适当提示,力求让学生将有趣的情节说得清楚、明白、完整,指导学生确定写作重点。)
③这次活动的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包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组织,哪些人参加,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怎样,活动的结果如何等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仔细回忆,先把过程讲清楚,然后引导学生确定写作要点。)
④这次活动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要结合实际谈,不可过于牵强。帮助学生确定中心思想。)
(2)指导写作。
①按事情的发展交待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果,注意记叙的顺序。
②处理好点和面的关系,抓住重点写具体。点面结合、突出重点是写好活动的一个主要方法。所谓“面”是指一定场合下的特定情景,包括人物、事件及人物的感受、周围的环境。所谓“点”指的是重点,是具有典型性的人、事及景物。点面结合,就是在写作时,能围绕中心,将活动的个体和群体,事物的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做到详略得当。作为一次“有趣的”活动,其全过程当中总有精彩的部分,因此,写好精彩部分,写好精彩部分中参予者和观众中的主要人物,则是写好本篇习作的关键。应该说,写活动,没有写好其重点部分就算不上一篇好的习作。
③写出活动参加者或观看者的心情,以增强习作的感染力,使文章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上述三个问题,可指导阅读下列例文:
“黑衣服”智胜“黄衣服”
周末的晚上最令人惬意了,因为每个周末可以看电视,可以看我最喜欢的《综艺大观》。瞧,《综艺大观》开始了。
屏幕上出现了七个被蒙住眼睛的参赛者,他们背系小鼓,手拿鼓棒,站成一排,听主持人倪萍的“训示”:“现在讲游戏规则,互相用鼓棒敲打对方背上的鼓,被敲中者罚下场,最后一名获胜。”天哪!谁都蒙住眼睛,万一击住脑袋可怎么办?我替他们担心,手里竟捏出一把汗。
“嘘——”哨音刚响,七个参赛者霎时活跃起来,他们在黑暗中摸索着。忽听“咚”一声,一个参赛者被罚下场,“咚”又一声,又一个参赛者被罚下场。在不到五分钟的时间里,若大的赛场上只剩下两个分别穿着黑衣服和黄衣服的参赛者了。
谁赢呢?我想肯定是那位穿黄衣服的叔叔,下去的五个参赛者中就有四个是被他击中的。他身材像只猎犬,跳起来像只飞燕。而穿黑衣服的叔叔个子低,手臂短。相比之下,一个天上,一个地下,条件差远了。
“黑衣服”也许知道“黄衣服”的厉害吧,慢慢退却到离“黄衣服”很远的地方,然后绕圈向前缓缓移动。而这时的“黄衣服”却大步流星地向“黑衣服”前进:5米、3米、1米……啊,到了!突然,“黑衣服”向左一拐,一个箭步朝“黄衣服”的背后扑去,“咚”的一声,鼓棒不偏不倚地落到“黄衣服”背后的鼓上。“哗——哗”,场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怪!“黑衣服”怎么赢了?哦,原来“黄衣服”走起来呼呼生风,“黑衣服”是靠声音来判断“黄衣服”的位置的。
“现在发奖,奖给‘黑衣服’同志一本《智慧学》!”倪萍响亮的声音响彻整个赛场。我想,如果下次“黑衣服”叔叔还参加这种游戏,他准还是优胜者,因为他善于以智慧取胜,况且又得到了一本《智慧学》。
这篇文章记叙的是观看电视节目中蒙眼击鼓的游戏活动时的情景,它给我们以下几点示范:
①写作顺序十分清楚,层次分明地写出了活动的时间、地点、人物、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②做到点面结合。既对“黄”、“黑”二人的智勇比赛进行具体描写,又概括介绍了所有参赛者的活动情况;既重点写出了“我”观看比赛时的心理活动,又概括写出了主持人倪萍的语言情态。
③抓住活动的特点,通过“我”的观感,具体描写了“黄”、“黑”二人比赛的情形,突出了“智胜”的中心。
(3)指导学生列出写作提纲。
(4)根据提纲成文。

训练教案设计作文 训练教案设计意图文案:

体育训练计划
训练分类
:1、臂力训练
2、腰力训练
3、腿力训练
4、耐力训练
5、爆发力训练
6、反应力训练
7、 弹跳力训练
训练分解
:1、臂力训练:俯卧撑:①半俯卧撑(以墙或栏杆为支撑)
50个 \/组 每次 7组
②全俯卧撑(以地面为支撑)
30个\/组每次3~5组
③ 全俯卧撑姿势保持
3分钟\/组每次3~5组
每组休息 3分钟
2、腰力训练:⑴仰卧起坐①50个\/组每次5组(分数分组)
②3分钟\/组每次3组(分时分段)
⑵蹲起跳①30个\/组每次10组(分数分组)
②2分钟\/组每次3~5组(分时分段)
注:每次分组休息时间不超过3分钟
3、腿力训练:⑴耐力跑①1000米\/组每次3组
注:每次休息不超过5分钟
②单程往返3公里耐力跑
③单程往返5公里耐力跑
④单程往返10公里耐力跑
注:视自身身体状况选择哪一档,总共4档。
⑵冲刺跑①50米跑道,50×3\/组,每次3组
②100米跑道,100×2\/组,每次2组
注:每次分组休息时间不超过5分钟
⑶蛙跳20米\/组,每次3~5组
注:每次休息时间不超过2分钟
⑷高抬腿①原地高抬腿3分钟\/组每次3组(分时分段)②原地高抬腿50个\/组每次5组(分数分段)⑸深蹲100个\/组每次3~5组每次休息不超过2分钟4、耐力训练:⑴耐力跑⒈距离分组
①1000米\/组每次3组
注:每次休息不超过5分钟
②单程往返3公里耐力跑
③单程往返5公里耐力跑
④单程往返10公里耐力跑
⒉分时分组
①15分钟不停顿持续跑
②30分钟不停顿持续跑

⑵高抬腿跑⒈距离分组100米\/组每次8组
⒉分时分组3分钟\/组每次3组
注:每次休息不超过2分钟
5、爆发力训练:⑴冲刺跑50米跑道,50×1\/组,每次5组30米跑道,30×1\/组,每次10组
⑵原地高抬腿1分钟\/组每次5组(每组尽最快的频率)⑶蹲起跳30个\/组每次5组
注:每个起跳把身体尽可能的拉直、起跳高度拉高⑷立定跳远5次\/组每次5组
⑸沙坑跳远3次\/组每次5组
⑹实心球3次\/组每次3组
注:视场地、器材因素来选择训练哪一项。
6、反应力训练:⑴冲刺跑①30米S形冲刺跑
30×1\/组每次5组
②30米S形往返“8”字冲刺跑
“8”×1\/组每次3组
注:①为30米S形线路
①+②为30米S形往返“8”字线路
10次\/组每次5组
注:预备动作准备好,精神集中,反应要快,
听到哨子声就起步跑出去,动作要迅速。

7、弹跳力训练:⑴蛙跳20米\/组,每次3~5组
注:每次休息时间不超过2分钟
⑵蹲起跳2分钟\/组每次3~5组
⑶原地连续蹦跳1分钟\/组每次5~7组

注:原地蹦跳只脚尖落地,落地时迅速再次起跳。每次休息时间不超过1分钟。


训练教案设计作文 训练教案设计意图文案:

小学体育课《跳绳》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跳短绳、游戏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并脚跳的游戏,使学生初步体会用力蹬、落地轻的方法,在另一个游戏中体验同一致的合作方法,提高学生跳跃能力,发展学生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2、过程与方法:采用个体和小组结伴形式的分散练习,学生在共同的合作中不仅掌握动作技能,而且逐步形成合作跳跃,相互协调配合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到合作学习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与渴望,培养合作意识增强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腕用力、欣赏乐曲。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步骤:快乐游戏,活跃情绪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集队、队列
2、提出要求,热身跑注意整齐、安全
学生活动:1、看老师手势,听老师口令快速集队,并从集队中体验“快、静、齐”的集队要求。
2、安排见习生
2、听口令练习原地踏步,动作做到位。
3、在老师的带领下听“兔子舞音乐”节奏做热身操、并能按老师手势做出种热身动作。
4、把绳在地上摆一个,在圈内外并跳
组织:纵队、自由分散
二、跟着音乐做原地并脚跳与前后跳
教师活动:1、提出练习的要求:注意安全、用绳子体验不同的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跳绳比快、比多的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半分钟跳短绳练习。
4、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自己压腿。
学生活动:1、每人一绳,自主地进行练习,可以进行跳绳也可以借助绳子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充分地发挥短绳的练习作用。
2、按老师要求进行并脚向前跳短绳、向后跳短绳、和同学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等。
3、积极参加半分钟跳短绳练习,比一比谁跳得最多。
4、自己进行各种姿势的压腿练习。
组织:分散练习
三、尝试游戏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自主练习
2、讲解示范游戏规则、方法。
3、组织学生游戏,并总评。
学生活动:1、按老师要求认真练习
2、认真观看,了解游戏方法规则。
3、大胆地尝试游戏,并积极参与比赛。
组织:分散练习、分组游戏
场地器材:操场、短绳每生一根、小音箱。
教法:1、提出练习的要求:注意安全、用绳子体验不同的活动。
2、组织学生进行不同的跳绳比快、比多的练习。
3、组织学生进行半分钟跳短绳练习。
4、提出要求,组织学生自己压腿
学法:1、每人一绳,自主地进行练习,可以进行跳绳也可以借助绳子进行各种游戏活动,充分地发挥短绳的练习作用。
2、按老师要求进行并脚向前跳短绳、向后跳短绳、和同学比一比谁先完成任务等。
3、积极参加半分钟跳短绳练习,比一比谁跳得最多。
4、自己进行各种姿势的压腿练习。
要求:队伍整齐、积极参与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nullnullnullnullnullnull
null1、握绳方法握有把柄的绳手自然握住握无把的声要把跳绳两端绕在手心和手背上用拇指与食指第一、二关节握住跳绳。
2、量绳方法跳绳的长短可用双脚开立不应大于肩或一脚踏在跳绳中间部位两手握
绳的两端两臂屈肘与体侧成直角然后拉直跳绳即可。
3、摇绳方法:摇绳、两手握绳,自然屈曲,绳置于体后,手腕、手臂协调一
致用力将绳向上、向前抡起当绳抡至头以上位置时两手臂不停顿继续向下、向后抡绳
使绳绕身体周而复始地抡动。开始时以两肩为轴双臂双手腕同时用力手臂抡绳动作比
较大。技术熟练后手臂抡绳动作可逐渐减小幅度以两肘为轴用两前臂和手腕配合摇绳。
十分熟练后可仅以两手腕的动作来摇绳。②反摇绳动作与正摇绳动作相同只是方向相
反。
4、停绳方法当跳绳由后、向前摇转时一脚向前伸脚跟着地脚尖抬起使跳绳中段
停在脚掌下。

训练教案设计作文 训练教案设计意图文案:

一 记一个熟悉的人
——事例典型,表现个性
【训练内容】
1、抓住人物的一个特征,选取最典型的事例,突出人物的个性。
【教学目标】
1、通过一件事,写出一个人的特点。
2、训练学生抓住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通过具体描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情、语言、心理写出这个人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
【教学重点】
(1)写的人必须是自己熟悉的,不可凭空想象。
(2)选定人物之后,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不可千人一面。
(3)通过一件典型事例将人物写活。
【教学难点】
1、练习写人,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2、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
【教学方法】
演讲法 座谈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生活中自己熟悉的人一定很多:自己的家人、一起玩耍的小伙伴、校园里的老师同学、邻居叔叔阿姨??这些人自己都非常熟悉,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讨论讨论吧!
二、启发点拨,强调写法
1、分析下面几组的描写方法
:第一组
(1)这一下,陈明更加生气了。他摔坏了我的小木船,就走了。
(2)这一下,陈明更加生气了。他拿起我的小木船,使劲摔在地上,用脚踩了两下,一把抓起书包,头也不回地走了。
(第(2)句的动作描写,把陈明当时怒气冲天的样子描写得惟妙惟肖,很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
第二组
(1)陈明难为情地向我道歉,并送给我一个小木船留作纪念。
(2)他满脸通红,激动地说:“那次是我不好,不该踩坏你的船,明天我家就要搬走了,我做了这只船送给你,留个纪念吧!”说着,他把小木船塞在我手里。(第(2)句的细节描写了陈明当时的语言、动作、神态,反映出陈明重情谊,敢于认错的特点,写得十分形象。)
片段一
:她那张小嘴巴蕴藏着丰富的表情:高兴时,撇撇嘴,扮个鬼脸;生气时,撅起的小嘴能挂住一把小油壶。从这张嘴巴说出的话,有时能让人气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时却让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这段话是通过描写表现了她性格。
片段二
:哥哥的眼睛高度近视,处处离不开眼镜,就像个“睁眼瞎子”一样,只要把他的眼镜摘下来,在我面前他就像绵羊一样服服帖帖。一天下午,哥哥要洗头了。他吩咐我给他拿肥皂换水。我得意地想:哼!我先给你跑跑腿,然后再治你。一会儿,哥哥伸长了脖子,把肥皂沫打得满头满脸都是。我一看时机到了,就悄悄地把哥哥的盆拿走了。哥哥搓完后去洗头,一捧水,捧了个空。他忙去找,可刚一睁眼,肥皂沫就杀得他直流眼泪。他像盲人摸路一样,东摸摸,西摸摸,好容易才摸起了毛巾,把眼一擦,可眼睛还是模糊的,就去找他的眼镜。
这段话是通过描写表现了我和哥哥的性格。片段三
:回到家,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心里暗暗地想,他能做25个,我为什么不能呢?难道我比他笨?不,不可能!我绝不是比他笨,只是我比他练习的少罢了。对,我一定要努力锻炼,超过他。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便下定决心,每天坚持做5个俯卧撑,一天、二天随着天数的增加,渐渐的,渐渐的,我一口气能做30多个。再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锻炼,我已经能做40多个了。
这段话是通过描写表现了我的性格。
2、小结写人技法
:人物的特点: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来反映的,所以作文时要注意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具体。
三、习作思路展示
1、 并列式结构
我们在记叙人物时,有时会根据人物的特点、品质,采用并列式结构的方式进行记叙。所谓并列式结构,即列举人物的几个方面的特点,通过几个并列的段落具体叙述人物的特点或精神品质。
如在写《我的老师》一文时,小作者在文中通过三个自然段记叙了老师的三个突出的特点或品质:在学习上,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引路人??在生活中,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大伙伴??在为人上,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好榜样??这样的文章,让读者感到层次清晰,印象深刻。
2、 递进式结构
我们在写人物时,为了使读者逐步加深对主人公的认识,在行文时,有必要分层次一步一步地展现出人物的特点或精神品质,即通过几个事例,在几个意思呈递进关系的自然段中,突出人物的不同特点或精神品质。如在写《我的同学》一文时,小作者通过三个自然段,一层进一层地写了三个方面的特点或品质:王东同学是我们学习上的榜样??王东同学还是我们班体育健将呢??王东同学“心中有他人”的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3、 先抑后扬式结构
我们在写人物时,为了达到令人震撼的效果,有时会采用先抑后扬的结构方法。所谓“先抑后扬结构”,即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先有意将人物的优点写成缺点,然后在文章的后面逐步让读者体会到人物精神的可贵、伟大,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如在写《我的叔叔》一文时,先写叔叔在为别人帮忙时,收下了别人送给他的钱,从此,让我改变了对他的敬意;接着写我对叔叔的误解,最后写知道叔叔将别人送的前代他交了税时,自己的内心活动——发自心灵深处表示对叔叔的敬佩和内疚??
同学们掌握了这几种写作的手法,在写自己熟悉的人时选取典型的事例学会列提纲。
让学生说说自己熟悉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情,老师引导学生把事情写具体。四、扶放结合,尝试写法(20分钟)
(一)抓住特点,把事情写具体
我们做一项有趣的心理测试?什么意思呢?我说一个词,为你提供一个思考的范围,你听到这个词,最先想到哪个人,你就脱口而出,不要举手,就在座位上自己说出来,好不好?反映要快,准备好?如:家人
1、请你说说你最先想到谁?
2、他有什么特点?
3、他的哪一件事给你的印象最深呢?
归纳把一件事情说具体的方法
:1、我们首先把他说的事情分析一下,什么地方是最重要的。
2、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3、问他也可以问自己当时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小结:其实生活中有许多人我们都可以去写,如:同学、家人、朋友、老师等等,想想在这么多人当中,哪一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他身边发生了什么印象深刻的事?从这件事情当中,我们了解到了,把事情写具体,选择好一个事例,努力地把一件事情的重点内容写具体,这样人就有形象有个性了。
(二)小组之间互相讨论,说说发生了什么事情,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特征。五、小结
今天我们这节作文课学习了写人,我们要做到三点
:1、先抓住人物特点2、运用具体的事例3、把重点内容写具体
(详解:把重点写具体,就是写出人物在这件事情当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等。我们可以采用问一问,想一想,把当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情景描写下来,丰富我们的材料,把重点内容写具体。这样就能让人物起来。下一节课,我们就写一篇文章《记一个给你印象最深的人》。)
六、学生习作:写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七、板书设计
1、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神态
2、习作指导:(1)并列式结构
(2)递进式结构
(3)先抑后扬式结构
写人3、运用具体事例让人物活起来(细节)4、把重点写具体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训练教案设计》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训练教案设计》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训练教案设计》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训练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