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六年级作文 > 正文

游龙门石窟作文 游龙门石窟的感悟文案

2019-03-10 六年级作文 类别:写景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游龙门石窟作文 游龙门石窟的感悟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游龙门石窟作文  游龙门石窟的感悟文案

游龙门石窟作文 游龙门石窟的感悟文案:

早就从书上看到过四大石窟的介绍,暑假里终于有机会跟家人一起游览了位于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不仅大饱了眼福,增长了见识,也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祖先文化的灿烂悠久。 一大早,我们来到了龙门石窟停车场,这里距离景点大门还有一小段路,若在平时是可以走过去的,但由于前一天我们爬了嵩山,腿肚子都还在打软,只好乘电瓶车去了。沿途的路旁就是美丽宜人的伊河,微风轻轻拂过我的脸庞,也在伊河上留下了细细的波纹,仿佛新生儿脸上细嫩的皮肤,令人好生喜欢,却又不忍去碰他……我正陶醉在这美景之中,只听得驾驶员说了声“景区已到,下车吧!”我才如梦初醒。由于上午的阳光是从东面照过来,所以我们决定先参观西山石窟,这也是龙门石窟的精华所在。
走进景区大门,我简直被眼前的美景惊呆了:美丽伊河的两侧山崖上,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石窟,就像是各式各样的小山洞,这些石窟千姿百态,形态各异,远看如同蜂巢一般。我迫不急待地和爸爸爬上台阶,一下子就忘记了腿的疼痛。走近一看,呵!每个石窟都比远看的大多了,里面大多雕刻着一些佛像,旁边往往还有精美的图案,细致的花纹,把尊尊佛像衬托得更加庄严。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年间,经历隋唐而至北宋才形成现有的规模,前后有400多年,不同年代的佛像特征也就有所不同。在宾阳洞,我们就明显感觉到这一差异。中间一窟的佛像雕成于北魏,而南北两窟完工于唐代,两侧的佛像相比于中窟就要丰满富态些,因为唐人以胖为美嘛!
随着人群前行,我们来到了万佛洞。这里的佛像可真多,据说这个窟里大大小小有15000多尊佛像,小的只有几厘米,我一巴掌都能盖住好几个。在万佛洞外南壁还有一个唐代雕刻的观音菩萨像,高85厘米,由于保护不好,头部已经没有了,但这并不影响整体的美感。她体态丰腴健美,左臂自然下垂,手中托着净瓶,右臂向上弯曲贴在胸前,手持拂尘搭在右肩上,好像要掸去身上的灰尘,栩栩如生,真是太漂亮了。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在此仔细观摩,并获得艺术灵感,在舞台上创作了“洛神”的形象。 我还在想着刚才的情景,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奉先寺。这是由唐代长安两位高僧奉命主持开凿的摩崖像龛,是整个景区最核心的景点。眼前这尊大卢舍那佛通高17.14米,耳长1.9米,丰颐秀目,仪表堂堂,让人不禁有些庄严感。无论远观近看,都令人赞叹不已。据说当年雕刻这尊大佛时,女皇武则天也拿出了不少平时节省来的钱,有学者考证,大佛的面容与史书上记载的武则天容貌颇为相似,可能在雕凿的过程中也参考了女皇的模样吧。我站在大佛前久久没有离去,想像着古人靠着双手和一些简单的工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我们留下了这么精美的佛像,真是巧夺天工,不可思议,令人叹为观止!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其他的一些洞窟,都各有特色,非常美丽。 回程中,我的心却始终不能平静下来,还在回想着那美丽的龙门石窟,感叹古人的精湛技艺。

游龙门石窟作文 游龙门石窟的感悟文案:

五一里,爸爸妈妈带我去了洛阳,参观了龙门石窟。来到洛阳,就不能不去看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西南,这里是香山和龙门山两山对峙之处。美丽的伊河从中穿流而过。这里水流平缓,水面风平浪静。两岸绿树成荫郁郁葱葱,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去处。我们乘船来到了龙门石窟脚下。抬头向上望,但见城墙高耸,中间有个大门,门前有无数级台阶可以进入大门。我们沿着石阶走进大门。这时,不由得感觉眼前一亮,仿佛自己来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进入石窟内,导游向我们介绍了龙门石窟的最小的佛、最丑的佛、最美的卧佛和最大的佛。导游先向我们介绍了最小的佛。导游指着一个小佛像给我们介绍:“这是最小的佛,他只有两厘米高,是龙门石窟内个子最小的佛了。”接着,导游有向我们介绍了最丑的佛。导游说:“这是龙门石窟最丑的佛了。你们看,他的脸上缺了一块儿。据说负责给这位神仙塑像的师傅在塑像时一时疏忽,就把佛像的脸砸下来一块,而工期又临近了,所以,它就将错就错,把那佛像塑成了最丑的佛。”然后,导游有向我们介绍了最美的卧佛。这卧佛侧卧着像一张弓,神态安详,面带微笑,慈眉善目。最后,导游又向我们介绍了最大的佛。导游说:“这是龙门石窟最大的佛,他叫卢舍那佛。他面庞俊秀,美丽端庄,姿态优美。据说是当年武则天要工匠按自己的样子塑造的。他身高17。4米,仅一只耳朵的高度就有1。9米呢!”我们听着,走着,参观着,惊叹着,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们也该收拾行装踏上返乡的路程了。再见了,龙门石窟!再见了着无数的佛像们!再见了,洛阳!再见……

游龙门石窟作文 游龙门石窟的感悟文案:

龙门石窟距洛阳市南十二公里处,在伊河两岸龙山与香山上。它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故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去年国庆节,我们离开了喧闹的城市,与姥姥妈妈来到了龙门石窟,准备一睹它的风采。
来到龙门,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香山龙山两山相对,清清的伊河水从中间淌过,山清水秀,景色宜人。在南北一公里的山崖上,雕刻着2300多个窟龛,70多座佛塔,10余万尊佛像,2800多块碑刻题记。据导游介绍说:“这些石窟是中国传统方便受印度佛教影响的产物。它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堪称中国雕刻艺术的宝库。
我们沿着西岸游览西山,首先看到的是千佛窟,虽然只有一间房屋大小,在3-4米高的石壁上密密麻麻雕刻着无数小佛像,大的只有3、4厘米,小的仅有2厘米,别看个头小,但个个雕刻精细,神态各异,排列十分整齐。
走出洞外,有一座观音佛像,她右手拿着柳枝,左手提着净瓶,姿态端庄,面目秀美,像为人间祈祷吉祥。
接下来,我们参观了石窟最有名的奉先寺,此洞穴雄伟壮观,气势恢弘,这里有几尊佛像,中间的佛像最大,身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1。9米。它的雕工极为精湛,这尊大佛威严地座在莲花台上,面容慈祥,双耳垂肩。她的脸非常像武则天,这就是当时武则天让工匠按照她的形象造的大佛。只见她一只手在上,手心朝下;另一只手在下,手心朝上;这个动作表示了“天下唯我独尊”可见她一手遮天的皇权思想多么严重,身旁的7尊佛像,是她的弟子和天王,个个面露凶色,充满威严。
龙门石窟的佛像真是多得数也数不清,让我们看得眼花缭乱。
游完龙门石窟,看到这些凝聚多少人艰辛和心血的宏伟浩大工程,被我们祖先有多少巧夺天工的艺术作品所折服,被他们的聪明才智所震撼,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瑰宝而骄傲。我们要更好地保护珍惜这些历史文化遗产,让它绽放得更加璀璨、炫丽。

游龙门石窟作文 游龙门石窟的感悟文案:

这个暑假,我慕名来到了中国三大石窟之一——洛阳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建在伊河两岸的山上,洞窟主要集中在西边,风景非常优美。洞窟自北魏至北宋400余年的开凿而成,一共有2100多个洞窟,10万多尊佛像,可真多啊! 进入了景区,我先来到了潜溪寺。咦?潜溪寺!这个寺名可真怪!为什么不叫别的名呢?我听一名导游说:“因为此洞在开凿时,有水源不断流出,所以就叫潜溪寺。”洞内,阿弥陀佛正坐在中央,洞前两壁各有一护法天王,脚下各踩一夜叉。 向前二十来步,我来到了宾阳三洞。三洞是左、中、右三洞,其中宾阳中洞最为漂亮,它的顶有点儿像蒙古包,地面还有一朵莲花,像一块好看的毯子。 我登石级而上,来到了万佛洞。我还没来之前,已听说:“万佛”这两个字,心想:“都说是万佛洞,一定很大了,要不,可放不下这么多佛像!”没想到,来到洞前,我大吃一惊!一个面积只有5平方米的洞窟,就是万佛洞了!里面也只有三个佛像在里面。我的脖子伸得老长,如同一只长颈鹿,努力寻找其余佛像,可找也找不着。难道佛像有翅膀飞走了?这时,听一位导游道,小佛在墙上,一万五千尊,身高只有2厘米,故名万佛洞。我顺着导游的手指的方向望去,果然看到了许多小佛像。难怪,我刚才找不着它们哩。开凿的石匠们真是心灵手巧啊! 延着伊河边前行,欣赏着河光山色,然后登上石级,准备拜访龙门石窟最大的佛祖。到了,我抬头仰视,17.14米高的佛祖高大的身材映入眼帘,我赞不绝口。它身旁是衣着优美的两位菩萨,天王的目光炯炯有神,力士们强悍勇猛,保护这位至高无上的佛祖。我突然自言自语:“佛祖面部光滑,菩萨面部也很滑,天王面部皮肤粗糙,力士满脸麻子。这说明什么?嗯,越光滑的德行越高。”我凝望佛祖,觉得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尊严。大佛祖微笑着,左手手心正对伊河,右手指向西方极乐功世界,似乎与我们打招呼。 我还参观了刻有140多个药方的药方洞,顶上有一朵直径3米的大莲花的莲花洞,还有古阳洞,这洞大有来路,它可是天然溶洞开凿,掀开龙门石窟的历史第一页的洞窟。 看着这美景,我情不自禁地赞叹:“这可凝结了多少的智慧与汗水!”我沉浸在美景中,在妈妈多次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游龙门石窟》作文,希望在写《游龙门石窟》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游龙门石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