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作文 陈景润的人物传记文案

2019-03-14 五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作文 陈景润的人物传记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作文  陈景润的人物传记文案

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作文 陈景润的人物传记文案:

寒假期间,我读了?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这本书,感触很深。他冒着政治风险,顶着压力,面壁10年研究出的 “歌德巴赫猜想”,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给迷茫的一代青年树立了榜样,指明了人生的方向。陈景润对国家和民族的贡献以及他广泛久远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学术领域。他影响了一代人乃至一个时代。
陈景润小时候学习很刻苦。他平时不爱讲话,但在课堂上总是积极举手抢着回答问题,讨论数学的时候,脸上充满灵气。我以前却不爱举手回答问题,认为会了就行了,有时认为举了手老师也不一定叫我,所以练习发言的机会就少了。老师给我指出这个问题后,我也认识到自己表达能力确实退步了,因此在上学期我也积极举手,但和陈景润比起来还差得很远我也爱看书,比如:?三十六计?就看了好几遍,但我看书的时间每天不固定,有时多,有时少,有时还不读。所选书的种类也比较少。为了练习口语表达,老师建议我在家读书时要大声,但我总是不好意思读出声。妈妈跟我说: “为了提高能力,要战胜自己。”
以后,我要多多读好书,多多积累知识,多多锻炼能力。我现在年龄虽然很小,但我的生活条件比陈景润小时候好多了,因此,我要刻苦学习,将来也做个像他那样为国家争光的中国人。

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作文 陈景润的人物传记文案:

陈景润是国际知名的数学家,他是一位谦虚、正直的人,深受人们的敬重。他孜孜不倦的学习精神令我钦佩。有一次,他去理发。一进理发店,里面人很多。陈景润拿到了一个38号的号头,他见人那么多,便走到了外面,找了一个板凳坐下,读着他还没读完的书。读着读着,陈景润又想到了图书馆里,还有一本书中的题目没解出来呢!这下,他径直走向图书馆。图书馆里他拿着那本书开始研究起来。这时的陈景润简直正在书的海洋中游。他读得那样入迷,那样忘我,早已把理发的事抛之恼后,以至于图书管理员大声叫着:“图书馆要关门了!”他也没听见。这时已是晚上啦,当他走向图书馆的大门推门时,门怎么也推不开了。他看了看外面,这时天空一片漆黑,闪烁着几颗星星,陈景润又看了看表,啊!已经是晚上8点了。最后,他只好打电话给图书管理员,才出了图书馆。陈景润是那样的专心致志,不浪费一分一秒的时间。为了摘取数学皇冠上的宝石——“哥德巴赫猜想”而不知疲倦的学习着。尽管他功成名就,然而他一点也没有骄傲自满。他曾经说过:“在科学的道路上,我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包,真正的高峰我还没有攀上去,还要继续努力。”他这种勇于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陈景润,你真了不起!

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作文 陈景润的人物传记文案:

陈景润一个家喻户晓的数学家,在攻克歌德巴赫猜想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创立了着名的“陈氏定理”,所以有许多人亲切地称他为“数学王子”。但有谁会想到,他的成就源于一个故事。
1937年,勤奋的陈景润考上了福州英华书院,此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清华大学航空工程系主任留英博士沈元教授回福建奔丧,不想因战事被滞留家乡。几所大学得知消息,都想邀请沈教授前进去讲学,他谢绝了邀请。由于他是英华的校友,为了报达母校,他来到了这所中学为同学们讲授数学课。 一天,沈元老师在数学课上给大家讲了一故事:“200年前有个法国人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6=3+3,8=5+3,10=5+5,12=5+7,28=5+23,100=11+89。每个大于4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奇数之和。因为这个结论没有得到证明,所以还是一个猜想。大数学欧拉说过:虽然我不能证明它,但是我确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
它像一个美丽的光环,在我们不远的前方闪耀着眩目的光辉。……”陈景润瞪着眼睛,听得入神。
因此,陈景润对这个奇妙问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最爱到图书馆,不仅读了中学辅导书,这些大学的数理化课程教材他也如饥似渴地阅读。因此获得了“书呆子”的雅号。
兴趣是第一老师。正是这样的数学故事,引发了陈景润的兴趣,引发了他的勤奋,从而引发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作文 陈景润的人物传记文案:

陈景润小时候经常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捉迷藏。不过,陈景润捉迷藏时有点特别。他常拿着一本书,藏在一个别人不容易发现的角落或桌子底下,一边津津有味地看书,一边等着别人来“捉”他。看着看着,他就忘记了别人,而别人也忘记了他。
上学期间,陈景润酷爱数学。当老师讲解数学题时,他总是集中精神认真听讲。课后布置的习题他也认真去做。陈景润在解题的过程中得到了无限乐趣。数学是心智的比试和较量。陈景润对于解题,向来不吝惜时间和精力。陈景润不懂就问,别看他平时沉默寡言,但向老师请教时却毫不羞涩和胆怯。他的求教方式很特殊:看到老师外出或者老师从高中部到初中部去,他就紧追上去,和老师一起走一段路,并且一边走,一边问问题。
陈景润在福州英华中学读书时,有幸聆听了清华大学沈元教授的课。沈元教授给同学们讲了世界上一道数学难题:“大约在200年前,一位叫哥德巴赫的德国数学家提出‘任何一个偶数均可表示成两个素数之和’,简称‘1+1’的理论。但他一出生也没有证明出来,哥德巴赫带着一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却留下了这道数学难题。长久以来,‘哥德巴赫猜想’之迷吸引了众多的数学家,但始终没有结果,并成为世界数学界一大悬案。”沈元教授把“哥德巴赫猜想”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他把数学比喻成自然科学的皇后,把“哥德巴赫猜想”比喻成皇后皇冠上的明珠!沈元教授讲解的“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着陈景润。
许多年之后,陈景润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了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1966,他发表了《表大偶数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两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简称“1+2”),这在“哥德巴赫猜想”研究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所证明出的那条定理震动了国际数学界,后来这条定理被命名为“陈氏定理”。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杂而不乱,能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世界名人传记——陈景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