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点评案例作文 点评案例分析的话术文案

2019-03-11 五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点评案例作文 点评案例分析的话术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点评案例作文  点评案例分析的话术文案

点评案例作文 点评案例分析的话术文案:

点评:五六年级作文导师团吴祝梅
我的同学“发呆王”
六年级周俊屹
他戴着一副眼镜,镜片一年比一年厚鼻子都被压踏了。他上课会发呆,下课也会发呆,发呆的时候眼神空洞,坐姿端正,缩着身子像赤脚大仙,有时又像在沉思犹如一位思想者雕塑。
有一次语文课上我们都被精彩地讲课吸引着,忽然老师说:“同学请不要发呆了,你在想什么呢,有没有听老师讲课啊?”他的同桌推了推他,只见他眼睛直直地望着讲台,仍像木桩一样安静地坐着。“发呆王?发呆王??发呆王???别发呆了。”他左边的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着急地喊着。他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班中一阵平静,终于思维从“冬眠”中苏醒的他突然站了起来,说了声:“啊?我怎么了?”然后又坐下继续“冬眠”。老师无奈地说:“你看你怎么自己都不知道呢?”同学们哄堂大笑,他还一脸茫然地望了望大家问一句“怎么回事?”不愧是“发呆王”啊!
“他在体育课上总不会发呆了吧?”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一次体育课上打篮球,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的欢呢。他席地而坐像唐僧打坐一样,双手一合,嘴巴一抽一抽的,眼神又凝固住了。突然一个球以优美的弧线击中了“发呆王”的脑袋。同学们都张着嘴在场地上等他来发飙,哪知他抖抖身体继续“打坐”。过了好一会,他突然站起来,扭了扭身子走了几步后摸了一下头说:“刚才谁打我的头了?”真是一发呆连身体都没知觉了呀,境界啊!
说的谁都知道吧?众所周知的华罗浩啊!
小作者本文的写作特点是:
1、开门见山的开篇,第一段便让读者对“发呆王”有了一个总体的印象。这时非常常见的也是非常成功的开篇。值得表扬。
2、典型的例子。文中举了两个典型的例子,实证了“发呆王”的名副其实。也属于成功的例证。
以上两点,可以看出小作者对小学教材里最常见的文章结构把握得非常好,再次表扬。
小小的修改建议:个别句子的排序需要变动一下,一些讲述不太清晰的句子得好好组织一下语言。
例如:
【原文】发呆的时候眼神空洞,坐姿端正,缩着身子像赤脚大仙,有时又像在沉思犹如一位思想者雕塑。
【探讨】1、“坐姿端正”与“缩着身子”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2、“有时又像在沉思犹如一位思想者雕塑。”此句读起来是不是有点别扭呢?
【修改】发呆的时候眼神空洞,坐姿端正,有时像在修炼中的赤脚大仙,有时又像一个在沉思中的思想者雕塑。
【原文】他左边的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着急地喊着。他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探讨】“他左边的同学像热锅上的蚂蚁着急地喊着”初读似乎没问题,再仔细一读就感觉有点点不太流畅,“热锅上的蚂蚁”是不会“着急地喊着”的。
【修改】他左边的同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忍不住对他大喊着。可他居然充耳不闻,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原文】忽然老师说
【探讨】不是“忽然老师说”而是“老师忽然说”
【原文】“发呆王?发呆王??发呆王???别发呆了。”
【探讨】一个问号,两个问号,三个问号,此问号应该表示疑问语气的增强,不是文中同桌着急的心情的,应该改为感叹号才能把同桌的焦急心情表现出来。
【原文】班中一阵平静,终于思维从“冬眠”中苏醒的他突然站了起来,说了声:“啊?我怎么了?”
【探讨】不是“终于思维从“冬眠”中苏醒”,而是“思维终于从“冬眠”中苏醒”
【全文修改】
我的同学“发呆王”
长兴实验小学六年级周俊屹
他戴着一副眼镜,镜片一年比一年厚,鼻子都被压踏了。他上课时会发呆,下课也会发呆,发呆的时候眼神空洞,坐姿端正,有时像在修炼中的赤脚大仙,有时又像一个在沉思中的思想者雕塑。
有一次语文课上,我们都被老师精彩的讲课吸引着,老师忽然说:“同学,请不要发呆了,你在想什么呢?有没有听老师讲课啊?”他的同桌推了推他,只见他眼睛直直地望着讲台,仍像木桩一样安静地坐着。“发呆王!发呆王!!发呆王!!!别发呆了。”他左边的同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忍不住对他大喊着。可他居然充耳不闻,还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班中一阵平静,思维终于从“冬眠”中苏醒过来的他突然站了起来,说了声:“啊?我怎么了?”然后又坐下继续“冬眠”。老师无奈地说:“你看你,怎么自己都不知道呢?”同学们哄堂大笑,他还一脸茫然地望了望大家,问一句“怎么回事?”真不愧是“发呆王”啊!
“他在体育课上总不会发呆了吧?”这么想你就大错特错了。一次体育课上打篮球,同学们在篮球场上打的欢呢。他像唐僧一样席地而坐,双手一合,嘴巴一抽一抽的,眼神又凝固住了。突然一个球以优美的弧线击中了”发呆王”的脑袋。同学们都张大着嘴,等着他来发飙,哪知他抖抖身体继续“打坐”。过了好一会儿,他突然站起来,扭了扭身子走了几步后,摸了一下头,说:“刚才谁打我的头了?”真是一发呆连身体都没知觉了呀,境界啊!
说的谁都知道吧?众所周知的华罗浩啊!
【全文开篇探讨】
所谓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一样,好的文章,一开篇就能引起读者浓厚的兴趣。结合这篇小习作,我想和小作者探讨一下:如何才能有一个个性的,能引起大家感兴趣的开篇第一段呢?我对你这篇作文进行了一下改动,你看一下这样是否更别出心裁,有自己的个性,也更生动一些呢?

点评案例作文 点评案例分析的话术文案:

我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
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
“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乐观者在每次危难中都能看到机会,而悲观的人在每个机会中都看到了危难。
人的信仰不同,所服务的对象自然不同。
大家一定熟悉电视连续剧《亮剑》吧!李云龙和楚云龙都爱自己的祖国,面对日本小鬼子的侵略,他们毫不畏惧,都能身先士卒,痛击日寇。小日本被赶走了,李云龙和楚云龙因为信仰和政治立场的不同,而成为战场上的一对劲敌。楚云龙忠于蒋家王朝,支持蒋介石搞独裁。而李云龙则一心为劳苦大众着想,坚持走人民民主专政之路。于是他们兵戎相见。如果不是战争,我相信李云龙和楚云龙会成为好朋友的,他们彼此欣赏对方的军事才能。
正如苏轼在诗歌《题西林壁》中的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自然不一样。所以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遇事要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千万不要死钻牛角尖。

点评案例作文 点评案例分析的话术文案:

今天上午,我正在看电视,突然被一条新闻吸引了过去:杭州“最美司机”吴斌在高速上行驶,不小心被远方飞来的铁块砸伤,在危难时刻,他强忍剧痛,将大客车停稳,保护了乘客的生命。有人分析吴斌受伤的一刹那,可能会出现两种状况:一是紧急刹车导致连环车祸;二是大巴车跑偏方向冲撞到路边的围栏上。显然,无论哪一种情况,车上所有乘客都无生还的可能。然而,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吴斌阻止了悲剧的发生。平凡而又伟大的吴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无私的人格与优良的职业道德。
看完这则新闻我不由得想起了去年的“小悦悦”事件,多么鲜明的对比啊!小悦悦当时被一辆面包车撞倒和辗压。两名路人先后路过,都对她不理不睬,接着小悦悦被一辆车再次前后轮辗压,之后的十余个路人无一伸援助之手,直到一位拾荒阿姨救起小悦悦。最后,因抢救无效死亡。事件中冷漠的路人以及不负责任的司机的确令人愤慨!
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人抱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价值观。而我们21世纪的孩子,祖国的未来,一定要向吴斌伯伯学习,学习他那无私的人格和负责的态度。可是我们这一代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大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对一切都是一副不负责任的态度:轮到值日了,要么逃走,要么随便应付,扫完了和没有扫一样;对待学习和作业也是敷衍了事,会做的写一下,不会做的就空着……不会开动脑筋来培养自己的坚强的意志和负责任的态度。
我想,要是我们每位同学都能刻苦地学习,认真地做事,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那么我们将来一定会成为负责任的人,无私奉献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那样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加和谐而美好!

点评案例作文 点评案例分析的话术文案:

太阳早就下班了,它只在天空中留下了一段灿烂的红霞。一位老爷爷推着车子,后面坐着一个小女孩儿,这个小女孩就住在我家旁边,只要是这个时间回来的孩子,肯定是她。
这个小女孩是我们班早已有名的差生,她叫潘鑫。她回回考试都给我们班里拉后腿,同学们看不起她,老师厌恶她,就连邻居孩子都不爱跟她说话。她相貌丑陋,不讲卫生,而且上课不听讲,老师天天找家长,可潘鑫就是没有自尊心,说了好多回都听不进去。所有人对她早已彻底失望了。不过我认为一个人重要的在于她的内心,而不是外表和智慧。
有一次,我因病没上学,我又没有老师的电话,不知道留的什么作业,我着急了。还好,我离潘鑫家里近一点,我马上向她家跑去……
我刚要上她家楼,别人告诉我,潘鑫跟她爸爸出去了。我很着急,那我要等到什么时候潘鑫才能回来呀!不过我只能回家,估计一会她回来我就能要到作业了。
我打开电视,好无聊。这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吓醒了,我马上跑去开门,连看也不看我就撇了一句:“谁呀?这么吵,真是的。”“是我。”潘鑫满头是汗的对我说,我呆了。“你怎么这么快就来了?你怎么知道我要找你?”我说。可潘鑫没多说,给我留了张纸条就跑下楼了。我拿起纸条一看,上面记的是老师留的作业。看着潘鑫的背影,我说不出话来了,因为我曾经也瞧不起她。
希望读者看后可以理解班里的那些差生,他们也有优点,毕竟,同学们一定是善良的。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点评案例》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点评案例》,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点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