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作文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案

2019-03-11 四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作文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作文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案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作文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案:

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一.口算除法:
1.整十数除整十数或几百几十数的口算:
(1)可以想乘法做除法,(2)也可以去掉被除数和除数末尾相同个数的0,再计算。
例:(1)80÷20=,想20×4=80,所以80÷20=4
(2)150÷50=,先150和50同时去掉1个0,变成15÷5=3,所以150÷50=3
2.除法估算:根据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把不是整十数或不是几百几十的数看成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或几百几十的数,再计算。
例:83÷20≈,把83≈80,80÷20=4,所以83÷20≈4150÷28≈,把28≈30,150÷30=4,所以150÷28≈5
61÷21≈,把61≈60,21≈20,60÷20=3,所以61÷21≈3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分为五步:一“看”,确定商的位置;
二“试”,确定首先商几;
三“乘减”,先乘后减确定再商几;四“比”,比除数和余数的大小;五“落”,把被除数的个位落下来。
2.试商的方法:
除数接近整十数的除法,一般按“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
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可以采取除数乘10法,把除数看作几十五等方法来试商。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如果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4.商的变化规律:
(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几。
(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除数除以几,商反而乘几。
(3)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一个相同的数,商不变。(同乘或同除以的数不能为0)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450里面有()个90;325是()的25倍。
2.471÷35的商是()位数。
3.□51÷45,要使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要使商是一位数,□里最大填()。
4.一个数除以28,商和余数都是15,被除数是()。
5.两个数相除的商是16,如果除数和被除数都同时乘4,商是
();如果被除数除以4,除数不变,商是()。
6.计算872÷79时,应该把除数看作()试商,商是()位数。
7.下面的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2×()31087×()530
8.在☆÷30=21……△中,△最大是(),☆最大是()。
二、选择题。(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1.下面的算式中,()的商不是一位数。
A.721÷72B.439÷44C.325÷33D.272÷30
2.被除数除以10,除数(),商才能不变。
A.乘10B.除以10C.不变D.乘1003.36÷73,如果商是两位数,里最小填()。
A.6B.7C.8D.9
4.将1305连续减29,减()次结果是0。
A.45B.54C.405D.504
5.学校准备用630元买价格是35元的足球,能买()个。A.17B.18C.19D.20
三、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150÷50=480÷6=91÷7=
360÷40=120÷39≈632÷90≈
490÷71≈420÷58≈476÷59≈
2.列竖式计算。
642÷38=895÷41=650÷24=783÷27=
552÷18=224÷56=336÷14=218÷17=
四、在○里填上“”“”或“=”。623÷27○30256÷32○8
847÷25○3243○860÷21
15○705÷5080○960÷12
五、数学诊所。(正确的画“”错误的画“?”,并改正)
六、填一填。
七、解决问题。1.
可以装满多少筐,还剩多少千克?
2.服装厂要加工900套衣服,已经加工了12天,还差360套。平均每天加工多少套?
3.某种轿车每行100千米要耗油10升。照这样计算,如果一次加
油60升,可供这辆轿车连续跑多少千米?
4.西湖小学共有690名学生,共有15个班级。平均每班有多少名学生?
5.东一路小学四年级三个班植树情况如下表。
四(1)班四(2)班四(3)班人数\/人242827植树棵数\/棵168224162
(1)四(1)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2)四(3)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
6.小明从1楼爬到16楼用了330秒。平均每爬一层楼需要多少秒?
参考答案
一、1.5132.两3.434.4355.1646.80两7.768.29659
二、1.A2.B3.B4.A5.B
三、1.38013937778
2.16……3421……3427……22930……124
2412……14
四、==五、?7?7……3六、24252736
七、1.960÷45=21(筐)……15(千克)2.(900-360)÷12=45(套)
3.100×(60÷10)=600(千米)
4.690÷15=46(名)
5.(1)168÷24=7(棵)(2)162÷27=6(棵)
(3)(答案不唯一)四(2)班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224÷28=8(棵)6.16-1=15(层)330÷15=22(秒)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作文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案:

2019四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一.大数的认识
1、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2、一(个)、十、百、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计数单位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都是数位。
3、古时人们是通过(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4、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都是(自然数)。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5、数的大小比较:先分级,再数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个数位上的数。
6、亿以上数的读法:先分级,再从高位读起,读完亿级或万级的数,要加“亿”字或“万”字。每一级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一级末尾的0不读。
7、改写和求近似数。
(1)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去掉末尾的4个0(或8个0),再加上一个“万”(或“亿”)字。
(2)不是整万(或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要将“千位”(或“千万位”)上的数圈出来再进行四舍五入,然后再加上“万”(或“亿”)字。
8、为了方便计算,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计算工具。早在14世纪,中国就发明了算盘。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5,下档每颗珠子代表1,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5个万”。现在比较常见的计算工具是电子计算器。
ON\/C是(开关机及清除屏键),AC是(清除键)。
二.公顷和平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可以用“公顷”做单位。
计量比较大的土地面积,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
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三.角的度量
10、像手电筒、汽车灯和太阳等射出来的光线,都可以近似的看成是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
11、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长度;
射线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伸,不能度量长度;
线段有2个端点,不能无限延伸,可以度量长度;
1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画时两边要出头,否则就画成线段了。
13、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4、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15、量角的步骤:(1)把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重合,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2)看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16、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在放大镜下看角大小也不会发生改变。
17、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
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直角
18、一幅三角板能拼出的角有:(画时把它们拼在一起再来画)
15°=45°-30°75°=45°+30°105°=45°+60°
120°=90°+30°135°=45°+90°150°=60°+90°
165°=180°-(45°-30°)
19、钟表面上的角:主要是看时针、分针等所夹的角对住了几大格。(如1到2是一大格,)每一大格是30度。
四.三位数乘两位数
20、积的变化规律: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21、路程=速度×时间时间=路程÷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22、总价=单价×数量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
23、一辆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80千米\/时。每秒走5米记作5米\/秒。
五.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24、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5、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26、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或垂直。
27、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28、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邻角之和为180度、对角线互相平分。
29、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平行的两条边,短的叫上底、长的叫下底,不平行的两边叫两腰。上下底之间画的垂直线段就是它们的高。它有无数条。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等腰梯形不可能是直角梯形,直角梯形也不可能是等腰梯形。
30、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具有不稳定性,可以据此制作自动伸缩门。
31、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长方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32、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两个完全一样的平行四边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4)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5)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6)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
六.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33、笔算除法:(1)从被除数高位除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三位数。(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
(3)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34、除法中的数量关系(非常重要!):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35、商的变化规律:(1)被除数和除数都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也乘(或除以)几。
(3)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反而除以(或乘)几。
七.条形统计图
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
条形图能直观地反映出数量的差异,便于比较。
八.常见应用题
1、速度关系及“复合单位表示法”:P54
每小时行60千米也可以说成是速度为60千米\/时
每分钟行225米也可以说成是速度为225米\/分
关系式:速度×时间=路程
所以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做应用题时应特别注意速度的单位,例如: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120千米外的王庄乡送化肥,用了2小时,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P56
问题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问的是速度,所以要知道路程和时间。
120÷2=60(千米\/时)求的是速度,单位也要是速度!
2、“买N送一”问题的解决:
例: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P48
解决方法1:先算实际付的钱数:16×3=48(元)
再算实际得到的棵数:3+1=4(棵)
接着算平均每棵实际付的钱数:48÷4=12(元)
最后算每棵便宜的钱数:16-12=4(元)
解决方法2:先算总共便宜的钱数:16×1=16(元)
再算总共得到的棵数:3+1=4(棵)
最后算每棵平均便宜多少钱:16÷4=4(元)
3、“够不够”问题的解决:
例1: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P48
计算过程除了应该算出共需多少钱24×4=96(元)
之外,还应当与带来的钱数进行比较,即100>96,
不用带单位但要注意同样单位的才能比较。
例2:小军家距离学校420米,小军上学时平均每分钟走62米,6分钟内他能走到学校吗?
这题一看62不是整十数,当然不会去用除法啦,用我们学过的乘法最简单:
解:62×6=372(米)372<420答:6分钟内他不能走到学校。
4、速度单位是常考点,如:
叔叔开车从A地送货到B地,去时每小时行60千米,用了5小时,回来时少用了2小时,回来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决方法:①求回来的平均速度,速度=路程÷时间
先算出两地路程,也就是去时的路程,同时也是回来时的路程60×5=300(千米)
再算出回来时的时间5-2=3(小时)
最后算出回来时的速度,注意速度单位300÷3=100(千米\/时)
5、倍数问题的技巧
例题:4箱蜜蜂一年可以酿300千克蜂蜜。小林家养了这样的蜜蜂12箱,一年可以酿多少千克蜂蜜?
解法一:可以先算出每一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蜂蜜
(即求出1倍的量300÷4=75(千克)
再算12箱蜜蜂一年可以酿多少蜂蜜75×12=900(千克)
解法二:也可以算12箱是4箱的几倍12÷4=3(倍数作为单位不用写出来)
再算出同样时间内蜜蜂能酿出的蜂蜜300×3=900(千克)
6、最优方案(用同样的钱买最多的商品)
解决方法:先看哪种方案更优,尽量使用这种方案来买,最后如果有剩余再考虑其他方案
例题:商场卖衬衫,一件29元,两件49元,老师有185元,最多可以买多少件?还剩几元?
解决方法:比较两种方案,“两件49元”的更便宜(一件只要不到25元),所以先尽量用“两件49”的方法买,可以买3套(共6件),算式为185÷49=3(套)……38(元),2×3=6(件),发现最后的余数还可以买一件29元的,38-29=9(元),6+1=7(件)。所以最后可以买到7件,剩余9元。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作文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案: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一)四则运算:
1、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依次)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3、算式里有括号时,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2、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为四则运算。
3、有关0的运算:1、一个数加上0得原数。
2、任何一个数乘0得0。
3、0不能做除数。0除以一个非0的数等于0。
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二)位置与方向:
1、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或者绘制物体的具体地点。(比例尺、角的画法和度量)
2、位置间的相对性。会描述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观测点的确定)
3、简单路线图的绘制。
(三)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
1、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a+b)+c=a+(b+c)
加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65+93+35=93+(165+35)依据是什么?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
3、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
2、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如:125×78×8的简算
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a+b)×c=a×c+b×c
4、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a÷b÷c=a÷(b×c)
5、有关简算的拓展:
102×38-38×2125×25×32125×883.25+1.9810.32-1.9837×96+37×3+37
易错的情况:0.6+0.4-0.6+0.438×99+99
(四)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2、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3、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4、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5、小数的读写法: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顺次读出每一个数。
写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就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一个数。
6.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注意: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取近似数时有一些末尾的“0”不能去掉。作用可以化简小数等。
7.小数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十分位,十分位相同比较百分位,……
8.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移动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移动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1000倍,(小数就缩小为原数的);
……
9.名数的改写:1吨30千克+800克=()吨
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0、求小数的近似数(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与精确到百分位的提法)
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取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大数的改写。先改写,再求近似数。注意:带上单位。
(五)三角形:
1、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或重合),叫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重点:三角形高的画法。
3、三角形的特性:1、物理特性:稳定性。如:自行车的三角架,电线杆上的三角架。
2、边的特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分类:
按照角大小来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按照边长短来分:三边不等的△,等腰△(等边三角形或正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
等边△的三边相等,每个角是60度。(顶角、底角、腰、底的概念)
5、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有关度数的计算以及格式。
6、图形的拼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一定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7、密铺:可以进行密铺的图形有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以及正六边形等。
(六)小数的加减法:
1、计算法则: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得数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的小数点对齐。结果是小数的要依据小数的性质进行化简。
2、竖式计算以及验算。注意横式上要写上答案,不要写成验算的结果。
3、整数的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简算)
(七)统计:
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再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
优点:不仅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还可以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预测今后的趋势,对今后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指导和帮助。
(八)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间隔数=总长度÷间隔长度
情况分类:1、两端都植:棵数=间隔数+1
2、一端植,一端不植:棵数=间隔数
3、两端都不植:棵数=间隔数-1
4、封闭:棵数=间隔数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作文 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总结文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每单元【小结】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亿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小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十”
整数部分数级…亿级万级个级数位…千亿位百亿位十亿位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计数单位…千亿百亿十亿亿千万百万十万万千百十一数字表示……………………100001000100101
2、亿以内数的读法:
小结:①、从高位数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万级的数要按照个级的数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万字。
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零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零”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3、亿以内数的写法:
小结:①、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往下写。
②、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4、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小结:①、位数多的时候,这个数就比较大。
②、当这两个数位数相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起,也就是从最高位开始比,哪个数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
③、如果碰到最高位上的数相同的时候,就再比下一位,以此类推,直到我们比较出相同的数位上的那个数,哪个数大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断定这个数比较大。
5、“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有时候,为了读写方便,我们把整万的数改写成有“万”做单位的数。
6、求近似数:
小结: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四舍五入法”,是“舍”还是“入”,要看省略的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小于5还是等于或大于5。
7、表示物体个数:123456…….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来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8、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9、亿以上数的读法:
小结:亿以上的数也是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级末尾的0不读,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
10、亿以上数的写法:
小结:1、从高级写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当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11、“万”做单位的数:
小结: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就要看千万位进行四舍五入。
12、计算工具的认识:算盘,计算器
13、1亿有多大?100张纸的厚度是1厘米,一亿=一百万个100,1厘米×一百万=1000000厘米=1万米
第二单元【角的度量】
1、直线、射线、角
小结:没有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直角。
只有一个端点,向一端无限延伸,这种线叫射线。
直线、射线与线段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①、直线和射线都可以无限延伸,因此无法量出长短。
②、线段可以量出长度。
③、线段有两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只有一个端,点。
2、角大小的比较: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把半圆平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l度。记做1°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
3、角的分类:
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2个直角,周角=360°=2个平角=4个平角
4、画角步骤:
①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封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②在量角器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③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
2、笔算乘法1:
先算个位上的2乘以145等于290,
再算十位上的1乘以145等145,
两数相加等于1740
3、笔算乘法2:
口算法:先口算16×3=48,再在积的末尾填两个0,等于4800。
笔算法:先笔算出16×3=48,
再在积的末尾填两个0
4、笔算乘法3:
口算法:先口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填一个0,等于3180。
笔算法:先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填一个0。
5、行程问题:
小结:在上面的例题中,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160千米\/时。普通列车的速度可以写成106千米\/时。
“小林步行的速度是60米\/分,就是说小林每分钟走60米。”
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之间的关系:速度×时间=路程
6、积的变化规律:
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7、乘法估算:
只能估大,不能估小!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1、垂直与平行:
①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图一:“直线A和直线B是平行线;直线A的平行线是直线B”
②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图二:“直线A和直线B相互垂直;直线A是直线B的垂线;点C是垂足。”
2、画垂线:
①例一: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直角顶点靠近直线上的点,然后用笔沿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直线就可以了。
②例二: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方法?
答: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靠近直线,三角尺上的另一条边靠近直线外的点,然后用笔沿这条边画直线就可以了。
③例三:把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所画线段哪个最短?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即“点A到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点A到这条直线的距离是10厘米”
3、画平行线:
①例一:怎样画平行线?
答: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来画平行线,先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紧靠直线,再把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这时沿直尺平移三角尺,再画一条直线就可以了。
②例二: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这些线段的长度特点?
小结: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③例三:怎样画出一条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提示:长方形的对边是互相平行,两条边是互相垂直的。因此可以用画垂线或平行线的方法画。
小结:先画一条长3厘米的线段;再过线段端点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再过另一个点也画一条2厘米的垂线;连接两个端点就可以了。
4、平行四边形:
小结: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梯形。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长方形。
四个角都是直角,并且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叫正方形。
5、梯形:
小结:平行四边形容易变形,它不具有稳定性。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当梯形的两条腰相等时,这两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第五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2、估算除法:
3、笔算除法:
例一:92本连环画,每班30本,可以分别给几个班?
例二:有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例三:(1)售货员给顾客21本书,顾客付了84元,那一本书多少元?
(2)我有196元,要买39元一本的书,可以买多少本?还剩多少元?
例四:礼堂每排有26个座位,四年级共有140让你,可以坐满几排?还剩几人?
小结:可以把除数看做和它接近的整十来试商!
例五:(1)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呢?
例五:(2)十月是学校环保月,共收集了930节废电池,平均每天收集废电池多少节?
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与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相同点:
1、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在哪一位上面;
2、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不同点:
除数是两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如果前两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三位数;
除数是一位数: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的前1位数,如果前1位数比除数小,再除前两位数;
4、商的变化规律:
小结: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零除外),商不变。
第六单元【统计】
【你寄过贺卡吗?】
培养查找、收集和处理信息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资料、运用统计、估算等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浪费资源的问题。正确解决因贺卡带来的环境问题。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从数学的角度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和策略。
1、烙饼类问题策略:
在每次只能烙两张饼,两面都要烙的情况下:
①烙3张饼:先烙1,2号饼的正面,接着烙1号饼的反面和3号饼的正面,最后烙2,3号饼的反面。
②烙多张饼: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双数,2张2张的烙就可以了,如果要烙的饼的张数是单数,可以先2个2个的烙,最后3张饼按上面的最优方法烙,最节省时间。
2、沏茶类问题策略:首先要明确沏茶的大致顺序,也就是说哪些事情要先做,然后再考虑还有哪些事情可以同时做,能同时做的事尽量同时做,这样才能节省时间。
3、排队论问题策略:依次从等候时间较少的事情做起,就能使总的等候时间最少。
4、“田忌赛马”问题策略:田忌用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三场两胜,田忌胜出。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作文,希望在写《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人教版数学知识点汇总及练习》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