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作文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文案

2019-03-11 四年级作文 类别:其他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作文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作文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文案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作文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文案: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四年级一个数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的简便运算。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在加减接近整十整百的数时,可直接加上整十整百数,多加了就减去。多减了就要加上来。
教学过程
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的运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即使在计算器已经普及的今天,这种口算仍被广泛使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这部份内容却困难较大,计算的正确率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尝试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唤醒生活体验
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要符合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形象直观而又蕴涵一定的数学知识。加减法的一些简便运算中的“一个数加上或减去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时,先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加了几,减去几,多减了几,加上几”,这些话听起来比较拗口,怎样才能使学生容易懂呢?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图(画有日常生活用品及其它们的价格),提出了问题: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因为买东西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激活学生的内驱力。同时为引出下面的知识做好了铺垫,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提出了许多问题:
(1)、买一双旅游鞋和一套运动服需要多少钱?
(2)、买一台电冰箱和一台洗衣机需要多少钱?
(3)、如果有200元钱买一只书包还剩多少钱?
他们调动了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知识结构去探究这个情境中所蕴涵的数学问题,并积极地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巧用生活原型,探究运算规律
我们知道,数学本来就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当学生从问题情境中,体会出一些数学思想时,教师应以引导者、鉴赏者的身份,即教师只是提供一些建议或信息,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判断,同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的想法,使学生在最大的空间去学习、去思考、去探索。在教学加法时,可以分成了两个步骤:
1、独立探索阶段。
我们知道,真正地数学学习不是对于所授知识地简单积累,而是通过主体地主动建构。不同的学生由于不同的知识背景就有不同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索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
教师提出问题:“营业员很快地算出买一套运动服(113元)和一个书包(59元)共需要172元,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出了很多计算方法:
113+59=113+60-1=172。
113+59=113+50+9=172。
113+59=112+(1+59)=172。
2、合作探讨阶段。
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在独立探索地基础上,组织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彼此交流,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做出全面地判断。5
①每一种方法为什么这样做?请讲讲你的道理?
②这几种方法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各抒己见,这样既达到了增强学生合作意识地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归纳出多加几,减去几;先凑整,再相加这两种方法。
在教学减法时,可以让学生运用原型来揭示算理,探究规律。小学数学的内容大都可以直接在客观世界中找到它的原型。减数接近整十、整百、整千数时,把它看作整十、整百、整千数,多减几,加上几这个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在生活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原型——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地“付整找零”的活动,并且在课堂中展示这个活动:妈妈带了165元,其中有一张百元纸币,到商店买钱包花了97元,妈妈怎样给钱呢?由老师扮妈妈,一名学生扮售货员,妈妈拿出一百元钱给售货员,售货员找给妈妈3元。这里的道理明明白白,是学生所熟悉的常识。这个活动是原始的、最低层次的减法速算法,是学习数学的原型。再引导学生摆这个过程用算式表示出来:165-100+3,从而概括出速算的方法。这样,由常识上升到了数学,学生的学习由低层次上升到了高层次。
三、拓展问题领域,重构知识体系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所以在学完了新知以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习题:
1、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计算下面的题目。
(1)198+197 299+98 =
(2)如果选择了三种物品(钱包97元,旅游鞋198元,录音机236元),要计算一共需要多少钱?你能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决吗?用500元钱去买钱包和旅游鞋,还剩多少钱?
2、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为什么?应该怎样改正?3+305=873+300-5
这样的题目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在日常生活的运用。
通过尝试,使我体会到在教学中尽量体现现代教育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发展性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教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作文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文案:

第三章运算定律
(一)加法运算定律:
1、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注意:a和b表示任意加数,包括0。例如:0+25=25+0
2、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字母公式:(a+b)+c=a+(b+c)
判断:115+132+118+85
=115+85+132+118
=200+250
=450()错在:没有把结合的两个数用括号括起来。
注意:加法交换律:改变加数的位置;加法结合律:改变运算顺序,不改变加数的位置。两者可以混合使用。
65+28+35+72
=(65+35)+(28+72)
=100+100
=200
(二)乘法运算定律:
1、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字母公式:a×b=b×a
2、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字母公式:(a×b)×c=a×(b×c)
判断:(25×5)×2=(25×2)×5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注意:乘法交换律改变因数的位置;乘法结合律只改变运算顺序,不改变因数的位置。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混合使用时,注意找好朋友,25×4=100
2×5=10125×8=1000,看到25就去找4,看到125就去找8.
3、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是本章最重要的。)
用字母公式:
(1)分解式:(a+b)×c=a×c+b×c,(a-b)×c=a×c-b×c
(2)合并式:a×(b+c)=a×b+a×c,a×(b-c)=a×b-a×c
分解式25×(40+4)合并式135×12—135×2
=25×40+25×4=135×(12—2)
=1000+100=135×10
=1100=1350
(3)特殊1(4)特殊2
99×256+25645×102
=99×256+256×1=45×(100+2)
=256×(99+1)=45×100+45×2
=256×100=4500+90
=25600=4590
(5)特殊3(6)特殊4
99×2635×8+35×6—4×35
=(100—1)×26=35×(8+6—4)
=100×26—1×26=35×10
=2600—26=350
=2574
28×99+2836×10257×101-57
(7)特殊数的乘积:25×4=10025×8=200
125×8=1000125×4=500
(三)减法简便运算:
一本书共有500页,我昨天看到第54页,今天又看了46页,还剩多少页?
1、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后一个数再减去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
3、加减混合运算:(1)带着符号搬家。用字母表示:a-b+c=a+c-b
(2)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用字母表示:a-(b-c)=a-b+ca+(b-c)=a+b-c
判断:234-66-34=234-(66-34)()
(四)除法简便运算:
体育用品生产厂生产了7200个羽毛球,把它们每12个装一筒,60筒装一箱,一共可以装多少箱?
1、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a÷b÷c=a÷(b×c)
2、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先除以后一个数再除以前一个数。用字母表示:a÷b÷c=a÷c÷b
注意: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可以先算乘再算除,也可以先算除再算乘。
a÷b×c=a×c÷b
计算:500×4÷25180÷5÷4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作文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文案: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a+b=b+a
加法结合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a+b)+c=a+(b+c)
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a×b=b×a
乘法结合律: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a+b)×c=a×c+b×c(减号和除号后面添加或拆开括号时,括号里面要变号)
1、加减法简便运算
999+99+93065-738-10651883-3983999+498
276+228+353+219(2130+783+270)+10172214+638+286
2357-183-317-3577755-(2187+755)2365-1086-214
497-2992370+1995899+344(181+2564)+2719
375+219+381+2255001-247-1021-232158+262+138
(375+1034)+(966+125)378+44+114+242+2222356-(1356-721)
1235-(1780-1665)368+2649+135189+101+111
24+127+476+573400-273-127327+(96-127)
442-103-142374-205+226-953000-999
(78+61)+39700-82-18348+163+242+410+537
二、定理的应用
(12+24+80)×50(13×125)×(3×8)67×5×2103×96÷16
138×25×425×(24+16)50×(34×4)×325×(78×4)(25+12)×4125×25×8×4490÷(7×5)1000÷(125÷4)
32000÷40049700÷70018×4÷18×47300÷25÷4
9000÷125÷83600÷25÷48100÷4÷75(91×48×75)÷(25×13×16)
37600÷25=95÷283×254÷395×283÷254
三、将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的积
25×32×12588×12512×2572×12575×2425×36125×64125×(8+40)×2532×(25+125)400÷25
21500÷12516800÷1204800÷251248÷243150÷15
四、将一个数拆成两个数的和或差
704×2558×98102×7698×199201×31672×9899×35
五、提取公因数
84×36+64×8431×70+13×31075×27+19×25123×18-123×3+85×123
9×42+79+79×57178×101-17875×99+2×7583×102-83×2
99×99+199148+37×96291+47×97178×99+178
125×47-47×2587×470+870×53997×7+2199+49×99
4×(25×65+25×28)56×27+27×4456×99+56
(55+55+55+55×5)×1259999×36+6666×3×32454+999×999+545
六、稍复杂的题
62×4+44×5+5×183333×6666+3333×33349999x2222+3333x3334124×38+65×124+76×110-76×73400-62×34-38×20-38×14
192192xx192=192×1001×368-368×1001×192=019931993xx1993=1993×10001×1994-1994×10001×1993=0
1992×19911991-1991×19901990=
1、一件儿童上衣48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2、大生用小棒摆了8个六边形。如果用这些小棒摆正方形,可以摆几个?
3、?某酒店接待一批客人,如果每间客房住2人,只需要36间客房;如果每间客房住3人,可以少用几间客房?
4、服装公司计划25天生产1275套校服,前5天生产195套,要在原计划天数内完成任务,以后每天平均要生产多少套?
5、电冰箱厂原计划每天生产50台电冰箱可以在预定的时间里完成。实际每天生产60台,结果提前3天完成了任务。这批电冰箱共有多少台?
6、服装厂计划生产鼓号队礼服,每天做75套,生产了24天,比原计划多生产200套。那么,原计划生产多少套?
7、四年级同学种树400棵,五年级比四年级的2倍少68棵。四、五年级一共种树多少棵?
8、一个养禽专业户,养鸭890只,养鸡的只数是养鸭的3倍少15只。那么,这个养禽专业户养鸭和鸡共多少只?
9、小华有邮票84张,小荣的邮票比小华多18张,小梅的邮票是小荣的2倍少41张,小梅有邮票多少张?
10、厂里有一批化肥,已经装了84袋,每袋60千克,还剩下1860千克。如果把这批化肥平均分3次运完,每次运多少千克?
11、一个修路队,修一条长5600米的公路,已经修了12天,还剩下800米。平均每天修多少米?修好这条公路一共用多少天?
12、一筐桔子连筐重26千克,卖出桔子的一半后,连筐重14千克,桔子和筐各有多少千克?
和差应用题:
1、小明家养了20只鸡,公鸡比母鸡少4只,公鸡母鸡各几只?
2、妈妈买了一套衣服共花100元,上衣的价钱比裤子贵20元,上衣和裤子各多少钱?
1、、两筐水果共重150千克,第一筐比第二筐多8千克,两筐水果各多少千克?
3、甲乙两个工程队合修一条长240千米的公路,修完后甲队比乙队多修34千米,甲队修了()千米,乙队修了()千米。
4、爸爸买回算术本语文本共30本,已知算术本比语文本多4本,问爸爸买回的算术本和语文本各有多少本?
5、两袋大米共重150千克,第二袋比第一袋多10千克,两袋大米各重多少千克
6、小张和小王共储蓄2000元,小张借给小王200元,两人的钱恰好相等,两人各储蓄多少元?
7、今年小强7岁,爸爸35岁,当两人年龄和是58岁时,两人年龄各多少岁?
8、小明期末考试时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数是94分,数学比语文多8分,问语文和数学各得了几分?
9、两堆石子相差16粒,如果混在一起,那么可以重新分成数量都是28粒的三堆。求原来两堆石子各有多少粒?
10、甲乙两校共有学生864人,为了照顾学生就近入学,从甲校调入乙校32名同学,这样甲校学生还比乙校多48人,问甲、乙两校原来各有学生多少人?
和倍差倍问题
1、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2、小明家养了21只鸡,母鸡是公鸡的2倍,母鸡,公鸡各几只?
3、妈妈买了一套衣服共花121元,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2倍,上衣和裤子各多少钱?
4、小刚比表弟重20千克,小刚体重是表弟体重的3倍,问小刚表弟多重?
1.甲、乙两个车间共生产机床884台,甲车间产量是乙车间的3倍,两个车间各生产机床多少台?
2.甲仓库存粮108吨,乙仓库存粮140吨,要使甲仓库存粮数是乙仓库的3倍,必须从乙仓库运出多少吨放入甲仓库?
3.某厂一、二月份共生产电机400台,二月份生产台数比一月份5倍少68台,两个月各生产电机多少台?
4.两数相除的商为3,被除数、除数、商的和是163,求被除数和除数。
5、三年级图书比四年级图书多50本,并且三年级图书数是四年级的3倍,三年级和四年级各有图书多少本?
6、果园里栽的梨树比苹果树多240棵,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5倍多20棵。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各多少棵?
7、甲班的图书本数比乙班多80本,甲班的图书本数正好是乙班的3倍,甲班和乙班各有图书多少本?
8、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2米,第二根接上14米,这时第二根长度是第一根长度的3倍,两根绳子原来长多上米?
9、一列长200米得火车,以每秒10米得速度穿过200米长的隧道,从车头进入到车尾离开需要多少时间?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作文 《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文案:

四年级下册数学概念集锦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关于0的运算:
①0不能作除数。0做除数没有意义。(如: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5÷0无商。)
②、0加任何数都的任何数。
③、任何数减0都的任何数。
④、0乘以任何数都得0.
⑤、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4、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b+a
5、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6、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b×a
7、先乘前两个数,或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8、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用字母表示:(a+b)×c=a×c+b×c
或者a×(b+c)=a×b+a×c
9、减法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即a-b-c=a-(b+c)
10、除法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后两个数的积。即a÷b÷c=a÷(b×c)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1、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以此类推。
12、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13、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4、10个十分之一是1,100个十分之一是10;10个百分之一是十分之一,100个百分之一是1;10个千分之一是百分之一;1里面有10个十分之一;1里面有100个百分之一;十分之一里面有10个百分之一。
15、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
16、小数的写法: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来写;整数部分是0的,整数部分写0,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17、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18、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化简和改成指定位数的小数)
19、小数的大小比较:先比较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小数部分从十分位起,一位一位依次比下去,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20、小数点移动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一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两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三位,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小数点向左移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1000;……
21、一个小数乘以10,即: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一个小数乘以100,即: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一个小数乘以1000,即:将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一个小数除以10,即: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一个小数除以100,即: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一个小数除以1000,即:将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22、带有单位名称的数叫名数。只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叫单名数。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复名数。
23、单位换算:高级单位低级单位
24、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1分米=10厘米=100毫米;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0000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10000平方毫米;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进率1000):1吨=1000千克=1000000克;
1千克=1000克。
25、求小数的近似数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如果保留两位小数,就是要精确到百分位,将小数点后第二位后面的尾数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如果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精确到十分位,把第一位后面的尾数按“四舍五入”法省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在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第五单元《三角形》
26、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27、三角形的特点: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8、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29、三角形的特性:(1)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30、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叫做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叫做钝角三角形。
31、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底;底边上的两个角叫做底角,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等腰三角形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
32、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也叫正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3、任意一个三角形至少有两个锐角,都有三条高,三个内角的和都是180度。
34、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用三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梯形。
第六单元《小数加减法》
35、小数加减法要注意:(1)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对齐。(2)从最低位算起。(3)得数的末尾有0,写横式得数时一般要把0去掉。
36、小数加减法的的验算跟整数加减法一样。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同样适用。
第七单元《统计》
37、折线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描出各点,然后把各点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以折线的上升或下降来表示统计数量增减变化。38、折线统计图分单式或复式。复式的折线统计图有图例,用不同颜色或形状的线条区别开来。
39、特点:折线统计图不但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还能够清楚的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40、植树问题:路长÷间隔长=间隔数间隔长×间隔数=路长
两端都种:棵数=间隔数+1一端种:棵数=间隔数
两端不种:棵数=间隔数-1
封闭图形与只种一端的情况相同,棵树=间隔数
41、方阵问题:(每边数量-1)×边数=最外层数量
每边数量×每边数量=整个方阵数


结语:《《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案,教学设计》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