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成语与历史作文 成语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文案

2019-03-11 四年级作文 类别:素材 4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成语与历史作文 成语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成语与历史作文  成语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文案

成语与历史作文 成语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文案:

作文素材之成语故事:成语与历史
写出成语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南柯一梦( )东施效颦( )江郎才尽( )
赴汤蹈火( )投笔从戎( )鹤立鸡群( )
负荆请罪( )杀妻求将( )完璧归赵( )
凿壁借光( )指鹿为马( )纸上谈兵( )
精忠报国( )闻鸡起舞( )入木三分( )
鞠躬尽瘁( )卧薪尝胆( )破釜沉舟( )
乐不思蜀( )图穷匕见( )三顾茅庐( )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多行不义必毙( )
答案
南柯一梦(淳子棼)东施效颦(东施)江郎才尽(江郎)赴汤蹈火(晁错)
投笔从戎(班超)鹤立鸡群(嵇绍)负荆请罪(廉颇)杀妻求将(吴起)
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借光(匡衡)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
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入木三分(王羲之)鞠躬尽瘁(诸葛亮)
卧薪尝胆(勾践)破釜沉舟(项羽)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见(荆轲)
三顾茅庐(刘备)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景皓)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萧何)
多行不义必自毙(共叔段)
点评:脉络分明,层次感强,叙气说井然有序,纤毫不乱。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前后连贯,形成完整的形象。

成语与历史作文 成语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文案:

成语是汉文化的一大特色。很多成语往往来源于历史事件。那么下面这些与历史人物有关的成语,你都知道吗?
1、一饭千金——韩信
典故:韩信在未得志时生活困苦。他常常去钓鱼,运气好的时候能靠着钓上来的鱼充饥,运气差时就只能饿着肚子。在韩信钓鱼的地方有位洗衣服的老婆婆,她经常拿些饭菜给韩信,韩信非常感激她。在韩信功成名就之后,想起了曾给予他救济的老婆婆,便拿出一千两黄金来回报她。
释义: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2、东山再起——谢安
典故:东晋政治家谢安出身士族,是个十分有才干的人。但他宁可隐居于东山,也不愿意做官。有人曾举荐谢安做官,结果不到一个月他就不想干了。到了四十多岁的时候他才又出来做官,出任要职。
释义:指退隐后再次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3、纸上谈兵——赵括
典故: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会按照兵书上的理论制定作战计划,不懂得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释义: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4、四面楚歌——项羽
典故:汉高祖刘邦在攻打西楚霸王项羽时,将项羽的军队围困于垓下。此时项羽的士兵已经很少了,粮食也没有了。夜里四周围住项羽军队的汉兵唱起了楚国的民歌。项羽吃惊地说:“刘邦已经到楚地了么?为何他军队中的楚国人这么多呢?”项羽打算突围逃走,最终在乌江畔自刎。
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5、投笔从戎——班超
典故:东汉时期军事家、史学家班超年少时常常替官府抄书,以此来养家。班超面对这样的生活曾扔下笔感叹:“我若没有更好的志向,也应该像傅介子、张骞立功封侯,怎能长期在笔砚间忙碌呢?”
旁边的人都嘲笑他。班超就对他们说:“小人物怎么能了解壮烈之士的志向呢?”后来他奉命出使西域,最终立下了功劳,封了侯。
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6、暗渡陈仓——韩信
典故:汉高祖刘邦从汉中出兵要攻打项羽的时候,大将军韩信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7、韦编三绝——孔子
典故:孔子晚年喜欢《易经》,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这样的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
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8、司空见惯——刘禹锡
典故: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任苏州刺使时,有一个曾任司空官职的人叫李绅,因仰慕刘禹锡,便邀请他一同喝酒,并请了几个歌女作陪。席间,刘禹锡诗兴大发,赋诗一首:“高髻云鬓新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
释义: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9、入木三分——王羲之
典故: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
释义: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
10、近水楼台先得月——苏麟
典故:宋仁宗时期,杭州知府范仲淹脾气温和,与手下人同甘共苦,很多人都得到过他的关心与提拔。有一个外地巡检苏麟到杭州办事,送给范仲淹一首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范仲淹明白他的意思就给了他想要的东西。
释义:比喻由于接近某些人或事物而抢先得到某种利益或便利。

成语与历史作文 成语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文案:

1、十面埋伏:意思是设伏兵于十面以围歼敌军。
2、单刀赴会:单刀:一把刀,指一个人。原指蜀将关羽只带一口刀和少数随从赴东吴宴会。后泛指一个人冒险赴约。有赞扬赴会者的智略和胆识之意。
3、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4、初出茅庐: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5、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不容易安定。比喻经过惊吓的人碰到一点动静就非常害怕。
6、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7、乐不思蜀:很快乐,不思念蜀国。比喻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
8、多多益善:益:更加。越多越好。
9、手不释卷: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10、负荆请罪: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11、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12、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3、投笔从戎:从戎:从军,参军。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4、三顾茅庐: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5、煮豆燃萁:燃:烧;萁:豆茎。用豆萁作燃料煮豆子。比喻兄弟间自相残杀。
16、马革裹尸:马革:马皮。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17、萧规曹随: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
18、穷图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19、完璧归赵: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
20、刮目相看: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21、悬梁刺股:形容刻苦学习。
22、毛遂自荐: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23、讳疾忌医: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24、一字千金: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25、七擒七纵: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26、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27、一饭千金:比喻厚报对自己有恩的人。
28、封金挂印:指不受赏赐,辞去官职。
29、卧薪尝胆: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30、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31、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32、言过其实:实:实际。原指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后也指话说得过分,超过了实际情况。
33、杀妻求将:春秋时,吴起杀掉妻子以求得到鲁国的信任和重用。比喻为了追求名利而不惜做灭绝人性的事。
34、千金买骨:意指十分渴望和重视人才。
35、约法三章: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36、一身是胆: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37、暗渡陈仓: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38、围魏救赵:原指战国时齐军用围攻魏国的方法,迫使魏国撤回攻赵部队而使赵国得救。后指袭击敌人后方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39、老当益壮:当:应该;益:更加;壮:雄壮。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40、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41、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42、宝刀不老:比喻虽然年龄已大或脱离本行已久,但功夫技术并没减退。

成语与历史作文 成语与历史人物的故事文案:

成语故事是我国历史的一部分,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小编分享了出自历史的成语故事,一起来看看吧!
前倨后恭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他是一位着名的策略家,非常聪明。苏秦曾经到秦国去游说,向秦王陈说天下大势,显示自己的才华。可是秦王有眼无珠,觉得他没什么才能,只会夸夸其谈。回到家中,他的父母、兄嫂,甚至是妻子都觉得他这辈子不会有出息,没有一个人瞧得起他。特别是他的嫂嫂,经常白眼相向,对他冷言冷语,骂他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并说若是他这种人都能出人头地,这个世界就太怪了。苏秦非常生气,于是发愤苦读,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当中。后来,他研究出一套 合纵 之术,就是联合六国,合起来对付秦国。他先去游说燕王,很快得到赏识,拜为当朝相国。后来,他又奉命到赵国游说,又被赵王欣赏,挂了相国之印。再往后,他又去其他四国洽谈联合事宜。其他四国早被强秦欺负苦了,见到苏秦的主张可行,就都封他为相国。这样一来,苏秦就挂了六国相印,成为权倾天下之人。有一次,他去楚国议论国事,经过家乡洛阳。他父母知道了,就将庭院打扫干净,摆下酒席,并率领全家人,到三十里之外迎接他。他的妻子、兄弟只顾低着头,看都不敢看他。他的嫂子则伏在地上,规规矩矩地拜了四拜,向苏秦承认自己当年的错误。苏秦笑了笑,对嫂子说: 嫂嫂,你以前对我那么傲慢,现在对我又这样谦卑,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 他嫂嫂又惭愧又害怕,对他说: 我之所以这样,是因你现在地位高、金钱多啊!苏秦听了,不由叹息了一声,说: 同样是一个苏秦,富贵时亲戚们惧怕我,贫贱时连父母也瞧不起我。人世间不以贫贱富贵对待别人的,又有几人!
直言不讳
公元383年,东晋与前秦交战,史称淝水之战。在战争中,前秦军表现出外强中干的特点,节节败退。晋孝武帝大喜,命令熟悉北方情况的刘波到北方镇守,统率淮北各军。可是此时的刘波正身染重病,闭门不出。接到天子命他北上的诏书,刘波感到非常为难。他的身体很虚弱,这使他不能在平定北方的行动中建立功勋,可是他又不能说: 皇上,您的任命错了。 因此,刘波的内心非常矛盾。刘波想了一阵,还是觉得不能贻误国家大事,就给皇帝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自己的真实意见,供朝廷进行参考。他边写边想,如今自己身染重病,皇帝就是看到奏疏龙颜不悦,也不便责备他这个病人。他写道: 我想起本朝开国的历史,再联想到如今的时势,因此暂把戒律放在一边,放肆、直率、毫不隐瞒地把所想到的话都讲出来,希望您能采纳我的意见。在奏疏中,刘波不但指出自己无法承担重任,还把自己认为合理的治国之术,以及怎样任用人才都写在上面。没想到刘波的病情越来越沉重,等到他写好奏疏以后,就一病不起,去世了。
乐此不疲
刘秀在新朝统治时期起兵造反,想恢复汉室江山,所以得到一些官僚、地主的支持。公元25年,他终于中兴汉室,做了皇帝,史称汉光武帝。后来,他又镇压了赤眉起义军,将各地割据势力消灭,统一全国,让老百姓过起了太平的日子。长期的军旅生活使他厌倦了战争,同时他亲眼目睹了老百姓在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痛苦,因此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下工夫改革弊政,废除苛法,精简官吏,安定社会秩序,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这样一来,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汉朝又强盛起来。由于长期领兵作战,他对军事生活厌倦了。天下一统后,他不谈自己熟悉的军事,却对经史义理方面发生了浓厚兴趣,不仅自己潜心研究,还常常召集公卿郎将等在一起进行讨论。有时候,光武帝一直研究到深夜,还觉得意犹未尽。太子见光武帝对研究学问这样上心,生怕他用功太过,把身体弄坏了,就好心劝谏道: 陛下有大禹、商汤那样的贤明,却丢失了黄帝、老子的养身之道。希望您以后能颐养精神,过一过悠闲的日子,安度晚年。 刘秀听罢摇摇头说: 我喜欢研究学问,并不感到疲劳。妇人之仁 历史上着名的大将韩信在楚汉相争时曾经投奔过项羽。由于项羽有勇无谋,不善用人,韩信得不到重用,于是离开了项羽投奔了刘邦。他投奔刘邦以后,开始也未被重用,也想过要走。
后来萧何
月下追韩信 ,才把他追了回来。在萧何的极力推荐下,刘邦才拜韩信为大将。韩信被拜为大将以后,刘邦问他: 萧丞相屡次推荐将军。我想,将军一定有击破项羽的妙计,请将军指教。韩信说: 我曾在项王手下做过事,知道他的本事,也知道他的弱点。项王大喝一声,上千的人都会被他吓倒,你看他多么勇猛。可是他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重用有本领的将领,他的勇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项王对待他人,又恭敬又有慈爱之心,说话挺温和,看见别人病了,他会掉眼泪,把自己吃的、喝的分给病人。可是人家立了功,应当封爵位时,他不封。就是封了,他还拿着封爵位的印,左摩右摩,把印的四个角都磨光了,还舍不得交给人家。他的好心眼只不过是婆婆妈妈的好心眼罢了。接着,韩信又分析了项羽的一些弱点和错误,指出刘邦必然能战胜项羽。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有好几条,而项羽喜欢杀戮以至于丧失天下民心,吝于赏赐而不获将士拥戴是重要的原因。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成语与历史》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语与历史》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成语与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