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革命者-观后感作文 革命者观后感800字文案

2019-03-10 三年级作文 类别:记叙文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革命者-观后感作文 革命者观后感8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革命者-观后感作文  革命者观后感800字文案

革命者-观后感作文 革命者观后感800字文案:

一个世纪前,中国人民的愤怒、斗志、理想被点燃,一群无畏的人带领着群众作斗争。《革命者》讲述的就是这批革命者中的优秀代表——李大钊的故事。
那时,国共合作破裂,国民党大肆捕杀共产党,电影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李大钊入狱前的故事。他是共产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理想是向往着人民能够过上幸福的生活,他大义无畏,引发了五四事件。他面对国民党的枪口,带领学生迎面直上。他看到俄国暴徒杀死报童,义愤填膺,联合人民群众将暴徒抓了起来。
他在被捕入狱前,毫无惧色。在最后一次剃头中,他依然和一起被捕的同志们开怀大笑。在走上绞刑架时,他仍然是那么从容镇定。
他在五四事件中对学生们说,“我李大钊也害怕面对死亡,谁不恐惧呢?”但他为了人民就可以抛弃恐惧,勇往直前。
在狱中时,李庆天同志来救他,他都不走,他想用自己的死去唤醒那些麻木的人。李大钊死时年仅38岁。他一生都在为共产主义而奔波,作为一位革命者,他尽了自己的责任。
李大钊的精神所代表的不是他自己一人,还有那些和他一样,奋不顾身,不低头折节的先烈们。
没有谁是天生的英雄,但是革命者们靠着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战胜恐惧,勇往直前。中国有这样的一群人,怎能不站起来,怎能不富,怎能不强?

革命者-观后感作文 革命者观后感800字文案:

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一伟大的党迎来了她100周岁的华誔,今天我们聚在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
就在七月一日这天我们来到影院缅怀革命先烈的伟大功绩。
李大钊,这个名字对我们身边的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他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党的创始人之一,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者,今天我们陪着大家一起观看李大钊的故事,给我们很深的教育启发,激励了我们树立奋发图强、立志报国的崇高目标。
为了寻找救国之路,他孤身前往日本留学,结识了章士钊,吴弱男等革命朋友,寻找救国之路,献出除了他38岁的伟大生命。六年后,为了给李大钊烈士的葬墓,鲁迅、李田光等一百多个知名人士捐款在墓前立起墓碑,人民永远记着—这就是革命史上的丰碑。
我们在这幸福的今天,不愁吃穿,但是我们中间能有多少像李大钊烈士那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发奋图强。不应该浪费光阴。在我们身边,爱国也许不需要像李大钊烈士那样奉献一生,但我们勤奋学习,积极工作,尽自身所能报效国家。我们身边像这样的烈士很多,也有许多人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也许没有多少人了解他们的历史,但是,他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永远活在我们烈士的丰碑上,爱国者有很多表现方式,我们勤奋学习,奋发向上就是爱国。长大了,奉献我们的成绩,报效祖国也是爱国。也许你默默无闻,也许你没有什么功绩让人纪念,但从现在开始,勤奋学习,奋发向上总有一天,你也会成为敬仰的爱国人士。
现在大钊精神就铸了民族之魂,大钊形象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是大钊先生一生光辉的写照,李大钊同志不仅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朽一页,而且以他大公无私、坚贞不屈、艰苦朴实,大义凛然的品质为后人树立的光辉的榜样,大钊精神作为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

革命者-观后感作文 革命者观后感800字文案:

如今,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个人,弃医救国,“起共和而终帝制”,乃扬起彻底反封建旗帜的第一人。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群人,愿离家弃子,舍生忘死,只为共击帝制自为者。我们依然铭记,在百年之前,有这样一次革命,浩浩荡荡,给一个曾经颓废不堪的国家带来了民族独立之思潮,使之发生伟大的历史巨变。这就是,辛亥革命。
立足当下,回顾过去。我们问自己:“革命所为何事?”时下的我们对于这个问题或许能给出较有说服力的回答。确实,如今的中国,更加强盛、更加民主、国家更加开放、科技更加进步、民生更加幸福。这就是我们的回答,这就是革命所为之事。
然而,在百年之前,也曾有一人做出了同样的回答,他就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是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领导同盟会,带领无数革命人为救国存亡、振兴中华而顽强奋斗。他领导的辛亥革命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给人们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激发了人民爱国热情,打开了思想进步的闸门[1]。在影片《辛亥革命》中,当袁世凯在家宴中向唐绍仪问起与之谈判的孙文是个怎样的人时,唐绍仪给出了许多人对于孙先生的评价。章士钊说他:“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谈兴中国者,不可脱离孙逸仙三字。”日本人宫崎滔天把他尊奉为拯救中国的英雄。也有人说他目不识丁,是绿林豪杰、是造反的土匪,有人说他是一介书生,手举手术刀的江湖郎中。然而这么多人如此义无反顾地追随孙先生让袁世凯不解其中缘由。而唐绍仪的回答是:“孙文是一个无私的人。”正因为“无私”,让许多人愿意跟随他。当孙先生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时,影片中响起了这样一句话:功不必自我成,名不必自我居,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更加验证了唐绍仪说的那句话。孙先生的无私、孙先生的坚定的革命理想,让我敬佩,值得我们学习与发扬。
现在,我们努力渴望透过一部部影片,透过《辛亥革命》,来还原百年之前的这段伟大的历史。这不仅是让我们时刻铭记中国曾经遭受的列强的欺辱与清政府的腐朽,更是让我们这代人和之后的数代人从这场民主主义革命中找到自己前行的方向。作为一名身处幸福和谐社会的大学生,同时也作为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我感到无比自豪,心中的感激与敬畏之情,无法用语言表达。此时,我不由地想到了影片中年仅24岁便从容就义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他参加革命的时候与我年龄相仿,有着年轻人的满腔热情与活力。不仅如此,他才华横溢,曾东渡日本留学,是一个有先进思想和文化的现代知识分子。然而,他放弃了一切,参加同盟会,只为“革命”二字。1911年4月27日,黄兴率领敢死队在广州举行起义,林觉民因伤被俘,审问官念其年轻有为,愿法外开恩,但林觉民毅然拒绝,可见,其革命之心的坚定,精神力量的强大。“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读着这《与妻书》中的字字句句,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动。林觉民之所以革命,就像他说的,是为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
现在的我们,身处和平年代,没有战争与炮火的侵袭,生活在一个宁静温暖的社会,但是,无数的先烈不懈拼搏的精神不会被抹去,革命者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不会被抹去。我们大学生,应将其传承和发扬。当今社会,在面对日益增强的就业压力的时候,我们不应倒下;在未来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不应迷茫;在争取民族独立与国家领土与主权完整的斗争中,我们不应退缩。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台湾始终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世界看到了一个自信、民主、崭新的中国。神六、神七的顺利飞天,让中国人在世界扬眉吐气。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让无数人脱离了贫穷。“以人为本”的先进理论让整个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革命所为何事?正如影片结尾的那段话所说:革命让社会进步的理念从此深入人心,革命让我们中国人有了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和掠夺,不再做任何人的奴隶。我以为,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便是回答这个问题的答案。革命人的事迹与精神,我们将会永远铭记!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情节波折性较强,于平常之中生意外,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革命者-观后感作文 革命者观后感800字文案:

红色电影观后感:《雷锋》观后感
雷锋。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当他砍完柴下山时,碰到了地主,地主说这柴是他的,让雷锋给他柴,雷锋不肯,被地主毒打了一顿,晕了过去。雷锋长大后参军,在指导员的指导下成为了一个热与助人的军人。
一次,他感冒了,要去卫生院,向西走,那天是下雨天。他看见一个老婆婆带着一个小孩走了过来,他问:“你们要去哪里呀?怎么伞都没带?”“我们要去三家屯,出来的时候还没有下雨,可是走到这里就下起雨了。”雷锋想:三家屯向东走的,和我正好反了,但是小孩都哭了,我还是送他们吧。于是,雷锋抱起小孩,把伞给了老婆婆,老婆婆帮他们撑着伞,走过了险坡,到达了三家屯。老婆婆刚想道谢,一看,雷锋连门都没进,就走了。雷锋马上跑到了医院,治了感冒,这是已经下午5点了。
雷锋在一次预料不到的事情中牺牲了。这次,他和同志去修车,路很险。他在下面做指挥,车子不小心碰到了一根竖着的木棒,木棒砸到了雷锋的头,雷锋当场晕了过去。驾驶员连忙送雷锋去医院,经抢救无效牺牲了。
雷锋,在十九岁就不幸身亡。他为人民服务了很多,在生前他说过这样一句话:“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服务是无限的,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来为人民做无限的服务。
我想:雷锋小小年纪就懂得帮助别人,我只比他小3~5岁,我要向他学习!
红色电影观后感:《焦裕禄》观后感
通过这次观看《焦裕禄》我不光是缅怀焦裕禄同志,更应该学习焦裕禄同志精神,努力干好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要学习焦裕禄精神。学习他热爱本职的思想。学习他甘于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当组织上安排焦裕禄同志到环境、条件较差的兰考县任县委书记时,他没有任何抱怨,没有任何要求条件,而是积极主动地投入了工作,很快与当地群众打成一片。为了尽快改变兰考的贫困落后面貌,他以身作则,吃苦在前,积极带领兰考人民,同内涝、风沙、盐碱三大自然灾害作斗争。一直坚持带病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可以说,焦裕禄同志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学习他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的崇高精神。他心里时刻装着老百姓,例如,影片上的一个细节,有一对孤寡老人,无依无靠,生活非常艰难。在冬天天气严寒、将下大雪的时候,他首先想到了这两位老人,一大早就赶到老人家里,嘘寒问暖,给老人送去了御寒的衣物等,并说“我是你们的儿子,是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们的”。我感觉得这个细节非常感人。
以前在对焦裕禄同志事迹的认识上比较模糊,光知道个大概,具体的情况不是很了解。通过这次观看《焦裕禄》,可以说对焦裕禄同志感人的事迹和崇高的精神。通过观看学习,内心很受感动和鼓舞,感到很受教育。结合观看学习情况,个人也进行了一些思考,为什么焦裕禄同志离开我们有40多年了,他的事迹至今为人民念念不忘,高尚的思想品德和崇高的精神至今为人民所称颂,现在重温他的事迹后仍然感受到巨大的鼓舞?关键就在于他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百姓,真正想到了老百姓的利益,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通过学习,我深受感动,我明白了怎样从电影中吸取促进自己不断进步、锐意进取的思想精华与精神力量,这才是我观看这部电影的意义所在。
红色电影观后感:电影《焦裕禄》观后感
从小学时就学习过焦裕禄同志的先进事迹,焦裕禄同志的光辉事迹始终在脑海中回放,一遍遍激励着我前进。再次看《焦裕禄》这部影片,重温他进入兰考县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的精神,再次忍不住落泪。
看完这部影片,我在想假如我处在他那样的位置和境况,我会怎么做呢?我有勇气留下来在最危难的时候和群众们一起渡过灾难吗?我想是肯定的,因为在我的心里已经有了榜样,我知道该怎样做啦,我知道作为一个党员的真正意义。正是从他那里我知道了,人活着得有自己存在的价值,生活就是母亲把你生下来,你要好好的活着,而且不是为你自己而活,为广大人民群众而活。要时刻想着他人而不是自己。
从他刚来到兰考,围着他的是一群没吃饱饭的小孩,看到车站都是正准备背井离乡的灾民,他心里难受,我心里也不好受,那时候的中国还是比较贫困和落后的,加上自然灾害,人们生活简直就没法过。而领导干部及极个别的党员还想不干啦打退堂鼓。而焦裕禄同志在国家和人民最危难的时刻,没有被困难吓倒,并坚定的向党组织表示:“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越是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的面貌,我决不离开这里。”在工作中他说到:“我们党员就是要做到让人民群众满意,所有的工作不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当面对着自然灾害,而吴县长还只关注做展览给上级领导视察时,他又说道:“如果连人名群众最基本的温饱就解决不了,还谈什么未来和发展,当务之急就是怎么让兰考县那么多人过上好日子。”他到基层视察时刻都带着本和笔,记下所有能让人民生活提高的方法。关注兰考风情,用泡桐治沙,辛苦留住一名研究地质的大学生。关心每一位兰考县人民。他就是人民的好儿子。将党中央的声音和行动传到千家万户。
虽然在兰考县时间不长,但短短的四百余天里,他顶着风沙,冒着风雨,忍着病痛,行走在兰考贫瘠的土地上,扎根在兰考人民的这片土地上,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忘不掉焦裕禄同志安葬的那一刻,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自发的为他送葬,恋恋不舍的告别他们的好书记。那是人民群众对他的最高褒奖,是人民群众对他的眷恋之情。
他是一个好父亲,认真教育着自己的每一个孩子。他鞠躬尽瘁为人民,两脚踏遍黄沙地,“心里装的全是人民而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好品质深深的扎根在我的脑海里,也深刻影响了他自己孩子的心,为后代做了一个好榜样。
我觉得做人就应该做这样的人,作为一个党员也更应该做这样一个党员。我们在这样一个新的时代,跟应该要有焦裕禄精神,将这种精神化作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永远在人民群众的这片土壤上生根,发芽,结果。
红色电影观后感:电影《紫日》观后感 红色电影观后感七篇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革命者-观后感》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革命者-观后感》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革命者-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革命者-观后感》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