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部编版语文作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书文案

2019-03-10 三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4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部编版语文作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书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部编版语文作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书文案

部编版语文作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书文案:

啄木鸟送伞
星期天的上午,小青蛙、小乌龟、小鸭子和小公鸡相约去小河边钓鱼。可是,在他们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下起了大雨。
他们连忙跑到啄木鸟姐姐的楼下,啄木鸟姐姐从家里拿出了伞,可是只有一把伞,究竟给谁好呢?啄木鸟姐姐把伞递给了小青蛙,小青蛙说:“谢谢啄木鸟姐姐,不过我很喜欢水,可以在雨中洗个凉水澡。你还是把伞给有需要的人吧!”啄木鸟姐姐又把伞递给小乌龟,小乌龟说:“谢谢啄木鸟姐姐,我把头和脚缩进壳里,就不会淋到雨了,你还是把伞给有需要的人吧!”啄木鸟姐姐又把伞给了小鸭子,小鸭子说:“谢谢啄木鸟姐姐,我的羽毛很光滑,雨水落在上面就会滑落,我不会淋到雨的,你还是把它送给更需要的人吧!”
最后,啄木鸟把伞递给了小公鸡,小公鸡感动地说:“谢谢啄木鸟姐姐,要是没有你的伞,我就要变成落汤鸡了。”啄木鸟姐姐说:“不用谢,能帮助到你,我感到很快乐。”

部编版语文作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书文案:

第1课燕子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jùn)俏(qiào)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c?u)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fú)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lǜe)过,唧(jī)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ǒu)尔沾(zhān)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yàng)开去。
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pǔ)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第2课古诗两首
咏(yǒng)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sì)水滨(bīn),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第3课荷花
清早,我到公园去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aī)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zhàng)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
第5课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gǎn)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橄(gǎn)榄(lǎn)色的头巾,绣(xiù)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chì)褐(ha)色的衬(chan)衫(shān)。它小巧玲珑(l?ng),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fàn)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ruì)利的眼睛。翠鸟蹬(dēng)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diāo)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起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yàng)。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sì)养。老渔翁(wēng)看了看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人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qiào)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语文园地二
(写景古诗名句)
万壑(ha)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zhuàn)黄鹂。(王维)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王建)
穿花蛱(jiá)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kuǎn)款飞(杜甫)
池上碧苔(tái)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晏殊)
语文园地三
读读背背——五句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
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
(绳子通常断在最细的地方,冰层也总是从最薄的地方裂开。意思的说问题总是出在薄弱环节上。)
亲身下河知深浅,亲口尝梨知酸甜。
(亲自下河才知道河的深浅,亲口品尝梨子才知道梨的酸甜。比喻任何事只有亲自做了才知道。)
莫看江面平如镜,要看水底万丈深。
(看问题不能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而要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或躲开危险。)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什么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或事物,一般不会有太大出入。)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天天走路,不怕千万里路遥,天天做事,则不怕千万件事多。)
花盆里长不出苍松,鸟笼里飞不出雄鹰。
(什么环境造就什么样的人或事物,一般不会有太大出入。)
语文园地四
(成语)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
坚持不懈业精于勤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竭尽全力锲而不舍脚踏实地
语文园地五
游子吟
唐·孟郊
【体载】:乐府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描写月亮的古诗
①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②月来满地水,云起一天山。
③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④峡深明月夜,江静碧云天。
⑤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语文园地六(气象谚语)
1、日落胭(yān)脂(zhī)红,无雨必有风。夜里星光明,明朝依旧晴。
2、今夜露水重,明天太阳红。有雨山戴帽,无雨山没腰。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
第25课太阳是大家的
西边天上的朵朵白云,变成了红彤彤(t?ng)的晚霞,从东山上升起的太阳,到西山上就要落下!
一天中太阳做了多少好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
太阳就要从西山落啦!她要去哪儿?
她要趁人们睡觉的时侯,走向另外的国家。
在别的国家里,也有快乐的小朋友,也有小树和鲜花。
我知道,此时,那里的小朋友和鲜花,正在睡梦中等她、盼她……
语文园地七
(成语)
栩栩如生翩翩起舞恋恋不舍历历在目
面面俱到头头是道源源不断彬彬有礼
息息相关蒸蒸日上津津有味滔滔不绝
(古诗句)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久旱(hàn)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汪洙)
岁寒知松柏,患(huàn)难见真情。(无名氏)
千里宋鹅毛,礼轻情义重。(邢俊臣)
第29课古诗两首
乞(qǐ)巧
林杰
七夕今宵(xiāo)看碧霄(xiāo),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部编版语文作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书文案:

1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7个生字;会写“鸳、鸯”等12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绝句》。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绝句》。
教学难点: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3课时
教学课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导入,明确任务
1、导语导入:我们唐代有两位著名诗人,一位享有“诗仙”美称的李白;另一位则被称为“诗圣”的杜甫。杜甫的诗在唐代诗作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杜甫写的一首绝句。板书课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学习《绝句》这首古诗。
3.补充绝句知识。绝句是诗歌的一种体裁,按照每句字数,可分为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设计意图:导语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绝句是诗歌体裁。】
二、初读古诗,感受节奏
1.出示初读要求:(1)大声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同桌互相正音。
2.逐句朗读检查。课件出示“迟日”“泥融”“鸳鸯”等词语,并正音。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齐读古诗,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
三、了解诗意,想象春景
1.杜甫的诗中有画,结合课本插图自读古诗,看看诗中画了什么?并展开想象。
诗中有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
2.用自己的话描述出诗中的画。师相机总结古诗的意思。
诗中不仅有美好的春色,还有气味呢?
诗中写到:迟日江山(),春风花草()。
3.美丽的春色吸引了许多小动物们。自学三、四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4.诗句中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飞来飞去?诗句中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读诗想象、看课本插图并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中所写的春天的美景。从而产生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当堂小结,鼓励背诵
引导学生根据诗意背诵并能当堂默写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
(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
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课时
一、导语引入,揭示课题
1.继续学习宋朝诗人曾几写的一首古诗,一起感受曾几笔下的春天。
2.强调曾是多音字
3.板书课题。解释课题(三衢山的道上)
二、初读古诗,补充学法
1.师生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查字典、看注释、看插图)。
2.学生根据古诗学习的方法自学古诗。
3.齐读1、2句。经过自学,你学懂了哪个词或哪句诗?强调“泛”“尽”的意思?
【设计意图:回忆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很必要,“善教者授其法也”,鼓励学生提出新的学习古文的方法。】
4.“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很好,游兴愈浓。指导学生读出1、2句的,体会诗人的心情。
5.诗人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有些失望的时候,却听到树上的黄鹂,于是情不自禁地吟出了下面两句诗。齐读3、4句。
6.此时诗人的心情一定是—惊喜的,指导学生读出诗人的感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那种由失望到惊喜的心情变化。】
7.齐读整首诗,读出诗人心情的变化。(配乐朗读)
8.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全诗的意思。
三、总结全诗,拓展延伸
1.欣赏美丽的春色。(播放视频)
2.用学过诗文描绘春色。
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衢道中
宋曾几
心情变化
2燕子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的13个生字,正确认读“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等词语。强
调多音字散和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3—5自然段。
3、学习按一定顺序抓住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抓住特点描写事物的能力,积累好词佳句。
4、理解课文内容,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着重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色。
2、学会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成语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小小姑娘穿黑袄,尾巴像把小剪刀。屋子造在房梁上,捕捉虫子本领高。(打一动物)
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们眼中的燕子什么样?看到燕子你联想到什么?
【设计意图:谜语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突出了燕子的外形特点,学生自由回答,可能会联想到有关燕子的词句,也可能想到有关春天的词语等。】
2.板书课题。“燕”是个象形字,“廿”表示燕子的头,“口”表示燕子的身子,“北”表示燕子的翅膀,“灬”表示尾巴。书写时各部分要紧凑。
3.介绍作者郑振铎。
二、检查预习,巩固基础
1.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出示词语:似的、聚拢、伶俐、横掠、倦了、闲散、纤细)
2.检查生字识与写
(1)学生找出容易读错的生字。
预设点:
a“似的”的“似”,“横掠”的“掠”易读错。
b多音字“散”和“杆”。
“几支木杆”,读“ɡān”,旗杆(ɡān),它还有一个音念“ɡǎn”,枪杆(ɡǎn)。
(2)展示难写的生字。
“拂”,笔顺是:横、竖钩、提、横折、横、竖折折钩、撇、竖。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强调课文中容易读错的生字,展示难写生字的书写。】
3.检查课文正确、流利的朗读情况。
第二课时
一、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1.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外形美)
(1)生读第一自然段。找出课文中描写了燕子的哪些部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燕子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描写事物要抓住主要特点。可要求学生课下观察一个小动物,通过抓住特点的方法,描写外形。】
(3)指导学生感情朗读第一段,感受燕子的外形美。
2.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春之美)
(1)小燕子看到春天里的哪些美景?
强调重点句子“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生趣”。“平添”就是更近一层,原本已经很有生趣了,而燕子的到来,使春天更加生趣盎然了。
(2)如何理解“赶集似的”?
(3)练习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三、四自然段(感受飞行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三、四自然段。你感觉到哪一个词,哪一个句子描写的美是独特的。画下来。
(2)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指导自学。
(3)指名汇报:
预设:
(1)预设一:“‘唧’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从“唧”可以体会出,燕子飞得速度很快,好像一眨眼就飞过去了。
(2)预设二:“另有几只却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横掠着,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沾”字可以感受到燕子飞得轻而快。“小圆晕”很美,一圈一圈,闪着彩色的光。
(4)练习读背三、四两自然段。
4.学习第五自然段(感受停歇美)
(1)出示自学指导:读第五自然段。画下你认为好的句子或词语
(2)指导自学,指名汇报。
(3)练习读背第五节。
【设计意图:三四环节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感受燕子无论是飞行时,还是停歇时,都是那么美丽可爱。这篇课文就是抓住了特点,用恰当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燕子,表达了作者
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引导学生能够当堂背诵。】
二、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小练笔:仿照《燕子》中的写作特点,运用拟人或者比喻的手法,动静结合,让你笔下的小动物更加灵动起来吧。
板书设计:
2燕子
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停歇美
3荷花
教学目标:
1.认识蓬、胀、翩等5个生字,学写瓣、露、蓬等9个生字。指导写好“蹈、佛”,写的时候注意笔顺,“蹈”的第十五笔是“?”,“佛”的第四笔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观察荷花的方法和怎样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挨挨挤挤”、“冒”、“一大幅活的画”中的“活”等词语。
教学难点:
1.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
2.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感受荷花的静态美。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学生:读通课文,完成预习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板书“花”字。生活中见过什么花呢?
我们生活在鸟语花香的世界中,万紫千红的鲜花给我们的生活平添了很多的快乐。有一种花,诗人杨万里这样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文人周敦颐更是赞美它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花中君子。这节课我们学习荷花。
2.板书课题。指导“荷”字书写。
3.生活中你见到的荷花是什么样的?观看图片,生谈感受。
二、初读课文,巧攻字词
想知道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是什么样的吗?打开书本,到书本中去看看荷花。
1.学生自读课文,出示自读提示: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
莲蓬衣裳蜻蜓花骨朵儿挨挨挤挤饱胀仿佛舞蹈花瓣儿翩翩起舞
(1)指导读音:花骨朵儿花瓣儿莲蓬衣裳
(2)指导书写:“蹈”,注意笔画顺序,第十五笔是横折,师范写;
(3)理解词语:翩翩起舞。想象画面。似乎看见了什么?
(4)连词成句
____挨挨挤挤______的荷叶上,荷花___仿佛___在__翩翩起舞____呢。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浏览课文1至3自然段,分别画出描写荷叶和荷花的句子。
2.再读课文1至3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认为描写的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写在旁边。
3.交流反馈
第二课时
一、品读“姿态”
1.学习“荷叶”
(1)出示: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你觉得荷叶长得怎么样?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教学。
荷叶长得多、茂盛。从哪个词看出来的?(挨挨挤挤)
荷叶长得绿。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碧绿)
荷叶长得大又圆。从哪个词中看出来的?(大圆盘)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比喻)
(2)理解“冒”。出示“冒”在字典中的几种意思,你觉得这里应该哪种意思呢?如果把“冒”字换成别的字可以吗?说出理由。
比较句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长出来。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描写了几种姿态的荷花?(三种)
3.用一个词概括这种姿态的荷花。(半开、全开、未开)
4.小组交流
(1)你最喜欢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并通过朗读来表达喜爱。通过学生交流随机教
学。教师指导朗读。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通过充分的诵读,激活学生的语感。】
(2)想象:还有哪些姿势的荷花?
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句式。
(设计意图:既锻炼学生的想象力,又对第二段总分写法进行迁移,训练学生的语言
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对荷花美的认识。)
二、感悟“画”美
1.学习第三自然段
(1)面对这么美的荷花,看看作者是怎么说的,齐读第三自然段。
(2)思考问题:为什么说一池荷花是一大幅活的画?“画家”指的是谁?
2.学习第四自然段
(1)任何人站在这一大幅活的画面前都一定会有许多奇妙的感受,那作者呢?他开始想了,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朵荷花。
(2)闭上眼睛让我们静静地在荷花池中听听会有什么动人的故事。(师配乐范读)睁开眼睛,说说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3)想象:如果你也变成了荷花,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4)“我”怎么会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呢?
荷花的美令我们陶醉,荷花实在是太美丽了,作者在欣赏荷花的时候,被这幅美丽的景色深深陶醉,所以才忘记自己是在看荷花。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展开想象的翅膀,品味出不同的思想内涵。想象荷花翩翩起舞的美丽姿态以及荷花、蜻蜓、小鱼、蜜蜂等聚会时欢快的情景,达到语言内容,语言形象,语言情感的有机融合。】
三、赏花写文
1.正因为如此,历代的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荷花的古诗,你能说说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荷花的诗句吗?指名交流。
(出示:《小池》、《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大家都用文字表达了对荷花的喜爱之情,(相机板书:喜爱)再来回顾一下叶圣陶爷爷笔下的荷花,分别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的?(结合板书总结,并相机板书:色、味、形)可以尝试用这样的方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
板书设计
3荷花
荷叶冒挨挨挤挤颜色美
荷花半开全开未开姿态美
《荷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用词的准确,会用\"有的...有的...有的...\"说几句话。
3、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荷花、荷叶各种美丽的姿态,想象画面,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
2、理解“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真了不起”等语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爷爷写的《荷花》。请大家齐读课题。
2、想去看看荷花吗?那就跟着老师到荷花池边去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3、你们看得都陶醉了吧?来说说,你们都看到了怎样的荷花?
(引导:从颜色、形状,还有荷叶等方面说。)
评:这个词用得真好!这个词语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来,生活处处是学习啊!
二、课文赏析
1、你们看到的荷花是这样的,那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
翻开课本,自由地读课文,读完说说你有什么感受。
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那就是美!(板书:美)
2、是呀,荷花真美呀,课文哪一段最具体地写了荷花的美呢?(第2段)
3、请同学们拿出笔,轻读第2小节,把你喜欢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谁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指名读)
A“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
①你“挨挨挤挤”这个词读得真好!挨是一个多音字,还读作??“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
②谁能上台来表演一下?(师:人少够吗?那请你们小组来表演下。)
③哦,这就是挨挨挤挤。挨挨挤挤说明荷叶怎么样?还有哪个词也能看出荷叶很多?让我们一起感受荷叶的多吧。(指定1-2大排齐读)
④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荷叶比作什么?“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又让你知道了什么?生:荷叶很绿,很圆,很大(板书:叶)
⑤是啊,荷叶也很美呢!谁能读出荷叶的美?
(指名读、再指定3-4大排齐读)
归纳: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咦,叶圣陶爷爷看到的是荷花是红色的吗?
你从哪句话里知道的?
B“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①他有一个字读得特别好?(谁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②这个“冒”还可以换成哪些字?(生:长、钻、伸、露??)请你把字放入句中读一读。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冒字呢?我们读读原句,比较下,有什么感受?
师动作引导: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生:使劲、用力、急切、争先恐后??)你能加动作读一读吗?
③荷花从挨挨挤挤的荷叶之间急切地、争先恐后地冒出来,多有冲劲,多有生命力啊!我们一起加上动作读一读吧,感受一下。
④这些荷花终于冒出来了,它们想做些什么呢?(同桌讨论)
生:看景色呼吸找朋友做游戏??
⑤多么可爱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个“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写活了,而且使白荷花变得更美了。
C“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都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①有谁喜欢最后三句的?(相机正音)你“小莲蓬”,读得多好呀!
请你带领大家读“莲蓬”。开火车读“花骨朵儿”。齐读“饱胀”。
注:蓬是第二声,在这里读轻声。骨是多音字。胀是后鼻音。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难读的词语放进文中,读一读吧!
②这三句话描绘了荷花不同的姿态(课件出示)能对应刚才的句子吗?
师引读:有的??有的??有的??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呢?先自己读一读,加上一些动作。
③这是完全盛开的荷花,还有谁喜欢的?一起来读一读。
④这还是花骨朵,能不能用个成语形容一下?谁来像他一样好好欣赏这“含苞待放”的荷花?
⑤这是悄悄绽放的荷花,喜欢的同学站起来地读一读吧!
⑥这些荷花美吗?真是叶美花更美(板书:花)!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吧!谁能把这优美的句子背下来?把这份美丽留在心田吧!
⑦那你能像文中一样,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呢:(小练笔)我们先给你们创设一个语境,降低点难度。
出示:课间十分钟,校园真热闹。有的——有的——有的——。
下面提高难度了!想一想写在纸上。出示:—,有的—,有的—,有的—。
4、同学们,你们看,这么多的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生:很美),看看那一朵(生: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画家是谁吗?提示:想一想,这句话是谁说的?那应该是谁创造了这些美丽的景色?(大自然)
正是神奇的大自然为我们造就了这么美丽的画卷。让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夸夸我们这位了不起的画家!(齐读)
5、(配乐)好美的一幅荷花图啊!请同学们轻轻站起来,闭上眼睛,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可以加一些动作。我们飞呀飞呀,飞过郁郁葱葱的树林,飞过绿茵茵的草地,飞过清澈的小溪,终于来到了美丽的荷花池边(请收起翅膀,慢慢坐下),只见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挨挨挤挤的荷叶间,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亭亭玉立,伸出手摸摸那碧绿的荷叶,多么的油滑,摸摸那雪白的花瓣,多么的细腻,凑近闻一闻,啊!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沁人心脾。我忽然觉得??(第四段)
6、你感受到荷塘景色的美吗?喜欢吗?那就用你喜欢的方式地读第四节吧!
①自由读。
②请四位同学分别读1-4句。(师相机指导,指名读完1-4大排依次读)
预设:“雪白”读重些,感受荷花的洁白美丽。
预设:“翩翩起舞”这个词你读得真好(或:要读得重些,轻一些),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一下吗?
评:表演很精彩,动作轻盈、轻快地跳舞就叫——“翩翩起舞”,看来你已经完全理解这个词了。
③还想读吗?这样,男女生比赛读,女生读1-2句,男生读3-4句,可以加一些动作。(评:蜻蜓读得很有精神,小鱼读得很有美感)
④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写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蜻蜓来干嘛了?
谁来读?再请一位同学读下面小鱼的内容。
我们请四个大组分角色朗读。
7、猜猜看,除了蜻蜓和小鱼会来和我说话,还有哪些动物会来跟我聊天、交朋友呢?先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可以用上这样的句式:——告诉我——。(生:蜜蜂、蝴蝶、青蛙、龙虾??)
8、看来荷花的朋友真多啊!我仿佛也变成了一朵荷花,这里的“仿佛”说明?是啊,所以(引读)过了好一会儿,我才记起??
9、看来“我”都已经深深地陶醉其中了,优美的景色往往让人沉醉。让我们再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四到五小节吧!
三、拓展延伸
1、同学们,荷塘中这些优美的景色,你们喜欢吗?历代的文人喜爱荷花的不少。
宋代的周敦颐在他的《爱莲说》中赞美荷花是“出污泥而不染”的“花中君子”。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也用优美的文字描绘了月光下的荷塘美景。想听一听吗?(师配乐朗读
《雨的印记》)
2、喜欢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吧!
没读够的同学啊,回家后可以读给你的爸爸妈妈听,并把你喜欢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
3、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荷花原产于中国,在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栽培荷花了。现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漂亮的荷花池。而我们南通,在西公园桥那儿,也有一片荷塘,大家可以在周末让爸爸妈妈带你们去欣赏一下碧绿的荷叶,等到夏天的时候就能欣赏到美丽的荷花了!

部编版语文作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电子书文案: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本课三首古诗分别描写了中国古代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重阳节。《元日》描写的是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充满欢快、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清明》一诗写清明春雨中所见,色彩清淡,心境凄冷,历来被人们广为传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写到了重阳节的风俗,更在诗中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怀亲之情。这三首诗文风朴素自然,是千古传诵的佳作。《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指出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学习古诗,重在朗读、背诵,在反复诵读中,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创设特定的情境,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深厚内涵及独特的过节风俗。读了之后,我们会从中了解古代过节的风俗民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课前准备:
1.制作本课课件,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师)
2.搜集有关传统节日的其他古诗。(教师)
3.预习课文,尝试朗读。搜集一两首跟传统节日有关的其他古诗。(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同学们,你知道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这些节日中,你最喜欢哪个节日?为什么?(学生交流)很多同学都最喜欢过春节,你知道春节是哪一天吗?(农历正月初一)
2.板书诗题,释题。
元,是开始的意思。元日是什么意思?(每年的第一天,这里指的是农历正月初一。)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诗《元日》,看一看当时的人们是怎样过节的。
3.简单介绍诗人。
设计意图:通过与熟悉的生活联系,激起学生的兴趣,同时拉近了文本和生活的距离,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情感基础。
二、初读古诗,识记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试着读出古诗的节奏美。
(1)同桌互相交流读,互相纠正读得不准确的读音。
(2)指名读诗,相机正音,读准“屠苏”“旧符”。
(3)师范读古诗,读出节奏。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学生模仿老师的样子,读古诗,读出节奏。
2.识记生字:屠、苏、魂、酒、牧、兄、倍。
(1)说说自己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几个生字。
如,加一加:屠,“者”字加上尸字头;形近字辨析:酒—洒。
(2)交流书写注意点。
旧:左右结构,书写时要注意右边的“日”字中间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右侧不能挨到笔画横折上。
符:上下结构,竹字头。下面的“付”笔画少,要写得略大,稳稳地托住上半部分。竹字头,是因为古代符节都是用竹子做的,后来才慢慢演变成用铜、玉做的。
(3)书写生字“旧、符”。
教师范写,学生认真观察,然后临写生字各2个。
设计意图:中年级识字依然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要把识字、写字落到实处,因此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是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复现生字,让学生记住字形,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意义识字、区别形近字等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牢记生字特点,掌握书写要点,把字写规范,写正确。
三、再读古诗,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的语音语调,一边听一边想,古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你知道当时的人们过春节时都有哪些活动吗?
2.交流填空。
宋朝的人民过春节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
教师相机出示三幅图片。
3.理解诗句意思。
借助书中的注释,试着弄懂诗句的意思。
学习前两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你知道什么是爆竹吗?(就是鞭炮)为什么春节要放爆竹呢?(寓意竹报平安)
(2)过年了,我们的年龄有什么变化呢?(长大一岁)“一岁”就是一年的意思,在欢闹的鞭炮声中,旧的一年过去了,第一句中哪个字有“过去”的意思?(除)
(3)在古代,春节时人们除了放爆竹,还会喝一种酒,一种用屠苏草泡的酒,叫屠苏酒,据说可以驱邪和躲避瘟疫。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5)有感情地朗读。
春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喝屠苏酒,外面放起了爆竹,人们会是怎样的心情?指名朗读,读出这种开心。
后两句: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千门万户:千家万户,家家户户。“千”“万”在这里是“多”的意思。
(2)等到第二天一大早,打开千家万户的大门,看见的是什么?(初升的太阳照进家门,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3)出示图片:桃符。师讲解:在古代,人们在过春节时喜欢挂桃符,可以除旧迎新,驱邪避祸。后来慢慢演变成现在的贴春联。后来也用“桃符”借指春联。
(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注意语速、节奏。
5.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可以使古诗中的画面重现。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多读,能让学生感悟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情感,了解古代过春节的习俗。
四、总结全诗,布置作业
1.总结:这首诗写了以前的人们过春节时的热闹景象,诗中写到了三种过节习俗:放爆竹、喝屠苏酒、换桃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整首诗读来让人感受到一种积极、奋发的情感。
2.布置作业:
(1)过春节,除了诗中描写的这三种习俗,流传到现在还有什么习俗呢?查查资料。
(2)搜集其他描写春节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背诵古诗《元日》。
2.回顾学习《元日》的方法。
(1)借助拼音识记生字。
(2)借助注释理解词语。
(3)想象画面感悟诗意。
(4)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3.师过渡:今天,我们就尝试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本课的另外两首古诗《清明》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设计意图:古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需要老师精心创设阅读情境,给出阅读方法的引导。因此,帮助学生提炼学习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扶手,使学生能在帮助下自主学习,从而习得自学能力。
二、自主理解
(一)学习古诗《清明》。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借助注释理解古诗,将不理解的字词圈出来,查查字典,和同学讨论。
3.交流:
(1)指名读古诗。读准生字“欲、魂、借、酒、牧”。
(2)用生字进行组词,初步理解字义。
(3)师简单介绍作者:杜牧。
(4)解题:清明就是指清明节。谁知道清明节的相关知识?(清明在我国古代是个重要节日,是家人团聚、扫墓祭祖或踏青游春的日子。)
(5)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意思。
前两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雨纷纷:
①春天的雨下起来常常是怎样的?(绵绵不绝、淅淅沥沥)
②说一说“清明时节雨纷纷”的意思。
欲断魂:
①欲:将要。
②断魂:神情凄迷,烦闷不乐。
③路上的行人为什么会“欲断魂”?他们为什么伤心难过?(很多人这一天都要去扫墓,他们想起了已逝的亲人。)
师补充:诗人本该和这些行色匆匆的旅客一样与亲人一起扫墓、踏青,但现在他一个人,内心感到孤寂难受。再加上细雨蒙蒙,内心更加难受。
④说一说“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思。
⑤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后两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①这句诗让你知道了什么?(诗人问牧童哪里有酒馆,牧童指着远处,只见在那开满红杏的地方,露出了酒旗。)
②同桌合作,想象说话:诗人和牧童会怎么对话?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7)背诵全诗。
设计意图:首先,抓重点词,是理解诗句意思一个很好的办法,能够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捕捉敏感的词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其次,通过想象画面,模拟对话,很好地再现了诗中描写的情境,使学生获得了对古诗的直观理解。
(二)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读诗题。根据注释,说说对诗题的理解。
(诗人王维在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思念自己远在家乡的兄弟。这里的山东,指的是华山以东。)
2.再读诗题。读出节奏: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交流对诗人的了解。
(王维,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
4.说说对重阳节的了解及本地过重阳节的风俗。
5.交流理解的内容,以及不理解的字词。师相机教学点拨。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①独:一个人。异乡:他乡。异客:成为他乡的客人。
②师介绍当时创作背景:17岁的王维离开家乡,一个人漂泊在洛阳和长安之间,一直没有回到家乡。
③佳节:美好的节日。这里指的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④倍:更加。
(每次到佳节的时候,总会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
⑤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⑥有感情地朗读前两句诗。
(2)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诗人就是这样深深地思念着自己的亲人的,而他的亲人此时在干什么呢?(登高、插茱萸)
②他们在登高、插茱萸。登高是古时候重阳节的风俗,这种风俗一直流传至今,你有没有过重阳节登高的经历?
出示图片,介绍茱萸:茱萸是一种香气浓郁的植物,古时在重阳节有插戴茱萸的习俗。
③和同桌互相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④想象画面:诗人的兄弟们在登高、插茱萸的时候,会想些什么?如果你是诗人,此时写一封家书给家人,你会在家书中写些什么?
(千言万语都化成了两句诗,那就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⑤有感情地朗读后两句诗。
6.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设计意图:前两句写诗人自己,结合王维的资料,从“异”字入手,让学生感受身在他乡的孤独感,由此产生对亲人的思念。后两句写诗人兄弟,从“登高”和“少一人”入手,结合图片介绍及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想象说话进行思维激发,进而理解诗意,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
三、指导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指名认读。
2.播放生字书写动漫,观察生字,说说注意点。
酒: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个“酉”字。
独: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左边的反犬旁第三笔是“丿”,不出头。
佳: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是两个土,要注意横画均匀。
牧:左右结构,左边的牛字旁末笔是提。
3.教师范写,学生仿写练习。
4.学生书写展示,交流点评。
设计意图:认认真真写字是中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我们在课上要给予学生观察、示范、临写的时间,让学生识准字,写好字。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部编版语文》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部编版语文》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部编版语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