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作文 人教版语文试题文案

2019-03-08 三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作文 人教版语文试题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作文  人教版语文试题文案

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作文 人教版语文试题文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10分
shīzhǎnchéngshòufānyìfúlǔqiānzībǎitài
zàngbāohuángkǒngliáokuòlǒngzhàoxīngluóqíbù
二、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在有错别字的,用“—”画出来,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4分
1、状观驾驶流连忘返()
2、萃柳变幼飘飘悠悠()
3、治疗姿势曲折蜿蜒()
4、篇章糊涂拍岸叫绝()
三、选词填空。6分
镇静安静平静
1.夜深了,周围()了下来。
2.我们遇事要(),不要慌张。
3.听了妈妈的话,小红的心情()了许多。
不是……而是……不但……而且……不管……都……如果……就……
1.南沙群岛()风景秀丽,()物产丰富。
2.()他们笨,()他们没有抓住时机。
3.()在校内或校外,我们()应讲文明。
四、根据提供的情境写成语。9分
1、庐山的云雾、,漫步山道,真觉得、
2、李白的诗真是、啊!
3、王勃从小就饱读诗书,14岁时就很有名气了,算得上。他应邀参加滕王阁宴会,只是凝望了一会江边,便、,写下了千古传诵的《滕王阁序》。
五、照样子改写句子。9分
例: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1)万里长城犹如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
(2)春天,绿油油的麦田好像。
例:星星一闪一闪的。星星在夜空中调皮地眨着眼睛。
(3)桃花在春风中开放了。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0分
1、这时,王勃正站在窗前,凝望着江上:远处,天连着水,水连着天,。一只野鸭正披着,
在天边轻轻地飘荡……这一情景让王勃不禁吟诵道:“,。”
2、白荷花在这些冒出来。有的。有的,露出嫩黄色的。有的还是,看起来。
3、《绝句》这首诗中,把春天写得有声有色的句子是,
。我还知道“,。”这句诗也是写春天的美丽景色的。
4、我在公路上看到两辆车的车牌是粤T3567和湘F4688,你一定知道这两辆车分别是省和省的,京沪高速公路连接和
5、通过半学期的学习,我们随着课文游览了的南沙群岛和的庐山云雾,结识了的刘翔和的朱德,感受了赶海时、等趣事。
6、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幽谷,,有溪流,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20分)
(一)
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成绩),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jiàojiāo)育。她是我的老师。”
1.在文中的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词语。(2分)
2.在文中用“”划出“这”所指的内容。(1分)
3.萧伯纳把小姑娘当作老师的原因是:
。(1分)
读了这个故事,我的感想是(1分)
(二)动物的“慈母”心
你见过母鸡育雏的情景吗?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啄食又吐出,顾不得自食;小鸡“玩”累了,就让他们一个个紧贴在自己温暖的胸腹下休息。下雨了,它展开翅膀,犹如撑开的大伞,为小鸡遮风挡雨。
熊猫对子女的抚抱、依偎等动作象人类一样。当小熊猫刚降生世间,母熊猫便用嘴把它叼起来,抱在怀里,不时地亲吻,舔干孩子湿漉(lù)漉的皮肤。当孩子会走后,熊猫妈妈紧跟在后,用爪子“擦掉”小仔身上的泥土。
许多在地面上筑巢的鸟类,一旦遇到敌害,还会来一套“调虎离山”计。比如在灌木丛中,一窝刚出壳的雏(chú)鹌鹑(ānchún)被狐狸发现了。正在屋中的母鹌鹑为了孩子免遭不幸,“扑”地飞了出来,同时把一边的翅膀展开,好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鹌鹑。狐狸以为猎物唾(tuò)手可得,便舍弃巢xue中的雏鹌鹑,猛地扑向母鹌鹑。但当狐狸的爪子就要抓到时,母鹌鹑便机灵地飞向高空。有时来不及逃避,为了孩子的安全,母鹌鹑就成了狐狸的腹中之物。
1、从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5分)
躲避()放弃()依靠()
2、“犹如”还可以换成、、等词语,用“犹如”写一句话:(2.5分)
3、仿照例句填上表示声音的词语。(2分)
例:母鸡“咯咯咯”地招呼孩子啄食,啄食又吐出,顾不得自食。
①只听“”一声,花瓶掉在地上碎了。
②站在他面前,我的心“”直跳。
4、“调虎离山”计,在短文中具体什么?用“——”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1分)
5、按要求改写句子:母鸡撑开大伞一样的翅膀。(2分)
(1)改成“把”字句:
(2)改成“被”字句:
6、短文介绍了、、这几种动物的母亲关爱子女的故事,从这些故事中我明白了

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作文 人教版语文试题文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试题-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统编版三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今年的中秋jiājié()他是dúzì()过的。
2.赵州桥lìshǐ()悠久,它的设计很jiéshěnɡ()石料。
3.古时候还没有纸,要jìlù()一件事情,就把文字铸刻在青铜器、竹片和木片上,但是这种书很笨重,阅读、携带、bǎocún()都很不方便。到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我国的造纸术先后传到了朝鲜的半岛和日本,后来又传到阿拉伯世界和ōuzhōu(),极大地促进了人类shèhuì()的进步。
二、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屠苏(shū)灵魂(hún)酒家(jiǔ)牧童(mù)
B.创造(chàng)携带(xié)保存(cún)制造(zhì)
C.横跨(héng)经济(jì)选择(zé)毛驴(lǘ)
D.宫殿(gōng)摊贩(fàn)官吏(shǐ)风貌(mào)
三、选词填空。
创造创举
1.赵州桥的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
2.中国人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了辉煌的历史。
普及普遍
3.帛比竹片、木片轻便,但是价钱太贵,只有少数人能用,不能()。
4.男孩子()喜欢篮球运动。
四、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元日》一诗通过“放鞭炮、饮屠苏酒、新桃换旧符”这几种传统活动来表现新春的喜悦和欢乐。
B.《清明》的作者诗中描写了清明时节细雨纷纷的景象,表现了孤身行路之人凄迷纷乱的悲伤情绪。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了唐代诗人王维独在异乡,在重阳佳节想起了远方的亲人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怀乡思亲的感情
D.本课的三首古诗都与传统节日有关,分别描写的是我国传统节日元旦、清明、重阳三个传统节日。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建造的。(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用麻来造纸的方法没有普及(用关联词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难道《清明上河图》不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吗?(把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填空
1.①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_。
②雅人四好:_______________。中医四诊:_______________。
③文房四宝:_______________。花中君子:_______________。
2.“元日”是指农历的_______(时间),从《元日》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句中,我联想到了春节时辞旧迎新的_________景象。
3.________时代,蔡伦改进了_____________,极大地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4.在本单元里,我们参观了位于河北省赵县的______,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设计并参加建造的;我们还欣赏了一幅名扬中外的画《_______》,它描绘了_______都城汴梁热闹的场面。
七、类文阅读
(一)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效仿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皓(hào)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中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白居易借中秋感怀“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中秋节盛行于宋代,如,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中的“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春节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二)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四个重要的中国节日之一,其他三个分别是清明节、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名叫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的官吏,但是由于被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屈原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mì)罗江自尽。出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地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安抚汨罗江中的蛟龙。虽然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有唐代诗人文秀赞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就曾描述:“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在端午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以糯(nuò)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
农历五月,也就是端午节的这个时节,对中国人而言,除了屈原的故事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必须有许多防备家人生病的措施。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作为保护之用,而人们也会挂带香包,它是以多种含有香味的药用植物做成的,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1.下列与中秋节有关的诗句是()
A.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B.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C.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2.端午节是农历的()
A.八月十五B.九月初九C.五月初五D.三月初三
3.下列不属于端午节的习俗是()
A.赛龙舟B.观月祭拜C.包粽子D.挂艾草
4.下列与中秋节没有关系的传说是()
A.嫦娥奔月B.吴刚伐桂C.玉兔捣药D.屈原投江
5.下列对文段(一)和文段(二)主要内容概括正确的是()
A.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习俗有龙舟竞赛、吃粽子、挂艾草等。
B.主要介绍了人们在中秋节的习俗有祭月。
C.主要介绍了中秋节和端午节的来源及相关习俗。
D.主要介绍了有关中秋节与端午节的传说。
6.想象人们过端午节或中秋节时的情景,写一写你们家过节日时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民艺一绝——南阳烙画
河南南阳是历史文化名城,底蕴深厚。南阳有“三宝”——烙画、玉雕、《出师表》,“烙画”位居其首,蜚声海内外。
烙画,亦称烙花、烫花、火笔画、“火针刺绣”。它是利用碳化原理,通过控温技巧,用温度在摄氏三百至八百度之间的铁笔烙烫。
百闻不如一见。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亲自观看了烙画师们制作的过程。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遵循一定顺序,根据作品需要,有的不施任何颜料,只用白描技法勾勒线条,用西画素描的黑、白、灰来烘色;有的以烙为主,套彩为辅,在竹木、宣纸或丝绢等材质上勾画烘烫作画。看他们的作品,或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或凝色浑实,敦厚拙朴;或色调清爽,云淡风轻;或虚实相应,层次明晰……给人一种强烈的艺术效应。恍惚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幅幅南阳烙画的艺术长廊,它们越过眼前,穿越历史,回到了千年以前的汉代……
是啊,这些精美的艺术画廊是家乡人民在用他们的智慧、妙思、巧手谱写着、延续着……
1.用“_____”在短文中画出烙画的制作过程。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烙画,是_____(地方)的特色,它又称为“_____”“_____”“_____”,需要用_____度的铁笔在材料上进行烙烫。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文章开宗明义,点明“烙画”特殊地位,既吸引读者又为下文展开作好铺垫。()
②“烙画”的作画材质有严格的要求,只能使用竹木、宣纸、丝绢。()
③“烙画”没有任何颜色,只有素描的黑、白、灰。()
④南阳“烙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华之一,它体现着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九、习作天地。
题目:欢乐的节日
要求:选择一个传统节日,完成习作。可以写自己家过节的过程,也可以介绍这个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等。要求语句通顺,不少于300字。
参考答案
一、1.佳节独自2.历史节省3.记录保存欧洲社会
二、C
三、1.创举2.创造3.普及4.普遍
四、D
五、1.他需要一瓶酒让孩子去买酒2.赵州桥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的。3.因为麻纸比较粗糙,不好书写,所以用麻来造纸的方法没有普及
4.《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六、1.牧童遥指杏花村琴棋书画望闻问切笔墨纸砚梅兰竹菊2.正月初一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热闹3.东汉造纸术4.赵州桥李春清明上河图北宋
七、1.A2.C3.B4.D5.C6.端午节到了,母亲会带着我到河边采来芦苇叶。傍晚时分,我和弟弟围坐在母亲身边,看着修长柔软的青叶在母亲手中变成了一只只棱角分明的粽子。
八、1.画:他们先在板材上用铅笔设计好图样,然后用较细的烙笔勾烙上线条,并擦掉铅笔的痕迹。最后是上色
2.河南南阳烙花烫花火笔画摄氏三百至八百
3.A.√B.×C.×D.√
九、例文:欢乐的节日
哈!我盼望已久的春节终于来临了!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奶奶家里就像是开了锅一样热闹。
一大早,我刚起床准备刷牙,只听“咚咚!咚咚!”的敲门声,我打开门一看,原来是来奶奶家吃饺子的龙龙哥哥和左佑姐姐,再一看,后面还跟着大伯和大妈,接着,爸爸和二姑都来了。
吃午饭的时候,家人们团聚在一起,吃那香喷喷的团圆饭,大人们一边吃一边谈,而我们小孩子却为光顾着说话的老人们夹菜我夹了一块儿排骨给爷爷,龙龙哥哥赶忙把酥肉送到了奶奶的嘴里,左佑姐姐也不甘示弱,飞快的给爷爷有奶奶剥虾吃,看着手忙脚乱的我们,爷爷奶奶笑脸上乐开了花。
吃完晚饭之后,大人们开始打麻将了,我们小孩子津津有味儿的看起了电视,我们一直玩儿到十二点才结束。
春节真是个快乐的节日!我喜欢春节!

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作文 人教版语文试题文案:

导读:本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
tuòmoshūcàijiāohuàndǎotā
()()()()
xiǎngshòusaìpǎoxiànmùyùyán
()()()()
二、比一比,再组词。(4分)
恰()堆()预()镜()
给()稚()项()境()
三、根据意思写出寓言故事三则。(3分)
1、与及时改正错误有关;()
2、与做出准确判断有关;()
3、与明确方向有关;()
四、写出下列近义词。(4分)
立刻()赞叹()节俭()观赏()
五、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4分)
亡羊()()聚()会()()()玲珑学而()()
提()吊()小心()()恋()不()彬彬()()
六、选词填空。(5分)
鼓励勉励
1、这次语文考试的成绩有了提高,老师____________我们说:“要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2、老师经常用这样一句话来________________我们:“有志者,事竟成。”
严肃严励严格
3、爸爸的神情变得____________起来。
4、我___________地批评他。
5、家长和老师对我很____________。
七、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1、①光线强②声音响亮③开朗、清楚④显露、显示
(1)心明眼亮()(2)亮相()
(3)洪亮()(4)明亮()
2、①光亮、明亮②清楚、明白③没有效果④没有加上什么东西
(1)一穷二白()(2)不白之冤()
(3)白费力气()(4)东方发白()
八、默写古诗:
嫦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与运用(30分)
一、阅读《一个小村庄的故事》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5分)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一栋栋房子,变成了各式各样的工具,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了。
不管怎样,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还都不错。然而,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可是,小村庄,却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出现——()增加——()缩小——()
2、像“一张张”、“来来往往”这样的词语,我能在文中分别找出一个,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自己还能分别写两个,、。(4分)
3、坡上的树木被人们砍去做什么了?请用“——”在文中画出有关的语句。(2分)
4、“大雨没喘气儿。”这句话用了的修辞手法,意思是
(3分)
5、你对小村庄的人们说几句话吧。(3分)
二、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15分)
会飞的蒲公英
初夏的一天,我和妈妈来到期小木屋后面的山坡上。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映山红、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花……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一会儿,妈妈轻轻地挽着我走进山坡的另一(侧、则),那里开满了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真奇妙!”我赞叹着说,“我也要去!”
妈妈的话在我幼(稚、难)的心灵里(流、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晚上我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飞呀,飞呀……
1、在文中的内加上恰当的标点。(2分)
2、选择()里恰当的词打“√”。(3分)
3、文中写颜色的词语有:
这么多种颜色,用文中的一个四字词语可以概括,这个词是:。(3分)
4、填空。(3分)
广阔的()圆圆的()幼稚的()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一种花?请说说理由。(2分)
6、你还能介绍几种花吗?(2分)
第三部分:习作(30分)
这次习作,就请你把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一件有趣的事,可以写喜欢的人,可以编故事……要注意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

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作文 人教版语文试题文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带解析)
1.我能写好读拼音,写词语。(8分)
2.我会选用“√”选择正确的读音。(5分)
参加(chāncān)创造(zàozhào)智慧(huìkuì)
砌成(qìqiè)横跨(hénɡhén)石栏(nánlán)
3.我会比比一比,再组词(5分)
境()受()跨()坚()栏()
静()授()夸()艰()烂()
4.我会填按照查字典的要求填空。(6分)
(1)“授”这个字用部首查字法查______部,这个字共有_______画。
(2)“佩”这个字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挂,带。(2)古代系在衣带上的玉饰:
(3)心悦诚服、佩服。请为下面此句中的“佩”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佩戴()敬佩()玉佩()
5.我会选选词填空(4分)
辽阔广阔
(1)小明很爱读课外书,他的知识面十分()。
(2)他的肌肤,变成了()的大地。
要求请求
(3)老师()我们在下课之前把作业做好。
(4)由于我的功课还没有完成,所以我没有答应他一块儿玩的()
6.按要求做。(8分)
(1)学校开展活动。(扩句)
(2)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缩句)
(3)同学们交给我一项任务。(改“把”字句)
(4)我敢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修改病句)
7.根据课文填空。(9分)
(1)《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的是_______向_______拜师的经过。孔子说:学习是______________。我知道孔子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赵州桥是一座______________,又叫______________。它是隋朝的石匠______________设计和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______________这座桥不但____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
8.读课文,回答问题。(14分)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lòulù)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púpǔ)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写出近义词。
特地——拜访——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4)文中能看出孔子是一个的人。
(5)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能写出孔子的一句名言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16分)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
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
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
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带来的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
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下嗑瓜子。嗑好的瓜子肉放在一起,看它们像小山一点点增多,没有一粒舍得自己吃。十多斤瓜子嗑亮了许多夜晚。
服刑的儿子垂着头。作为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正是奉养母亲的时候,他却不能。在所有探监人当中,他母亲衣着是最褴褛的。母亲一口一口嗑的瓜子,包含千言万语。儿子\"扑通\"给母亲跪下,他忏悔了。
一次,一结婚不久的同龄朋友对我抱怨起母亲,说她没文化思想不开通,说她什么也干不了还爱唠叨。于是,我就把这两个故事讲给他听。听毕,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1)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2)根据解释找出文中对应的词语。
①出门在外或者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
②衣服破烂不堪。()
③认识了过去的错误或罪过而感觉痛心。()
(3)本文讲了哪两故事?你能概括出来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儿子珍藏腰带实际上珍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那位经常报怨母亲的人听了这两个故事,为何“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习作。(25分)
你一定看见过很美的事物,也许是一种自然现象,也许是一处美丽的景色,也许是一件艺术品……把自己看到的美好事物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来。题目自拟。
参考答案
1.黑暗肌肤石栏图案血液滋润四肢辽阔
【解析】
2.cānzàohuìqìhénɡlán
【解析】参是多音字,常见读音有[cān][shēn],读[cān]时,组词:参加参与参政参赛参议。读[shēn]时,可以组词:人参党参。
3.境(环境)受(难受)跨(横跨)坚(坚固)栏(石栏)
静(寂静)授(教授)夸(夸口)艰(艰难)烂(灿烂)
【解析】
4.(1)扌11(2)佩戴(1)敬佩(3)玉佩(2)
【解析】佩戴的意思是插戴;佩挂。应选(1)挂,带。敬佩意思是敬重而佩服。所以选择(3)心悦诚服、佩服。玉佩指玉的装饰品。选择(2)古代系在衣带上的玉饰。
5.(1)广阔(2)辽阔(3)要求(4)请求
【解析】辽阔一般形容很大的面积,如祖国的幅员辽阔。广阔解释为广大宽阔,应选择知识面广阔,辽阔的大地,请求是指自己处于被动的地位,希望别人能按自己的意思办,要求是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带有命令似的口吻,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就容易选择了
6.(1)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2)日月潭是一个湖。(3)同学们把一项任务交给我。(4)我敢肯定今天会下雨。
【解析】(1)扩句就是让句子表达的更具体。本句话可以扩什么学校、怎样开展活动、开展什么活动。中心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4)这句话“肯定”和“可能”前后矛盾,删除其中一个。也可改为:我猜想今天可能下雨。
7.(1)孔子没有止境的温故而知新(2)石拱桥安济桥李春一千四百多年坚固美观
【解析】
8.(1)lùpú(2)特地——专门拜访——访问(3)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说明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日夜兼程——不分白天黑夜地赶路,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急切心情。(4)求知若渴(5)略(6)略
【解析】(4)认真读文,抓住文中的关键词,“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来理解孔子求学的态度,感受孔子求知若渴的学习精神。(6)这道题考察学生的积累,孔子的名言较多,学生接触的和学习有关的: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1)zhǎng涨潮zhàng头昏脑涨shěng节省xǐng省亲(2)游子褴褛忏悔(3)①母亲解腰带为儿子做拎带。②母亲带了十多斤嗑好的瓜子探望服刑的儿子。(4)对母亲的一片真挚的感情。(5)因为他体会到了母亲的伟大与无私,内心非常感动并且为自己对母亲的抱怨感到愧疚。
【解析】(3)第一个故事在(2)3自然段,讲母亲解腰带为儿子做拎带,儿子珍藏腰带。第二个故事(4)(5)6自然段,讲的是母亲带了十多斤嗑好的瓜子探望服刑的儿子,儿子忏悔了。(5)通过文中的两个故事,让人充分感受到母亲的伟大与无私,深深地出动了那个抱怨母亲人的内心,为自己的言行愧疚。所以他泪眼朦胧,半晌无语。
10.
【解析】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人教版语文试卷【三套】》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