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 庄子读书笔记十篇文案

2019-03-10 二年级作文 类别:读书笔记 4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 庄子读书笔记十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  庄子读书笔记十篇文案

《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 庄子读书笔记十篇文案:

《庄子说》是一本富含人生哲学的书,书中的每篇故事都意义深远,发人省思。它像是心灵导师,点醒人们心中的迷惑,解开知识之环带来的枷锁,对生活在繁忙混乱社会中的人们,助益良多。
其中有几篇故事,令我印象深刻。《王倪的知道不知道》是警惕人们不要自我设定标准。王倪举例,人、泥鳅和猴子生活的环境不同,以及人、鹿、乌鸦和蜈蚣吃的东西也不同,来说明万物的标准不一,所以没有什么事情是唯一获绝对的。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以这样的态度看待所有人、事、物,接纳和我们想法不同的人。
《宋人的秘方》也是一篇对我们极有帮助的故事。宋国有一个人因为运用一种能够保护皮肤的药,而世世代代做漂白布的生意;有一个客人却因为把这个秘方献给吴王,帮助吴王打赢和越国的战争,而裂土封侯。同样一种药方,人会不会变通使用,结果差别很大。所以我们平时在做事时,不妨往各个不同的角度去想一想,试一试,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呢!
庄子虽然生活在一个强凌弱、众暴寡、纷乱、痛苦的时代,却因为有清明透彻的思想,使得庄子在混沌的时代仍然能保有洁净的心灵。庄子的大道,是照亮人们心中的一盏明灯。

《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 庄子读书笔记十篇文案:

“自然就是美”正是思想家——庄子所强调的,在庄子说这本书中,不直接讲深奥的大道理,而是以活泼、有趣的方式来表达他的思想,令我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一扇抒解压力之门。
《庄子说》这本书中记录了许多庄子的思想,其中《子贡衣服雪白》这篇,告诉我们人就算有再高的职位,“心”如果不是清廉、正直的,那只不过是虚位罢了。就如书中的原宪和子贡,虽然原宪十分穷困,但他安安分分的过日子;反观子贡,虽然他每天吃着山珍海味,享受荣华富贵,但却要迎合世俗,放弃自己的原则。所以人宁可贫穷一些,也不要不正当的富贵。
我们对于未知的世界,往往是害怕的,但我们有没有想过:或许“未知”的世界会比现在好呢?《丽姬的哭泣》中的丽姬出嫁时,伤心得把衣裳都哭湿了,但到了王宫,享受舒适的生活后,才发现自己当时多傻。我们也一样,总是害怕“死亡”,但或许死后,可以更快乐、轻松、自由,且不受拘束。
《庄子说》以轻松、幽默的语调来告诉我们庄子毕生的思想,里面也写出了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与看法,我们不时拿来读一读,便能使身心放松、生活愉悦!

《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 庄子读书笔记十篇文案:

在世上这么多书中,我最喜欢的书,就是《庄子》。庄子提倡道家思想,是一位出世的名人。他生活在战国时代,而他最终的理想世界是人与自然、与万物合而为一的和谐社会。而庄子说包含许多故事,更有效地传递他的思想。
那么多篇故事中,影响我最深的是《井底之蛙》,它提醒我们不要受到自己识见的约束。故事中,以一只大甲鱼和青蛙的对话贯穿,青蛙只看到自己井里的事物,完全不了解外面的世界有多大,到了最后,它不但没有把大甲鱼告诉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听进去,反而还嘲笑大甲鱼呢!这故事让我明白,不要将自己的认知封闭起来,要用不同角度去了解每一件事。
还有一篇让我有非常大的改变,那就是《螳螂捕蝉》,它告诉我们不要只顾着眼前的事物,就忘了四周潜伏的危机。那时,庄子在栗园游玩,被一只鸟撞到,他要去追捕这只鸟时,正好看到一只蝉在高声歌唱。蝉以为自己很安全,没看到后面要吃它的螳螂,而一心想吃蝉的螳螂,也没看到后方伺机而动的黄雀。俗话说:“眼观四面,耳听八方。”就是要我们不要只注意前方的利益,也要小心身后的危险,只有这样谨慎小心的人,受伤害的可能才会最小。
看完书后,我对这世界有了大大的改观,每篇故事都有着不同的思想,了解不同的思想后,不但能警惕自己,还能教导别人,我觉得庄子说是一盏照亮未知黑暗的明灯。
点评:语句通顺,句意流畅,言辞优美,叙写形象、生动、鲜明,语言表达能力较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思路清晰。精挑细拣,素材似为主题量身定制。文章有详有略,言之有序,内容生动具体,不失为一篇佳作。

《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 庄子读书笔记十篇文案:

《庄子》读书笔记庄子名周,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著有《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经》,为道家的经典。
在阅读《庄子》这本书过程中我体会到了它的浪漫主义色彩,其文想象力丰富,文风汪洋恣肆。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寓言故事,层出不穷的奇妙比喻,丰富奇特的想象,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其文《逍遥游》表现尤为突出,“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句中体现了作者那种超然的想象力。也许作者也想成为鲲鹏可以遨游于天际,无拘无束超然物外,拥有绝对自由,不受现实的羁绊。
《庄子》一文从文学角度来看它是一部非常好的文学作品,文学价值非常高。后人在思想、文学风格、文章体制,写作技巧都受到了《庄子》的影响。如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曹雪芹等都受其影响,可见影响之大。
探其思想观点多以老子为依附但有所发展,主张“无为”“无用”“顺其自然”,反对人为:又从其相对主义出发,否定客观事物差别。对儒学多有诋毁,对不合理的社会现象作出激烈的抨击,却又采取逃避现实,逍遥自得的态度。看其根源是由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决定。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各国阶级矛盾尖锐,互相兼并也更加激烈,思想家都在尽力解决当前的问题。而庄子无力改变这种现象虽然进行了激烈的抨击但也只能逃避现实。
《 庄子》一书从文学角度来看不失为一部经典,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微薄感受,希望大家批评指正。
《庄子》读书笔记即使庄子不提,“逍遥”也一直都是人们追求的一种生活境界。但如我等俗人,想到“逍遥”,无非是“在物质生活上宽裕富足,不用每天为生计而奔波劳碌。可以随心所欲地去享受生活……”,而在庄子的眼里,这一切都是那么的浅薄,他的“逍遥”,我觉得是关于人的生存状态的一个终极命题。
在庄子看来,一切万物都有其属于自己的本性,“逍遥”不“逍遥”正是看其生存状态是否符合其本心。而既然万物都有其自己的本性,那么就没有所谓的“好的生活方式”,“坏的生活方式”,只有合于自我的生活方式。因此庄子同老子一样,认为最好的政治正是“无为而治”;因此他主张顺其自然,认为任何统一的制度标准都有其局限性,都会妨碍人们的“逍遥”。这个视角很深刻。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自己很忙,每天总有很多事情要做。但是过一段时间以后,回过头来想自己前些天到底做了哪些事情,却想不太起来。显然我只是在机械的“完成”一些事情,而没有把自己的心放进去,我没有问过自己这些到底是不是我想要做的事情。“逍遥”与忙不忙没有关系,它只取决于你是否顺应自己的本性去做事。浑浑噩噩显然不是“逍遥”,而是“自我迷失”。“逍遥”不仅不是混沌,而是一种大清醒之后的从容不迫。庄子有感于他所处的时代统治者穷奢极欲,百姓为利所趋而丧失本性,所以提出要“逍遥”,这是很积极向上的观点。尽管我觉得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实现的。
我觉得可以用庄子“逍遥”的观点来看一下中国目前的教育。近年来,高考制度越来越为人所诟病,很多人呼吁彻底改革现行教育制度,主张向西方学习。可是呢,西方的很多教育工作者却在羡慕中国的教育。“当美国老师为中国学生极强的数学能力而感叹时,中国有很多学生却不明白他们想从商,却为什么非要去解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我觉得就自己的经历,现行的教育其内容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毛病。从我来讲,我对自己能够在中学阶段打下良好的理科基础而感到高兴。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尤其是高考制度有一个很大的弊病,就是它使得整个中学阶段评价个人的标准唯一化。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以后都将从事不同的工作,走不同的人生之路,但是在上大学以前,很大程度上仅仅只有学习这么一个衡量人的标准,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不公平的,这妨碍了他们的正常发展,甚至使得很多人永远失去了对书本,对知识的兴趣。高考是教育的指挥棒,尽管很多省份在实行新一轮的教改,可是只要高考不动,社会对于学生的评价模式不变,教育的形式再怎么变都没有太大的意义。也许我们可以从“庄子”那里得到些许启示,既然每个个体都是不一样的,尽管不可能放任每个人自由发展,可是形成一套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还是需要的。很多学习不好,学历不高,但在别的`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同样应得到社会的尊重。因为大学生和技术工人对社会的发展同样重要。
另外,纯粹知识的灌输也使得,虽然大家都学得很辛苦,但并不是出于本心去热爱学习。大多数人并没有学会思考,基本上对于自己的未来都是比较迷茫的。升入大学以后,学生失去了以前那一种强制性约束,很多人因此控制不住自己,虚度了光阴。而学习在校园里变成了一件很功利性的事情,变成了一种手段和工具,这是对于学习本质的最大背离。这种风气使得大家都觉得学习是“一件很痛苦,不想做但是没办法不得不去做的事情”。当学生完全被考试所奴役,被学位名誉所导向,就是最大的“性”,“行”相背反,是极端的不“逍遥”。静下心来,不为什么地去看一点书,才能有真正的收获;顺性而为,才能真正做好事情。这是老庄给我的教诲。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的经历,对《《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庄子说》读书笔记》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说》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写《《庄子说》读书笔记》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