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多媒体时代作文 多媒体时代的特点文案

2019-03-11 一年级作文 类别:叙事 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多媒体时代作文 多媒体时代的特点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多媒体时代作文  多媒体时代的特点文案

多媒体时代作文 多媒体时代的特点文案:

“爷爷,爷爷,今天我上电视了!”“真的吗?”“当然了,不单是我,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在里面。就在我们教室前面有一个好大的电视屏幕,我们在操场上体育课的情景,都播放出来啦!我看到电视里的我正和同学玩得很嗨!那个电视频,老师上课时都在用它,可以听歌,听故事!如果我们生字书写本写得漂亮,老师还会放在那儿展示出来了,好神奇哦!”“傻孩子那是多媒体设备啊!你们呀,生活在这个时代,真幸福!”听了爷爷的话,我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多媒体时代作文 多媒体时代的特点文案:

多媒体与作文教学的有效整合
昆山市千灯中心小学校 陆桃妹
摘要 当今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各种教学媒体携手进入课堂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
关键词 多媒体 作文教学 整合
长期以来,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都是课堂教学上的一个难点、薄弱点。因此,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就必须冲破旧写作公式的禁锢,改革作文辅导的方法,探索在作文教学中恰当运用电教媒体,巧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的作文思维,去改变学生苦于作文难,一提到作文就头疼的的现状。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写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水,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运用多媒体巧设情境进行作文教学,可突破时空的限制,把现实生活中的情、景、事、物通过处理加入文字和声音搬进课堂,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提供具体可感的形象,调动学生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素材。当学生看到电教媒体中鲜活不断变化的画面,清晰的文字,听到言简意赅的解说旁白、悦耳动听的音乐,可以唤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智力活动呈现出最佳的状态,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卸下害怕写作文的心理负担。因此教学中,要根据不同作文内容的要求,把平时的生活场境利用电教媒体再次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某一特定的情景缓慢播放、定格、放大、重复,以生动的图、文、声、像拨动孩子们的心弦,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有了兴趣,才能引起学生主动参与写作的欲望,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冲动,想赶快把自己想到的意思、情景写出来。例如:在教完了 访环保专家方博士 这篇课文后,要写一篇相应的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说出身边的一些不良现象,如乱扔垃圾,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乱砍滥伐树木等,但他们对这样做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却认识不足。于是,想到了多媒体教学。课前我设计了多媒体动画,从网上下载了相应的文字资料。课中,大屏幕上丰富多彩的画面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一些抽象、复杂的道理说得具体明了。在大屏幕上,学生看到“泥石流”、“沙尘暴”、“洪水”的恐怖场面,明白“酸雨”形成的原因,体会到自然灾害对人们产生的巨大危害,懂得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看到这些,他们焦急,他们愤怒,他们情不自禁地呐喊:“人类再也不能破坏环境了!”这样由景激情、由情引意,学生兴趣被激起,思维被激活。我再结合身边点点滴滴的看似小事实乃大事的现象加于引导,使他们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纷纷落笔,写下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二、利用多媒体,学会观察事物
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熟视无睹,即便老师课前作了布置,学生们往往因观察不仔细而对所观察的事物只留下模糊的表象,甚至会淡忘掉。因此,造成了写作时的“无米下炊”。他们感到不知写什么,无话可说,或说不清楚,写出来的作文枯燥乏味,或带有主观想象,想当然地进行编造,显得空洞无物,缺乏真情实感。有了电教媒体的参与,既能清晰地再现观察对象,又便于教师对教学的驾驭,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进行指导。在作文课中采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克服小学生观察的局限性,可以挖掘他们平时视而不见的生活内容,加以序化后再呈现出来,就能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打开写作思路,扩大视野,并能跨越时空,随时随地的再现多种风俗画面和风景画面,从人生百态到自然万象,无所不包。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细致、全面地收集所需要的素材,变“无米下炊”为“有米下炊”。例如在写 秋天的树叶 这篇习作时,我把预先拍摄下来并配上范文录音的录像放给学生看,随着镜头的推、拉、摇、移,屏幕上出现了作者浏览校园看到碧绿的冬青树叶,火红的枫树叶,苍翠的雪松叶,绿中透着黄的银杏树叶……为了让学生观察得更仔细,有的树叶,我还采用了放“慢镜头”,“个别特写”等手段。通过录像的观看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再加上听到录像中充满感情的范文朗读,使他们如临其境、如见其形,为学生提供了详细而又具体的写作资料,因此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性非常高。学生通过有目的地观察,能抓住重点,对人物的神态、动作等也能进行具体的描写,不再觉得“无话可写”,习作也能写出一定的意境,文章质量有所提高。
三、利用多媒体,培养想象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明确提出在现代小学写话和习作教学中,要让学生“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新课程标准把加强对学生的想象能力的训练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爱因斯坦也说过:“想象力要重于知识,想象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小学生的想象思维和想象作文训练的方法。假如我们还是按过去命题作文的教学模式去进行想象作文的教学,无疑是要失败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需要,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产生新奇大胆的设想,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例如:写想象作文 小灵通漫游“无名国” 时,先让学生边听边看我课前利用电教媒体制作的童话故事 苹果家族 。原本枯燥的说明文,由于配上了动画、音乐,构成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对学生产生了巨大的感染力。听完故事,我让学生谈谈有何感想,学生纷纷举手,此时,学生思维活跃,有许多话要讲。我在肯定他们的说法后趁势引导:请展开同学们想象的翅膀,把你的故事写下来。学生纷纷动笔,埋头写起作文来。这堂课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借助情感的推动,使学生的想象在驰骋,完全忘记了写作的烦恼,漫游在自己的童话世界里,仅用了三十分钟,已有大部分学生完成习作,且想象丰富,情节各异,内容丰实。
四、利用多媒体,领悟构篇方法
本来作文没有固定的写法,同一内容,不同的人感受不同,观察不同,写法不一样。但作为小学生,由于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还低,适当地教给他们一些写作技巧,使他们有路可循,有法可依,可以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写作的难度,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反复再现已学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构段谋篇方法。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会迁移范文的结构、词语和写作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加于适当的引导,循着范文的路子,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在构篇技巧上不断尝试,反复练习,促使小学生从模仿范文逐步发展到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并学会用自己的风格安排材料作文。例如,在教学 参观顾炎武故居 这篇作文时,我刻意用电教媒体反复再现了 音乐之都维也纳 和 埃及的金字塔 两篇课文中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方法,强化了学生的印象,再适时引导学生模仿这两篇文章的表达方式去写。这堂课由于运用电教媒体,恰到好处地引导了学生的写作思路,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了有条理安排写作材料和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渲染文章的知识。结果同学们的作文有的按游览顺序安排段落,有的按“总——分”结构安排段落,大部份学生的作文条理清楚,并能运用比喻、拟人等方法把景物写具体。这样既解决了学生怎么写的问题,又能为以后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打下基础。
五、利用多媒体,练习评改分析
评改,是作文训练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评改,能指导和帮助学生找出作文的优缺点,使学生学会摒弃、吸收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因此必须把评改作文训练的主动权交给全体学生。以往的作文批改都是在课后,即使是面批,也只是一对一进行交流,不能使全班学生受益。运用电教手段,则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节省时间,还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上想象作文 小灵通漫游“无名国” 评改课前,教师选出能反映共性的好、中、差的作文数篇,上课时把它们分别用实物投影仪投到银幕上,由师生共同讨论修改,这样全体学生在银幕上都能看到每一篇文章的修改过程,取到了让全体学生受益的效果;也可让学生在计算机上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把自己的作文边思考边输入计算机,教师通过联网的计算机查阅学生的作文,把好的或者有问题的作文通过网络传送到每一个学生的计算机上,让学生边讨论边修改,直到最后完成。这样,在作文课中使用电教媒体不仅可以在短时间内讲评多篇习作,纠正有代表性的错误,更重要的是把作文评改训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分析、综合运用写作材料的能力不断加强,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合理巧妙地运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媒体快捷、便利、信息量大等特点,结合教材体系,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学生的写作思维变“活”,使“要我写”成为 “我要写”,那么,学生的写作能力才会真正提高。

多媒体时代作文 多媒体时代的特点文案:

审视多媒体教学这把双刃剑
一、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优势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感染力强等特点,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从而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
多媒体技术是继文字、黑板、音像等教学媒体之后出现的又一种新的教学媒体,非常适合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它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复杂为简约,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创设出最佳的教学情境,触发起学生无限的联想与想象,引发了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从而达到对作品深层的理解与感悟。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受单一的教学手段的限制,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因此味同嚼蜡,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也不免表层化、抽象化。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情况就可能大为改观。如在上《直面社会》时,运用了图文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声情并茂的语言感染和惨不忍睹的视觉冲击,让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从此一斑可窥见多媒体教学的多种益处。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让学生在三维感官中乐在其中。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不足
第一,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让学生观察到无法亲临观察的风景,丰富他们记忆库中的感性材料。如在教周国平的《直面苦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了抗击“桑美”超强台风带来的破败不堪的局面以及人们面对遭难时顽强的生命抗争力,让同学们如亲身体会到面对灾难时人的伟大。
但是,过多和随便使用多媒体,过分追求形象性,会取代学生的思考和想象。例如在郁达夫的《江南的冬景》中,幻灯片上有很多精美的图片,将北国的冬景和江南的冬景进行比较,将德国的冬天与江南的冬天进行比较,图片丰富且能带给同学们视觉上的享受,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图片都能将郁达夫笔下所要描绘的冬景的神韵表现出来,这要同学们发挥他们无限的想象力。如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
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同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树”的一首绝句罢?
从此段文字中对于江南乡村冬景的一种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得到郁达夫的那种悠然自得的意境,而教师展现的一幅图片则将这一种意境破坏殆尽。
第二,在教学预设的前提下,往往多有学生的生成部分。因此,多媒体课件的运用限制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使他很难在教学过程中跟踪学生的思维走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他所能做的似乎只是强制学生紧跟自己走向一个预定的目标。而教学手段的?用,模拟情境的构建,都应围绕学生积极的自主的学习活动这一核心并为之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课受课件的制约,教学双方都没有发挥和创造的自由。
第三,在教学素材的选用与处理中,在某种程度上也会禁锢学生思维,严重的还有可能误导学生。比如小说教学中多选用影视片作为多媒体课件素材,以增强直观性,提高学生兴趣,《林黛玉进贾府》用上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用上央视力作《水浒》的相关片段,视频固然使学生感兴趣,但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看,学生的创造性不是被扼杀在萌芽状态了吗?本来“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阅读理解文字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阅历、情感体验在自己的头脑中对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进行重构,但现在却只剩下一个了,那就是被选用到课件中的那一个可能是“戏说”也可能是“正说”的舞台形象了。

多媒体时代作文 多媒体时代的特点文案: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利与弊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进入高校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加了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和感受,使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以强大的功能和以传统教学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给教学过程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在多媒体教学中,最为普遍的是多媒体课堂教学,将课堂教学引入了全新的境界,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直接表现形式。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发挥教育信息化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1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
多媒体教学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教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学校教育”向“自我教育、终身教育”发展的今天,开展多媒体教学,加速教育技术手段现代化,是现代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教学把传统媒体与现代媒体有机结合起来,使教师在课堂上有形、有声、有色,多层次、多维度地展现教学,丰富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1.1多媒体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可实现普通投影、实物投影、VCD、录像、音响等多种媒体的教学功能,可以生动、形象、充分地提供图、文、声等信息,教学内容动静相兼、视听组合,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大大丰富和增强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显著提高教学效率。
1.2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演示在现实生活中难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可以从各个角度展示三维立体图形,可以使一些抽象难懂的概念变成具体的可观察的画面、图形,可以动态地演示一些变化过程,也可以把一些变化过程分阶段进行演示,加上教师恰到好处的讲解,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把握,从而突破学习的重难点。多媒体教学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与多媒体技术的结合,使原本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较为具体、直观、易懂。不仅如此,多媒体教学通过虚实结合,很容易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交互型教学课件,可以实现视听与思考相结合,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视听,在视听过程中积极思考,视听后进行总结提高。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知识,还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
1.3多媒体教学使教与学的关系真正得到体现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既要以学生为主体,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交互性、集成性,表面上看来教师的作用被削弱了,但实际上,作为课件的设计者,教师知识素养的高低、对学生情况掌握的程度、专业知识的多寡就成为这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只不过是从“前台”走到了“幕后”,其主导作用体现在通过计算机实现对教学过程的控制。多媒体教学系统的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一个知识的理解、学习和形成的过程,也是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过程。因此,在运用多媒体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系统中仍起主导作用,学生仍处于主体地位[1]。
2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媒体在教学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其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实际运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滥用媒体,授课方式单一有很多教师把多媒体教学看做是一种时尚,不考虑具体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盲目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其效果会造成适得其反。有些课程在传统教室教授往往比使用多媒体效果要好。而即使是一些适合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课程,很多教师不能很好地把握和发挥多媒体教室的教学功能,有些教师把多媒体屏幕当成了黑板,有些教师把多媒体教室当成了“播放厅”,只是传统课堂的搬家。
师生之间缺少情感交流和互动。很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都是坐在电脑面前,而计算机显示器正好挡住了教师的脸,学生也就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更谈不上走动和使用肢体语言,授课方式单一,这就很难调动学生的参与性。“提问”和“走动”是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主要方式,而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较多的教师恰好就忽视了这一点,教师走到学生中间来,是最能产生互动性的。
2.2多媒体的功能发挥不够多媒体源于媒体,高于媒体,具有集多种媒体的功能于一身,综合运用多种媒体功能的能力,实现信息载体的多元化,同时具有更好的交互性。只有根据它自身的特点制作出来的课件并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去,才能谈得上是多媒体的应用。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是用多媒体来放一段音乐、放一段录像或放投影片,这样仅把多媒体当做单一媒体使用,就难以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巨大功能,与其他媒体在教学效果上相比也只是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高,同时也是对教学资源的浪费。
2.3教学中主次不分目前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一些教师中,只是在多媒体上大做文章,却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有的教师总要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电脑的既定流程上来,不少教师制作的课件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而很少考虑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学生也只能被电脑牵着鼻子走,而无法根据自己的意志来选择学习内容和顺序。这实质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演变成“电脑+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思想,它只不过更强化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被动性。这种“教学随着多媒体走”的做法与传统“教师牵着学生走”的危害性无异,教学效率是低下的。
2.4多媒体课件缺乏个性教师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而且要分析、综合、整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修改教学课件,使教学课件更具特色、更有适应性。教师缺乏课件制作的理论和技术的现象很普遍,从而也缺乏自主开发课件的热情,制作水平普遍限于PowerPoint电子幻灯片的简单制作与放映。目前教师使用的课件主要来源是购买、借用或网上下载,这就造成授课的内容不能和课件内容充分协调,在授课过程中也不能和所用的课件达到最好的优化组合。由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件复杂费时的工作,目前许多高校均向外引进课件,这使得课件具有了普遍性或共性。在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利的同时,宜采用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个人特色,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创造个性化的教学课件,从而使教学课件更具特色、更有适应性。
2.5多媒体课件设计不尽合理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在于信息承载能力高,并可在有限的课堂时空,应用形象的图片、生动的影像、逼真的音响、清晰的文字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多媒体课件是教师教学经验、教学方法的综合,教学内容的浓缩。因此,课件的设计要遵循从整体到细节不断分化的顺序,措词要精练,冗长的文本容易造成学生感知的困难。如果仅仅是把教材内容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出来,将书本上的东西机械地搬到屏幕,材料只是单一的文字、书本内容的浓缩、简述及小结,缺少动画、图像、视频资料,表现形式单调,不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功能,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
3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措施
为了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使多媒体的优势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3.1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多媒体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组织多媒体课堂教学时除了要准备好传统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等三要素外,还要备好教学媒体这一要素,认真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做好教学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应用适当的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确定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确立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质量观;正确处理传统的封闭式教学与开放式教学的关系,确立以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做到素质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相统一。在组织教学时,要熟悉课件的使用,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操作技能,掌握操作基本功,熟悉交互介面对学生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反馈情况。要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的激励机制,以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在智能。同时,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即不能在课件中把所有抽象思维、文字语言的理解都用多媒体形象展现出来,扼杀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维活动时间,充分拓展学生的自主探索、互动交流的现实空间和精神空间,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2]。
3.2“以人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出发点。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要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构建学习意义。围绕教学目标,结合学科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充分发挥多媒体功效,引导学生完成学习,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教学活动是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十分重要的。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如果盲目地依赖现代信息技术,只注重人机的对话,而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反馈,那就会使教学活动处于一个单向的信息系统,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不能让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和电脑提供的信息和指令,在设计和使用课件时,不能用电脑的播放代替教师的讲解、启发,不能用电脑的“人机交互”代替沟通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人际对话”,不能只强调课堂容量,而忽视学生的思维过程规律。要注意吸收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组织和师生间情感交流的优势,避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变成人和机器之间毫无情趣的信息交流。
3.3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是提高多媒体课堂教学的基础。目前,不少高校教师对多媒体教学和应用的能力还不尽人意,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意识,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开展多媒体教学对于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作用,积极学习新理论、新技术,自觉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训练,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手段,学会更好地利用已有的资源进行教学,能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软件,学会结合教学需要制作教学课件,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水平,特别是教学课件的设计制作水平。
3.4优化设计教学课件一个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应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受到情的陶冶、美的熏陶。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学习目标,符合教学规律,体现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在课件开发设计时,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明确要达到什么目标,解决教学中的什么问题,突出哪些重点,突破哪些难点等。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多媒体课件不应当成为教材的翻版,要根据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及时增添一些新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学生的见识。二是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在表现形式上也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多媒体课件需要借助一定的艺术形式,但不能单纯地为艺术而艺术,仅仅停留于做表面文章,华而不实。只有充实的内容与完善的外在形式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达到传授知识、调动学生积极性、改善教学环境的目的。三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不要刻意去追求制作技术的高水平,要以实际效果为主,当然,也不能忽视制作技术在效果上的烘托渲染作用。
3.5多媒体课堂的设计怎样在教学中运用好多媒体是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多媒体应用于教学领域是目前教学媒体的一个补充和发展,它不是万能的,也会有许多局限性。如多媒体课件信息量大,节奏快,往往会造成无效信息泛滥。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其优势,利用黑板、挂图、实物等传统手段,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传授知识。因此,媒体的选择应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而定,目的是实现教学的最优化。教师应该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遵照“适时、适度、适当”原则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适时”就是指多媒体的使用应选择在最有利于学生掌握吸收教学要点,使效果达到最佳的时机;“适当”就是指媒体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之处,用在有利于优化教学内容之处;“适度”就是当用则用,不用则弃,不要为“装饰”课堂而用多媒体。每一节课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出发,控制好教学进度和画面节奏,防止信息量过大而导致刺激过多,强度过大,引起学习者疲劳,影响学习效果[4]。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多媒体时代》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多媒体时代》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多媒体时代》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