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作文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有关文案

2019-03-15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2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作文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有关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作文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有关文案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作文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有关文案:

1、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书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道家全年的盛会分三次(合称为\"三元\"),认为\"三元\"就是天官、地官及水官\"三官\"的别称,正月十五、七月十五以及十月十五各为三官大帝的诞辰。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正月十五日称为\"上元\",主要是举行赐福的仪式;七月十五日称为\"中元\",用以赦免亡魂的罪(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早日安息。);十月十五日称为\"下元\",则是为有过失的人解除厄运。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祈福吉祥道场\"。因为惧厉的心理,民众于日常生活中复合儒、佛、道三教,成为农历7月15日的中元节,民间则称农历7月为\"鬼月\"。[1]
佛教传入后,佛教徒根据印度一种佛教仪式追荐祖先,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孟兰会\"。孟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苦不堪言。为了使众生免於倒悬之苦,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孤魂野鬼。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不谋而合,因而中元节和孟兰会便同时流传下来。
2、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作文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有关文案:

中元节的由来
第一种说法:
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第二种说法:
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
第三种说法: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的传说
有关中元节的传说很多,道教最主要的为修行记说中\"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阎罗王於每年农历七月初一,打开鬼门关,放出一批无人奉祀的孤魂野鬼到阳间来享受人们的供祭。七月的最後一天,重关鬼门之前,这批孤魂野鬼又得返回阴间。
佛教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目莲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莲尊者,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後堕落在的恶鬼道,过著吃不饱的生活。目犍莲於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目犍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目莲遵佛旨意,于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其母,其母亲终得食物。\"这便是台湾普渡拜\"好兄弟\"的由来。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作文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有关文案:

中元节的源头,应与我国古代流行的土地祭祖有关。道教盛行后,附会传统,创立了天、地、水三官神祗。据说天官生日在正月十五日,称上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赐福。地官生日在七月十五日,称中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赦罪。水官生日在十月十五日,称为万元节。其主要职责是为人间解厄。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了中国民间的鬼节。七月原是小秋,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说:“中元前一日,即买练叶(一种植物的叶子,有香气),享祀时铺衬桌面,又买麻谷巢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先祖秋成之意。”七月小秋作物成熟,讲究孝道的中国人,例要向先祖报告,并且请老祖宗尝新,所以七月例行祭祀祖先。我当年在江浙一带就看到人们视中元为大节,这一天家家团聚,如除夕一般热闹,还要吃一种专门用青树叶包裹的菜团。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中元法事是为亡魂赦罪,但是绝对不能完全解除罪孽,只是减轻了一些,希望他们旱日安息。在法事中,他们不单只超度亡魂,而且更为无主孤魂和那些为国捐躯,战死沙场的死难者施予救侪。而在法事中得的香油钱,主要是用作购买祭品之用。按佛教典故,关于“盂兰节”的起源,有着以下一个典故: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在世时,收了十位徒儿,其中一位名叫目连的修行者,在得道之前父母已死,由于目连很挂念死去的母亲,就用了天眼通去察看母亲在地府生活的情况,原来他们已变成饿鬼,吃的、饮的都没有,境况堪怜。目连看了后觉得很心痛,于是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吃,可惜饭菜一送到口边,就立即化为火焰,目连看到这种情境后非常心痛,就将这个情况告诉释迦牟尼,佛祖教训他说,他的母亲在世时,种下了不少的罪孽,所以死后就堕入饿鬼道中,万劫不复,这孽障不是他一人能够化解的,必须集合众人的力量,于是目连就联同一众高僧,举行大型的祭拜仪式,以超渡一众的亡魂。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作文 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有关文案:

鬼节——中元:中元节,亦称“盂兰盆节”、“鬼节”,时在夏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原为宗教节日,一说始于道教,道教认为七月十五日为中元日,地官下降,定人间善恶。是日道观作斋醮荐福。一说始于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弟子目莲曾设百味果,供养十方僧众,救母于倒悬之中,佛教于是兴起“盂兰盆会”。后演变为民间祭祖日,家家追荐祖先亡灵,意为超度亡魂野鬼,遂称“鬼节”。清代中元节祭扫,尤胜清明,庵观寺院,设盂兰会,街巷搭起高台,鬼王棚座,诵念经文,演出《目莲救母》剧,做水陆道场,施放焰口,俗谓“济孤魂”。还用纸扎糊法船,长至七八十尺者,临池焚化,还点燃河灯,俗谓“慈航普渡”。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两岸观者数以千计,都中小儿亦于是夕执长柄荷叶,燃烛于内,又以青蒿缚香数百燃之,谓星星灯,结伴呼群,游乐于月下,更尽乃归。其夜,民间各家以纸钱在路旁焚烧,谓“祀孤魂”,今汉族七月半仍有祭祖活动。蒙古达斡尔、彝、纳西、白、苗、侗、布依、壮、土家等族也过此节。中元节期间,民俗活动有普度、放水灯、抢孤等。如闽南地区及台湾地区民间七月称为“鬼月”,尤以七月十五为鬼门大开之日,各地纷纷都在这一个月举行“普度”的仪式,所谓“普度”是指祭拜无祀之孤魂野鬼(俗称好兄弟),家家户户都会在门口供拜“五味碗”——鱼、肉、鸡、鸭和菜五种祭品,此外还要供奉糕、粿、水果等。在每一种祭品上皆须差三角形的纸旗一面,除了书写“庆赞中元”外,下面写供奉者之姓名,好让好兄弟吃的明白,然而中元普度并非只是请好兄弟吃大拜拜,更希望他们能安安份份,莫在人间骚扰,另一方面代向阎王求情,请阎王大发慈悲,尽量使他们早日投胎转世,脱离鬼域,由此可见“普度”乃为一桩极富人情味的民间习俗。?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中元节的来历与传说》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