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作文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图片文案

2019-03-15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3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作文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图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作文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图片文案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作文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图片文案:

【说明】道光十二年(1832年)六月至十六年(1836年)六月,林则徐在江苏巡抚任上,曾患软脚病,青浦县(今属上海市)名医何书田(其伟)治之获愈,林赠以联。陆以湉《冷庐杂识》、梁恭辰(梁章钜三子)《楹联四话》皆有选录此联。林公《云左山房杂辑》何书田家乘跋中,亦有“世济堂何氏,余识书田,明经,且服其药”的记载。
【简注】橘井:相传苏仙公得道仙去之前对母亲说:“明年天下疾疫,庭中井水,檐边橘树,可以代养。井水一升,橘叶一枚,可疗一人。”来年果然有疫,远近都来求苏母治疗,皆以得井水及橘叶而治愈。后以之为良药之典。 簳(gǎn)山:在青浦县东十余公里,何居其山下。 老诗豪:何不仅精其世业能医,且工诗。
【校辨】萨伯森《林则徐联话》载,下联为“簳山编集老名家”。
“橘井”,又有版本作“菊井”、“偏集”——澄蓝注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作文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图片文案:

《林则徐对联立志》
这个故事讲的是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林则徐小时候就天资聪慧,两次机会下,作了两幅对联,这两幅对联表达了林则徐的远大志向。林则徐不仅敢于立志,而且读书刻苦,长大后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受到了后世的敬仰。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作文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图片文案:

江月不随流水去;
天风直送海涛来。
——题镇江焦山水晶庵
有情碧嶂团圞绕;
得意孤亭缥缈间。
——题昆山半山亭
似闻陶令开三径;
来与弥陀共一龛。
——题北京陶然亭
师友肯临容膝地;
儿孙莫负等身书。
——题福州故居
进退一身关社稷;
英灵千古镇湖山。
——题福州小西湖李忠定公祠
我忆家风负梅鹤;
天教处士领湖山。
——题杭州林处士祠
海到无边天作岸;
山登绝顶我为峰。
——题福州鼓山
前时但说民通寇;
此日翻看吏纵夷。
——题《海国图志》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作文 林则徐赠何书田对联详解图片文案: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此联集自作者自己所写的一首《越戍登口占示家人》诗中的二句。
出句化用《左传·昭公四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句意,说如果有利于国家,个人的生死由它去。以,由,凭。对句说难道我能因求幸福而逃避祸患吗?趋,追逐;追求。《荀子·议兵》:“远者竭蹶而趋之。”从句法上看,出句是假设句,对句是反诘句;从对仗上看,属于流水对,意思十分肯定。林则徐禁烟,是在与投降派斗争中进行的,道光帝的态度就很游移,他考虑的是每年百万银两税收和种种报效的损失。当林则徐厉行查禁取得成效时,被毁谤、革职,流放新疆。出玉门关时,他写诗道:“中原若得销金革,两叟何妨老戍边。”如果把我流放新疆就能使夷人(英侵略军)退兵,我老死边疆也心甘情愿。这正是联中所表现的关心民族命运,不顾个人生死祸福的爱国情操。
解读林则徐自题对联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