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走进鲁迅作文 走进鲁迅 手抄报文案

2019-03-14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走进鲁迅作文 走进鲁迅 手抄报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走进鲁迅作文  走进鲁迅 手抄报文案

走进鲁迅作文 走进鲁迅 手抄报文案:

鲁迅的一生,是坚韧战斗的一生,也是勤奋工作的一生。他一生的著述和翻译,真是浩如烟海、洋洋大观,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鲁迅,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从小学开始就接触鲁迅的文章和各类歌颂他的诗文,但他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太遥远,使我们无法想象。今天学习了《鲁迅自传》,又一次更进一步了解他的生平,我对鲁迅的了解才又近了些。
鲁迅,一个从深沉的黑夜里,高举熊熊火炬,勇敢的杀伐过来的战士的形象:倔强的头发,冷峻的横眉,如炬的目光,浓黑的胡须,还有那令人生敬的嵯峨的气度。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封建的思想文化,封建的道德伦理,成为几千年沉积下来的一种可怕思想,成为影响人们思想的一种可怕痼疾,而鲁迅却能在如此的环境中学习并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真谓之为我们的榜样,也正是因为鲁迅看到这种可怕思想对人的羁绊,所以才弃医从文,决心医治人们的想法,挽救落后的国家。
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

走进鲁迅作文 走进鲁迅 手抄报文案: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面旗帜,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一直一来,我对鲁迅有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觉得他与我们普通的凡夫俗子隔得太远了。但是真的走进鲁迅之后,我的感觉却起了些变化。
第一次走进鲁迅是读了他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前总以为他写文章是板起面孔说教,一定枯燥乏味得很。读了此文我才知道,伟人也有极其普通极其平凡的一面,尤其是童年,伟人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那神奇的百草园里,既有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形态各异的虫鸟,还有扣人心弦的故事,其乐无穷的捕鸟活动,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又让人无限向往。那天真的童趣就恰如自己的童年一般,儿童,好玩而又对世界充满好奇,自己的童年不正是如此吗?读罢此文,我仿佛找到了一位儿时的好伙伴。用不着别人居间介绍,只片刻功夫,两个陌生的儿童已经变成亲密无间的小伙伴。此后读《社戏》,文中描绘的那情形,那景物,那心态,那感觉,丝毫没有改变,又恰似遇到了多年不见的故人。故人重逢,那喜悦自不必说,单是相见的那份激动与意外,就已经可以让人回味好几天了。
第二次走进鲁迅是读了他的小说《孔乙己》。鲁迅一改往日的笔触,以深沉冷峻的笔调,为我们刻画了一个深受科举制度戕害的封建读书人的形象。孔乙己,在人们的笑声中出场,又在人们的笑声中离去。但我读了之后,却怎么也笑不起来。使我感到悲哀的不仅是孔乙己的好喝懒做、迂腐清高,还有那麻木不仁的周围群众。我感到鲁迅正以冷峻的眼光注视着这个世界,用解剖刀无情的解剖这个世界。鲁迅先生就好比是一位医世的名医,他指出了社会的病态,揭露了国民灵魂的劣根性,他要用文艺来唤醒大众,改造国民的灵魂;他又像一位人生的导师,娓娓而谈,切中肯綮。
第三次走进鲁迅是读了他的《藤野先生》。鲁迅先生不仅用笔塑造了一位可亲可爱的日本老师,更重要的是他也介绍了自己思想的一段经历。当年,他满怀救国救民的宏愿,东渡日本,没想到弱国的国民在强者的眼里只是低能儿,国家落后了,她的儿女也沦为了二等公民,这深深刺激了鲁迅先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他毅然放弃了行将结业的医学,而改为从事文艺。弃医从文的壮举既改变了他的一生,也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文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觉得鲁迅先生是一位深沉的爱国者,是青年人效法的好榜样。
第四次走进鲁迅是读了鲁迅的杂文。鲁迅先生一改往日的文风笔法,以犀利的笔,把杂文当匕首,当投枪,坚决的投向敌人,同敌人进行最坚决的斗争。那根根直竖的头发,那隶体一字的胡须,那深邃的眼睛,那熏黄的牙齿,分明又显示出他是一位民主斗士。“横眉冷对千夫指”,对敌人,他毫不妥协,给与无情的揭露与嘲弄,给与无情的讽刺和批判,一句“活该!”让人感到痛快淋漓,一句“好个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真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对人民,他又是那样的热爱,给与无私的帮助。“俯首甘为孺子牛”,贫困中他为素不相识的文学青年赠过书,白色恐怖中他给革命志士转交过信,他甚至为青年跑过腿,补过鞋。他是站在斗争最前沿的勇士,也是青年人的师长。这是鲁迅的本色,也是鲁迅先生最闪光的地方。

走进鲁迅作文 走进鲁迅 手抄报文案:

鲁迅,一个神圣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话人物一样,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威慑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压迫着我不敢双眼直视他。他是作为一个不可言说的奇迹存在的。
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在每天店铺和药店的循环往复之间看清世态炎凉;从绍兴到南京学洋务,在奚落和排斥中与亲人分离;从中国到日本致力医术,在外人的歧视中发现国人的麻木不仁;从彷徨到呐喊,在万难被毁的铁屋中大嚷挽救将从昏睡入死的民族……谁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着如此特殊的经历?在我认识的人中想来也只有鲁迅了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政府的“围剿”和迫害,面对“御用文人”的诽谤和风刺,面对广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生在近代,却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读过鲁迅的作品,个个丑陋的中国人: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麻木、卑劣、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它们的种子,行走在社会上仍处处可见。鲁迅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着当时甚至现今的社会,对丑恶,陋习,弊病进行着无情的揭露批判,多么深刻。
鲁迅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问的推移被人们淡忘,它已经播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

走进鲁迅作文 走进鲁迅 手抄报文案:

鲁迅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他所有的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他那种深切真实的感情,和高尚的爱国情操。在他所生活的年代里,弥漫着封建黑暗的气息,那个污浊的社会,不但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普通的“受众”,反而成为一个拥有高尚人格的作家,就像高尔基的作品《童年》之中的阿廖沙一样。
起初,面对日益衰微的旧中国,鲁迅先生和孙中山一样在学医,就在快学成时,鲁迅先生才真正意识到:想要救国,光凭身体上的健康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从思想上唤醒民众,自由的束缚固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精神上的束缚。从那以后,鲁迅先生便弃医从文,真正开始从思想上让民众觉醒。
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有无数的人因鲁迅的文章而彻底醒悟,可也有人企图让鲁迅先生“碰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依然拿起笔,坚定不移的写着,即使前方有无数的暴风雨,他也会说“:我所走的路,为的是全中国的人民,,他们不了解我,我没有怨言,我坚信,我所走的路,一定是对的。”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
在为革命做出伟大贡献的同时,鲁迅先生还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狂人日记》,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
在现我的眼中,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我欣赏他的作品,对他的作品,无论何时,我都是满怀期望地去阅读,在他的作品中,我时刻感受到那一种对于文学的热爱。如果说文学创作是鲁迅的生命,那么他的对于文学的热爱,就是控制它整个生命的灵魂,假如当初鲁迅没有放弃学医,可能到现在,我们都还没有觉醒!
在若干年后的今天,在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的今天,我们记起了无数的革命先烈,他们都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做出伟大贡献。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个人;还有一个以笔为武器的普通作家;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伟大革命家,鲁迅。
鲁迅是一个普通的人。
是一个站在我们中间的人。
是一个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人。
我听见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东湖中学初一:吴中原
走近鲁迅作文800字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走进鲁迅》作文,希望在写《走进鲁迅》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走进鲁迅》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