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作文 嫦娥三号的发射文案

2019-03-14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作文 嫦娥三号的发射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作文  嫦娥三号的发射文案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作文 嫦娥三号的发射文案:

新华网西昌12月2日电(记者李宣良 李清华 余晓洁)嫦娥抱“玉兔”,逐梦广寒宫——承载着中国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和巡视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12月2日1时30分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中国航天由此开启了一段崭新征程。
5天之后,经过38万公里太空旅程的嫦娥三号将抵达环月轨道。如果一切顺利,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将在12月中旬登陆月球,中国可望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承上启下的关键一环,“嫦娥落月”不仅寄托着千百年来人们关于月宫的种种美丽想像,更充满着技术上的风险。正因为如此,当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橘红色的尾焰从人们视线里慢慢消失时,一个民族的思绪也被带进了茫茫太空——
漫漫奔月路,人们期盼着嫦娥三号能够平安着陆月球。
航天是充满风险的事业,月球探索更是如此。迄今为止,人类共进行了129次月球探测活动,成功率仅51%。对于嫦娥三号来说,实现成功发射仅仅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在接下来的征途中,各个系统均有大量新技术和新研产品的嫦娥三号,还要经受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操作、月面生存等众多充满挑战的考验。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说,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科技人员准备了200多套预案。对方案严谨设计、对计划科学论证、对质量锱铢必较、对管理精细追求……正是中国航天人的这种极端认真和高度负责,让人们对嫦娥三号充满信心。
展望中国航天征程,月球探索必将带来更多惊喜与收获。
作为人类深空探测的起点,探月具有许多现实而重大的价值:提供战略性资源,开展真空、微重力和低磁场试验,观测太空,监测地球环境变化……这其中不少内容正是嫦娥三号的使命。
中国的月球探索活动,虽然起步晚,但是起点高;虽然投入少,但是效益高。首次发射的嫦娥一号,实现了4项科学目标,获得了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嫦娥二号获得了更清晰、更详细的影像和数据,创造了世界航天领域的多项第一,为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奠定了基础。可以相信,装备更先进、性能更优越的嫦娥三号,将为人类认识月球作出更大的贡献。
畅想中国航天新征程,“航天梦”必将为“中国梦”注入更强大动力。
“中国梦”蕴含“航天梦”,“航天梦”助推“中国梦”。随着嫦娥登月成功,广袤的太空将会出现更多、更活跃的中国身影:在近地轨道组装大型空间站,开展地面上无法进行的科研实验;开展有人探月活动、组装飞往火星等天体的飞行器,把中华民族的梦想写在更加高远的太空……
遥望嫦娥,让我们共同期待,期待中国航天又一段辉煌旅程的开始!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作文 嫦娥三号的发射文案:

低温燃料加注:发射倒计时
2013年12月1日19时30分,西昌卫星发射场。群山环抱中,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静静地伫立在二号发射塔架旁。
它托举着的就是万众瞩目的主角——嫦娥三号。6个小时后,承载着中国探月新梦想的嫦娥三号就将怀抱“玉兔”从这里启程,奔向36。8万公里之外的“月宫”。
发射场区,几名工作人员在二号塔架开始为第三级火箭添加“动力”——液氢和液氧。“这标志着火箭发射已进入倒计时。”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孙保卫说,“一旦开始加注低温推进剂,发射就进入不可逆状态。”
火箭上端,雾气缭绕。尽管燃料贮箱进行了严格的保温设计,火箭周围的空气还是迅速地被冷凝成水汽。为了防止结冰,要不停地用氮气吹除,直至发射前的最后几秒。
发射塔架500米外燃烧池内,大火熊熊燃烧——
“液氢液氧是易燃、易爆的气体。米粒大的石子从一米的高处自由下落所产生的能量,就能把液氢引爆。因此加注时需要一边加注一边泄压。”加注手陈复忠说。
2日1时26分,低温燃料加注完毕。场区内,其他岗位人员已开始撤离。刚刚加注完毕的陈复忠将最后阶段的收尾工作重新检查一遍,之后迅速转入地下掩体。
点火:“零窗口”发射
随着发射时刻的临近,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各岗位工作人员更加忙碌——
远控楼内,电测、遥测、外测等系统技术人员,对火箭进行最后的测试检查;指控中心大厅内,不同操作台前调度口令声此起彼伏;瞄准间里,科研人员正用瞄准仪密切监测火箭的姿态;发射场区草坪不远处,消防车、安全保障组随时待命。
“一分钟准备!”2日1时29分,零号指挥员鄢利清洪亮的声音,在静谧的山谷间骤然响起。“5、4、3、2、1,点火!”1时30分,鄢利清发出铿锵有力的口令,发射控制台操作手白春波迅速按下了红色点火按钮。
“火箭完全按照‘零窗口’准时发射。”发射场系统副指挥长赵民说,这不仅保证嫦娥三号精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而且还节省了燃料。
精确入轨
火箭腾空而起的那一刻,整个探月工程的上万名参试人员和数万台套设备一齐启动。
火箭一二级分离、火箭二三级分离,三级发动机一次关机、三级发动机二次点火……器箭组合体始终保持正常飞行姿态。
2日1时48分许,器箭分离。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数据显示,卫星在太平洋上空正高速进入近地点210公里、远地点约36.8万公里的地月转移轨道……
2日2时18分许,太阳翼展开。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张振中宣布:嫦娥三号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作文 嫦娥三号的发射文案:

嫦娥奔月,玉兔相随。下月初,“嫦娥”家的三姑娘——嫦娥三号将带着“玉兔”月球车,踏上一段中国前所未有的月球之旅。
昨天,国防科技工业局宣布,肩负“落月”重任的嫦娥三号已完成各项研制和试验,运载火箭和探测器已转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现场。如果气象等条件具备,将于今年12月上旬择机发射。中国将因此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落月探测技术的国家,也是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后世界上第一个重返月球的软着陆探测器。嫦娥三号月球车经全球征名后最终命名为“玉兔号”。
玉兔形象与月球车神似
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昨天宣布,我国首辆月球车——嫦娥三号巡视器全球征名活动结束,月球车命名“玉兔号”。
自9月25日征名至10月25日征名提交截止,共收到提交名称5。3万余个。提交征名者包括在校学生、退休老人、工人、农民、科技工作者、军人及旅居海外华人。由科技专家和文化专家组成的评委会,分别进行了入围初评、网上投票和终审评审,选出了10个入围名称进行网上投票评议。
10天共收到有效投票344。5万张,其中玉兔号近65万张,得票第一。又经终审评审,评委投票与公众投票的结果加权计算,最终我国第一辆月球车命名为“玉兔号”。
李本正说:“也有不少网友为月球车命名‘钱学森’号,体现了公众对我国航天事业奠基者的深切缅怀。”
李本正说,“玉兔号”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又反映了我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宗旨。传说中,当年“嫦娥”怀抱玉兔奔月,玉兔善良、纯洁、敏捷的形象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月球车实为高智能机器人
嫦娥三号探测器由着陆器和巡视器组成,着陆器搭载着巡视器降落在月球表面后,巡视器和着陆器分离,成为在月球上行驶并对月球考察、收集和分析样品的专用车辆,大家都称之为月球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宇航部部长赵小津指出,严格意义上说,月球车并不是一辆车,而是一个长着轮子能够适应恶劣空间环境,并开展空间科学探测的航天器,是一个低功耗、高智能的机器人。
据猜测,在这只“玉兔”登上月球后,人们很有可能在其身上找到国旗的图案。
200余预案应对着陆环境
李本正指出,嫦娥三号需突破地面试验验证、多窗口、窄宽度准时发射、月面软着陆、两器分离、月地间遥控操作、月面生存、测控通信等七大关键技术。
“嫦娥三号任务各个系统均有大量新技术和新研产品,其中探测器系统80%以上技术和产品为新研。尽管进行了大量地面模拟实验验证,但是对月球,尤其是着陆区的环境认识还不充分。”李本正说,“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做了200多个预案。”
深空测控站帮助闯难关
李本正说,探月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之后,我国和平探索、开发、利用空间的又一重大航天活动。
李本正表示,月球车在月面上进行巡视探测是我国航天器的第一次实践,月球车和着陆器落抵月球时,月球车从着陆器上走下来也是比较难的过程。
为了实现这些功能和落月巡视勘察,我国已建立了一套深空测控站,使我国的测控能力跟世界先进水平相差无几,不但具备了对月球测控能力,也为以后深空探测包括火星探测奠定了好基础。
■权威回应:“从来没想跟谁搞竞赛”
今年10月5日,印度发射了火星探测器,有人评论说中印在搞太空争霸。对此,探月工程副总指挥李本正昨天表示,代表中国的航天同行对印度发射火星探测器表示祝贺。印度探测器还要在地球轨道上加速,最终在明年9月份到达火星。要环火星轨道,这个过程比较难。如果印度能够圆满实现环火星探测,无论是对印度还是对国际火星探测都是一个很大的成就。
“中国航天的活动,从来没有想跟谁搞竞赛。”李本正说,中国从1970年4月2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启了中国航天活动,始终是按照自己的计划节点、按照自己的技术和经济实力一步一步往前走,走到现在已成为航天大国,航天活动也发展到了深空探测。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以后,必然要进行进一步的深空探测。
李本正表示,和平利用太空是我国的宗旨,也是世界各国的共识,大家都是要利用开发和利用太空资源,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去开发新的资源。
■规划:无人探月分“绕、落、回”
中国月球探测分为三个阶段,即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探测和人类在月球短暂驻留的月球基地建设。正在进行的无人月球探测,规划为“绕、落、回”三期。
探月工程一期的任务是实现环绕月球探测。探月工程二期的任务是实现月面软着陆和自动巡视勘察,包括嫦娥二号、三号、四号3次任务。
嫦娥四号任务是嫦娥三号的备份。
探月工程三期的任务是实现无人采样返回,计划的时间为2020年前完成。
■回顾
嫦娥一号:传回数据绘制全月图
嫦娥一号任务获得了120米分辨率全月球影像图、三维月球地形图等成果,并获得了大量原始科学数据。全月图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全面、精准度最高的一张月图,不过后来的嫦娥二号将这一精准度的纪录刷新。
我国利用这些数据编制了首幅月球虹湾区域的地质图和构造纲要图,首次获得了白天和黑夜的全月球微波图像,提出了月球岩浆洋结晶年龄为39。2亿年和月球东海盆地倾斜撞击成因的新观点。这些成果,进一步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嫦娥二号:飞行突破6000万公里
嫦娥二号任务获得了7米分辨率月球三维影像,制作完成了优于1。5米分辨率的虹湾区域影像图,在澄海对峙区发现了月表剩磁所引起的微磁层的存在,进一步测量了月面化学元素,初步对铀、钾、钍、镁、铝、硅、钙等元素进行了分析,深入研究了全月球亮温温度分布和月壤特征,完成了四大科学目标。在拓展任务中,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飞越交会探测。
截至目前,嫦娥二号卫星飞行突破6000万公里……预计2014年7月星地距离达到1亿公里。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作文 嫦娥三号的发射文案:

“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人的奔月梦,举国上下一片欢欣鼓舞。紧接着喜讯连连,发射的“嫦娥二号”可以载两个人上空。XX年,“嫦娥三号”也研制成功,它可以载许许多多的人奔向月球!同时,科学家们利用先进的太空设备和技术,将月球改进成了人类生存的第二个星球,月球已经变成人类的第二故乡。许多人都可以搬到月球上居住,我也是幸运的一员。那天,我带上我的可爱的“熊猫兔”,跟着其他人乘着“嫦娥三号”上月球去。初到月球\"轰隆\"一声,飞船在月球上慢慢降落,我们纷纷跳下飞船,看到这美丽的星球十分惊讶。经过改进的月球不再是一张“麻子脸”。这是一个全新的家。房子建成蘑菇形,外面涂上乳白色的高科技涂料。房子发出柔和的光泽,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从蘑菇根部的大门进去,顺着螺旋形的楼梯来到楼上,楼上是卧室,打开天窗,就可以望见院子中绿草地。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家,这块绿草地正好养我的兔子。传说中的嫦娥姐姐带着玉兔来到月亮上,过着清静的生活。我多想这个故事是真的,每年的八月十五,我都静静地看着月亮,希望能看到嫦娥和玉兔。现在有机会来到月亮上,我多么希望能看到美丽的嫦娥姐姐。,她一定喜欢我,因为我和她一样喜欢兔子。现在,我的两只兔子正竖着长长的耳朵,三瓣嘴一动一动,可爱极了。我把它们放到草地上,它们立刻活蹦乱跳,快活极了。建造家园
我在院子里栽了许多树木,环境最重要的是绿化,所以第一步就要种树。因为运用了最新的科学技术,所以在短时间内树木长得高大、粗壮。不仅我家,家家户户,大街上到处都有郁郁葱葱的大树。这些树不断散发着氧气,从而解决了人们的呼吸问题。
我还在花园里种了一棵奇特的水果树,科学家把各种水果拿去研究,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科学试验,研制成多功能种子,把它种在月球上,就长成一棵棵大树,上面结着各种各样的水果,有苹果、梨、桃子、李子……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上我家做客时,可以大饱口福。这都是科学的功劳呀!


结语:《“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开启中国航天新征程》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