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蹊田夺牛的成语故事作文 蹊田夺牛典故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2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蹊田夺牛的成语故事作文 蹊田夺牛典故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蹊田夺牛的成语故事作文  蹊田夺牛典故文案

蹊田夺牛的成语故事作文 蹊田夺牛典故文案:

【拼音】xī tián duó niú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陈灵公荒淫无道,被大夫夏征舒杀了。楚庄王为伸张正义发兵攻打陈国,杀了夏征舒,准备把陈国吞并。大夫申叔认为楚庄王是过分行动,就像有人牵牛踩了别人的田地,别人把他的牛给没收一样没有道理。
【典故】‘牵牛以蹊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而夺之牛,罚已重矣。
《左传·宣公十一年》
【释义】蹊:践踏;夺:强取。因牛践踏了田,抢走人家的牛。比喻罪轻罚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处罚失当
【近义词】罪轻罚重
【成语举例】宏不去,则有持禄保位之诮,璁、萼不去,亦冒蹊田夺牛之嫌。
《明史·解一贯传》
蹊田夺牛的成语故事

蹊田夺牛的成语故事作文 蹊田夺牛典故文案:

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蹊田夺牛的成语故事作文 蹊田夺牛典故文案:

春秋时,鲁国遭到了严重的灾荒,齐孝公觉得扩张自己实力的机会到了,就率领着大军去讨伐鲁国。鲁僖公听说敌军压境,知道自己的实力无法和齐军对抗,便派大夫展喜为使者出使齐军。展喜日夜兼程在齐鲁边界上截住了齐孝公。
展喜是个很善于辞令的人,他先是很恭敬地对齐孝公说:“我们国君听说大王亲自到我国,特地派我前来慰劳贵军。”齐孝公傲慢地问:“你们鲁国人害怕了吗?”展喜回答说:“没有见识的人可能有些害怕,但我们大王却一点儿也不害怕。”齐孝公不相信:“你们鲁国国库空虚,地里连青草也看不到,你们凭什么不怕呢?(原文是:‘何恃而不恐?’)”展喜不慌不忙地答道:“我们依仗的是周成王的遗命。当初,我们鲁国的祖先周公和齐国的祖先姜太公,忠心耿耿、同心协力地辅助成王,终于把天下治理得安定兴旺。成王对他俩十分感激,让他俩立下盟誓,子子孙孙都要世代友好,不互相侵害,这在史书上都是有记载的。我们正是依仗着这一点,才不害怕。(原文是:‘恃此以不恐。’)”齐孝公听了,自觉理亏,无言以对,只好打消了讨伐的念头,又率领着大军回去了。一场大战就这样被展喜的几句话给化解了。
成语“有恃无恐”就是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来的。意思是因为有所倚仗,所以无所畏惧。恃,倚仗,依靠;恐,恐惧,害怕。

蹊田夺牛的成语故事作文 蹊田夺牛典故文案:

【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田单在燕国乐毅将军攻齐时,运用计谋成功逃到即墨城,被即墨城推举为守城长官。燕国还在继续侵占齐国的土地,田单利用反间计,离间燕惠王与乐毅的感情,用燕兵割齐兵的鼻子激起齐兵的士气收复齐国的失地。
【典故】[刘仁甫]在嵩山少林寺学拳棒。学了些时,觉得徒有虚名,无甚出奇致胜处,于是奔走江湖,将近十年。《老残游记》第七回
【释义】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军事或其他
【相近词】六出奇计、出奇致胜
【相反词】按兵不动
【其它使用】
◎它是一种突破逻辑推理的限制,出奇制胜的思维。
◎魏延建议诸葛亮率大军"自斜谷而出",也是意在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以保证他从子午谷出奇制胜。
◎炮虫开始迎敌时,不是也泰然自若么?大敌压顶的时候,能够平静自如,必有出奇制胜的妙计。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