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关于清明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文案

2019-03-13 综合文案 类别:话题 2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关于清明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清明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文案

关于清明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文案: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了!我和家人一起去扫我爷爷的墓。
我捧着鲜花,来到爷爷墓前。这不禁让我想起爷爷陪我一起去爬山、看海、拉二胡……的情形。我们摆好酒杯、饭菜开始向爷爷问声好、请个安、鞠一下躬……正准备烧黄纸时,我亲自点火,送爷爷元宝。
这不禁让我流下了泪。我自言自语地说:“爷爷,我想您了,您能够回到我身边吗?”“爷爷,如果以前您自己不抽烟就好了,就不会这么早离开我了。”我伤心地说。小鸟飞过,也为我感到难过;花儿低头,也为我哭诉……“爷爷,您去哪儿了?”我大声吼道,声音在山谷里不断回荡。
爷爷,我想对您说:“爷爷,您快回来吧,孙子想您了!”

关于清明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文案:

再过几天清明节就要到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朝诗人杜牧的绝句,似乎应是对于清明时节情景的最好描述,清明,是一个沉重的节日。祭祀已故亲人,是一种形式,追忆,才是实质,有思、有感、有悔、更有痛。“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本来就是一对矛盾体,有生就有死。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规律,无论你是富有还是贫穷,无论你是高贵还是低贱,无论你是情愿还是心有所不甘···这就是现实,实实在在的、不以意志为转移的现实。因此,我们只有祈祷,逝去的亲人一路走好。因此,我们只有做到,活着的我们更加珍惜,珍惜亲人、珍惜亲情、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现实中拥有的一切··· ···
面对这样一个传统的节日,也实在写不出像样的东西以示纪念。整理了部分古今对清明节描述的诗词歌赋,表达一下对清明节日的情怀。
清明节对联:
春风重拂地;佳节倍思亲。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后清明。
三月光阴槐火换;二分消息杏花知。
相逢马上纷桃雨;喜见树前闹杏花。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槐火光阳春替换;杏花消自雨传知。
睹物思亲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
山清水秀风光好;月明星稀祭扫多。
年年祭扫先人墓;处处犹存长者风。
禁火今年逢节早;飞花镇日为谁忙。
寒食雨传百五日;花信风来廿四春。
春风已解千层雪;后辈难忘先烈恩。
有胸中韬略无穷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风落日万人思 落花残日几多愁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闾门即事》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清明》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寒食上冢》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明)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明节诗歌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关于清明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文案: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大都在农历三月,故古时又称“三月节”。清明节始于周朝,但它成为扫墓祭祀的节日,据说与介子推有关。清明节前一天,古时要禁火,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节”。古往今来的清明节,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指节气,二指节日。在我国二十四节气中,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只有清明。据考证,清明源于“清明风”。早在春秋时《国语》中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
《岁时百问》解释:“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另一说,清明,表示天清地明的意思。史载,商朝末年,纣王乱国,周武王起兵伐纣,牧野一战,大败商师,平治天下。

为此,周朝在制定历律,确定二十四节气时,将“三月节”命名为“清明”,标志天地清朗明净,既明气候,又扬政绩。

清明时节,劳动人民常用它来安排农事活动。每年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的农谚。古代清明节文人踏青的风气也极盛行。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关于清明盛况的描写。最著名的当推唐代大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不用典故,也没有浓艳华丽的辞藻,而是运用白描的手法,朴素的语言,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淳朴的乡村风俗画,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读后令人神往。
清明节,也是祭祀先人的节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寒食野望吟》云:“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冥寞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描写了人们在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先人、追悼亡灵的情景。时至今日,祭祖仍为民俗生活中的大事。每年清明时节,不仅环居祖墓的亲人要上坟祭扫,大批旅居海外的华人,港、澳、台同胞同样纷纷赶回祖籍,祭奠祖灵。
陕西桥山黄帝陵、轩辕庙是中华民族的祭祀地,每当清明时节,民族亲情都在这里汇集、凝聚,从虔诚拜叩的肢体语言中,我们能读出血浓于水的民族情缘。

关于清明作文 关于清明节的作文文案:

清明节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节开始时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式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与寒食二合一了。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晋献公的妃子骊姬想让奚齐继位,就想杀死申生,申生的弟弟重耳流亡。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介子推就从腿上割肉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当了君主,有人在他面前为介子推叫屈,重耳想起旧事,去叫介子推,但介子推躲进了绵山,突然,有人想到:烧三面山,留一面,介子推就会出来了,过了三天三夜,火灭了,但还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去一看,才知道介子推死了,旁边一片衣襟上有一道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
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不作鬼终不见,
呛死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
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不悔,
勤政清明复清明。
后来重耳将烧山那天定为了寒食。
清明节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关于清明》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清明》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关于清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