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读《精神的魅力 1988》作文 精神的魅力1998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读后感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读《精神的魅力 1988》作文 精神的魅力1998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读《精神的魅力 1988》作文  精神的魅力1998文案

读《精神的魅力 1988》作文 精神的魅力1998文案:

一篇篇饱含深情的短文,勾勒出历经沧桑的北大曾经的模样。永远不老的博雅塔、未名湖,陪伴着几代人的青春。母校如斯,应感幸福。
正如故乡未必是出生与成长的地方,母校的定义,也不应局限于懵懂的幼年时期。只要寻求到与某所学校精神上的契合点,那么便可矢志不渝地铭记这心智的发源地。
其实,对于母校的留恋,更多是对老师的爱戴。老一代北大人对蔡元培校长的敬仰,对各位学术泰斗的敬仰令人动容,而所谓学校之氛围,恰恰是集一个个可亲可敬的教员之性格而成。正是北大教师的独特个性,造就了早年北大学术争鸣的热烈场面。
读着书中对老师的深切怀念,我也想起在我走过的不长的人生轨迹中留下深刻影响的老师们。他们虽各不相同,但都把教学作为严肃的事业,用极大的耐心引领着我不断向上攀登。
我很感谢小学时的一位语文老师,若没有她,我可能很难去领略文字的力量,也不会对故纸堆中的历史产生兴趣。
她是在五年级接过我们班的。当时的我不知道小升初的压力,也不会对这样一位常年教高年级的语文老师产生多大的畏惧,只是像往常一样上课和作业,闲的时候再看些杂书,生活挺没有目标。或许是看的书量变引发了质变,她来之后,我的作文成绩开始突飞猛进,我一下子找到了作文的感觉,觉得世界上有那么多的东西可写,天一下敞亮了。现在想想,那时的我最需要的就是鼓励和引导,因为孩子的热情可能会延续一生,而她当时的确是这样做的。她给我打的一个个鲜红的95分,极大地激发了我创作的热情;她讲的一个个生动的历史故事,又让我找到了一个新领域去探索。她给予我的特别的关注,使我获得了与常人不一样的眼光;她教导我的男子汉的品格,又促进着我逐渐走出怯懦,向思想的萌发靠近。小学的最后两年,是我开始成人的最初阶段,我很感谢上天送来了一位善解人意的老师,她为我打开了一扇门,一扇通往社会,通往世界的大门。
至于我那小小的初中,留给我的仍是非凡的收获。在那里,我开始去挑战,开始去思考,开始去学会与人交流,开始明白关于人生的点点滴滴。不得不说,初中的老师是极其敬业与关心学生的。他们对于教学的严谨程度,在学生身上,也有着相应的体现。此外,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是十分经得住考验的。正是这宽容的气氛和团结的师生关系,使我放开手脚,极大地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在初中毕业之后,会有许多校友去不约而同地怀念它。无论怎样,这初中三年所留给我的记忆,都是美好和珍贵的。
到这里,似乎有些偏题,但恰恰是这份对于母校、对于老师的感情,让我找到了与手中这本集子的情感呼应。我忽然理解了为什么北大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年轻。她为几代人的青春提供了最好的港湾,而回报则是一颗颗火烫的感恩之心。
为这样一份精纯的情感奋斗,值。

读《精神的魅力 1988》作文 精神的魅力1998文案:

从小我就觉得,书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以至于我爱书到了痴狂的地步。难怪说,书是人的精神食粮。
书能使人分清这个世上的美与丑、善与恶,好与坏。它就像一把金钥匙,帮助我们开启智慧的大门,帮助我们到达成功的彼岸。
我自认为与书有着不解的缘分。在我还是个“小豆丁”的时候,每天晚上都缠着大人给我读一篇《安徒生童话》才肯停止哭闹,安静入睡。大了一点,成了个“小豆包”的时候,我便天天捧着像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不放。现在,我经常在闲暇时间阅读《死魂灵》、《悲惨世界》、《罪与罚》等。忘不了小美人鱼的善良天真,忘不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更忘不了大地主泼留希金的吝啬。
书中自有黄金屋。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知识,都能通过读书学到。阅读一本好的书籍,就像品尝一杯上好的西湖龙井茶一样,咂咂嘴,令人回味无穷。
书是人一生的挚友。在书的海洋里永远没有尽头,书的高山我们也永远无法登上顶峰。
我在寂寞、无聊的时候,总爱静下心来,捧一本书看看。因为那样可以使我的精神世界变得丰富起来,也能够使我从中体会到快乐,更会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这就是我这些年来读书的体会,不知大家有什么见解。我由衷地希望,书能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陪伴大家走过一生。

读《精神的魅力 1988》作文 精神的魅力1998文案:

巴金曾经这样说过:“文学作品用具体的形象打动了我的心,把我的思想引到较高的境界。艺术的魅力使我精神振奋,作者们的爱憎使我受到感染。一篇接一篇,一本接一本,我如饥似渴地读着平凡的人物,日常的生活,纯真的感情,高尚的情操,激发了我的爱和我的同情。”
的确,阅读的作用是数不清的:丰富阅历,扩大知识面,弥补课内知识的不足,为我们指引人生的方向…
可我认为,阅读最重要的作用是改变我们的人生。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想干大事业的大学生借遍了他所有的亲戚朋友,开了一家小公司。公司的效益很好,人才层出不穷,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可。可因为另一家公司的出现,人才们都个个跳了槽,公司的效益也渐渐跨下去。最后,公司终于破产了。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面临如此境地,他怎不会是一个失败者!有一天,他偶然翻开了一本《老人与海》,立即被其故事情节所吸引,看完之后,他感慨万分:“为什么我不能重新开始?难道我就要这样过一辈子?”于是,他不顾父母的极力反对,重新开了一家小公司,一开始,公司效益很不好,但经过第一次开公司所积累的经验,经过他几番努力,公司的效益渐渐好了起来。几年后,他的公司成为了全国的着名品牌。当他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要不是当年偶然翻开的《老人与海》我今天还依是一个失败者呢!”
是啊,若是那大学生还没有遇到《老人与海》,他可能还至今沉浸在失败的阴影之中,再也无力站起来。
不管是谁,遇到困难之后,那些富有哲理,励志的书本往往是他们最好的选择。他们总能在这些书中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找到自己所要的答案。从而重新振作起来,摆脱失败的阴影,迎向光明。
所以,让们多阅读吧,也许它可以帮你找到你人生的方向……

读《精神的魅力 1988》作文 精神的魅力1998文案:

有一种精神,它没有在夜空绚丽绽放的烟花那样的美丽光彩,它只是清晨第一缕阳光,为大地带来光明与温暖!它就是雷锋精神!
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去外地作报告,它出差的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也就多了。因此,在人们中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时,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父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帖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雷锋就是这样,把别人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把同志的愉快看成是自己的幸福。雷锋这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为了祖国和人民贡献了他的一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具有雷锋精神的人层出不穷。抗洪英雄李向群就是一个典型的活雷锋。他是个热心的人,他把战友的家庭和战友个人的情况,都详细地记在本子上。战友病了,他背着去卫生队,送饭送水。他长期背着几个孩子过河上学,风雨不断,并且帮助失学孩子垫付学费。李向群对家人也是细心周到。他当兵20个月,只回过一次家,他怕父母惦记自己,用子弹壳摆成“天天想爸妈”5个字,拍成照片寄回家;他爱写诗,偷偷地把自己对家的思念写在诗里。1998年,南方水灾。当时李向群正休探亲假,听到这一消息后,李向群提前结束探亲假,随部队奔赴湖北参加抗洪抢险。第一次抢险他就十分卖力,是全营扛包最多的一个人。在险情面前,他不顾危险,亲自扎猛子查堵渗水洞。8月14日,他在荆江大堤上光荣地入了党。当晚,他兴奋地睡不着觉,在日记上写道:为了战胜洪魔,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8月17日凌晨,李向群参加抢险,连续奋战14个小时后,他开始感到头昏发热,瞒着别人偷偷吃了几片感冒药。17日下午,他第一次昏倒在地,发烧40度,被强行送进了卫生队。8月19日,险情又一次出现,李向群拔掉针头,奔上大堤。头痛得厉害,他就找了根带子缠在头上减轻疼痛,直到第二次昏倒在地。8月21日,又一次滑坡出现,李向群见部队紧急出动,他躲过值班卫生员,偷乘兄弟连队的卡车赶到现场运沙包,并再次昏倒。随后,他睁开眼睛,挣扎着爬起来,又加入了筑堤行列,最后口吐鲜血,栽倒在地。8月22日,李向群因极度劳累,离开了人世。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就是在关键时刻为了人民利益勇于冲锋在前,就是在平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关键时刻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勇于奋斗和牺牲!他们就是这样默默地付出,把自己所有的一切都奉献给祖国和社会却不图任何回报。是啊,不知道有多少向他们一样的无名英雄们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在困难面前他们迎难而上,在危险面前他们挺身而出。他们就像钢铁长城,一直被人们视为国防的象征,这不正是雷锋的传人吗?让我们铭记并践行雷锋精神,让我们一起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这个五彩缤纷的百花园增添一份春色。


结语:《读《精神的魅力 1988》》怎么写呢?其实习作不仅仅是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素材学习写作知识的过程,同时更是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心自然的一种手段。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读《精神的魅力 1988》》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读《精神的魅力 1988》》作文应该怎么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