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作文 音乐家画作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作文 音乐家画作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作文  音乐家画作文案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作文 音乐家画作文案:

约翰·塞巴斯提安·巴赫于1685 年3 月31日出生在德国图林根的爱森那赫。这是一个富有音乐传统的城市,据说城门上还镌刻着“音乐常在我们的市镇照耀”这样的铭文。巴赫的家庭是一个受人尊敬的音乐家族。他们长期生活在这一带,辈辈相传,以音乐为生,三百年间,有50 多名音乐家见于记载,及至约·塞·巴赫,已是第五代传人。
父亲是小巴赫的第一任老师。7 岁起,他就在教堂附属的拉丁语学校上学,因成绩出众,深得老师喜爱。其时,他还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演出活动,以补贴学费。10 岁时,父母去世,他遂由哥哥抚养,并担负他的音乐教育。
巴赫对哥哥的教学日渐不满,总向哥哥提出种种问题,哥哥常因学力不逮无法作复而恼羞成怒。哥哥藏有前辈著名大师们的作品手抄谱,巴赫很想借来一阅,但屡遭拒绝。巴赫知道乐谱的藏处,每经于此,都不忍离去,情急之中,终于想出了办法。每当夜深人静,趁家人都已入睡,他便悄悄起身取出乐谱,在淡淡的月光下偷偷抄写。半年之后,全部乐谱抄录殆尽。然而,不想就在此时,东窗事发,终于败露。哥哥于气愤之中,不顾手足之情,把巴赫辛辛苦苦半年抄录的乐谱悉数撕毁。
巴赫年岁虽小,但生性顽强,为了学习,不怕任何困难。听说汉堡有位著名的管风琴大师技巧相当高超,巴赫心向往之。无奈路途遥远,身无分文,他只好携带干粮,只身徒步前往。凭草垛栖身,饮河水消渴,一路风尘坎坷,巴赫全都置之度外。一次往返180 里,归来时已是双足生满血泡。然而,能观摩大师演奏,聆听大师教诲,小巴赫每次出发之前,从不犹豫。
1702 年,巴赫从学校毕业。以其优异成绩,完全可以免试深造,但生计无着,只能就业于阿恩斯塔特城教堂弹奏管风琴。供职后,为提高琴艺,他常常通宵达旦,发奋练习,每逢假日,仍徒步前往汉堡,从老师学习。
在鲁贝克教堂任职的布克斯特胡德,是当时北德最杰出的作曲家和管风琴大师,巴赫对他仰慕已久,早盼着一睹大师风采。正巧巴赫获得了为期一个月的休假,他不顾往返640 多里的路程,又一次背起行囊,风餐露宿,徒步走向鲁贝克。布克斯特胡德的作品与演奏,令巴赫大为倾倒。他如饥似渴地向前辈大师讨教,竟流连忘返误了归期。
巴赫返回阿恩斯塔特时,已是四个月之后。上司们素来与他有隙,乘机罗列了他的一大堆罪状,除了超延假期可以归为玩忽职守外,还说他在演奏中曾加进怪诞的异端音响,令教友吃惊。各位上司有的指责他在仪式中醉心演奏,时间过长;有的指责他无心演奏,时间过短。尤其可笑的是,指责他未经教会当局许可,就擅将表妹带进教堂唱歌。巴赫见状哭笑不得,愤然辞职离去了。
几经辗转,巴赫于1708 年来到魏玛,就任魏玛公爵的宫廷风琴手。当时的音乐家毫无地位可言,巴赫的姓名与马夫、厨娘列于一册。教堂中,为风琴师特设一间小屋。公爵礼拜时,则开启屋门,以便听见琴声;公爵祈祷时,则关闭屋门,风琴师没有资格在这一场面中露面。在低下的奴仆地位中,巴赫的音乐家声誉却日渐增高。1717 年,法国著名古钢琴家玛尚来到了德国,在德累斯顿举行音乐会。他恃才傲物,目中无人,视德国音乐家不过芥土。当时,德累斯顿宫廷特别崇尚法国音乐,吹捧逢迎之中,玛尚更是洋洋得意,不可一世。在玛尚的一次音乐会后,巴赫应邀即席演奏一曲。玛尚听了,登时大惊失色。有人提议玛尚与巴赫举行比赛。
第二天举行赛事时,只巴赫一位选手出场,玛尚先生早已连夜乘车逃之夭夭了。
巴赫的胜利大长了德国音乐家的志气,但他的处境并无丝毫改善。宫廷的区区赏赐也早被宫臣们吞食,进了他们的腰包。巴赫忍无可忍,与公爵不断发生冲突,终于鼓起勇气提交了辞呈。公爵看到一名奴仆竟敢逆忤犯上,勃然大怒,扣留不放。巴赫屡次请求,都未获准。当时有位奎登公爵嗜乐如命。有人说他爱音乐胜于江山,国家支出中的三十分之一都支付了乐队经费。奎登公爵久慕巴赫盛名,听说上述种种后,便深夜派车偷偷去接巴赫,但出师不利,竟被发现。巴赫反遭逮捕,拘禁月余。获释后,他终于离开魏玛,就职奎登,时1717 年岁末。
奎登六年,于巴赫来说,是难有的平静,但好景不长。公爵的儿子成婚后,开销增加,乐队经费大额度削减;巴赫自己的孩子们也已逐渐长大,他希望孩子们能在大城市受到高等教育,以避免自己早年间的不足。于是,1723年他举家迁往莱比锡,在圣弗玛教堂附属歌唱学校任合唱指导。为了这一职位,巴赫不得不忍着极大的屈辱在一份卖身契一样的职责书上签了字。这份文件写道:“我要以举止言行为学生做榜样;我要耐心教育学生;我要服从督学大人和学校首长;我要勤于教导合唱,但也要训练器乐,以节约学校开支;我教的音乐不应过长,也不应与歌剧相像,要吻合听众的
虔诚精神;不经批准,我不得在任何大学任职;不经市长批准,我不得擅离本市。”凡此种种。
从这个苛刻的文件中,可以想见巴赫处境的困难。首先是生活拮据。当时在德国工作的意大利女歌星的年收入是五千到一万塔列尔(货币名),而巴赫只有七百,他不得不为区区几文钱忍辱力争。他看到学校教学无序,质量低下,向当局提出改进意见后,竟遭到残酷迫害。当局说他“不服管教,屡教不改”,决定“降薪降职,以示惩处”。
偌大世界,巴赫竟再无好去处。他忍辱负重一直留居莱比锡,把精神全部寄托于音乐事业和培养孩子们成长。他的孩子们中有好几位出类拔萃,后来成为世界著名音乐家。
1750 年7 月28 日,贫病交加的巴赫因眼疾手术无效,与世长辞。他的遗体被静静地埋在教堂公墓里,连墓碑也没有。妻子生活无着,从此住进了贫民收容所,十年后,与他在另一个世界团聚去了。
巴赫一生写有包括清唱剧《马太受难乐》、《勃兰登堡协奏曲》和《平均律钢琴曲集》在内的500 多部各种体裁的作品,但生前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大都没有出版。
如今,巴赫的音乐已经成为不朽的经典,成为“某种不可企及的标范”。
自他之后的每一代音乐家,无不领受着他的深刻影响;自他之后音乐史中的每一步重大发展,无不感受着他的有力推动。巴赫的音乐是人类进步音乐文化中的灿烂花朵,它将永呈瑰丽,与世长存。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作文 音乐家画作文案:

巴赫(1685~1750),出生于一个德国的音乐世家。不到10岁,父母双亡,他跟长兄生活在一起。由于他从小受到浓厚的音乐熏陶,对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立下誓言一定要学好音乐,要取得比前人更辉煌的成就。
他哥哥是一位宫廷乐师,但他却坚决反对弟弟学习音乐。因为他知道自己身在宫廷任职,也不过是一个“高级仆人”罢了,不能让弟弟再步他的后尘。可是,早已下定决心学好音乐的弟弟却丝毫没有改变初衷。但是,乐谱资料从哪里来呢?巴赫明明知道向哥借是借不到的,最终想出了一个“高招”:趁哥哥不在家里,赶快从书柜中“偷”出乐谱,靠着暗淡的月光抄写下来。估计哥哥快要回来时,再放回原处。他就是这样天天“偷”着学。
有一次,他快要抄完的时候,哥哥突然回家,他的举动一下子被发现了。哥哥非常恼火,当即就把弟弟精心抄写的乐谱撕个粉碎,并气愤地重重打了他一巴掌,勒令弟弟从此不准再学音乐。巴赫并未因哥哥的再三阻挠而灰心。抄谱不成,他又想出一个妙计来。每当哥哥排练或演出时,他总是躲在角落里偷偷看排练,回来后把排练的节目再进行模仿钻研。
就这样年复一年,经过努力奋斗,巴赫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成为世界有名的伟大作曲家。他给后人留下的作品有:《勃兰顿堡协奏曲》《法国组曲》《英国组曲》《咖啡清唱剧》等等。尤其是《十二平均律钢琴曲集》,是世界音乐宝库中最有价值的经典作品。
为此,巴赫一直在音乐史上享有“音乐之父”的美称。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作文 音乐家画作文案: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1685 年2 月23日诞生在德国萨克森的哈勒。他比约·塞·巴赫早出生一个月,而且出生地相距很近,真可谓天生双璧,日月同辉。
亨德尔的父亲是亲王王宫里的理发师兼外科医生。如今我们经常见到理发店门前挂有红蓝相间的招牌,据说表示动静二脉,正是昔日里理发师与外科医师都由一人兼任的遗风。
亨德尔从小酷爱音乐,音乐天才早有显露。但是父亲希望他学习法律,以便得到个一官半职。因此,他只能半夜里偷偷爬上屋顶的阁楼,借着月光悄悄练习古钢琴。
亨德尔8 岁时,父亲有一天要去音乐爱好者威森非斯公爵家。亨德尔要求父亲带上他,父亲不肯,他就死追着父亲的马车跑,父亲无奈只好同意。小亨德尔为公爵演奏了古钢琴,公爵很欣赏他的才华,帮他说服了老亨德尔。
这样,亨德尔便被送到哈勒的圣母马利亚教堂接受音乐训练。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亨德尔日新月异进步很快。12 岁时,父亲去世了。小亨德尔一边坚持学习音乐,一边仍然秉承父教,准备学习法律。然而,由于他在音乐上声誉日增,已奠定了雄厚的发展基础,渐渐地,他就放弃了法律,而专心于音乐了。
亨德尔18 岁时,移居当时唯一上演民族歌剧的德国城市汉堡,并开始创作歌剧。
亨德尔来到汉堡后,结识了富家子弟马提松。马提松学识渊博,有极高的音乐修养,不仅能写歌剧,还创办了德国的首家音乐杂志《音乐评论》。
亨德尔与马提松一拍即合,结成亲密无间的朋友。马提松为亨德尔提供了很多的帮助,但他因社会地位形成的优越感,也常常令亨德尔大不自在。1704 年,正值马提松出外旅行,亨德尔大展手足写了自己的第一部清唱剧《约翰受难乐》。马提松得知后,甚为不满,与亨德尔发生了口角。由此,他们的关系日渐疏远,终于在一次演出中反目为仇。
那次演的是马提松的歌剧。马提松自己忙上忙下,既担任主要角色,又要指挥。当他上台表演时,便由亨德尔接替;下台后,又要重新回到指挥台上,准备接受观众的欢呼喝彩。亨德尔忍无可忍,断然拒绝让出指挥位置。盛怒之下,俩人相约决斗。决斗中,马提松刺中亨德尔衣服上的一颗钮扣,这颗钮扣挽救了亨德尔的性命。这时,这一对青年方如梦初醒,泣不成声,从此之后,冰释前嫌,和好如初。
25 岁时,亨德尔担任了汉诺威选侯宫廷乐长。其间,他曾两次以青年作曲家的身份出访伦敦。英国的安娜女王非常器重亨德尔的才华,破例任命他为王室作曲家,并赏之以终身年俸。凡此种种足令亨德尔乐不思蜀。选侯几次催他回国,不见回音,至为恼怒。
1714 年,安娜女王去世。汉诺威选侯是英国皇室的近亲,因此皇室推举他继承王位,改号乔治一世。新任国王曾因亨德尔久召不归而生芥蒂,亨德尔自知理短不敢露面。一次,一位公爵告诉亨德尔,英王将在次年夏天在泰晤士河举行一次盛大的水上音乐会,以庆祝登基,并将亲自泛舟河上。亨德尔听后,立即埋头苦干,写出一部管弦乐组曲,名为《水上音乐》。泰晤士河上,金碧辉煌的御舟居乎中央,前后左右簇拥着无数乘有达官显贵们的船只,悠悠然顺流而下,伴随着的是管弦齐鸣。亨德尔和他的乐队坐在尾随英王船的另一条船上。当庆典进行至高潮时,亨德尔指挥乐队演奏起了他的《水上音乐》,英王听到这美妙的乐声,不禁问道:“这是谁写的?”“亨德尔。”英王大惊,君臣间的芥蒂也在这一瞬间化为玉帛。他不但不念旧恶,反而增加了亨德尔的年俸。亨德尔索性于1726 年入籍英国,终身留居未去,此是后话。
1719 年,在王室的支持下,亨德尔创办了“皇家音乐院”,他把当时欧洲著名的艺术家纷纷请来任教。由于学院具有演出条件,因此,他专心于歌剧创作,一时间十多部新作接踵而至,为亨德尔带来更高的声誉。不想就在这时,出现了他的对手博农奇尼。
博农奇尼是位意大利作曲家、大提演奏家,1720 年来到英国,创作歌剧。一天不容二日,加上赞助博农奇尼的贵族出于政治原因煽风点火,亨德尔与博农奇尼之间的敌对情绪日益加深。有一首诗描述了这个争斗场面:
有人说,比起博农奇尼来,
亨德尔先生不过是个笨蛋;
也有人说,他比起亨德尔来,
作个掌灯的还差一点。
奇怪,这一切的差别,
就在叽哩呱啦和呱拉叽哩之间。
最后亨德尔将博农奇尼战胜,对方于1728 年离开伦敦。然而,经过接二连三的类似争斗后,结果是一损俱损,两败俱伤,亨德尔苦心创建的音乐院也日见式微,终于无法继续支撑。
1742 年,亨德尔应邀来到都柏林,看到友人詹姆斯所撰描述耶稣生平的清唱剧《弥赛亚》脚本,歌词是用英语写的,共3 部,分53 章。亨德尔决心为它谱曲。他把全部的心思精力都倾注在这部作品中,废寝忘食,一气呵成,完成这部长达354 页的曲子,仅用了24 天。罗曼·罗兰形容这部作品是亨德尔“蘸着泪水”写成的。
同年,《弥赛亚》在都柏林首演时,盛况空前,座无虚席。翌年,在伦敦上演,英王乔治一世亲自到场。当音乐进行到其中的合唱《阿利路亚》时,英王大受感动,情不能禁,肃然起立,全场听众见状也纷纷效法。此后,欧美国家每逢演唱这首合唱时,听众都要肃立聆听,已成规范。
1759 年,亨德尔在伦敦的一次《弥赛亚》演唱会后不久,与世长辞。他的遗体安葬在威斯敏斯特教堂。
亨德尔终于与帮助他成功的英格兰大地化为一体了。

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作文 音乐家画作文案:

巴赫可称得上是“管风琴之王”。管风琴是巴赫一生的主要创作工具,也是最能体现他演奏艺术的乐器。巴赫生前作为一个管风琴演奏家的名气远超过了他作为作曲家的声望。巴赫首创了五指并用的管风琴演奏技巧(此前的音乐家很少用拇指触键),并高度发展了运用踏板的技巧。
1714年底,巴赫访问了卡塞尔城,为弗里德里希亲王演奏了管风琴,引起了轰动。时隔多年后,有人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他的脚在踏板上飞行,仿佛是长了翅膀一样,使得声音像暴风雨中的雷鸣闪电一样在回响。亲王脱下手指上的戒指赠给了他。试想,如果巴赫熟练的脚也得到这样的赠与,那么亲王又将以何物去奖励他呢?”
一位着名音乐家在巴赫逝世后这样评价他:“就像希腊只有一个荷马,罗马只有一个维吉尔,德国也只有一个巴赫。无论是在作曲艺术或管风琴和羽管键琴的演奏上,全欧洲迄今还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将来也不会有人能超过他。”
巴赫的另一样绝技是即兴演奏。他的儿子之后回忆说,父亲经常即兴弹奏不可名状的美妙旋律,一连几个小时都不停,没有一首谱写下来的曲子能够与之相媲美。1720年,巴赫前往吕贝克访问了97岁高龄的管风琴大师赖因肯,并根据他的主题即兴演奏了幻想曲《在巴比伦河畔》,一连两个小时,才思化作美妙的音符汩汩流淌出来。赖因肯惊叹道:“我原以为这门(即兴演奏)艺术已经死去,此刻我看到它在你身上还活着。”
据说巴赫还喜欢到郊外乡村简陋的小教堂弹奏。有一次,一位久闻巴赫大名但并不相识的乡村风琴师听过巴赫用简陋的管风琴弹出了惊人美妙的音乐时,他对眼前这位非凡的陌生人说:“您如果不是伟大的巴赫,就是一位来自天堂的天使。只有他有这样的技艺!”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作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写《画家音乐家名人故事:国外音乐家生平故事-巴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