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作文 人琴俱亡的典故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作文 人琴俱亡的典故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作文  人琴俱亡的典故文案

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作文 人琴俱亡的典故文案:

“人琴俱亡”这则成语常用来比喻对知已、亲友去世的悼念之情。
这个成语来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曰......
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后来,兄弟两人都患了重病,王献之先去世。王徽之的家人怕他悲痛,没有把这坏消息告诉他。王徽之老是听不到弟弟的消息,很是担心。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道:“子敬(王献之的字)的病怎样了?为什么长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
家人含糊回答,不向他吐露真情。王徽之终于明白过来,悲哀地说:“看来子敬已经死了!是吗?”
家人知道再也瞒不下去,便说了实话。王徽之听了也不痛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从准备车辆去奔丧。
到了王献之家,王徽之在灵床上坐了下来。他知道献之生前爱好弹琴,便对献之的家人说:“把子敬的琴取来。”
琴拿来后,王徽之就在灵床上一面弹,一面想着过去兄弟两人的情谊。他越想越悲伤,弹了几次,都不成曲调。于是举起琴向地上掷去,然后叹道:“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
叹罢,他悲痛得昏过去了。一个多月以后,他也离世而去。

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作文 人琴俱亡的典故文案:

成语名称:人琴俱亡
成语拼音:rén qín jù wáng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指怀念死者的心情。
实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词
成语结构:主谓式
成语年代:古代
成语解释:形容睹物思人,痛悼亡友。
成语来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成语造句:鲁迅《二心集·做古人和做好人的秘诀》:“所谓‘人琴俱亡’者,大约也就是这模样的罢。”
人琴俱亡的成语故事
王献之的哥哥王徽之对他的弟弟非常钦佩,王献之对哥哥也很敬重,两人感情非常深厚。
人字开头的成语
人面逐高 人老心不 人非圣贤 人而无信 人不可貌 人言可畏 人面桃花 人杰地灵 人人自危 人琴俱亡
包含有人字的成语
暗箭伤人 床头捉刀 春风风人 解铃还须 解铃须用 黎丘丈人 司马昭之 卧榻之侧 卧榻之旁 卧榻之下

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作文 人琴俱亡的典故文案:

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如释重负:释:放下;重负:重担子。象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
若释重负: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的轻松愉快。同“如释重负”。
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暢。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
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
搔首踟蹰:搔首:用手挠头。踟蹰:来回走动。形容心情焦急、惶惑或犹豫。亦作“搔首踟躇”。
赏心乐事:赏心:心情欢畅。欢畅的心情,快乐的事情。
赏心悦目:悦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爽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
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静以后,再追想当时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来之意。
唾壶击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
唾壶敲缺:形容心情忧愤或感情激昂。同“唾壶击缺”。
痛快淋漓:淋漓:心情舒畅。形容非常痛快。
徒乱人意:意:心情。只会扰乱人的心情,起不到别的作用。
陶情适性:陶:喜,快乐;适:舒适,畅快。使心情愉快。
吐气扬眉:形容受压抑的心情得以舒展而感到快意。
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悦目赏心: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畅。
体贴入微:体贴:细心体谅别人的心情和处境,给予关心和照顾;入微:达到细微的程度。形容对人照顾或关怀非常细心、周到。
挖耳当招: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无可奈何花落去:对春花的凋落感到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万念俱灰: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惘然若失:惘然:失意的样子。心情不舒畅,好象丢掉了什么东西似的。
望云之情:比喻思念父母的心情。
笑傲风月: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心潮澎湃:澎湃:波涛冲击的声音。心里象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
心焦如焚:心里焦躁,像着了火一样。形容心情焦灼难忍。
心焦如火:内心焦躁得如着火一般。形容焦灼难忍的心情,亦作“心焦如焚”。
心宽体胖:原指人心胸开阔,外貌就安详。后用来指心情愉快,无所牵挂,因而人也发胖。
朽木死灰:枯干的树木和火灭后的冷灰。比喻心情极端消沉,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
心平气和: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闲情别致: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掀拳裸袖:高举拳头,卷起衣袖。表示心情激动。
闲情逸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闲情逸致:逸:安闲;致:情趣。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
闲情逸志:指悠闲的心情和安逸的兴致。同“闲情逸致”。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习好像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形容学习勤奋,进取心强。又形容做其他事情的迫切心情。
心神不宁: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喜上眉梢:喜悦的心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
新亭对泣:新亭:古地名,故址在今南京市的南面;泣:小声哭。表示痛心国难而无可奈何的心情。
谢天谢地:表示目的达到或困难解除后满意轻松的心情。
欣欣自得:犹言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
饮冰茹檗:茹:吃;檗:俗称黄柏,味苦。喝冷水,吃苦味的东西。比喻处境困苦,心情抑郁。也形容生活清苦。
倚闾望切:闾:古代里巷的门。靠在里巷的门口向远处殷切地望着。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心情十分殷切。亦作“倚闾而望”、“倚门而望”、“倚门倚闾”、“倚门之望”、“倚门而望”、
意懒心慵:懒、慵:怠倦,消沉。心情怠倦消沉。亦作“意慵心懒”。
倚门倚闾:闾:古代里巷的门。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怡情悦性:怡:和悦愉快;悦:高兴,愉快。使心情舒畅愉快。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天不见,就好象过了三年。形容思念的心情非常迫切。
以日为年:过一日如同过一年的时间那样漫长难熬。形容心情焦急。亦作“以日为岁”。
娱心悦目: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忧形于色:形:表现。忧虑的心情在脸上表现出来。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忧虑。
抑郁寡欢:由于心情不舒畅而很少高兴的时候。

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作文 人琴俱亡的典故文案: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伤逝》。
【释义】琴:古琴;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人去世了,琴的音调也不再美妙了。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历史典故】
王徽之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他性格豪放超脱、不受约束,为人十分洒脱。他有个弟弟叫王献之,字子敬,不仅精通书法,而且擅长绘画,与父亲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
兄弟俩的感情非常好,他们常在晚上一起读书,边读边议。有一晚,两人一起读《高士传赞》,献之忽然拍案叫起来:“好!井丹这个人的品行真高洁啊!”井丹是东汉人,精通学问,不媚权贵,所以献之赞赏他。徽之听了就笑着说:“井丹还没有长卿那样傲世呢!”长卿就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他曾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跟他私奔的才女卓文君结合,这在当时社会里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徽之说他傲世。
当时有个术士说:“人的寿命快终结时,如果有活人愿意代替他死,把自己的余年给他,那么将死的人就可活下来。”徽之听说了此事,便说:“我的才德不如弟弟,就让我把余年给他,我先死好了。”术士摇摇头说:“代人去死,必须自己寿命较长才行。现在你能活的时日也不多了,怎么能代替他呢?”没多久,献之便去世了。
家人怕徽悲痛,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他。徽之一直很惦记弟弟,但始终没有消息。一天,他实在忍不住,便问家人:“子敬的病怎样了?为什么很久没有听到他的消息?是否出事了?”家人含含糊糊,欲言又止。徽之便明白了,悲哀地说:“子敬已经去了!是吗?”家人见再也瞒不下去了,便说了实话。
徽之听了居然一声不哭,只是下了病榻,吩咐仆人准备车辆去奔丧。到了献之家,他在灵床上坐了下来,命人把献之生前最喜爱的琴取来,想弹首曲子。但调了半天弦,都没调好。于是举起琴往地上一摔,悲痛地说:“子敬!子敬!如今人琴俱亡!”意思是说:“子敬啊子敬,你是人和琴同时死去了啊!”说罢,他便昏了过去。徽之因极度悲伤,没过多久就病情加重了,一个多月后,他也离世而去。
【成长心语】
睹物思人是一种最常见的怀念方式。当亲人离我们而去时,我们对他们的思念无以复加,对他们的思念无处宣泄,所以,我们只能回到当初共同生活的地方,或者是现在仍然充满他们气息的地方,悼念他们,悼念已经逝去的岁月,悼念曾经的幸福时光。在我们的眼中,他们曾经拥有的美好,也随着他们的离去而一并消失了,正如王徽之所说的“人琴俱亡”。但我们不能像王徽之一样停下前进的脚步,因为我们与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始终存在,因此,我们必须在他们离开后,将他们未能完成的人生,延续下去,这才是慰藉他们最好的方法。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成语典故:人琴俱亡》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成语典故:人琴俱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