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作文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文案

2019-03-12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2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作文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作文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文案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作文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文案:

市委、市政府:根据陆广浦市长[94]字18\/35号批示,11月下旬,由市委办朱学举同志牵头、政府办.组织部、农工部、农业局、民政局、区划办等部门参加,就原种场存在的问题到实地作了专题的调查研究。本着“有利于原种场长期稳定发展”的原则精神,在认真听取席桥党委、政府和原种场主要负责同志意见后,调查组成员对解决原种场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研究,形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并于12月3日向市长办以会议作了汇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原种场基本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市稻麦原种场位于席桥乡境内,是1961年由渔滨农场(1959年成立)改建而成。占地面积1200余亩,其中耕地面积1040亩,总人口960人,全场共有5个生产作业组、1个科技试验站。该场系副科级单位,干部19名,其中国家干部4名(含退休1名)、场聘干部15名,由副书记、副场长桂文东同志主持工作,党员24名,教师5名(其中公办教师1名),退休农工60名。市稻麦原种场属于国营场圃。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该场经营体制也作了相应的改革,但因体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工作逐年滑坡,治安状况和内部管理日趋混乱。主要表现:一是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由于只有主要负责同志由市任命,其余干部均系场内聘用,加之受族姓势力影响,班子形不成战斗力。二是内部管理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严重。除房屋等不动产外,其它公有财物基本散失贻尽。三是经济亏损严重。自90年以来的国家黄淮海开发、省投资专款、借贷等项资金投入计达96万元,除黄淮海开发50万元的50%免还外,其余70余万元陆续到期无力偿还。四是法制观念淡漠。主要表现为:生育无计划。90年以来不足千人的场共超生68人,其中党员因计生受处分十多人,有两名党员被开除党籍;粮款拖欠,严重影响三者关系安排。农户几乎无一户不拖欠粮款,几年来拖欠达14万多元,就连群众生活用电的电费场部也不敢理直气壮地收缴;部分群众无政府主义严重,闹宗族派性,多次出现群众打砸场部,围攻打伤场领导人。五是党建、人事、经济、政务等工作在市多头管理,事实上由于单位太小,很难引起重视,使一个六、七十年代在我市农业生产中曾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稻麦原种场完全失去了承担原种繁育的职能作用。市稻麦原种场工作长期疲塌,自由散漫,呈无政府状态。究其原因很多,但根本性问题有二点:一是体制不顺。目前,该场隶属关系不够明晰,技术业务工作归农业局指导,党务工作先属市机关党委,后划给市农业局党总支,行政工作直归市政府,人事任免归市组织部门。这么一个较小的单位多头管理,且地处偏僻,使有关部门很难实行面对面的得力管理,矛盾较多,问题突出,日积月累,积重难返。二是领导班子工作不力。原种场单位较小,市管干部仅一两人,历任主要领导到任时雄心勃勃,由于错综复杂的矛盾缠绕,久断不决,时间不长,便失去信心。加之近年来领导班子中存在不团结问题,内部拆台闹矛盾,形不成合力,使主要负责同志无法开展工作,只好任其自然,等待调动,导致全场工作基本瘫痪。二、解决原种场体制问题的原则方案原种场存在的问题已并非一两年,且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我们调查组成员一致认为,迅速解决原种场问题已刻不容缓。而解决的方式拟从理顺体制入手,配备精干有力的工作班子,建立起各项行之有效的制度,使原种场长治久安。解决原种场问题的总体方案是:对外保留淮安市稻麦原种场牌子,对内两个文明建设全部划归席桥乡管理。该方案优点主要是:能够保持原种场机构,便于向上争取资金;通过强化管理,能逐步担负起稻麦原种场生产任务;现有债权债务不会出现平调行为或增加市财政及席桥乡的负担;纳入席桥乡集中管理,能够利用该乡机构齐全,干部整体力量较强的优势,较快的解决原种场存在的各种矛盾,亦不会由此影响与上级部门的关系,并最大限度地减轻因体制变更而造成原种场和席桥乡过大的震动。如市委、市政府同意按该方案实施,根据席桥乡与原种场实际,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请予研究。1、将市稻麦原种场与席桥乡合并,两个文明建设全部划入席桥乡管理。涉及良种繁育任务由市农业局与席桥乡商量。2、保留淮安市稻麦原种场牌子,保留副科级单位,保留干部、工人的原有性质,保留原财政供给渠道,保留已享受的优惠政策待遇。3、经济上仍然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原有和今后的债权债务仍由原种场承担。4、人事安排上给席桥乡增配一名党委副书记,兼任原种场支部书记和场长。其他干部由席桥乡党委根据实际需要任免(现有场内干部一律就地免职,属国家干部根据实际情况使用或调出)。5、建立工作班子,保证划归工作平稳过渡。①请一位市领导牵头,由市委办、政府办、组织部、农工部、农业局、财政局、民政局、区划办、信访局、席桥乡、原种场等单位组成工作班子,确保今年12月底前完成划归工作。②由市纪委或农工部牵头,市监察局、审计局、农业局、开发局、席桥乡等单位组成对原种场集体资产和财务进行审计。③由政法委牵头,公、检、法、司等有关部门参加,对原种场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歪风邪气,保证划归工作顺利进行。6、为保证有案可稽和有利工作开展,市委、市政府有必要以文件或纪要对划归方案予以确定。以上汇报,供领导决策参考。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作文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文案:

今年以来,XX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改革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稳步推进,最大限度地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影响,各项改革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四项改革工作成效
(一)县直机构改革情况
根据省、市要求,通许县积极推进县直机构改革。一是将经济贸易委员会和发展计划委员会改组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撤销了乡镇企业管理局,成立了工业经济发展局(与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合署办公,挂民营经济服务局牌子);撤销了商业公司、外贸总公司、物资总公司,组建了商务局;成立了城管局(与建设局合署办公);将县经贸委领导的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并入县政府办公室,保留牌子。以上单位职能也随之进行了调整。二是对撤销单位的资产及人员进行了清理审核。三是将计划生育委员会、药品监督管理局更名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截止目前,我县县直行政机构32个,县直行政编制核定为435名,现实有在职人员410名;县直一级事业单位11个,核定事业编制223名,现实有在职人员195名。
(二)乡镇机构改革情况
我县共有十二个乡镇,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县委、县政府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乡镇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机构和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尤其是事业单位实行了全员聘用制,每个乡镇都选聘39名工作人员(城关镇49名)。改革前,全县乡镇共有在职职工2300人,改革后为874人,减少1426人,精减1.6倍。目前,各乡镇设党政机构设置3个,即:党委办公室(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牌子),主要负责党委日常工作,综合协调民政、城建、国土行政管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政府办公室(挂计划生育办公室牌子),主要负责乡镇政府日常工作、机关后勤工作;科技兴乡的普及推广,文教卫生、计划生育的组织领导和有关行政管理工作。经济办公室,主要负责乡镇财政、企业的组织领导和有关行政管理工作;农、林、水、牧、机各业的生产和技术服务方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各乡镇事业机构由原来的9个站所合并为4个中心一个所。即农业服务中心(主要负责农业技术推广、农田水利建设及规划,畜牧养殖、林业、农机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文化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乡镇文化市场的规范化管理,活跃农村文化市场);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主要负责村镇规划、土地管理、公路建设、环保、卫生);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主要负责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服务和管理工作);财税所(负责农业税征收、管理、稽查、监督乡镇及所属单位的财政支出)。本次乡镇事业单位改革,使全县乡镇事业站所由原来的108个精简为60个,精简44.4%。人员编制由原来的2547名精简为478名,精简81%。
(三)粮食体制改革工作
全县共有国有粮食购销企业19个,职工总数2038人,目前共分流安置职工1730人,占职工总数的85%,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70%的分流安置任务。其中解除劳动合同1575人,内退79人,协保39人,退休11人,上岗留用308人,占职工总数的15%;遗留待处理26人,占职工总数的1.3%。改革过程中,支付解除劳动合同职工经济补偿金1969万元。
(四)教育改革工作
1、中心学校教育改革情况。顺利完成了全县12所中心学校校长、282所中小学校长的选配工作。严格按照省核定的4378名编制进行了教师的聘任工作,分流了665名超编人员,分流精简率12.3%,撤销了原乡镇教育办,中心学校正式挂牌办公。同时,按照上级要求,从2004年元月,执行了教师新工资标准,并由县财政统一足额发放。此外,县第一中学、实验中学和职业中专也进行了管理体制改革,激活了用人机制,优化了资源配置。
2、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情况。全县撤并中小学校91所,撤并学校校长和教师均得到妥善安置,撤并后遗留下来的旧校舍和校产由各乡镇统一处理,所得收入由撤并后的新学校使用。同时,把民办学校纳入全县统一管理。教育改革后,新学期按照新的布局方案配置和运行,目前运行态势良好。
二、改革所采取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大力宣传。对各项改革工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分别成立了由县级领导任组长、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专项改革领导小组。同时,各乡镇、各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组,在全县上下形成了层层抓改革的工作格局,并制定了改革方案,召开了动员大会,广泛宣传发动。县电视台制作改革专题,在黄金时段播出。各乡镇、县直有关单位悬挂横幅,刷标语10000余条,出动宣传车80余辆,在全县范围内巡回宣传改革政策,切实把改革的各项政策宣传到位,落实到位,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妥善安置,确保稳定。为促进改革的健康发展,对改革后精减下来的富余人员,我们采取得力措施有计划地进行妥善安置。在县直、乡镇机构和教育改革工作中,凡是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全部办理退休手续,对因身体健康状况不能坚持正常工作,不宜上岗的人员,可提前办理退休手续;根据实际需要,为部分人员安排临时性工作,鼓励和引导部分人员创办私人企业;有针对性的选拔一些有文化、懂管理,既有农村工作经验,又有培养前途的人员下村任职。其中我县把劳务输出作为一项分流富余人员行之有效的措施。如我县长智镇在乡镇人事制度改革中制定了《镇政府外出务工优惠政策》,凡外出务工人员保留原级别、原编制、原档案,年终考评定为合格,对非财政供给人员中愿意外出者自批准之日起,每月补助100元。现该镇有83名职工停职外出务工。原镇政府职工孔玉玲,在北京筹资创办的玉玲花卉公司,经过苦心经营,现年销售收入已达50多万元。在粮食体制改革中,主要采取办理退休、内部退休、协议保留劳动关系、解除劳动合同、上岗留用、转岗从业的方式妥善安置分流,离退休职工全部由改制的购销企业接续管理,并享受政策规定的各项待遇。此外,还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外来企业,安置职工就业。如粮食局与武汉黎氏面业机械有限公司合资的挂面厂,已有两条生产线投产,并将逐步扩大到10条生产线。与江苏春丝集团合资新建的总投资为3000万元的面粉厂,目前立项、设计、征地工作已经结束,预计明年九月份投产运营,届时将为粮食系统富余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三)明确责任,加强督导。县委、县政府针对改革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方案,进行统一部署,制定出了相应的奖惩措施,明确责任,签订目标责任书,并抽调县委办、政府办、纪检会、组织部等有关部门人员深入实际,进行督导,确保改革正常进行。
(四)严肃纪律,规范程序。在改革过程中,我们严肃改革纪律,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改革。在乡镇机构改革工作中,我们采取“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层层聘用。在考试时,采取统一命题,统一试卷,统一时间,统一评卷,各乡镇设考场,县直抽出36名同志巡视督查。在考核时,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给予正确评价,当场计分,并将考试考核加分情况予以上榜公布。在粮食体制改革中,坚持以现行的企业改革与劳动法规为依据,做到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有序操作,稳步推进。对省、市拨付的改革配套资金进行严格把关,按规定的用途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审议、报批,做到公正、公开、公平、透明。在教育改革工作中,我们按照自上而下、层层聘用的原则,通过民主测评,群众推荐,择优选聘了中小学校长。通过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各中小学聘任了中层领导。为规范聘用程序,我们对聘用合同制的原则、岗位设置、受聘人员条件、聘任方法及程序、竞岗聘用工作的时间安排、聘用合同的内容与要求、落聘解聘与辞聘、落聘教师分流的措施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并设置、公布了举报电话。
通过以上各项措施的实施,我县各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效果,提高了工作效率,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存在问题
我县的县直机构改革、乡镇机构改革、粮食体制改革、教育改革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新组建单位各项规章制度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完善规范;二是个别职能部门存在权责交叉、职权不明现象;三是安置分流人员压力大;四是改革势必会触及个别人的利益,极个别职工对国家政策不理解,出现上访现象。但我们决不能因为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使改革裹足不前,贻误改革的良好机遇。下步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加大力度,虚心学习外地改革经验,妥善安置分流人员,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各项改革取得圆满成功。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作文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文案:

一、我县土地整理目前现状我县于XX年启动土地整理工作,目前这项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总体上是项目少、面积少、投入低、条件差。近年来,我县先后实施省级投资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1个(面积532公顷,投资规模1650万元);实施省、市、县投资及联合和地方占补项目32个,开发改造低丘岗地1083.5公顷,计划投资3258万元。目前正在申报的地方占补项目有43个,面积约135公顷,计划投资405万元。通过整治,全县近640.5公顷的低丘岗地旧貌换新颜,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010年项目进展情况如下:1、已验收的土地整理项目情况。红安县阚家湾土地开发项目和红安县太平桥联合土地开发项目等4个项目已通过验收。2、已完成的土地整理项目情况。完成了八里等八个片区399亩,火连畈等17个片区1024亩,石家咀232.5亩的地方占补项目和盐店河低丘岗地改造项目2467.5亩,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和当地村组村民的交口称赞。3、正在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情况。申报投资额1600万元,总规模8000亩的红安县永佳河高产农田改造项目,上新集低丘岗地改造项目6500亩已经批准,目前项目正在招标过程中,共有52家公司报名参与。申报总规模为7000亩的永河二期高产农田和地方占补4600亩项目。通过实施这些土地整理项目,不仅确保了我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而且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了我县新农村建设进程,为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用地保障。2010年,我们计划整理基本农田2万亩,低丘岗地开发1万亩,实施地方占补项目0.52万亩,这些项目实施后投入资金近亿元。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土地整理是我县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加快城市化步伐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是,当前在我县开展土地整理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1、领导重视的问题。领导认识到位是搞好土地整理的前提。一些乡镇领导对土地整理的重要意义,对土地整理带来稳定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工业、交通、城市化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因而在工作中不够重视,致使有些土地整理项目迟迟未动工,有些成了半拉子工程。土地整理实际上是按新规划实施村镇改造和农田建设的过程,涉及到大量的拆迁、土地权属关系和群众的切身利益的调整,没有党委、政府扎实细致的工作是难以想象的。因此,要将土地整理作为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措施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2、部门配合的问题。土地整理涉及农业、林业、水利、电力、财政,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等很多部门。要使这些部门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的职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利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积极参与,形成强有力的土地整理的合力。3、周边环境的问题。土地整理项目最终受益的是农民,是利国利民的民心工程。但由于土地整理涉及村组、村民多,施工场面大、周期长,但农民往往仅注重眼前利益,看不到长远、全局的利益。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他们往往采取各种理由阻挠施工,影响项目建设速度。4。资金投入的问题。土地整理工作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其中资金问题是制约土地整理的一个关键问题。近几年来,由于受资金短缺的影响,许多应向国家和省、市上报的土地整理项目,因缺少项目前的踏查、可行性报告、专家论证等前期费用,形成了经费少、土地整理项目少,项目少、项目资金投入更少的局面。三、加快推进我县土地整理工作的几点建议1、在全面掌握全县建设用地农用地未利用地的数量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科学编制《红安县低丘岗地改造专项规划(2010-2012年》,目前这项工作已通过专家评审。2、请县政府成立土地开发整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国土工作的副县长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全面负责全县的土地整理工作。召开有关部门开一次协调会,并以文件的形式明确土地整理的责任分工。3、在项目建设区的确定上,由于农业综合开发与土地整理建设内容在致内容相当,在项目安排上可以相互协调补充,建议县政府协调好各有关部门的关系,集中资金投向高产农田建设项目区,不断提高投资综合效益。4、机构要升格,编制要增加。我县土地整理中心目前为自收自支单位,人心不定,收入不稳,人员经费都非常困难,亟待解决。2010年12月26日,在全市高产农田建设暨低丘岗地改造工作实施现场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刘雪荣明确指出,市、县两级可参照省国土资源厅作法和借鉴外地经验,实行机构升格或主要负责人高配的办法,加强领导力量,配齐配强班子,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将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全额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据了解,我市周边的麻城、团风、武穴、黄梅、蕲春5县市土地整理中心机构已升枯木逢春为副科级,全部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因此,建议县政府出台相关政策,解决我县土地整理机构升格和人员编制。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作文 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文案:

一、xx县绿园稻米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由来发展及现状三站乡农民自发组织的xx县绿园稻米农民专业合作社,经历了组建、成长、壮大、转型的发展过程。XX年3月成立的三站乡农民科技协会。主要是组织农民共同学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产品标准和知名度,共同应对大市场,解决“卖粮难”,“卖粮贱”问题,到XX年以松散型的结合发展到专业合作。从XX年的科技协会会员发展到XX年的稻瓜专业协会,会员有318人,到XX年的绿园稻米农民专业合作社、会员达到918人,从销售环节上合作发展到产前、产中、产后等多环节的合作,从科技合作发展到资金、农产资料等领域的合作。合作社目前仍停留在资金入股上,但已经在土地、农机、科技等其它领域进行了有效合作并取得了效益,做到了“五统一”,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合作社建立了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管理,重大问题由全体社员大会决定。XX年8月经县工商局注册登记,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合作组织,从事合法经营活动。到目前合作社社员有耕地32180亩,大小农机具51台套,3466马力,机械插秧机54台,合作社社员分布3个乡镇12个村屯,合作社资产总额400万元。合作社成立前垧产平均最高15,000斤,现在垧产平均1,7000斤,每垧地增收1900元,每垧地节省生产资料费用300元(种子、化肥、农药统一采购),水稻订单每市斤多卖0.06元,每垧地多收入1020元,每年合作社多收入283万元。二、合作社彰显的优势和活力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以农民为主体,自愿入股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均沾,平等互利,从一开始就蕴藏着勃勃生机和活力,伴随着合作的深入,更加彰显了优势。合作社为社员提供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无偿服务,即使是有偿服务,净得利润最终也回到社员手里,达到了粮食增产、农业和农民增收的目的,其服务涉及到产前、产中、产后,有科技服务,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服务,有资金服务,有市场服务。1、产前生产资料服务为农民节省生产成本,直接增收。XX年合作社为社员统一采购良种30万斤,购进农药42万袋,购进化肥2200吨,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化肥和农药,不但保证了质量而且节省了资金,平均每垧地可节省300元,共节省643500元。2、产前为社员提供资金扶持,XX年全体社员从农村信用社贷款82万元,保证了春耕生产的顺利进行。3、合作社的统分结合的经营机制使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成为现实。合作社内部做到了五个统一。统一购入生产资料(种子、化肥、农药),统一技术标准(工厂化育苗等),统一管理(按标准化进行田间管理),统一包装(产品统一品脾、保证米质),统一销售,XX年合作社与方正县“秋然米业”签订水稻生产订单3万亩,组织社员种植无公害水稻3.5万亩,秋后,“秋然米业”以每市斤水稻高出市场价9分钱收购,为社员增收305万元,平均每户社员增收3322元。4、合作社提高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合作社每年都通过与米业集团签定销售合同为社员销售大米,不但解决了“卖粮难”问题,而且每年每斤水稻都高于市场价格3—5分钱,产品已销售温州、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每种植一垧地合作社管理的水稻可增收45—250元。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作文,希望在写《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关于解决市稻麦原种场体制问题的调查汇报》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