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作文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文字版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7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作文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文字版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作文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文字版文案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作文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文字版文案:

【原文】
范氏(1)之亡也,百姓有得锺(2)者,欲负(3)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4)毁之,锺况然(5)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6)揜(7)其耳。(《吕氏春秋·不苟论·自知》)
【批注】
(1)范氏:即范吉射,春秋时代晋卿,后被智伯所灭。
(2)锺:乐器名,同“钟”。古代一种中空的打击乐器,用铜或铁所制成。
(3)负:用肩背物。
(4)椎:音追,用来敲打物品的器具。
(5)况然:这里指敲钟所发出的声音。
(6)遽:音句,急忙、赶紧。
(7)揜:掩注遮蔽。音眼,通“掩”。
【故事阐述】
春秋时代,晋国的智伯把范吉射消灭以后,有人在范家看到了一口钟,就想把它偷偷背走。但是那口钟实在太大了,根本就背不动。因此他就想把钟敲碎了,然后再一块一块的搬走。不料,一动手敲打钟,钟就发出了阵阵嘹亮的响声。他怕别人听到钟响也来跟他抢夺,于是急忙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他认为这样自己听不见了,那么别人也一样的听不到。
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故事引申为“掩耳盗铃”这句成语,比喻自作聪明的人,妄想欺骗别人,实际只是欺骗了自己。
【讨论】
(1)偷钟的人为什么要用双手捂住自己的耳朵?这是什么行为?
(2)举一个你做过或看过的掩耳盗铃的事情,给你什么启示?请跟大家分享。
【造句练习】
例:做坏事的人总想找借口来为自己脱罪,这只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罢了。
例:他以为涂改成绩单,妈妈就不知道他不及格了,真是掩耳盗铃!
【相似成语】
盗铃掩耳;掩目捕雀;塞耳盗钟;自欺欺人;掩耳盗钟
【课后时间】
请将竽、弦、管、鼓、琴等乐器填在适当的空格中:
( )瑟和鸣
滥( )充数
( )外之音
对牛弹( )
一( )作气
双( )齐下
参考答案︰
(琴)瑟和鸣
滥(竽)充数
对牛弹(琴)
一(鼓)作气
(弦)外之音
双(管)齐下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作文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文字版文案: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小编收集了关于掩耳盗铃的成语故事,欢迎阅读。
春秋时侯,晋国贵族智伯灭掉了范氏。有人趁机跑到范氏家里想偷点东西,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心里高兴极了,想把这口精美的大钟背回自已家去。可是钟又大又重,怎么也挪不动。他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把钟敲碎,然后再分别搬回家。
小偷找来一把大大锤,拼命朝钟砸去,咣的一声巨响,把他吓了一大跳。小偷着慌,心想这下糟了,这种声不就等于是告诉人们我正在这里偷钟吗?他心里一急,身子一下子扑到了钟上,张开双臂想捂住钟声,可钟声又怎么捂得住呢!钟声依然悠悠地传向远方。
他越听越害怕,不同自由地抽回双手,使劲捂住自已的耳朵。“咦,钟声变小了,听不见了!”小偷高兴起来,“妙极了!把耳朵捂住不住就听不进钟声了吗!”他立刻找来两个布团,把耳朵塞住,心想,这下谁也听不见钟声了。于是就放手砸起钟来,一下一下,钟声响亮地传到很远的地方。人们听到钟声蜂拥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成语故事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掩耳盗钟”被说成“掩耳盗铃”,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作文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文字版文案:

经过上一次的经验,这个人又反思了一夜,决定再也不干偷偷摸摸的事了,他暗暗下定了决心。
可当他又经过人家大门前,看到那个精致铃铛时,他的贼心又起了。这次,经过深深地思考,总结上次偷盗的失败经历,吸取了教训,他决定先用棉球把自己的耳朵紧紧塞严,再找块布蒙住自己的整个脸,只露出一双可以随时观察的眼睛,然后用锤子敲破铃铛,再一块一块搬走。在这个人眼里,今天这个主意真是十全十美的呀!既不会被发现认出,也能偷走铃铛,真是个绝妙的办法。
他得意地捂住嘴巴偷笑,“嘿嘿...嘿嘿...”,四下瞅瞅确定无人后,悄悄蒙好脸,把两只耳朵里塞满了棉球,高高举起借来的锤子,使出全身的力气,对着铃铛一锤子敲下去,只听“咣当”一声,铃铛被敲破了,可他也没听见,正准备乐呵呵地搬走呢!还没等他拾起地面上的铃铛片,听到声音的主人,已经迅速跑出来,把他给抓住了。这个人只能又认栽了,这次他还得赔偿敲破铃铛的损失呢!这个人真愚昧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了坏事想让别人不知道是不可能的,自作聪明的结果是自己害自己。要想让别人不知道你做了坏事,除非你不做,否则总有一天会露馅的。”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作文 成语故事掩耳盗铃文字版文案: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成语故事掩耳盗铃》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