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杜甫草堂柴门作文 杜甫草堂柴门图片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导游词 4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杜甫草堂柴门作文 杜甫草堂柴门图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杜甫草堂柴门作文  杜甫草堂柴门图片文案

杜甫草堂柴门作文 杜甫草堂柴门图片文案:

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游览杜甫草堂。
成都杜甫草堂,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
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然而杜甫毕竟是一位有远大政治抱负的诗人,对国家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与忧虑,使他始终不能忘怀现实。因此忧国忧民的诗歌作品,仍然是他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时期写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恨别》、《病桔》-、《枯棕》等著名诗篇都是感人至深的现实主义不朽之作。正因为杜甫在成都的诗歌创作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学财富,所以,后世把成都杜甫草堂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圣地。
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杜甫草堂柴门作文 杜甫草堂柴门图片文案: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杜甫草堂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
杜甫草堂茅屋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了\"茅屋景区\",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
游览草堂不能亲眼目睹杜甫写出不朽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那座名扬古今的茅屋,怎么讲也是一件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使大家更好地领略当年杜甫的生活环境,杜甫草堂博物馆于近年重建了一个“茅屋景区”。
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依据杜甫诗歌的描写以及明代重修草堂时的格局恢复重建的“茅屋景区”。景区内溪流环抱,绿树成荫,竹篱柴扉,芳草青青,营造出“舍南舍北皆春水”、“清江一曲抱村流”、“卜居必林泉”、“柴门古道旁”、“野老篱边江岸回”、“草深迷市井”等杜甫诗句描绘的郊野景象。推开咿呀作响的柴门,左植”四松”,右栽“五桃”,古楠接茅亭,绵竹上青霄,菜圃青青,药栏郁郁,诗人的老妻所画的棋盘仍留在石上,他的小儿女垂钓的钓丝还倚靠在篱边……,所有这一切,都使人感受到诗人生活在这里时那种浓浓的田园情趣。而依川西乡间民居风格建造的简朴茅屋,又印证了杜甫“熟知茅斋绝低小”的描写,令不觉间吟诵出杜甫的《江村》诗:“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参观杜甫草堂,值得一游的地方还有红墙夹道、修竹掩映的花径,碎瓷镶嵌、古雅别致的“草堂”影壁以及风景秀丽、独具魅力的梅苑。妙境入目,各自都有体会,就不用我一一介绍了。
谢谢大家!

杜甫草堂柴门作文 杜甫草堂柴门图片文案:

“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卜林塘幽。”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初建草堂时写的一首诗中的两句。杜甫草堂和浣花溪引起了我很多想象。在我的强烈要求下,五一期间,爸爸和妈妈带我去成都旅游,到达成都的第一天,我们就去了杜甫草堂。杜甫草堂在一个很幽静的竹林深处,从草堂的南门进入,你先看到的是情系草堂展览,然后是大雅堂。大雅堂中有十二位中国古代著名诗人的塑像。他们是屈原、陶潜、陈子昂、王维、李白、白居易、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李清照、辛弃疾。穿过花径就能看到茅屋了。杜甫的茅屋很简陋,除了书房,卧室,再没有什么了。可以看出,杜甫当年特贫穷。生活条件不好。因为人生不得志,所以他经常借酒浇愁,在他59岁的时候,在投靠朋友的途中,贫病交加地去世了。“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河阳县里虽无数,濯锦江边未满园。”此诗作于760年春。杜甫初营草堂,为了美化环境向朋友要树而成诗。杜甫当年穷到一棵树苗都买不起,在这么艰苦的情况下,他却留下了那么多的千古名句。杜甫在草堂住了三年九个月,期间写了二百多首诗。包括我们在课本中学了好多杜甫的诗,如《春夜喜雨》等等都写于草堂。现在我真的来到了草堂,这可是杜甫写这些诗的地方,我看到的景物和他当年看到的真的一样吗?走在草堂的竹林里,坐在水边的木凳上,看着那么多兴致勃勃的游人,看着一幅幅怀念诗人的对联,我忽然间对诗人有了更多的了解,对诗歌有了更多的理解。在草堂卖纪念品的地方,爸爸买了一本《杜甫草堂诗选》送给我,这是今年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除了书,我还有一个更大的收获,那就是我们一家三口为杜甫草堂写了三首诗。爸爸首先赋诗一首:草堂有幸过千年,木槛茅檐比石坚。只因诗人不朽句,锦江绕此为留连。妈妈也做了一首诗:荷塘锦里行人游,草堂茅屋竹林幽,一杯清茶品杜诗,大雅之堂千古留。爸爸妈妈都写了,我也不肯落后,很快也写了四句:诗圣住草堂,草堂名千古,草堂读杜诗,春意正浓浓。春游草堂,我们一家三口边读杜诗边写诗,就连从不写诗的妈妈也写出一首,要说这草堂还真是神奇呢。离开时我们一次次回头,草堂春意浓浓,诗意也浓浓。

杜甫草堂柴门作文 杜甫草堂柴门图片文案:

“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公元769年一个寒冷的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带口由陇右入蜀辗转来到成都。第二年春,杜甫在成都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居住,所住的正是诗中提及的草堂,也就是今天的杜甫草堂。
走入草堂之中,能听见鸟鸣阵阵,恰似欢歌,水声潺潺,好似乐音,穿过那茂密的竹林,望那荷塘之中,荷叶田田,似舞女之裙摆,荷花亭亭,似少女之微笑。我望那荷塘,似乎看见对面也有一人正望着那荷叶,那荷花,正挥毫写下“风含翠筱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这样美的诗句。
望茅屋,过溪桥,经竹林,闻水声,我想要寻着杜甫的脚印去看他曾看过的风景。走入工部祠,我望着一篇篇诗作,似乎看见了杜甫正坐在茅屋中,与我诉说着他的喜怒哀乐,他称赞着那“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的美景,他抒发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他也倾听着“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的忧愁, 挥笔一写,就是他一生的坎坷波折。那颗赤城的爱国之心乘着文字跨越千年的时光来到我们面前,让我们感同他心中的豪情壮志,他的忧国忧民。我站在那诗篇前,细细的品味这文字中的欢与忧……
走出工部祠,天忽然下起了小雨,雨天的屋瓦,浮漾着湿湿的流光。雨敲打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在那朦胧的雨烟之中,被雨淋湿的身上没有半点寒意,或许正是杜甫那颗爱国之心给予了我温暖!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杜甫草堂柴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杜甫草堂柴门》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杜甫草堂柴门》,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杜甫草堂柴门》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