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2000字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读书笔记 5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20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2000字文案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2000字文案:

工作我们面对的是“变化的时间,发展的事物,有着不同需求的伙伴”,因此,我们在工作中不仅要处处讲究尊重人、理解人,更要懂得依靠人、塑造人,要从团队所有人员的长远利益出发,思考问题、落实决策,为他们的生存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只能这样,才能顺利完成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工作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营造和谐环境——“规范出和谐,奖罚人心齐”
“人和为贵,有序才美”,刚性的制度和人性化的管理相统一才能创造出和谐的工作环境。只奖不罚有后腿,只罚不奖怨气生,只有奖罚分明,导向清楚,才能在和谐的环境下实现共同的目标。
二是端正领导思想——“制度求统一,协作出效益”
领导班子的团结是部门取得成绩的前提,在制度的制定时异中求同,在制度执行中共同维护、相互支持,一定能取得1加1大于2的成绩。
三是强化组织实施——“工作多关心,好坏勤评考”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求的不是制度模糊、软弱,强调的是任务执行中人性化的关怀、帮助、鼓励、适度的批评。
四是慎重年终考核——“奖罚皆有度,稳定记心头”
在学校,老师们都属于成熟人,奖罚在经济上的作用已经低于精神上作用,年终考核时必须考虑到完成各项工作的差距,但奖罚额度却不一定要差别太大。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2000字文案:

悠久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具有自己的特色文化。上下五千年,无数圣人贤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一路传承,薪火相传,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大学语文老师让我们读一本关于古代的道理之书。我选择了《大学》。
曾今看到过这样的一段话“闲暇之余,游弋其间,细细品读,感。悟人生,于物欲横流、亲情疏远、道德偏失之今日,不失为国人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的一剂良方猛药。”借老师的安排,重拾“四书”之《大学》,于自身之修养是一次很好的锤炼。《大学》为“四书”之一,作者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宋朝的朱熹把《大学》的原文进行了重新编排,分为“经”和“传”。“经”是曾子记录的孔子的原话,“传”是曾子学生记录下来的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开篇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个纲目”,然后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方面阐述了实现“三纲目”的途径。通篇文辞简约,条理清晰,内涵深刻,对我们如何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立功立业等问题都具有深刻而实用的指导意义。
在《大学》中阐述的八个方面中,我对于“诚意”感受颇深。升入大学,我面对的是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迷茫彷徨,我不知所措。而那时我就告诉自己:“不用害怕,以诚意待人就好,做最真实的自己。”在大学里,我做的每一件事情基本都是以诚心诚意之心。怀着诚意之心我交到一群好朋友。诚意是美酒,年份越久越醇香浓厚;诚意是焰火,在高处绽放才愈是美丽;诚意是鲜花,送之人手有余香。一颗孤独的心需要爱的滋润;一颗冰冷的心需要友谊的温暖;一颗绝望的心需要力量的托慰;一颗苍白的心需要真诚的帮助;一颗充满戒备关闭的门多么需要诚意这把钥匙打开呀!诚意让我拥有很多。读完《大学》后,我更坚信“诚意”会让我在人生道路上更加成功。
在《大学》书中看到这一句话,“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成就一番事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这是每一个人的梦想和追求。然而,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急功近利的浮躁和难以言状的焦虑,成为了我们这个转型社会的突出表现,终日思索成功要诀而不得其门,于是乎,抱怨这抱怨那的,丝毫不审视自己。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定位,明确一个跃之能及的志向目标,保持一颗平常心,做事思虑周详,坚持做人做事善始善终的要求。而不是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半途而废。由于每个人的社会角色、素质能力、生活际遇不同,决定了注定每个人要在不同层面、不同的意义和价值体系上去获得平衡,这种平衡的获得就需要“适可而止”和“知足”的心态去调整。在充满竞争和挑战的环境中成功的关键是要找准自己的定位,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持之以恒地付出应有的努力。在充分认清自我和权衡得失进退之后,一旦目标确定,就要“作之不止”,决不能半途而废。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要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努力给事情一个完美的结局。倘若我们具备了这样一种为人做事的品格和精神,试问成功离我们还会远吗?
看到那句话想到了事业,可是我有反思了一些东西。事业对一个人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不是生活的全部,更不是人生的全部。除了事业,人生的另一头就是婚姻家庭。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存压力之剧增,事业和婚姻家庭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不和谐的音符。多少人为事业和家庭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顾此失彼,多少人为了自己所谓的“事业”而摈弃糟糠之妻,一些人则为了家庭而放弃了自己所热爱的事业。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静静的思考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中国有句俗话:家和万事兴。简朴之间道出了这样一个道理:只有家庭和睦,“后院”安宁,才可能专心做事,才有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由此可见,家庭和睦于事业是何等的重要,可以说是个人事业的基础。这也是《大学》“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所表达的哲理。因此,不论你从事何等崇高的事业,也不论你工作再忙再累,请记住“必先齐家”。
齐家后想到“格物致知”。所谓格物致知,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简单来讲,就是通过实践来获得真知。格物致知,放到《大学》中,也有它的一番意义。我理解为,通过实践活动来获得真理,得到真理后利用真理来诚意。意诚而后心正,正心而后身修。的确如此,只有心意真诚才能够使心态端正,心态端正才能够修身养性,修身养性才能达到一定的境界,一种状态。
读完《大学》后,我在人生道路上有了明确的目标。《大学》中虽然大道理偏多,看似很深奥,但实际上细细体味,在现实生活中还是有很强的实用性的。我们也许不能做到至善至美,但可以以此作为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到身修,也许我们现在还不能治国平天下,但《大学》在于完美自己的行为上,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2000字文案:

然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们会随着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应该注意他们的转变,不然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问题和困难。就像2003年的非典一样。自从十一界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一场非典突如其来,让全国人民不知所措,陷入一种恐慌之中全国人民谈“典”色变。这时党中央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适时做出调整,将全国的重心放到抗击非典上。在党中央的正确指导下,在全国人民万众一心的抗击下,我们取得了抗击非典的胜利。
从矛盾的主次方面来说,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分清事物的主流与支流,对于我们认清形势,正确估计工作中的成绩与缺点,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同学不应求全责备。只要一个同学的优点是主要的,就要肯定他,向他学习。一个同学即使有比较严重的缺点,也要团结他,帮助他。只有这样,才能团结好我们的同学,才能建设好我们的班集体。
毛泽东的矛盾论给予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我们有了正确的理论指导,让我们从中受益匪浅。但我们并不能搞教条注意,经验主义,本本主义,照搬照抄,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一样,要在矛盾论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好;与此同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活用矛盾论中所学的知识,让它为我们的生活增添光彩,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好的解决方法。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作文 《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2000字文案: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首先,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所提倡的“仁义”思想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要害。孟子看到“生”、“利”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而仁、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故有“舍生取义”、“舍利取义”之说。狭义的“仁义”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实则是千百年来对孟子的误解,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三纲五伦已革了命;《中庸》讲:“道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那末,此“仁义”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的“仁义”,实应站在高处,从广义入手:如同道家的“道”、佛家的“菩提”,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孟子的“仁义”也不二致。而这种认识,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部位,任螃蟹用力再猛,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无论事物表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经常化险为夷、转难为易,而绰绰有余。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东西,却举不起一片羽毛;我的视力足以看清秋天野兽毫毛的尖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禾。大王会相信这话吗?”话中所说的显然不符合常理。宣王说:“不会。”孟子说:“显然,一片羽毛举不起来,是因为不肯用力气;一车的柴禾看不见,是因为不肯用目力;百姓不被您爱抚,是因为不肯施恩德啊。所以大王未能做到用仁德统一天下,是不去做,而不是不能做啊。”就这样,孟子让君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比起直话直说的谏臣,孟子所说的让至高无上的君主更容易接受。道理层层递进,就像是设下了圈套,一步一步地让人不知不觉走进去。
当今著名于世界的“系统论”、“系统思考”,虽口口声声反对舍本逐末,而要动态、长远地看事情,说透了:皆可从孟子的仁义思想找到雏形。用毛泽东的话“干振而枝披,将麾而卒舞”,以形容孟子的仁义之道最为恰当不过了。而抓不到仁义精髓的人,有如行走在茫茫沙漠或海洋上,终生疲命于随时浮现的海市蜃楼的追逐中去。
另有一点,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不同流合污的气概。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独行特立者,立场坚定,意识独立;不同流合污者,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不心随物转。有此二者,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用来创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孙子兵法言“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孟子身上得到了体现。当今社会形势风起云涌,常常人置于其中而莫辩方向,倘学得孟子一二,何怕不能惊天地而泣鬼神呢?
虽然研习《孟子》的时间短促,然而孟子光明的仁义之道已足以令人受益终生了,最后,再对孟子的仁义之道作一总结:一是其舍末逐本的思想,二是其独行特立的精神,三是其驾驭形势的气魄。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作文,希望在写《《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读书笔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