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作文 绕梁三日的出处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4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作文 绕梁三日的出处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作文  绕梁三日的出处文案

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作文 绕梁三日的出处文案:

传说战国时期,一位叫韩娥的女子来到齐国,因为一路饥饿,断粮已好几日了,于是在齐国临淄城西南门卖唱求食。她美妙而婉转的歌声深深地打动了听众的心弦,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三天以后,人们还听到她的歌声的余音在房梁间缭绕,人们都说韩娥之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韩娥投宿一家旅店,因为贫困,韩娥遭到了旅店主人的侮辱,韩娥伤心透了,曼声哀哭而去。声音是那么悲凉,凡是听到她歌声的人都觉得好像沉浸在哀怨里。一时间,老幼悲愁,垂泪相对,三日不食,旅店主人只好又把她请回来唱一首欢乐愉快的歌曲。韩娥复为曼声长歌,众人闻之喜跃抃舞,弗能自禁,气氛顿时欢悦起来,把此前的悲愁全忘了。其歌声之动人,乃至于此。
因此后世就有了余音绕梁、 绕梁三日的成语典故,以形容美妙的歌声和音乐的魅力。
【释读】形容音乐高昂激荡,虽过了很长时间,好像仍在回响。
【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作文 绕梁三日的出处文案:

蜀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蛮王孟获联合金环三洞兵马反叛,建宁三郡也归附了孟获,永昌危急。
为了平息后方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首先用离间之计平息了建宁三郡叛乱,解了永昌之急。又用激将之法破了三洞人马。最后诱敌设伏,在锦带山活捉了孟获。诸葛亮让战俘们吃饱饭,然后全部释放,说:“你们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都靠在门上等着你们呢;如果听说战败了,一定会割肚牵肠,眼中流血。你们都回去吧。”诸葛亮又问孟获:“你今天被捉,心服吗?”孟获说:“我不小心中了你的鬼计,怎么会服!你放我回去,让我整顿军马,来决一死战;如果再能捉我,我才心服。”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割肚牵肠”形容非常牵挂,很不放心。

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作文 绕梁三日的出处文案:

余音绕梁, 余音:音乐演奏后好像还留下乐声。仿佛遗留下来的乐声围着屋打转转。形容歌声、乐声高亢、悦耳;使人经久不忘。
· [语出] 《列子·汤问》:“既去;而余音绕梁X;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
[成语故事]
我国古时有一位善歌者韩娥,韩国人。一次她经过齐国,因路费用尽,便在齐国都城(临淄,今属山东)的雍门卖唱筹资。韩娥声音清脆嘹亮,婉转悠扬,十分动人。这次演唱,轰动全城。唱完以后,听众还聚在雍门,徘徊留恋,不肯散去。有人便到旅店去找韩娥,请她再来演唱。
可是旅店老板却对韩娥很不礼貌,韩娥忍不住放声大哭。哭声悲伤凄楚,附近居民,都被感动得流下泪来。由于韩娥的歌声,婉转动听,唱完以后两三天,似乎还有遗留的歌声,在屋梁间缭绕飘荡,一连三天,大家都难过
得吃不下饭。当人们听说韩娥已经出城离去时,立刻派人去追,苦苦挽留。韩娥不便违拗百姓的要求,便回来为大家继续演唱了一次。听众很高兴,几天来的悲伤情绪一扫而空。 《列子·汤问》在描写这一情节时说“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从此,人们称赞歌声或音乐的美妙,余音不绝,就常用“绕梁三日”来比喻。

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作文 绕梁三日的出处文案: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临时代理周瑜的职务,去陆口的时候路过吕蒙屯兵的地方。当时鲁肃还是很轻视吕蒙的,有人劝鲁肃说:吕蒙将军的功名一天天增长,不能拿以前的眼光看待他了,您应该重视这个事情。鲁肃于是去拜访吕蒙。酒到酣处,吕蒙问鲁肃:您担负重任以抵御关羽方面军,打算用什么方法应付突然发生的袭击?鲁肃轻慢地说:临时想办法就行。吕蒙说: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的打算呢?于是就这个问题,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的方法。鲁肃又佩服又感激,从饭桌上跨过去,做在吕蒙旁边,手抚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吕蒙,我不知道你的才能策略竟然到了如此的境地!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和吕蒙结为朋友,告别而去。
当初,孙权对吕蒙蒋钦说:你俩现在一起做当权的大官,应当多学习,对自己有好处。吕蒙说:在军中经常苦于军务繁忙,恐怕没有时间读书。孙权说:我又不是让你做编纂文档经典的博士,只是想让你多涉猎一些历史典故,你说军务繁忙,再忙也不能比我忙呀,我小时候读《诗》《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易》。一直到统帅江东以后读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各家的兵书,自己觉得大有益处。象你们两人,脑筋好用,学了肯定有用,为什么不去做呢?应该赶快把《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学习了。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当年光武帝统帅兵马的时候还手不释卷,曹操也自称是老而好学,更何况是你们
吕蒙就开始学习,终日不倦,他所看的书,连老儒生都比不了.后来鲁肃正式提升,代替周瑜。过来找吕蒙谈话,鲁肃摸着吕蒙的背说:我以前说老弟是一介武夫,只有勇力,但是到了现在,学识也如此渊博,已经不是以前吴的阿蒙啦。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兄长这么说,可是不称职啊。兄长您现在代替公瑾(周瑜的字),已经很艰难了,又和关羽接壤,这个人年长而好学,读《左传》朗朗上口,而且非常有霸气!只是他太自负了,总是气势凌人,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这是他最大的弱点。现在如果和他对垒,应该用单复阵,用卿来对付他。秘密的对鲁肃说了三条计策,鲁肃郑重的接受了,并且保密。
孙权经常叹道:人一边长大,一边这么学习的,象吕蒙蒋钦这样的,没人比的上。已经是荣华富贵了,还能这么学习,轻视财富,好意气,德行兼备的人,来做国家的栋梁,那不是太好了么??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释读】指别人已有进步,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这原是鲁肃夸赞吕蒙学有长进的话,后以形容对人重视,另眼相待。


结语: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在写《绕梁三日(典故、出处、释读)》上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