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作文 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作文 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作文  文案

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作文 文案:

可能是受到《天外飞仙》演绎过后的影响,抛开结尾的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是美好的,他们是同学、是知己、是爱人,他们在一个人的身上找到了多个人的定位。
西晋时,汝南郡南30公里梁庄有一青年叫梁山伯,遵父母之命到红罗山书院求学,路过一个叫曹桥的地方,就在路边的亭子里休息。
离梁庄东十八里有个朱庄,庄上朱员外家有一女儿叫朱英台,十分聪明,一心求学,说服了父母,女扮男装,化名朱九弟,也前往红罗山书院求学。二人相遇在曹桥亭,互问了家乡、年庚,结拜 为弟兄,同赴红罗山书院求学。
红罗山学校四面环水,景色宜人,一次,梁山伯、朱英台和同学们一块玩耍,用石头砸水中嬉戏的鸳鸯。朱英台在扔石头的时候腰闪了一下,同学叫道:“朱九弟象女人一样”。朱英台顿时满脸飞红。
师娘心细,发现了英台的女儿身,就在梁山伯与朱英台的床中间立了块界牌。梁山伯生性憨厚,不知其意,同窗三载也没想到朱九弟是个女的。
英台回家看母,山伯相送十八里。一路上英台作了许多比喻,梁山伯仍是不解其意。最后,朱英台说家中九妹尚未婚嫁,想说与山伯,山伯答应了。来到朱家,英台让山伯在客厅等候,说让九妹出来献茶。
英台换上女儿服装端着茶走了出来。梁山伯诧异地说:“你不是朱九弟吗?”英台说:“九弟即九妹,九妹即九弟”,二人遂私约终身。
北马庄有一秀才马文才,姥娘家是朱庄的,朱员外有心为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成亲,就托马文才的姥娘说媒,许英台于马家,英台无奈,违心应允。
山伯如约前来议婚,英台泪告已晚。山伯气得当场吐血,归家后一病身亡。家人遵嘱将其埋在马乡官路的西沿,碑刻梁、朱姓名,黑红两色。
马文才迎娶朱英台,花轿至马乡村后,突起旋风挡路,朱英台下轿哭祭山伯,墓忽然裂开,英台扑入墓中,墓随即合上。从墓中飞金黄、雪白两只蝴蝶,在天空中翩翩起舞。
在我们这个时代男女同窗再正常不多,很多美好的爱情也都在青涩的年龄有了交集,真心对待那个陪伴你走过青葱岁月的人,想一想你们是何其幸运,因为你们的陪伴比其他人早上好多年。

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作文 文案:

相传东晋时,曾任府台的祝员外有八子一女。小女九妹,名叫祝英台。祝英台想去杭州城求学,又恐父亲阻拦,她便打扮成一位占卦先生,祝员外竟一点也看不出破绽,便同意女儿去杭州城读书。谁知这件事却引起了祝英台嫂子的妒嫉。
祝英台的嫂子也是出身名门闺秀,论品貌、才学,与祝英台不相上下。现在听说英台要去读书,很不服气,妒嫉之心便油然而生。她笑吟吟地上前对祝员外说:“公公,姑娘此去一举双得,实在可喜可贺。”祝员外听了,不解地问:“何谓一举双得?”
“公公,凭姑娘这般聪明伶俐,读上三年书,便是一个‘女状元’,这是一得。”
“那二得呢?”祝员外捋着胡子得意地问。嫂子望一望站在一旁的祝英台,用手掩着嘴低声一笑道:“公公,恕媳妇直心直肚肠,说出来公公和姑娘不要见怪。姑娘三年杭州城归来,祝家门庭还可以抱上一个白白胖胖的外孙皇帝呢!这不是二得嘛!”
英台听了不觉满脸绯红,又羞又气,嫂子从中作梗使刁,实在欺人太甚。可是祝英台要去杭州城求学的志向很坚定。她见嫂嫂这样戏弄她,忽然抬头一看,只见搁几上放着一只高脚花瓶,就二话不说,转身来到了花园,采了一朵活鲜鲜的牡丹,插到了那只花瓶内,并对祝员外说:“父亲,女儿出外读书,一定洁身自爱,今天以这朵牡丹花向父亲赌咒,如果我在杭州城没有守住身子,这花便死在瓶内;如果我在杭州城洁白无瑕,这花一定鲜艳不败。”
祝员外听了,不由满意得直点头,说:“我女儿岂是等闲之辈?作父亲的准你去杭州城求学就是了,希望你早去早归,处处保重。”
第二天,英台和侍女银心女扮男装,高高兴兴赴杭州城读书去了。
祝英台走后,她嫂子经常去察看那朵牡丹。说也奇怪,三月半载都过去了,牡丹花还是鲜艳如常。后来,她心生一计,偷偷把瓶内的水换上了滚烫的开水,以为第二天牡丹花会必死无疑。哪知过了几天,那枝牡丹不但没有枯死,还发出阵阵幽香。嫂子惊得目瞪口呆,觉得此事非比寻常,便再也不敢打这牡丹的坏主意了。直到以后,整整三年过去了,到后来英台读书回到家里,那朵牡丹花还活鲜鲜的同原来的一样。
话说,英台和丫环银心从上虞出发,穿过杏花村,过了桃花店,在一座桥的桥头遇见了一位从会稽山去杭州城求学的梁山伯。两人一见如故,志同道合,于是结成了金兰朋友,并以兄弟相称。这天晚上,他们在旅店住宿,既是兄弟,于是就同床而眠。山伯因旅途困顿,脱衣倒头便睡。他一觉醒来,但见英台还坐在一旁看书。山伯催道:“贤弟,保重身体要紧,还不快点安寝!”英台说:“你睡吧,我不打算睡了。”
“为什么呢?”山伯好生奇怪地问。
“梁兄你有所不知,我晚上睡觉脾气很怪,一旦入睡,不准任何人碰,如果被人碰一下,就会头痛欲裂,所以我还是不要睡的好。”
山伯说:“贤弟,人怎能不睡觉呢,既然不能碰你,我加倍小心就是了。”
“梁兄既然这样说,我遵命就是了,只是我们中间必须放上一杯水,用以作为界线,你看怎么样呢?”梁山伯连声说好,并且亲自打来一杯水放在床铺中间,英台这才和衣躺下。
“贤弟,你睡觉为何不脱衣衫?”山伯看到英台和衣而睡,就又不解地问。
“梁兄你有所不知,我自幼多病,特别怕冷,母亲专门给我做了件衬衫,上面有三百颗纽扣,如果颗颗解开,恐怕天明也来不及的,所以我每晚都是和衣而睡的。”祝英台一本正经地回复梁山伯。梁山伯都信以为真。
从此,祝英台和梁山伯虽然同床共眠,但忠厚老实的梁山伯一点也看不出英台是女儿身。
祝英台和梁山伯双双赶到杭州城拜见先生。那天,先生正端坐在学堂上,只见两人一前一后进门,前面的山伯是左脚进的门。后边的英台是右脚进的门,先生看了,心中暗自对英台产生了怀疑。
后来,先生对英台细细观察,又发现了不少破绽之处。特别是课间休息时,其他学生都一窝峰去厕所解手,惟有英台绝不肯与众人一齐同去,有好几次,祝英台去解手时,其他学生也跟着去,祝英台虽然憋得满脸通红,却推说不去了。
先生猜中了其中原委,一天,在课堂上宣布说:“从今天开始,立一个规矩:学生如要去厕解手,都要轮流进去;一人在内,挂牌示意;谁坏了规矩,重责不饶。”众学生虽然莫明其妙,但只得遵守这个规矩。
花开花落,光阴似箭。山伯、英台在杭州城求学,转眼三个年头过去了,英台已经十分思念父母了,再说总是女扮男装也有许多不便,在征得先生同意之后,祝英台决定回一次家。
英台与山伯三年同窗共床,一旦离别,心中有说不出的离愁别绪,便取出花笺,写了一首诗赠给山伯,诗曰:
忆昔初上杭州城,
与兄陌路两相逢。
来时龙山梅方白,
去日娥江花正红。
三载兄长随左右,
谁知一旦分西东。
与君暂且相分袂,
未审何时会玉容?
山伯接过,逐句细品,想起同窗友情,早已潸然泪下,他也取花笺一张,题诗一首:
当日辞亲谒道宗,
草桥路遇与君逢。
来时莺啭杨枝绿,
三载共窗同日夜,
一朝芸馆别西东。
离情绵绵车难载,
怕看柳枝恋春风。
山伯题诗毕,与英台说:“为兄送你一程。”于是两人出了学堂,往钱塘大道而来。一路上虽然风和日丽,鸟语花香,但两人无心无绪,依依难舍。不久来到了草桥关,英台不免又触景生情,无限感伤,她拉住山伯说:“有道是‘送君千里终有别’,梁兄请留步,这里我吟诗一首送给你。”说着,吟诗道:
偶逢草桥结义来,
百花三度放春苔。
惟有玉梅心耐冷,
不将春意私自开。
山伯听了,但觉诗意十分含蓄,又不解其意,也和了一首诗:
三年共学两情投,
玩月吟风思最幽。
今日别离肠欲断,
会期准约在来秋。
英台听得泪流满面,说道:“梁兄,我家有个小妹子,年方十六,今天我亲口许配与你,约你在来年三七二八月,请你前来我家说亲,希望梁兄千万不要错过了这段姻缘。”英台说完,便和梁山伯挥泪作别。
英台回家后不久,祝员外就作主把她许配给了余姚的一位豪富马文才。
再说梁山伯回学堂后,有一天将英台的诗拿来,请求先生指教。先生一看祝英台的诗暗露着挚爱的真情,就觉察出英台肯定是女儿身,就把实情告诉了梁山伯。经先生的指点,梁山伯这才恍然大悟。当学业完成后,梁山伯喜气冲冲地赶往上虞祝家庄时,英台已经是马家的人了。山伯悔恨交加,回家后茶不思来饭不香,身体渐渐垮了。后来虽然被人荐举,去担任鄞县的县令。但由于他对英台的相思太刻骨了,这样不到一年,便得病身亡了。
一次,英台乘船外出,来至鄞县地界,突然平静的河水波浪滔天,航船颠簸得非常厉害,都快要沉下去的样子。英台只好带着银心上了岸,只见江边立着一块墓碑,上面写道:“会稽梁山伯之墓”。英台一看,泪如泉涌,她双膝跪倒在地上,嚎啕大哭,直哭得天旋地转,飞沙走石,瞬时间大雨倾盆而下,雷电交加。骤然一声巨响,天崩地裂,只见山伯的坟墓裂开了。英台见如此,大喊一声:“梁兄,英台来了!”说完,一跳就跃进了那裂口当中。
裂口闭合之后,雨过天晴,一道彩虹下,有一对硕大无比的彩蝶在山伯墓前翩翩起舞。银心仔细一看,那蝴蝶的花纹分明就是英台的罗裙,于是就拜倒在地上。周围百姓也惊讶万分。当时上虞名人谢安正在朝廷担任宰相要职,于是就把家乡的这件事启奏给了皇上,皇上也深感钦佩,于是当下提笔敕写:“义妇冢”,表彰祝英台的贞节。

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作文 文案:

古时候,有一个姑娘叫祝英台,她生得聪明又美丽,不但会绣花剪凤,还喜欢写字读书。她长到十五六岁了,就一心想到外地的学馆里去读书。
可是,那时候是不让女孩子外出读书的,怎么办呢?英台和丫环商量出一个好主意:假扮成男孩子的模样去求学。于是祝英台打扮成一个公子模样,丫环打扮成书童,俩人互相看了看,还挺像的,不禁高兴地笑起来。
祝英台的父亲正在厅堂里喝茶,忽然看见一个书童领着一位公子进来向他行礼,他慌忙起身答礼让坐,还请问公子尊姓大名。祝英台一看连父亲也瞒过了,别提多高兴了。她于是卸装露出真相,使父亲大为惊讶,嗔怪女儿调皮没有规矩。祝英台趁机向父亲说了要外出求学的想法。父亲说:“自古以来哪有女子外出求学的?即使是假扮成男的,在外生活也有许多不方便。”可是祝英台坚决要去,父亲拗不过她,只好同意了。
祝英台假扮成男子,样子十分英俊潇洒,丫环扮作书童挑着书箱,离开家求学去了。她们走了一程,觉着热了,就来到路旁小亭子里休息。这时,路上走来一个书生和一个书童,也到亭子来歇脚。他们互相问候,祝英台才知道这位书生叫梁山伯,也是到学馆求学的。祝英台和梁山伯谈得十分投机,两人在亭子里就结拜成兄弟,梁山伯比祝英台大两岁,于是祝英台称梁山伯为兄,梁山伯称祝英台为弟,随后高高兴兴一同上路了。
祝英台和梁山伯来到学馆,拜见了老师。老师见到这两位聪明英俊的少年来求学,很是高兴。
老师把他俩安排在同一张课桌上学习。梁山伯对祝英台像对自己的亲弟弟一样,十分关心爱护。两个人从早到晚在一起,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祝英台和梁山伯同住一个房间,祝英台为了不让梁山伯发现她是女的,就把两个书箱隔在俩人的床位中间,书箱上还放上满满一盆水,她告诉梁山伯睡觉时要老实,要是乱滚乱动,把盆里的水弄洒了,她可要告诉老师重重地罚他。所以梁山伯总是规规矩矩,从不乱动,一直没有发现祝英台是个女孩子。
可是祝英台女扮男装的事,早被细心的师娘看出来了。师娘把祝英台叫到跟前,说破了真相,祝英台要求师娘保守秘密,师娘答应了,并对这个聪明的女孩子更加细心关照了。祝英台有什么难处和心事,也都来对师娘讲。
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向老师请了假,又来找师娘。说她和梁山伯同学三年,梁山伯为人诚恳热情,学习勤奋,她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把一个玉扇坠儿交给师娘,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
祝英台将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着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
“前面来到一条河,
河里游着一对鹅,
公鹅就在前面游,
母鹅后面叫哥哥。”
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
“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妆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
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女红妆啊!”
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他们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江边,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了。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在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梁山伯远远望着江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来越远,渐渐地看不见了。
祝英台回到家里,父亲的病早就好了,他让祝英台换成女孩子的装束,不让她再外出读书了。这时恰巧有一家姓马的大财主来求亲,父亲就把祝英台许配给马家的儿子。祝英台坚决不答应这门亲事,她对父亲说她已爱上了梁山伯,并且托了师娘做媒。可是父亲反对说:“从来儿女的婚姻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女孩子自己在外面找男人,像什么话?”硬要祝英台嫁给马家。
自从那天梁山伯送别祝英台后,回到学馆,他继续用心读书,竟把七月七日去祝家提亲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直到师娘拿着玉扇坠儿来,说明祝英台托她提亲的事,梁山伯才恍然大悟,知道了祝英台原来是个女的,她说的九妹就是祝英台自己啊!梁山伯立刻向老师请了假,赶到祝家去和祝英台会面。
梁山伯来到英台家里,看见祝英台完全恢复了女子打扮,显得更加美丽可爱。他说出师娘为他们提亲的事,哪知祝英台一听这话就大哭起来,她说:“梁兄啊,你为什么这么晚才来呀?我父亲已经硬逼把我许配给马家了!”梁山伯一听,又是吃惊,又是难过,心都碎了。俩人就抱头痛哭起来,他们互相发誓,无论谁也不能破坏他们之间深厚的爱情,两个人要永远在一起。他们的哭声被祝英台的父亲听见了,祝员外怒气冲冲地跑上楼来,把梁山伯赶出家门,将祝英台严加看管起来。
梁山伯回到家里,伤心极了,他想念祝英台,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就病倒了,病情越来越重,不久就死了。临死之前,他告诉家里的人,他死后要把他埋在从祝家通往马家去的路边。
马家迎亲的日子到了,花轿抬到祝家门口,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可是祝英台却哭哭啼啼,怎么也不愿意上轿。在她父亲的命令之下,许多人推推拉拉,硬把祝英台推进轿子抬走了。
花轿抬到半路上,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环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坟里去了。
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只见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起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蛱蝶,叫做梁山伯祝英台呢。

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作文 文案:

在苍凉雄伟的嘉峪关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古时有一对燕子筑巢于嘉峪关柔远门内,一日,两燕出关,日暮,雌燕先归,及至雄燕飞回,关门已闭,不能入关,遂悲鸣触墙而死。为此,雌燕悲痛欲绝,不时发出啾啾之声,也一直悲鸣到死。死后其灵不散,击墙有啾啾的燕鸣声。那时候,人们把在嘉峪关内能听到的燕鸣视为吉祥之声。将军出关征战时,夫人就击墙祈祝。以至于后来发展到将士出关前,带着眷属子女一起到墙角击墙求吉,期盼亲人早日归来。这个故事世代相传,直至今日,人们去到哪里,依然都要击墙听燕鸣,以此期盼家人吉祥如意。带着对美好传说的向往,我踏上了嘉峪关去寻找美丽传说的路途。来到嘉峪关柔远门,往日的繁盛已不复存在,只剩肃穆的城池树立在荒野中,穿过城门,站在瓮城之中,天地尽显此方寸之间,抚摸着古老的城墙,闭目凝神,仿佛依稀可以感受到往昔峥嵘岁月里的刀光剑影;顺着瓮城进入主城,顺着石阶拾阶而上,整个嘉峪关尽收眼底,夯土而铸成的长征绵绵不绝,仿佛延伸到天地的尽头,箭楼威严耸立,好像一个永远不知疲倦的战士默默的守护在那里,烽火台、地道、军营等等的一切都在向今天的人们诉说的历史的往事。终于看到那块心心念念的“燕鸣石”,墙面击痕累累,我深深的凝视着那些击痕,心中激动不已,我想每一道击痕的背后应该都有一个美丽而幸福的故事吧。我觉得茫很善良,因为一个小女孩陷到了沼泽里,茫看见了,要去救她,但很多士兵劝他不要救,敌人的大军就要追上来了,但他非要救,茫不顾生命危险拿出绳子,和自己的羊群一起把他拽上来,最后终于成功了,他们一起跑回了营地,这个小女孩叫瑶,后来他们成了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以后也要见到别人有困难就去帮助他,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


结语: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对《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优秀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梁祝同穴化蝶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