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和中秋节有关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话题 5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和中秋节有关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和中秋节有关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文案

和中秋节有关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文案: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节,又称为团圆节。有关中秋,有很多的传说。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穷富、大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烧香拜月,说出心愿,乞求月亮神的保佑。这些事情延续到现在,很多地方就形成了在中秋夜之时烧斗香、放天灯、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说起嫦娥,因为她的美貌,惹人生慕,所以在古时候,很多少女会在中秋相继拜月,祈祷自己貌似嫦娥,面如皎月。据说嫦娥善良地用自己的神力点缀过可爱而真诚的姑娘们!
南宋时期,民间在中秋节以月饼相赠,以取团圆之意。而切月饼却是件讲究之事:全家人应该先在月下祈福,而后一家之主要先预算每份月饼的大小再以虔诚之心准确切开月饼,大家共食,喻为团团圆圆,相依相扶!
很多传说至今已成为大家心中根深蒂固的传统习俗,虽然各地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但无不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明月,本是中秋一大美景,可惜今年的细雨冲淡了月光,有些遗憾,那种一边坐在院子里赏月一边享受着月饼的晚上的向往也随之化为泡影,好是惋惜,不由地念叨:今年八月十五夜,坐在门前盼皎月,边品美味边赏月,意境极佳却难至,晚风习习凉心窝,本念望月不归宿,哪知老天将月藏。唉中秋夜,稍显得有些黯淡,却是另一种深深的意境!

和中秋节有关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文案:

中秋节经典故事一: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节经典故事二: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节经典故事三: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节经典故事四:玉兔捣药
此传说最早见于《汉乐府·董逃行》:“玉兔长跪捣药蛤蟆丸,奉上陛下一玉盘,服此药可得神仙。”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玉兔恐怕是嫦娥在广寒宫中最早的玩伴吧。
小 结:前三大中秋故事处处带有神话传说的影子,关于三者之间的联系,有一说是这样的:相传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交给姮娥保管。逢蒙听说后前去偷窃, 偷窃不成就要加害姮娥。情急之下,姮娥吞下不死药飞到了天上。由于不忍心离开羿,姮娥滞留在月亮广寒宫。广寒宫里寂寥难耐,于是就催促吴刚砍伐桂树,让玉兔捣药,想配成飞升之药,好早日回到人间与羿团聚。
中秋节经典故事五:苗族的跳月
每到中秋之夜,明亮亮的月光照遍了苗家山寨,苗族男男女女全家团聚后,都要到山林空地上,载歌载舞,举行“跳月”活动。
苗族的古老传说,月亮是个忠诚憨厚、勤劳勇敢的青年。有个年轻美丽的水清姑娘,她拒绝了来自九十九州九十九个向她求婚的小伙子,深深爱上了月亮。最后,她还经历了太阳制造的种种磨难,终于和月亮幸福地结合一起。
苗族父老为对他们幸福爱情的怀念,世世代代都要在中秋之夜,沐浴着月亮的光辉,跳起苗家歌舞,并把这一风俗称为“跳月”。青年男女在“跳月”中,相互寻找心上人,倾吐爱慕之情,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白头之好。
中秋节经典故事六:侗族的偷月亮菜
贵州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
中秋节经典故事七:偷瓜送子
贵州省不少地方,流行“偷瓜送子”的习俗。要是谁家不生小孩,村里好心的小伙子们便在中秋这天趁着明亮的月光,来到地里,偷摘一个大冬瓜,刻画出小孩的模样,再把准备好的小孩衣服套在冬瓜上,用竹篮装好后敲锣打鼓抬到这户人家。受瓜人在招待客人后,将瓜放在床上与妻伴睡一夜,第二天将冬瓜煮熟进食,要是以后怀孕了,受瓜人便要好好感谢这群小伙子。

和中秋节有关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文案:

中秋节来历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 中秋节 中秋节 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习俗
围绕着中秋节,自古以来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其中既有各地普遍接受的流行风俗,也有富有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习俗。
吃月饼
中秋吃月饼,和端午吃粽子、元宵节吃汤圆一样,是我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据说唐朝时期已经有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但是月饼作为食品名称并同中秋赏月联系在一起,则是宋代的事情。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文学家周密在《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的名称。传说元末,人们还利用月饼来传递反元信息,说明当时月饼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长期以来,我国人民对制作月饼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明清时期,饼师已经把嫦娥奔月等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一位清朝文人形容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看来和现在的月饼已颇为相近了。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更加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还分成平式、苏式、广式、台式等不同风味。月饼作为吉祥、团圆的象征,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而吃月饼和送月饼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赏月
我国自古就有祭月和赏月的习俗。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我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除了赏月和吃月饼之外,不同地区的人们也都根据自己的地域传统和社会风情来欢庆中秋,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不同的中秋风俗。如南方许多地区盛行中秋赏桂和观潮,老北京流行玩兔儿爷,此外还有广州的树中秋、安徽一带的烧塔、香港的舞火龙等等,很多少数民族也有跳月、拜月等中秋习俗,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我国传统节日文化。

和中秋节有关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神话故事文案:

又是一年中秋节,愿你合家团圆齐欢腾,共度中秋明月夜!小编收集了与中秋节有关的诗句,欢迎阅读。
1、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杜甫:《八月十五夜月》
3、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4、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
5、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 ——苏轼:《水调歌头》
6、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7、 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8、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9、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元好问:《倪庄中秋》
10、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1、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2、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13、 若得长圆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别。——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14、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元好问:《倪庄中秋》
15、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16、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17、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8、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19、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0、 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21、 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2、 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3、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24、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25、 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26、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沈浮。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27、 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28、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29、 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阅读练习及答案--高适》
30、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31、 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32、 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33、 素娥未隔三秋梦,赢得今宵又倚阑。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34、 想见广寒宫殿,正云梳风掠。辛弃疾《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35、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36、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高观国《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
37、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38、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39、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佚名《《孟冬寒气至》阅读习题及答案》
40、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辛弃疾《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41、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2、 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43、 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44、 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45、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46、 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47、 琼楼玉宇。分明不受人间暑。寻常岂是无三五。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48、 遮莫圆明似前度,不知谁续广寒游。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和中秋节有关》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中秋节有关》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和中秋节有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