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教育家名人故事:金山赋诗——王阳明作文 王阳明在金山寺的诗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4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教育家名人故事:金山赋诗——王阳明作文 王阳明在金山寺的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教育家名人故事:金山赋诗——王阳明作文  王阳明在金山寺的诗文案

教育家名人故事:金山赋诗——王阳明作文 王阳明在金山寺的诗文案:

王华考中状元的第二年,派人迎接父亲王伦去北京供养。十一岁的王阳明也跟着爷爷一起去京城。
他们从余姚出发,一路北上,这天来到镇江。当地的学士名流听说来了新科状元的父亲和儿子,便在金山寺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便要吟诗。出于礼貌,众人要状元的父亲先赋诗。可是王伦由于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头晃了半天,竟然没吟出一句。
小阳明急了,不就是吟诗吗?他脱口而出:
金山一点大如掌,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王阳明的这首诗,虽然文字简朴,却气概非凡,境界宏大,既应了眼前之景,更有奇巧的想象。众人都惊呆了,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不假思索出口成诗?
有人怀疑小阳明的诗句是他人写好,预先读熟,再临场显示才华。于是重新出题,要小阳明以《蔽月山房》为题,再赋一首。小阳明略一思索,又随口应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一下,众人更是吃惊。十一岁的小孩子竟然有这样的口气,这样的胸襟!山和月,大和小,远和近,朴素的辩证关系,竟然从一个孩子的口中吐出。
神童啊神童!前程不可估量!大家都对小阳明交口称赞。

教育家名人故事:金山赋诗——王阳明作文 王阳明在金山寺的诗文案:

明成化十八年,十一岁的王阳明到达京城。父亲王华为他请了个先生,让他正式接受儒家经典的系统训练。
在书馆读书期间,小阳明不像其他学子那样听先生的话,循规蹈矩,而是特立独行、豪迈不羁,常常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举动。王华对此深感忧虑,但王伦却坚定地相信,他的孙子原本就与一般儿童不同,是聪慧异常而又胸怀大志的,将来必定能成大器。
有一次学馆先生不在,小阳明又和其他同学一起玩军事游戏。王华得知后很生气,指责小阳明说:“我们家世代都喜欢读书,你学这个有什么用?”小阳明反问道:“读书有什么用?”王华正色道:“读书就能当大官,像我能中状元。”小阳明说:“父亲中状元,子孙世代还会是状元么?只有一代,虽状元也不希罕。”王华实在压不住怒火,打了小阳明一顿。
小阳明感到很委屈,他不明白自己错在哪里。有一次,他很认真地问先生:“什么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呢?”先生也很认真地回答说:“人生的头等大事,就是好好读书,将来能像你父亲一样,登第做状元。”小阳明想了想,怀疑地说:“登第做状元,恐怕不能算是人生头等大事。”先生问:“那么你说什么是人生头等大事呢?”小阳明若有所思,认真地回答说:“只有读书做圣贤,才能算是人生头等大事。”
先生把这话告诉给王华,王华听了哈哈大笑:“小孩子知道什么?他知道什么叫圣贤?”
但是,这个宏伟的志向,王阳明从小就立下了。

教育家名人故事:金山赋诗——王阳明作文 王阳明在金山寺的诗文案:

王阳明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尚未分娩,父亲王华感到奇怪,怀疑是个怪胎。
一天中饭后,王阳明的祖母,上床午睡,刚入睡就做了个梦:屋上仙乐齐鸣,笙笛悠扬,香烟缭绕,旗幡招展,一群仙人驾着祥云,腾空而来。其中一个头戴金盔,身穿金甲的天神,脚踏一片紫云,怀中抱着一个小孩,从天上慢慢下来,落在王家庭院。只见天神一手推开儿媳的房门,高叫一声:“贵人来也”,随即走向房中,将怀中小孩送到媳妇怀里,同时,取出一部《太公兵法》放在桌上,回身出屋,随同一群仙人,驾起彩云而去,仙乐和香烟也就渐渐消失。就在这时,“不好了,王家失火了,快去救火啊!”几声惊叫把祖母从梦中惊醒。
祖母跑出门口一看,邻舍们都担着水桶,端着水盆,蜂拥而来。祖母转头一看,只见儿媳房中一片红光直冲屋顶,还闻到一股扑鼻的香气。她立即三脚并作两步,来到儿媳房门口,伸手正要推门,正好儿子王华开门出来,抬头一见母亲,忙问:“哪里起火?哪里起火?”祖母说:“火在你房中”,王华回头向四周一看,一切都是好好的,说:“母亲,为儿房内并未见火,是你儿媳刚刚生下一子。”这时,邻舍们也都赶来。祖母一看房中果真无火,想起刚才梦境,恍然大悟,当即回身对大家说:“原来是我儿媳做产,一时惊动了大家,过几天就请大家吃蛋。”邻舍们都连声称赞:“火光冲天,定出贵人。”
王阳明到了五岁,还不会开口讲话。但一见书本,就随手抓来,颠三倒四地翻弄着。王华疑心儿子是哑巴,一直闷闷不乐。一天,来了一个游方和尚,口称专治天生聋哑,在王家门前游转不停。王华当即唤进门来,将王阳明领出,交和尚诊看。这个和尚也怪得很,既不搭脉膊,也不开药方,只是用手在王阳明的顶门上拍了一掌,口中念道:“思已慎矣,口可开矣!”只见王阳明眼睛眨了三下,开口就叫:“大和尚,你是客,我是主,我可不做你的弟子。”说完就往门外去玩了。从此,王阳明就会开口讲话了。
王阳明长到七岁,母亲带着他去附近大王庙烧香。当时,他头上扎了三根小辫子,活泼可爱。庙里的惠明和尚早知小阳明是一个聪明伶俐的慧童,很想当面试试。就趁王阳明母亲在大殿拜佛时,将王阳明叫到侧殿,要他对课。和尚先出一课说:“轰字三个车,余斗字成斜。车车车,远上寒山石径斜。”王阳明眼睛一眨,当即就对:“品字三个口,水酉字成酒,口口口,和尚只贪一杯酒。”和尚一想,对到自己头上来了,就又出一课说:“古有李宋仁,今有王守仁,手中一本‘太公法’,不知是兵家?是法家?是道家?”王阳明用手一指和尚说:“古有卜惠明,今有赵惠明。手中一本《金刚经》,不知是胎生?是化生?是卵生?”和尚一听,用手拉住王阳明头上的三根辫子说:“三叉如鼓架。”王阳明不甘示弱,用手指点着和尚的光头说:“一秃如锣槌。”说完,转身跑进三王殿去了。和尚急忙追上去,又指着殿中三座佛像说:“三尊佛像,坐象坐虎坐莲花。”王阳明不加思索,脱口而出:“一个秃驴,偷鱼偷肉偷女人。”和尚听了,怒气冲天,拉住王阳明要打,正好王阳明母亲拜完佛走来,见和尚生气,问是为何,和尚把王阳明的对子说了一遍。王阳明的母亲责怪孩子不该这样无理。王阳明笑笑说:“母亲,是大和尚把话听错了。我说的是‘一位师父,念经念佛念观音。’”说着就向庙门走去。和尚一肚气,急忙追上去附着王阳明的耳朵说:“牛头且喜生鹿角。”王阳明也踮起双脚附着和尚耳朵说,“狗嘴何曾吐象牙。”和尚被王阳明的一句话气得说不出话来。

教育家名人故事:金山赋诗——王阳明作文 王阳明在金山寺的诗文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千古奇人——王阳明的十大经典故事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