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读书笔记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文案

《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文案:

第一种是水平进步,也称广泛进步,意思是照搬已取得成就的经验,直接从1跨越到n;水平进步找一个词代替就是全球化,即把一个地方的经验、技术等有用之物推广到世界各地,中国自改革开放之后的快速发展就是全球化的范例,我们在前面二三十年不断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经验,加入WTO,不断地把自己融入到全球化发展地浪潮中,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第二种进步叫垂直进步,也称深入进步,就是要探索新的道路,即是从0到1的进步。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其他物种,是因为人类有创造奇迹的能力,我们称这些奇迹为科技。垂直进步找一个词代替就是科技。接着上面所述的中国的发展历程,也可以联系到最近几年我们政府用语所体现出来的变化,我们不断在高呼要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要进行产业升级,转型调整,要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这也说明了我们国家在经历了前面二三十年的简单复制之后,仅仅靠投资驱动,只是简单地复制国外的经验,只是搞水平进步已经不行了,需要向更高层级的垂直进步去迈进。
而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利用小团队高效协作的优势,依赖垂直进步,即依赖于新科技的诞生而在市场上立足是创业成功的捷径。因为对于大组织来说,管理者行动比较迟缓,既得利益者也不愿意去冒险,往往不到万不得已不愿意去放弃原先的产品和体系而进行创新,这就给初创型企业留下了一定的创业空间。如何才能够不断创新呢?就是要不断质疑现有的观念,从零开始审视自己所从事的业务,相信这个世界一定有神秘的事物没有被发现,时刻保留一颗探索秘密的心。
经济学家用两个模型解释了两种现象,一种是完全竞争,另一种是垄断。
完全竞争是一种理想的、默认状态,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这些公司没有市场支配能力,其产品价格必须由市场决定,当有钱可赚,就会有新公司加入,这样供求关系变化,价格就会下落,之前的利润就会失去。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从长远来看,没有公司会获得经济利益。垄断则与完全竞争相反,垄断公司没有了竞争,可以自由决定供给量和价格,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创业的道路上,如果你想获得持久的价值和利润,就不能去做一些没有特色的业务,建立一个没有特色的企业。
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的企业,在对外表述自己的企业时,也有两个不同的倾向,那些垄断的企业总是把自己定义为一家多元化公司,把自己所从事的业务归属的分类放大,因为这样他们在这个行业里面的占的份额就小,他们就可以强调自己要面对多么激烈的竞争,从而掩盖自己在某个细分市场已经处于垄断的地位,从而避免被政府检查和审核。而正好相反的是,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他们总是把自己归属到一个很细分地市场中,然后强调自己已经与同行结成了联盟,说自己是多么的独特,尽量弱化市场竞争,以突出自己的实力。比如我们所在的行业,手机维修服务行业,如果你只是一家开门店做手机维修的,那么现在全国有数以十万或百万家的手机维修店,你根本展示不出来你的优势,并且将面对激烈的竞争,如果你说你能做上门服务,那这个能做的公司就不多,如果你有上门服务,还在全国开了几十家城市,那么不仅超越了同行,已经有投资人愿意为你投资,共同期待未来的发展了,创造不一样的业务模式或者管理方式,本身就是创新,它也是科技的一种形式。所以,越是强大越是不愿表现出来,越是弱小却越是要表明自己有多么地强大,这好像与人们为人处世的德性也很像。
作者在书中对于垄断企业还是比较推崇的,他认为垄断企业促进了社会进步,因为他认为垄断利润是垄断企业的创新动机,我觉得他说的这种垄断应该是要加上定语的,即非行业性的垄断。如果企业是依赖于自己的创新和成长,解决了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了垄断地位,成为了垄断企业并获得了垄断利润,它为了能够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他会不断进行创新和变革。但是对于行业性的垄断,我觉得企业是没有创新的动机的,比如中国的能源企业、电信运营商等由政府垄断的企业。这种行业垄断并不能带来创新的动机。
如何才能成长为垄断企业呢?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去考虑:专利技术\/网络效应\/规模效应\/品牌优势。专利技术和品牌优势都比较好理解。网络效应就是指一项产品用的人越多就变得更加有用,比如微信、Facebook,当使用者越来越多的时候,它就会呈现指数级增长并且越来越垄断,再如百度搜索,其实越来越多的人去查询,它的搜索功能就越来越智能,越来越有用。规模经济是指产品的销量足够大时,边际成本就趋近于零,比如软件提供商。
关于竞争,作者的观点是很多时候竞争带来的是两败俱伤。他认为竞争会使人出现幻觉,徒劳去抓一些并不存在的“机会”,并且竞争还会让人分心。我简单理解一下,就是当我们投入一件事情,与竞争对手厮杀的时候,首先我们要去思考这件事情本身是不是值得做,如果这件事情本身不值得做,那么即使你做成了,击败了竞争对手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有点像在一些大公司,内部做了很多事情,花了很多资源,员工们也努力得热火朝天,把自己都感动了,但是实际上到最终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可能公司的客户或用户并没有感受到。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完美的目标市场应该是特定的一小群人,而且要几乎没有竞争对手与你竞争。而不应该是某个巨大市场的一小部分,因为想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大市场中去做到1%的占有率也是很难的。之前听傅盛说过一个故事,说是一些初创型企业在做BP时,喜欢讲自己所在的市场描述得很大,然后以表示自己的企业很有前景,VC经常问的一句话就是:假如BAT做这个行业了,你怎么办?很多初创型的企业就会回答:我们比他们勤奋……我们比他们努力……。但是实际上,这个说法都是不成立的,他举例说微信团队前面几年的某个春节,为了修复一个Bug,团队里面几十个人大年三十都没有回家,在公司加班修改。这种员工的努力程度,以及公司的资源投入,都是小公司没有办法去比拟的,所以在大的范围内你没有办法去跟那些巨头竞争。所以对于初创型企业来说,还是要切入非常细分的市场,然后利用自己的创新和高效,迅速在行业内建立壁垒,这样才能够在市场竞争力躲开那些巨头的截杀,然后再以现有市场为基础,再扩展到稍大一些的相关市场,不断成长。
强调设置目标和计划的重要性,达尔文说,生命就算没有准备,也会自己“演化”。没有计划的进步就叫演化。在商业世界里,只有目标是明确的,认为自己的未来是清晰的,提前了解和预测未来,并努力打造和实现未来才是有意义的。这个理论,我觉得就与“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术的懒惰”这句话所说的道理是一样的。经营一家企业首先要把未来想清楚,瞄准“残局”,到底要建立一家有什么样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怎样才能通过核心竞争力获得垄断利润。如果没有想清楚这些,盲目的努力只会感动自己,却不会感动市场和客户。很多公司在没有想清楚这些的时候,就只会去做“多种组合”的事情,而一个目标明确的人往往会选择一件最该做的事,并专心去做好这件事情。
关于马太效应和幂次法则。这两个名词很多人都很熟悉了,为了加深一下我自己的印象,我再写一遍,马太效应即: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幂次法则,也称帕累托法则,或80-20法则,这个不用解释了。在商业世界里,行业的20%的企业可能会拿走行业80%的利润。而在投资领域,风险投资的回报并不是遵循正太分布,也是遵循幂次法则,即往往是一家头部公司为VC所创造的利润要等于他从其它所有公司所取得的利润总和,所以投资者都要想方设法去找到那些可以从0到1,在行业里面可以成为领袖,并获得可达整个投资基金总值的有潜力的公司。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是最重要的。
关于秘密,优秀的企业一定是建立在开放却未知的秘密之上,企业家一定要坚信世界上存在无数未知的秘密。怎么去发现秘密呢?就是要设立目标,目标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稍作努力就可以达成的目标,第二类是经过不懈努力才能达成的目标,第三类是无论如何努力都达不成的目标。第二类目标是最有意义的。
关于公司的基础,主要是讲述了公司的所有权、经营权、控制权的关系。初创型企业要提倡用股权留住人才,而不提倡高薪,因为高薪会限制管理层员工改变现状的动力,低薪的CEO会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员工或管理层希望拥有公司的股权而不现金,表明员工愿意为公司长期效力,股票是创始人使公司保持长期团结的最好方法。
关于公司的创始人的悖论。极端的创业者形象在世界上早就出现且比比皆是,很多公司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个极其优秀或特别的创始人,但是往往导致公司走向衰落也是因为对于创始人过度依赖。
从好的方面看,企业的创始人多是具备一些特殊素质或者有坚强意志的人,他能够团结一批创始团队,激发员工的斗志,并且做出权威和关键性的决策,使企业在初创时期能够尽快突围成功。创始人之所以能够创办一个企业,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一定是因为他曾经做出了很多正确的决策。作者也说,对于公司,最大的危险是不再相信创始人的神话,错把不信神话当作一种智慧。
很多公司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带有创始人留下来的烙印,并且是因为有了英明的创始人才使企业迅速走向成功,比如联想之与柳传志,海尔之与张瑞敏,小米之于雷军,京东之于刘强东。就此,我也有深刻的体会,十几年前我在BenQ工作的时候,总经理Michael对于BenQ来说也是灵魂人物,或者可以说是神一样的人物,公司从上到下都传承了他的管理和做事风格,没有人去质疑他的决定。这在BenQ在大陆发展的初期,确实起到了统一思想和战略的作用,大家都用整齐划一的风格去做事,团体很有战斗力,效率很高。
但是,对于创始人过度依赖也有其弊端。由于大家不敢去质疑创始人决策,所以,如果创始人做了错误的决策,就可能对公司造成损失,并且由于创始人在团队中的长年累月的被追捧,他就会相信自己具有不依赖他人的神圣能力,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人,而这么认为并代表个体的强大,而是表明他把人们的崇拜或嘲弄错认为事实,BenQ后来走了下坡路除了IT行业的整体衰落之外,也不能说与大家对创始人的过度崇拜没有关系。
所以,我觉得初创期要依赖于创始人,而走出初创期后,还是要靠制度才能够保持公司决策的长久稳定。
就写到这儿了,抽时间会再读几遍,如果再有新的体会,再加到其它文章中去。
谢谢阅读,欢迎交流。作者:HankHu

《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文案:

成功的企业却是一个从无到有,即从0到1创造市场的过程。下面是语文迷整理的《从0到1》读后感,供大家参考。
《从0到1》读后感一:
这本书是关于经商的一本书,是一本心灵鸡汤。
从0到1啥意思?它指的是如果要做大企业,那么需要从事的应该是开创性的产业,而非同质化当前的商业模式。比如前几年特别红火的团购,当时我们号称百团大战。这就是书中提到的从1到N的现象,就是说这个社会上已经存在的相关的公司开展这项业务,而后来者只是瓜分原来的利润,是一个零和游戏,这是利益的重新划分而非增值。
书中的观点认为任何大公司都是靠垄断发展的,虽然这个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公平竞争违背。这个论断放在当下的中国是成立的。石油、电信、能源领域,大国企的垄断带来了巨额的利润。私企方面就BAT而言,腾讯在社交领域、阿里在电子商务领域、百度的搜索领域构建了自己的围墙从而维持了高额的利润。这就要求我们一旦创业,那么选择的领域竟然避开现在已有的,理应预测未来所需的那么只是一个很小的领域,我们需要在小市场占有大份额然后逐步扩展。与其在白菜价的利润行业拼杀,选择一个前言的领域杀入确实是很好的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需要遵循幂次法则。这个法则讲的是80%的财富集中在20%的事情。虽然这几乎成了我们的口头禅,但是这个道理告诉我们不能做投机者,而是做决策者。我们的最主要的精力应该放在最重要的几件事情上面,而不是每个事情都去做,这样的结果就是就几件事情能够产生的价值比其他N多事情的总和还要多。书上说他们有一个实验,在农场里面20%的豌豆占据了80%的重要,虽然这个实验我还是持有怀疑态度但是我觉得这个道理确实需要好好执行。
还有,一个大公司的爆发很多时候是跟领导人相关的。苹果、微软、特斯拉这些大企业,都是在创始人魅力四射的时候壮大的,而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当然平庸与否和股价不一定完全挂钩。亚洲四小龙的壮大,都是跟当时的领导人采用强权政治,或者称之为铁腕政治有关。所以,虽然我们的经济学、管理学试图让我们的企业变成职业化管理,但是我觉得这只适用于守业而非创业。
创业应该清晰明白:
(1)我所从事的是现在缺失,但是未来必需的
(2)专利保护自己
(3)我们是一个团队,彼此了解透彻
《从0到1》读后感二:
前些日子出差较多,在忙碌的行程中,我随手阅读了Paypal创始人彼得.蒂尔写的《从0到1》,当今的发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水平进步从1到N广泛复制;另一种是垂直进步,从0到1探索创新。经济学家们所倡导的完全竞争,看似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但残酷的竞争却吞噬了企业的利润,有些公司不得不破产倒闭。而与之相反的垄断,却让企业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例如:2012年,全美飞机票价平均178美元,每次飞行航空公司只能从乘客身上挣取37美分。同年的google,利润率是当年航空业的100多倍。
世界是动态的,富有创意的垄断者创造崭新的事物,有创意的垄断企业不仅对外界社会没有坏影响,反而使社会更美好。苹果的iOS系统赶跑了微软wince,而在那之前,微软的软件垄断取代了IBM上世纪60年代的硬件垄断。
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中以下面这段文字作为开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在商业中,恰好相反,企业成功各有不同:每个垄断企业都靠解决独一无二的问题获得垄断地位;而失败企业原因却相同:它们都无法逃脱竞争。
我们当下的任务是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从0到1。最重要的第一步是独立思考,重新认识世界,我们才能重构世界,守护未来。
《从0到1》读后感三:
昨天花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看完了中文版的从0到1,其实作为一个没有任何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这本书对我的启发并不是找到开启商业的秘密,反倒像副标题所指出的,能够让你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思考。
相信打开这本书的人一定都会被peter的第一个问题所吸引、产生困惑、渴望得到解答。
问题是:“在什么重要问题上,你与其他人有不同看法?”
我认为在整本书的都始终贯穿这个问题的精髓,你需要和别人不同,展现自己的独特性,
哪怕是疯狂的、神经质的想法,那些独特性不要随着社会规范化的教育被消磨殆尽。
peter指出,做企业和做人是一样的,只有保持自己的与众不同才会有从0到1的可能性,平庸的、大众的、普遍化的思维即使创造了企业,取得了利润,也始终在0到N之间徘徊,仅仅是为全球化做了贡献,并没有推动人类的进步。
这本书有两个点给我启发,第一个是对未来的态度。第二个是初创公司和人生的类比。
先说第一个,peter将人对未来的态度分为对未来不明确的悲观主义、对未来明确的悲观主义、对未来不明确的乐观主义和对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
这四个维度恰好涵盖了大部分人对于自己人生的态度,只不过很多人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走一步算一步,你属于哪一类呢?甚至说,根本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概念,只是这么随时间活着而已。我们不想peter那么宏伟的,我们只谈自己的人生态度。
现在的我,属于未来明确的乐观主义者。我知道自己近五年的人生规划,我要走什么样的路,选择什么样的职业,而不是为了赚钱随便去找一份工作,但同时,没有迈向社会让我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一些盲目的乐观,往往是这种乐观激发了我拥有斗志、激情和必胜的信念。但这究竟会保持多久呢?说不定只是一两年而已,也许在计划失败后我陷入了悲观的情绪,但我会时时刻刻谨记,不论自己是悲观还是乐观,永远对未来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和态度,这样便知道自己顺应着怎样的轨迹向前,而不是盲目、被迫选择了一条自己并不理想的生活。
也就是说,即使整个社会的大环境未来是无法明确的,但你一定要把握和明确自己人生的小方向。
第二个是peter在创业初期所说的风投组合概念,在投资的时候,我们都知道不要把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分化风险,但人生和风险投资恰恰相反。一个人不可能为了拥有多元化的人生同时留住十几种可能性差不多的职业。人生是赌所有家当,孤注一掷,不留后路。
然而peter说学校交给我们的是无差别一般知识,导致现在学生已经成为流水线上的作业,毫无特色,没有差异。我身边毕业的同学大多都进了银行,要么都是在考公务员,其余的等父母安排工作。特别好笑的是,有一个走关系进银行的同学在拿到offer那天请小学同学组织聚会,底气十足的好像自己已经是金融界娇子了。在一般大众看来的成功和出息其实并不是那么正确,也没有必要去羡慕或妒忌,你有属于自己的道路,关键的是,不要人云亦云。
同时,教育将许多人教育成“你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做好。显然,这也是工作中领导的要求,但peter告诉我,做什么非常重要!你应该将你全部的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擅长的事情上,而且在此之前要仔细想想是不是有意义有价值。
这两点告诉我一个道理,全能型人才也许是个骗局,多元化人生也基本属于迷茫状态。所以,不论你是否创业,都应该想想自己是不是应该找到自己明确的、为之努力的事情,哪怕是一个小计划、小目的。就像这本书中的“大学炸弹客”说的,我认为很有道理哎,那就是:
1、稍作努力即可达到的目标
2、不懈努力才能达到的目标
3、怎么努力都达不到的目标
好的人生不就是努力实现前两个,创造各种条件让未来,3成为2,再成为1么。

《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文案:

1. 整体学习与渐进学习:整体学习太在意每一次胜利,经不起失败的打击;而渐进学习把失败作为挑战,从本质上热爱自己所在做的事情。这并不是不在意结果,目标和过程的关系非常微妙
2 无论是在哪个行业,体育也好,商业谈判乃至总体选举辩论也罢,对于一个顶级对手而言,最关键的优势之一就是掌控全局基调的能力。
3 享受成功那一刻,但意识到荣耀是短暂的。接受失败,感受悲伤,感悟失利的心理原因,技术原因日后分析。
4 漩涡效应:犯错依次或者很多次之后给人的打击是非常大的,特别是在这个人之前处于优势的情况下。但是,输赢的差距是非常微小的,有很多方法把成功夺过来。
5 人如其棋风。心理上的微妙变化也会投射到棋盘上。仔细观察对手,看他在等电梯的时候不耐烦的蹭脚,或者在用餐的时候仔细研究他盘子里的豌豆。如果一个人在生活中喜欢把什么都计划妥当,面对这种人就故意把棋局设置得很混乱,让他无法计算,这样他就会从一种不安的感觉跳跃到无知的境地。再假如有一个凭直觉来出棋的对手,他出棋的速度很快并喜欢精练的棋路,这种情况下就把我的每一步棋都下得很精确,使得接下来这盘棋的惟一出路都淹没一场需要耐心的使人头脑麻木的数学计算之中。
我的主要目的不再是追求高超的棋艺,而是通过对象棋的学习研究来探索自我。
6 肌肉和思想一样需要通过不断拓展自己才能够发展,然而如果伸得太长就会有断掉得危险。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现有得一些观点来吸收更多新得知识,却绝对不能放弃太多我们独一无二得内在。
7 成为顶尖得选手并没有什么秘诀,而是对可能是基本技能得东西有更深得理解。每天都学得更深一点而不是更广一点,因为更深一点可以让我们把我们潜力中那些看不到,感受不到但又极具创造力得部分挖掘出来。
8 即使就是用眼睛那么一瞥,你就能单手控制住对方得双手,也许是通过一个角度,或是时间得安排,又或是某种技巧,这样一来对方就陷入极大得危险之中,一只手就可以把对方打败。这个原则适用于几乎所有进行身体接触得运动项目。从一个更深得层面来说,这个原则再攻击来袭力量时都可以被应用到心理上。
在公司谈判,合法交战甚至时战争本身,如果对手从本质上被暂时控制住或是对手要比你花费更大得精力来牵制住整个局面,那你就处于优势之中。
9 作为一名选手我学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在什么能够使人表现的还不错,什么使人表现得很好,什么使人表现得优秀和什么使人表现得卓越这四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逆境时也不懈怠是一个重要因素。
10 一旦我们在某个问题上知识广博起来,那关键问题就变成了:应该如何引导并使用这些信息?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通向精英最核心层面的门户。
11 到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再去捶胸顿足变成了路人皆知的小把戏,但故意稍稍调整我的呼吸节律可能会让对手揣度这是我感觉形式不妙的表现。我天生不会扮演面不改色的纸牌脸。于是我努力将这个特点为我所用。当我信心满满的高高端坐的时候,我的对手反倒会揣度我是不是在故意掩饰什么。着就是心理反作用。时间一长,由于我的表情真实可靠,我的对手都开始相信他们所看到的我。但是,每逢时机恰当或是遇到关键对决时,我故意表现出自信的模样,对手的下一步棋就会左思右想慎之又慎。

《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 《从0到1》读后感心得体会1500字文案:

“时代精神的火花在这里凝冻、积淀下来,传流和感染着人们的思想、情感、观念、意志,经常使人一唱三叹,流连不已。我们在这里所要匆匆迈步走过的,便是这样一个历程”
我曾读过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与宗白华先生以美学理论为主题、具有通史性质的美学散文相比,李泽厚先生的《美的历程》似乎更像是一本广义的中国艺术史纲要——规规矩矩地按照时间顺序对中国各个朝代独特的艺术作品与艺术特质进行美学概述与议论,当然,较纯粹的历史书籍而言加入了更多的个人体悟,是一种自我理解的心灵书写。
全书分为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佗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10个部分,囊括了中国美学的整个历史。从宏观的角度展现了中华民族审美意识产生、形成和变化的历程。
李泽厚先生并未将艺术史独立出来讲述,而是将美学历程与历史事实结合,从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解释美学变化的原因与影响,从源头开始分析当时的社会审美、艺术风格、创作目的出现与流变的前因后果。例如,在第一节“狞厉的美”中解释陶器纹饰的美学风格为何从活泼轻快转向沉重神秘时,就结合了当时的政治形态变动,说明沉重神秘的陶器纹饰是巫史文化的艺术表现,而巫史文化在早期宗法制统治秩序确立过程中起着重要震慑作用;又例如,结合两汉时期的社会思想基础,说明两汉文化中南北交融的特色正是儒学与道学在艺术上的交融表现;而在“宋元山水意境”一章中,则将宋元山水画盛行、且意境远异于六朝的原因归结到阶级差异上,一针见血地分析了门阀士族与世俗地主两个阶级的思考方式、思想境界差异。这样的叙述方式使读者对美学的进化历程理解更清晰深刻,我也不例外,并由此产生了一些思考与感悟。
“……双重性的宗教观念、情感和想象便凝聚在此怪异狞厉的形象之中。在今天看来是如此的野蛮,在当时则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也正因为如此,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作品,包括荷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在那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是有这种无可阻挡的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选自《青铜饕餮》一章)
是的,历史力量,这是古文物审美价值的重要部分。不只是早期巫史文化狞厉恐怖的造型花纹,即使是之后汉唐明清,无论是器具造型还是花纹样式都已经不再符合当下的审美标准了,我们之所以仍然能够感受到它们的魅力,正是“历史”的功劳。除了物质存在的古文物,文字记载中,清朗高洁的隐士、鞠躬尽瘁的贤臣、驰骋沙场的名将……即使他们的经历早已远离我们的时代,我们却仍然会钦慕其人格美。将史学意义上的历史作为审美对象,去发现与体会历史的浩瀚之美、悲壮之美、崇高之美甚至神秘之美。在探讨已经逝去岁月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文化现象中体验历史特殊的美感——即建立了历史审美。
李泽厚先生不愧为美学大家,其文字也同样充满美感,让人来身心愉悦。与此同时,对中国各个朝代的美学特色的把握也一针见血,常使人有恍然醒悟之感,甚至对文字生出了相见恨晚的心情。读罢《美学历程》,自觉受益匪浅。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从0到1》读书笔记及心得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