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作文 独孤皇后主角是谁文案

2019-03-11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作文 独孤皇后主角是谁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作文  独孤皇后主角是谁文案

《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作文 独孤皇后主角是谁文案:

文献皇后独孤氏,名伽罗(公元543——602年),隋朝云中(今大同)人,周大司马独孤信之七女。独孤信见杨坚相貌奇伟,器宇轩昂,故将伽罗女许配为婚,时年十四。隋文帝即位之后,封为文献皇后。
文献皇后柔顺恭孝,谦卑自守,很受隋文帝宠爱。文帝上朝时,她与帝同辇而进,至阁乃止。候其退朝之后又一起回宫,同吃同乐同寝,相顾欢欣。平日生活俭朴,不好华丽,专喜读书,识达古今。文帝治政稍有不妥之处,她就忠心苦劝,于是做了很多有益之事。当时突厥与隋贸易,有明珠一盒,价值八百万,幽州总管殷寿让她买下,她婉言谢绝地说:“如今戎狄屡次侵犯,将士征战疲劳,不如将八百万奖赏有功之士为佳。”此举立刻朝野传闻,受到百官称赞;大都督崔长仁是文献皇后表兄,触犯国家王法,按律当处以斩刑,隋文帝看在皇后情面,有意赦免其罪。皇后进谏说:“国家之事岂可顾私。”遂将崔长仁处死;皇后异母兄弟独孤陀因滋酒逞凶残害百姓,曾受过皇后指责,故而怀恨在心,常以猫鬼诅咒皇后,按律当斩。皇后虽然气得三天没有进食,但最后还是请求文帝赦免其罪,皇后说:“如果独孤陀蠹政害民,妾不敢为其说情。但如今独孤陀是因为诅咒我而犯罪,所以我敢请求赦免他。”于是陀被免死。
文献皇后很有政治才能,每当与隋文帝议论国家大事,看法往往不谋而合,十分一致,故而宫中称为二圣。但她却在确立隋王朝的继承人上犯了错误,对废掉忠厚的长子杨勇,改立比较善于伪装的次子杨广为太子负有一定责任。仁寿二年八月,文献皇后病逝永安宫中,终年59岁,葬于太陵。
独孤氏的父亲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独孤信育有两女,长女儿嫁与北周明帝作皇后,二女儿便嫁给了杨坚。当时的杨坚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他的先祖杨震曾作过东汉太尉,父亲杨忠是北周的柱国大司空,杨坚生就一副与众不同的身材,上身长下身短,比例严重失调,而且面有威严之态,王侯们见了他,常不由自主地感到手足无措,北周太祖曾预言:“此儿风骨,不似世间人。”因此,杨坚虽然受到先辈荫庇而少年出仕,却常常遭皇室猜忌,为避嫌疑,他处处收藏锋芒,韬光养晦,轻易不与人争斗”。这样一个怪人,却被独孤家二小姐慧眼看中,通过媒妁撮合,不满二十岁就嫁进了杨家。
二十年过去了,杨坚虽然极力谦让,但因功勋卓著而被封为北周上柱国,掌握全国兵马,在朝中威望日重。独孤氏为杨坚生有一女五子,他们的女儿长大后作了宣帝的皇后,杨坚成了国老,然而皇室对他的猜忌仍未因之减轻,宣帝曾经多次对皇后示言:“你父若惹火了我,必定诛杀你全家!”
杨家似乎一直生活在皇室的压力之下,但却并不因此而减弱杨坚发展的势头,这时他已重兵在握,羽毛丰满。
不久,正值华年的宣帝因病崩逝,由年幼势弱的静帝继位。杨坚以静帝年幼需辅为名,入朝总揽一切国政,虽不称帝,实已掌握了国家的大权。为此,相州总管尉迟迴不服气,举兵反叛,倡言讨伐杨坚,不料是拿着鸡蛋碰石头,不几天时间就被杨坚全部剿灭。杨坚风闻尉迟迴起兵与宇文氏清王的怂恿有关,剿灭叛军后,他立即软禁了宇文氏清王,从此杨坚便独霸朝政,无人敢于过问了。
静帝迫于形势,封杨坚为隋王,并为他破了不少朝廷礼节,允许他带剑上殿,入朝不趋,备九锡之礼,待遇均在其他侯王之上;后来,在杨坚的要求下,又赐给他原本只有皇帝才能戴的十二旒王冕和天子旌旗,超过了臣子所能享受的最高礼节极限;最后,年幼的静帝自知不是杨坚的对手,自动让位给他,号称隋文帝。顺理成章,王妃独孤氏成了皇后,长子杨勇立为太子,并尽杀了宇文氏诸王,以绝后患。
这时隋文帝是四十岁,母仪天下的独孤皇后也已三十七岁,而她的女儿早已先于她做过一朝皇后了。建立隋朝后,隋文帝认清了前朝没落的原因在于浮夸不实,卓具远见的他力图改革官仪,整顿朝纲,一心建立一个圣明朝代。独孤皇后也不是一个目光短浅、囿于家事的女性,在杨坚取得王位的过程中,她就曾相帮着出谋划策,极为周旋;当了皇后之后,她也决不愿闲坐下来享受荣华富贵,她早已在心中酝酿了一个严治后官的宠大计划。
“小怜玉体横陈夜,忽报周师入晋阳”,前朝亡国的故事,独孤皇后记忆犹新,南朝的张丽华秀发轻拂,搅得陈氏王朝天翻地覆,自古红颜多祸国,独孤皇后为了保住杨家朝廷的长治久安,首先想到的就是帮助皇夫杜绝后宫内讧。她从皇夫那里要来大权,整饬了宫内体制,废除三妃六嫔之惯例,提倡简朴,禁止宫中女子浓妆华服,并对他们的言行举止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允许嫔妃随意亲近皇帝。整个后宫在独孤皇后的把持之下,形成一片静谧肃穆的气氛,因为独孤皇后至高的地位和强硬的手腕,后宫中众嫔妃虽然心中不满,表面上也不得不服从。
除管理好嫔妃外,独孤皇后还十分注意保持与皇夫的感情,她深知必须以自己的柔情和体贴笼住皇夫,才能使他不致于被其他女人所迷惑。每当黎明钟鸣之际,独孤皇后小心翼翼地侍候皇夫洗漱穿戴,然后与他同坐一辇,把他一直送到朝阁,皇帝上朝,自己则在殿下静静地等候,待散朝之后,又同辇返回内宫,这样的行动,她日复一日,不厌其烦地坚持着,使杨坚从不敢怠慢上早朝。在内宫,她对皇夫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皇帝每餐的食谱,每日的装束等事她都亲自过问,妥善安置,让文帝能毫不分心地专理朝政。每至深夜同寝的时候,她常在文帝耳旁回忆往事的情谊,细述夫妻的恩爱,用柔情蜜意来牵系住文帝的心。
好在隋文帝正在致力于国家大事,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在后宫脂粉堆中取乐;而贤慧干练的妻子所推行的种种措施,正是与他的朝政改革可以密切配合,他自然是极力支持的。
一次,独孤皇后与隋文帝约定:“此生永矢相爱,海枯石烂,贞情不移,誓不愿有异生之子。”想到妻子与自己患难与共数十年,总是一心一意辅助自己,惠心可嘉,文帝心中一热,当即答应了皇后誓约。事后,文帝还颇为自豪地对大臣夸耀道;“朕旁无姬侍,五子同母,可谓真兄弟也!岂若前代,多诸内宠。”其实,独孤皇后之所以限制文帝有同父异母之子,也是出于提防异母之子夺位争权的考虑。
隋炀帝杨广独孤皇后不只是管住皇夫不近二色,为了国家利益,她还强力干涉儿子和大臣们的感情生活。独孤皇后为太子杨勇选定了元氏之女为太子妃,按照仪制另立云氏之女为昭训。元妃生性温婉贤淑,端庄有礼,独孤皇后认为她十分适合将来母仪天下,因而对她颇为器重;云昭训却是一个活泼乖巧的女子,相貌俏丽,楚楚动人,相比之下,独孤皇后嫌她失于轻优,立她为昭训本有些勉强,按她的意思是让太子尽量少接近云氏。然而,太子的情感与母亲的心意不同,他对元妃更多的是敬重,而对云昭训却十分宠爱,因此,平时多半是与云氏缠绵一处。对此,独孤皇后听到风声后,心中大为不悦。
这里,杨勇的弟弟晋王杨广正好乘虚而入,他故意装出一副节俭仁孝、不好声色的样子,广泛结交大臣,处处讨好母后。独孤皇后见杨广努力按自己的要求行事,心中自然十分喜欢,她对隋文帝说:“广儿大孝,每听到我们派遣的使节到他的守地,他必定出城恭迎;每次谈到远离朝廷、父母,他都悲泣伤感;他的新婚王妃也可怜得很,广儿忙于政务根本无暇顾及她,我派使婢前在探视。王妃萧氏常常只能和她们同寝共食,哪里象勇儿与云氏,终日设宴取乐。勇儿真是亲近了小人啊!”由于杨广的有意图谋和独孤皇后的评价,杨勇的太子地位变得岌岌可危了。
事情不凑巧,由于太子处境困窘,心存大志的元妃为他担心焦虑,偏偏太子自己却不把这事放在心上,终于导致元氏悒郁成疾,抱憾离开了人世。昭训云氏是一个不甚操心政事的女子,她醉心于儿女之情,这种性格很讨杨勇的欢心,两人卿卿我我,形影不离,就在元妃死后不久,云昭训生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小王子。本来元妃的死就让独孤皇后耿耿于怀,如今太子又违反了她所订下的规矩——“后庭有之,皆不育之,示无私宠”。因此,偏妃生子成了太子杨勇的罪孽,使皇后对他大为不满。
这时,正好晋王杨广由他的守地杨州入京晋见母后。心怀叵测的他在独孤皇后面前暗暗挑拨道:“太子对儿存有异心,屡次派人刺杀为儿,让儿十分惊恐。”独孤皇后本是一个非常精明的人,稍微理智些就不可能轻信杨广的惑言,但因为她已对杨勇产生了很深的成见,所以不加思索地就听信了杨广的一面之辞。怜爱和气愤的情绪一齐涌上她的心头,于是坦白地对杨广说明了她的心意:“勇儿已不成器,抛开正室,专宠云氏,有我在他尚且敢欺负你们兄弟,倘若他成天子之后,太子竞是庶出,你们兄弟还得向云氏俯首称臣,讨得生路啊!”
事情到了这种田地,废除太子一事已毋庸置疑了,因此,在开皇二十年十月,隋文帝在独孤皇后主张下,以太子“情溺宠爱,失于至理,仁孝无闻,呢近小人”的罪名而将他废为庶人。一个月后,在独孤皇后的授意下,晋王杨广被立为太子。
隋文帝杨坚的皇后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的女儿独孤伽罗。
独孤氏十四岁嫁与杨坚之时,要杨坚保证此生不纳妾,杨坚立下誓言: \"不和第二个女人生孩子。\"
独孤氏通晓书史。谦卑自守,恭孝。是杨坚的积极支持者。公元581年,杨坚称帝,建立隋朝,是为文帝。立独孤氏为皇后,长子杨勇为皇太子。
文帝上朝,皇后同辇送行,退朝,她也一同乘辇回寝宫,紧紧地看着文帝,不许他接触其他的女人。皇后崇尚节俭,不喜奢华。幽州总管阴寿曾献给给皇后一匣珠宝。皇后却让将其换成金钱,分给边疆将士。
皇后对外戚要求尤为严格严。她表弟崔长仁,奸淫妇女,被拿在案。文帝看在皇后面上,本要免去其罪,而皇后却不徇私情,把崔长仁处以死刑。宫中上下都十分敬重她,把她与文帝称为\"二圣\"。
有一次,皇后独孤皇后病了,文帝在仁寿宫临幸宫女尉迟氏。皇后闻知把尉迟氏杀死。文帝得讯大怒,帝后之间闹得很疆,皇后请大臣高颖和杨素从中调解,二人和好如初。
独孤皇后共生五个儿子,次子杨广诬陷太子谋反,文帝信以为真,废太子杨勇为庶民,立了杨广为太子。
公元602年八月,独孤皇后病死于永安宫,终年五十岁。皇后死后,文帝放纵声色,后宫又增添了许多美女。他特别宠幸江南美女宣华夫人陈氏和容华夫人蔡氏。由于贪欢过度,一年之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公元604年,文帝死,合葬于泰陵。
更多相关小说推荐:
1.《独孤皇后》独孤伽罗人物剖析
2.《独孤皇后》小说结局
3.《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
4.《独孤皇后》小说内容简介

《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作文 独孤皇后主角是谁文案:

贞懿皇后独孤氏(?—776年)唐代宗李豫皇后。失其何所人。父独孤颖,左威卫录事参军。
天宝年中,李豫为广平王,当杨贵妃外家贵冠戚里,秘书少监崔峋妻韩国夫人杨氏以其女女皇孙为妃。崔妃生子李偲,所谓召王者。崔妃倚母家,颇骑媢。当杨氏被诛后,礼数日渐薄。后来崔氏逝世,独孤氏以姝艳进,居常专夜。广平王即位,册为贵妃。独孤贵妃生韩王李迥、华阳公主。
大历十年逝世,追号为皇后,上谥。唐代宗悼思不已,故殡内殿,累年不外葬。后三年,始诏于都城左边建陵,欲朝夕望见之。补阙姚南仲谏而止,乃葬庄陵。诏宰相常衮为哀册,唐代宗对独孤后厚爱,故送终华广,务称其情,衮极道凄婉,以中帝意。又诏群臣为挽辞,唐代宗择其尤悲者令歌之。
当初,独孤后爱遇第一,宗叔独孤卓为少府监,兄独孤良佐太子中允。
更多相关小说推荐:

《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作文 独孤皇后主角是谁文案:

独孤伽罗不仅在政治作为上可圈可点,其本身也是一位具备鲜明个性的历史人物。
她既有鲜卑女子的英气妩媚、大胆真率,又有汉家女儿的优雅聪慧、柔情体贴,隋文帝杨坚对其可谓言听计从、迷恋终生。夫妻俩五儿五女、一母同胞;同居共寝、并辇上朝;朝夕相伴,情深意长,六宫常年虚设。独孤皇后去世后,隋文帝一下失去了生活的重心,不到两年也随之离开人世。
临终前,隋文帝仍然希望能够在地下永恒的世界里和妻子重逢。生死相随,夫妻情深,无过于此,隋文帝和独孤皇后可谓创造了中国古代帝王后宫生活的奇迹。
独孤皇后虽然深度地参与了国家管理,不仅在后宫辅政,还把触角直接伸到了政治前台,亲自参与处理朝政。但她并无个人野心私欲,而且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堪称母仪天下的贤内助。

《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作文 独孤皇后主角是谁文案:

1.大胆的投资
赵恒的皇后郭氏,贤惠淑德,执掌后宫,善待嫔妃及宫女内侍。郭皇后生性节俭,反对侈靡,同赵恒装神弄鬼、挥霍无度的作为形成鲜明的对比。她不仅自己厉行节约,就是族人进宫探望她,服饰穿得稍微华丽些,她都要严词戒勖。娘家人常在她面前嘀咕,想谋个一官半职,她也从来不答应。正是由于这样,赵恒非常敬重她,夫妻之间相敬如宾,从来没有红过脸。
景德四年(1007年),她跟从赵恒到西京洛阳拜祭诸陵,途中偶染风寒,回京后竟一病不起,虽经太医诊治,没有任何好转,猝然而逝。谥称章穆皇后。
郭皇后去世后,宫中还有数名嫔妃,最得赵恒宠眷的属刘德妃,次为杨淑妃。
刘德妃就是后来有名的刘皇后。说起这个刘皇后,颇有些传奇色彩。
刘德妃原来是一个花鼓女,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当上了嫔妃,此后的一生与宋朝的政治紧密相连,甚至对北宋政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是一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刘氏本名刘娥,太原人,后迁移到四川。父亲刘通为虎捷都节度使、嘉州刺史。随太宗皇帝出征太原,死在途中,刘家自此衰落。其母梦见月亮入怀而怀孕。父亲死在军中时,刘娥还在襁褓之中,被寄养在外婆家,后母亲又病亡。开始,还有外祖父家可以依靠,但外祖父家门庭衰弱、人丁稀少,朝暮也得为生活发愁,刘娥对他们而言,也是一个生活上的累赘。因为无依无靠,刘娥几次想自尽,离开这个苦难的世界。少年贫寒的滋味,使这个本来天真明媚的少女比寻常女子多了更多的欲望和心机。
一天,游乡银匠龚美在刘娥的家门前摆摊,刘娥闲来无事,便在旁边看热闹。
游乡的工匠见多识广,见人能说人话,见鬼能说鬼话,不管是什么人,都能搭上腔,边干活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同你神侃,活干完了,拍屁股走人,下次有幸碰上了,那就是熟人。
银匠龚美看见刘娥后,一下子被小姑娘的姣容吸引住了。心里想,我游乡串巷走遍了四川,阅人无数,从未见谁比眼前这个小姑娘漂亮,按说书人的说法,真的是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是一个任何男子见了都要引起一番冲动的女人。因此,他不由得对刘娥多看了几眼。刘娥被看得有些不好意思,没好气地问道:“你干活呀!怎么老看我?”
龚美说:“我并非心存歹意,只因你的品貌大贵。我阅人无数,从未遇见过像你这样貌美而大贵之相。”
刘娥以为龚美是在调侃自己,有些落寞地说:“我是一个很穷的人,吃了上顿没下顿,连生活都没有着落,谈什么大贵啊!”
“像你这样一个美人,还愁没衣穿、没饭吃吗?”龚美反问道。
刘娥回答说:“你怎么还这样说话,何必要取笑我呢?”
“我也一样是个穷小子,怎样好笑话你?”龚美辩解道。
“那你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呢?”
龚美见眼前这个小姑娘说得天真率直,脑海里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这个小美人身上投资,赌一把,说不定能赚大钱。
龚美虽是一个小生意人,却有独到的眼光,他想在这个小姑娘身上投资,做一笔似乎很难得到回报的投资。
龚美是个聪明的投资人,他在做一笔疯狂的投资,投资对象:美女;期望值:美女变贵妃。
由于有了投资的想法,他便对刘娥讲,说他有一个办法,能使刘娥今后大富大贵,吃不完、穿不尽。
刘娥以为龚美骗人,不想搭理他了。
“我说的是真的。”龚美认真地说,“只要你能够听我的话,暂时忍受屈辱,吃点苦,我保你今后一定能享受荣华富贵。”
刘娥见龚美不像是开玩笑,也有所心动,心里想,从来做人都要能屈才能伸,吃得苦中苦,才为人上人。如果真的能有好日子过,暂时吃些苦、受些罪算不了什么。但她不知道龚美怎样给她带来荣华富贵,半真半假地问道:“你说说看,怎样才能得到荣华富贵?”
龚美知道刘娥心有所动,便对刘娥说出了他的计划,他叫刘娥随他学习鼗鼓,然后一同上京城闯天下,凭她的美貌和自己教给她的技艺,如果能得到哪位王子皇孙的赏识,说不定就可一步登天,荣华富贵也就缠上她了。
刘娥低头想想,觉得自己已是穷困潦倒,呆在这穷山沟里,永无出头之日,出去闯一闯,说不定真能交上好运。只是益州离京城,远隔千山万水,自己一个弱女子,身无分文,怎么去呢?
龚美似乎看穿了刘娥的心事,便说只要她愿意,其他就不用她操心,他能想办法。刘娥说道:“我同你非亲非故,你凭什么要帮助我?”
“我虽是一个银匠,也颇通相术。”龚美说,“你有后妃之相,将来一定能大富大贵。”
“我现在是个穷光蛋。”刘娥仍然不放心地说,“没有什么报答你。”
“我也不富裕,也不要你马上报答我。”龚美认真地说,“只要你日后有了出头之日,不要忘了我就行,当我有困难的时候,接济我一二即可。”
刘娥本是一个弱女子,生活在僻陋的乡间,一日三餐都有问题,那种富贵的生活,是她连想都不敢想的。听龚美说得认真,不像是开玩笑,便提议与龚美结拜为兄妹,日后有了出头之日,一定不忘龚美的大恩大德。
龚美当然是求之不得,两人真的焚香对拜,结为异姓兄妹。然后,两人结伴,一同前往京师。
这趟京师之行,对于刘娥,是走出穷乡僻壤,到京城去碰运气,对于龚美,则是一项投资的开始,投资项目:美人。
2.美人进京
在赴京城途中,龚美教了刘娥一项技艺——打鼗鼓,鼗鼓是一种两旁缀灵活小耳的小鼓,有柄,执柄摇动时,两耳双面击鼓作响,俗称“拨浪鼓”。原本是小商贩用来招徕顾客的道具,配上鼓声唱着曲子,就成了一种说唱艺术。
原来,龚美小时本是个玩鼗鼓的,后来才改行做银匠。他的鼓词鼓术,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经过改良的,有一种独特的风味,格外地新颖别致。刘娥天生丽质,聪颖绝伦,加之心灵手巧,鼗鼓的敲击方法一点即通,教唱的曲儿一学即会,更兼珠喉婉转,唱起曲儿格外动听。有时,她觉得龚美教的词调有不完善的地方,还要自行修改,故她的击打方法和唱的曲调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一路上,两人边走边卖唱,后来又买了一面小铜锣,每当演出的时候,龚美敲铜锣,刘娥打鼗鼓唱曲,居然创造出一种男女合演的花鼓戏。这在当时可是新鲜事儿,二人逢州过县,走一路,唱一路,吸引了不少的观众,甚至还在不少地方引起轰动,不但吃住的问题解决了,而且还略有结余,两人分外高兴。
两人到了京师,在最繁华的地段找了家客栈住下。第二天,便在闹市区找一块空场子,打起鼗鼓,敲响铜锣,摆地摊卖唱。
打鼗鼓的技艺,在京城是一件新玩意儿,以前从没有人这样玩过。京城的特点是人多,而且闲人特多,闲人都喜欢瞧新鲜、凑热闹。他们突然看见一位绝色美人,敲着新奇的鼗鼓,唱着动听的曲儿,一下子就围了过来。刘娥见围的人多了,表演起来格外卖力,有节奏的鼗鼓声,银铃般的歌声,加上苗条的身段,更有卖弄风骚的表演,使围观者如醉如痴,三五日间,便轰动了汴梁城。人们争相前来观看,刘娥的名气也越来越大,两人赚得个钵满盆满。
赵恒此时年方十四岁,被封为襄王,还没有册立为太子。他早就听说蜀中出美人,欲找一名川妹子做侍妾。听说京城来了个唱鼗鼓戏的川妹子,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不但长得漂亮,曲儿也唱得动听,便动了好奇之心,欲前往一睹为快。带了几个近侍,微服去看刘娥的表演。
刘娥虽然年纪不大,但颇通人情世故,见一个气度不凡的公子,带着几个随从挤进来观看,知道定是非常人,便拿出浑身的绝活儿,表演起来格外卖力,甚至有时抽个空儿向这位公子哥飞个媚眼。
赵恒也是情窦初开之时,初见刘娥的花容玉貌,已经被她的美色弄得目眩神迷,再加上刘娥有意地目挑眉语,暗中传情,更惹得他意马心猿、浑身发烧,恨不得冲上前去将这位美人搂在怀里,狠狠地亲上几口,怎奈在大庭广众之下,由不得自己的性子。回到府邸,他立即命人去把打鼗鼓的女子召进襄王府。
问起刘娥的身世,她说自己姓刘,名娥,山西太原人氏,后来流落到益州,祖名延庆,曾在晋、汉时代做过右骁卫大将军。父名通,在太宗朝做过虎捷都指挥使,随同太宗出征太原,中途病逝。母亲不久也病逝,她是由外婆家抚养长大的。后舅家人相继去世,就与表兄龚美游走四方,以卖唱糊口。前不久才来到京城讨生活。说到伤心处,两眼含泪,一副凄切之态,使人越觉得楚楚可怜。
赵恒是越看越爱,越爱越看,当即决定,将刘娥留在襄王府做侍女。
刘娥随同龚美进京的目的,就是要投身公子王孙,谋求荣华富贵,进京不久,就有此奇遇,一步登天进了襄王府,当然是求之不得。
龚美的投资项目,第一步已经成功了。刘娥也如愿以偿,进了富贵官宦人家。
龚美的投资,能够收到回报了,他在等。
3.美人进宫
赵恒贪恋刘娥的美色,才将她收入王府。刘娥进入襄王府后,名义上是侍女,实际上享受着远远超过侍女的待遇。
刘娥进京的目的,就是要找一个公子王孙,过上那荣华富贵的日子。进了襄王府,同襄王赵恒,一个有情,一个有意,一个是含情脉脉,怜香惜玉,一个是移篙近舵,投怀送抱。真是洛皋解珮,幸遇陈思,神女行云,巧逢楚主。两人相怜相爱,如胶似漆,掉进了温柔乡,熔成了鸾凤交。
赵恒的乳母泰国夫人,对来历不明且出身低贱的刘娥十分不满,要求赵恒将刘娥驱逐出襄王府。赵恒正当少年,遇到刘娥这样才貌双全的女子,情投意合,如何能轻易舍弃。乳母见赵恒不听话,便将这件事告诉了太宗皇帝。
太宗听说儿子小小年纪便沉溺于女色,勃然大怒,勒令赵恒立即将刘娥逐出襄王府。
乳母的话可以不听,父皇之命却是难违,万般无奈之下,赵恒只好将刘娥送出宫,表面上是将她送回四川老家,暗地里却将她送到亲信幕僚张耆(原名张旻)的家里。张耆悄悄安排家人悉心照顾刘娥,为了避嫌,他自己每天都睡在襄王府中。
赵恒送走刘娥之后,奉太宗之命,娶了名将潘美第八个女儿为妻,潘氏成了他第一位正妻。赵恒虽然娶了潘氏,但一有机会,就悄悄溜到张耆家与刘娥私会,张耆的家变成了他金屋藏娇之地。
刘娥的处境虽然不那么名正言顺,一般的女子,可能会厌倦这种偷偷摸摸的生活,但刘娥不是寻常女子,此时的她并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借这个机会,在张耆家里博览群书,遍读史经,研习琴棋书画。
赵恒见刘娥如此善解人意,更是对她另眼相看,从心里真正地爱上了这个女人。刘娥是赵恒第一个真正爱上的女人,而且这份爱情终身不变。
投资人龚美在等,他在等投资的最终回报,刘娥在等,她要等那出头之日。资源共享是长远的,等待是漫长的,两人这一等,等了十五年。
十五年后,太宗皇帝驾崩,赵恒即位做了大宋第三代皇帝。赵恒做了皇帝后,立即派人把刘娥接进宫,刘娥终于拨开乌云见太阳,重见天日了。
刘娥进宫之后,立即被封为美人,不久便荣升为德妃。按宋宫制度,皇后以下的命妇主要有妃、嫔两等。妃有贵妃、淑妃、德妃和贤妃四等,嫔的等级则多达十七等,其下又有婕妤为一等,美人为一等,才人和贵人为一等。当时赵恒的第一任妻子潘氏已死,第二任妻子郭氏封为皇后。
刘娥生性机敏,为人机巧多变,对郭皇后十分殷勤,与其他嫔妃相处得也很好,算得上是八面玲珑。由于她很会处理人际关系,宫中嫔妃没有人不喜欢她,包括宫女在内,无人不称她贤德。
时隔不久,刘娥进位修仪,不久,又册封为德妃,地位不断攀升。
刘德妃得宠之后,称龚美为兄,命他改姓刘,然后请求赵恒赐给一个官职。这个聪明的投资人,果然收到了回报。
4.赵祯的身世之谜
郭皇后去世后,宫中还有数名嫔妃,最得宠者当属刘德妃,次为杨淑妃。
此时,赵恒尚无子嗣,故去的郭后虽然生过三个儿子,但个个短命,没有一个活下来;杨淑妃也生了两个儿子,也都先后夭折。刘德妃很想生个儿子,好向赵恒要求继承皇后之位。无奈肚皮不争气,使尽了浑身解数,也没有怀上龙种。这时候的刘德妃,已经是三十七岁的女人了。看来,她是一只不生蛋的母鸡,命中注定不能生儿子了。
赵恒望子心切,又选纳前宰相沈义伦的孙女沈氏进宫为才人。此时的沈氏只有十四岁,又是名门之后,这个女人进宫,对刘德妃在宫中的地位带来了巨大威胁。朝中群臣一直赞成立沈才人为新皇后,赵恒却迟迟不表态,显然,他心里还有个刘德妃。
刘德妃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郭皇后在世的时候,她没有非分之想,当郭皇后没了的时候,她对中宫之位实在是有些心动。但她知道,自己肚皮不争气,不能生儿,如果有儿子,就有了竞争皇后的资本。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移花接木,也就是借腹生子之计。
刘德妃先用自己的侍女李氏的美色去打动赵恒,让李侍女去做赵恒的司寝。司寝的职责,就是给赵恒铺床叠被,当然,只要赵恒高兴,她随时可以在那个床上陪主人睡觉。
刘德妃的目的很明确,自己生不出儿子,就让李侍女去替她生,等她怀了龙种、生了儿子之后,抱过来据为己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是她借腹生子的全盘计划。
李氏是杭州人。父亲李仁德在吴越王时曾任左班殿值,母亲早年去世。吴越归顺于宋廷后,李仁德在迁徙汴梁的途中染病身亡。继母携所生子改嫁,只剩下李氏孤零零的一个人,无以为生,只好削发为尼,在尼姑庵讨一口饭吃。
有一次,刘德妃到尼姑庵拜佛,见李氏相貌娇美、举止从容,料定她是一位大家闺秀,便与她交谈起来。李氏像是遇到了知己,对刘德妃说起了自己的身世。刘德妃顿起同病相怜之感,将李氏带出尼姑庵,收为自己的侍女。李氏文文静静,沉默寡言,深得刘娥信任。
李氏年轻,人也长得漂亮,而且性情温和、善解人意。
赵恒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新来的司寝,不需要李氏主动提出要求,赵恒就临幸了她,由司寝变为侍寝,几度云雨,李侍儿果然怀上了龙种。
一次,身怀有孕的李氏随赵恒出游,不小心碰掉了头上的玉钗,玉钗掉落在地。赵恒暗自祈祷:玉钗若完好无损,当生下男孩。左右取来玉钗,果然完好如初。这虽是一个传说,但既从侧面反映了赵恒求子若渴的迫切心情,也是赵恒无奈之余求助神灵降子的真实写照。
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四月十四日,李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果然是个儿子。
赵恒中年得子,大喜过望,给这个新生婴儿取名受益;并晋封李侍儿为才人。这个受益,后来改名赵祯,就是宋仁宗。
刘德妃没有将这个孩子留在李才人的身边,而是抱过来据为己有,这就是她设想的移花接木之计。刘德妃把李才人生的儿子抱过来后,对杨淑妃说,由她们两人共同抚养这个孩子,杨淑妃为人随和,一口答应了。为了防止真相外泄,刘德妃严厉地告诫宫中的宫女太监,就说孩子是她生的,谁要是说漏了嘴,后果自负。
刘德妃所说的后果是什么,这些宫人清楚得很,除了死,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从此,赵受益的身世成了宫中的一等机密,谁也不敢提这件事。
想到严重的后果,谁敢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呢?
李才人做人向来很温和,眼看自己的儿子被刘德妃抱走,心里虽然不高兴,但慑于刘德妃的权势,也不敢流露任何不满的情绪,否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灾难,可能还会危及儿子的安全。
赵恒宠爱刘德妃,也默许了她抱养李才人之子这件事。
从此,赵受益的起居就由刘德妃和杨淑妃照料,赵受益呼刘德妃为大娘娘,呼杨淑妃为小娘娘。
刘德妃终于如愿以偿了,自己生不出儿子,却堂而皇之地当上了皇子赵受益的生母。
刘德妃以色得幸,专宠后宫,这是私欲所致,幸亏刘德妃虽有心计,却未为恶,事郭后恭敬有加,待杨妃也以和为贵,虽然将宫中侍儿所生之子据为己有,似乎有些不仁道,但她上不敢欺罔赵恒,下也未加害李氏,只不过借此以攫皇后之位,贪图尊宠而已,虽然有些狡诈,但也无大恶。
后世之人不齿刘娥的行为,将这段故事演绎成匪夷所思的“狸猫换太子”,至有狸奴换主之讹传,并说这件事是宦官郭槐一手操办的,包拯三审郭槐,致使仁宗皇帝寒窑认母。这都是捕风捉影、荒唐之谈,都是文人杜撰出来的,描写虽然风趣,但却歪曲了历史。
5.后宫有了新主人
后宫无主,时间长了不行,赵恒不准备再拖了,他决定要立新皇后。
当时的皇后候选人有三个,刘德妃、杨淑妃、沈才人,其中,刘德妃的要求最迫切,而且她还在背后给赵恒吹了不少的枕头风。
册立皇后是件大事,赵恒当然要与大臣们商议一下,不过,他的态度很明朗,就是要册封最宠爱的刘德妃为后,谁知他的话刚出口,就引来了激烈的反对声,翰林学士李迪认为,刘德妃出身寒微,不足已母仪天下,旗帜鲜明地反对立刘德妃为后。
赵恒闻声脸色大变,反驳道:“刘德妃祖父刘延庆在晋、汉的时候做过右骁卫大将军,父亲刘通在太宗皇帝驾前,官至虎捷都指挥,世代将门,怎么能说是出身寒微呢?”
参知政事赵安仁出班启奏,他说沈才人是宰相沈伦的孙女,出自相门,更合适当皇后。
这就是说,沈才人出身名门,历史清白。
看来,大家都不认同刘德妃,对她的履历压根就持怀疑态度,什么祖父是右骁卫大将军,父亲曾任都指挥使,可能都是造假,不足取信。因为这些都是她自己说的,谁也不能证明她的身份。
赵恒见几臣群起反对,蛮横地说:“刘德妃入宫在前,沈才人入宫在后,不能乱了次序。”
堂堂的一国之君,竟然说出了如此荒唐的话,封皇后也要论资排辈,讲究个先来后到。群臣见皇上发了脾气,谁也不敢出声了。
赵恒见大家安静了,放缓了口气说:“朕曾在宫里宣谕,无论哪一个嫔妃,谁先生得儿子,即立谁为后,现在刘德妃生下的皇子已经三岁,君无戏言,朕怎么能自食其言,失信于德妃呢?”
其实,这个儿子到底是谁生的,他自己清楚得很。他为了能使自己心爱的人顺利地登上中宫之主的位子,竟对文武百官撒了个弥天大谎。
群臣听了,再也没有人多言。既然她生了个儿子,而且这个儿子即将立为储君,母凭子贵,皇上力排众议,谁还敢再说什么呢?
赵恒见反对的人闭嘴了,便命丁谓传谕学士杨亿起草诏书。
杨亿为人很正直,他以为这事终不妥,不肯奉旨。丁谓劝道:“学士勉强作了此诏,不愁不富贵啊!”
杨亿摇摇头说:“像这样的富贵,不要也罢,你还是让别人去享受这个荣华富贵吧!”
丁谓见杨亿拒不奉诏,不好强求,只好命令其他学士起草这份立后诏书。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十二月,刘德妃正式被立为皇后,继位中宫。
6.皇后的野心
刘氏原本是益州穷乡僻壤的一个小女子,由于碰上了一个眼光独到的投资人,才走上了飞黄腾达之路。进京之后,凭姿色取宠于赵恒,进宫之后,从美人、修仪、德妃,一直攀升到后宫的最高地位——中宫之主。她的命运,极富传奇色彩。
刘氏当上了皇后,并没有忘记她的投资人兼合伙人龚美,除了命他改姓刘,还给他谋了官爵。这样做:刘后有了宗族,刘美成了国戚。
龚美的投资,终于得到了回报。
龚美改为刘美,成了皇后宗室,既成了皇亲国戚,又得了高官厚爵,身份立即就尊贵起来,不但不像做银匠时被人轻视,反而还有人来巴结他。翰林学士钱惟演得知刘美尚无妻室,立即托人保媒,将自己的妹子嫁与他,做个间接的皇亲国戚。
李才人呢?刘后见她只是恭顺,又由赵恒加恩授为婉仪,不久,进位顺容。
刘娥是该报恩的报恩了,该安抚的安抚了,然后,心安理得地做起了正宫娘娘。
刘娥由一个江湖女子,一跃而成为皇后,是什么吸引了赵恒,铁了心要立她为后,使她在众多嫔妃的竞争之中脱颖而出呢?这不是仅凭脸蛋长得漂亮就能说明这个问题,因为赵恒立她为皇后的时候,她已经是四十三岁的老女人了,无论怎么保养,容颜绝对比不上才十多岁的沈才人。她能够成为中宫之主,得益于她的聪慧和才干。她不仅将后宫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还在朝政方面给予赵恒很大的帮助。
刘娥住在张耆府中等了十五年,苦读了十五年,虽说不上通古博今,但确实是一个多才而有心计的女子。同时,她还有一项特长,就是过目不忘,一篇文章,只需看一遍便能背诵。继位中宫后,更留心时事,博览经史,每当赵恒退朝,批阅天下奏章到深夜,她总是陪伴在身边,看到赵恒对奏章的处理,她都一一牢记于心。赵恒有所疑问,她即引经据典,滔滔不绝,给赵恒提供帮助。这便是史书所记载的:“后性警悟,晓书史,闻朝廷事,能记其本末,赵恒退朝,闻天下封奏,多至中夜,后皆预闻宫阖事,有问辄博引,故实以对。”
正因为如此,赵恒更加看重刘皇后。
从这个时候起,皇后的心里萌发出一种强烈的欲望,这就是,男人能做到的事女人同样也能做到。唐朝的武则天不是在皇帝的御座上也坐了好些年吗?她要让天下的男人看看,女人也能干事。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刘皇后渐渐地就干预朝政了。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作文,希望在写《《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独孤皇后》小说人物独孤皇后介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