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孔子故事汇总篇(4)作文 孔子的故事100篇全集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6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孔子故事汇总篇(4)作文 孔子的故事100篇全集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孔子故事汇总篇(4)作文  孔子的故事100篇全集文案

孔子故事汇总篇(4)作文 孔子的故事100篇全集文案:

38、一次,子夏做莒父的总管,问孔子怎样办理正事。孔子对他说:“不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欲速则不达”,贯穿着深刻的辩证法思想,说明对立的事物可以互相转化。欲成就一番大事业,切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就无法达到高远的目的;也不可贪求小利,否则也不可能做成大事。一个最终走向成功的人,必定是张弛有度、拿捏有准、冷静理智而目光犀利的人。
39、有一回,鲁国一个简朴吝啬的人,用陶器煮食物并自认为很好,就把它送给了孔子。孔子高兴得像接收太牢祭品一样。子路不以为然。孔子说:“好吟诗歌的人能想到国君,吃到美食的人能想到亲人。我不是注重器物本身啊!”俗语言:雪中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对待不同的人,应该用不同的标准。富人帮助你一百元与穷人帮助你一元,尽管数额不同,其爱心是相同的,不可区别高下。这个道理,高高在上者,更应当清楚。
40、一日,冉求苦丧着脸走到孔子面前,对老师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您所讲的道,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呀!”孔子听到这话,对冉求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实在坚持不下去才停下来,现在是你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而不思进取,不想前进!”这是一个关于能力与态度的关系问题,冉求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了抵触情绪,将学业上的差距,归咎于客观。我们常说,态度决定一切。能力固然重要,但态度在迈向成功中的非凡意义,一样不可小视。成就一番事业,没有一股执着的“傻劲儿”,很难有成果。所谓“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故事汇总篇(4)作文 孔子的故事100篇全集文案:

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
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刚才孟李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颜回一听,连忙解释说:夫子误会了,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
孔子叹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时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时候。
【启示】
常言道:眼见为凭,但眼睛所见未必是事情的真相,在平日我们可能经常以自己所见而下了判断,判断的根据可能依就以往的经验,而经 验的形成却是依每个人不同的背景与各种因素而累积的,或多或少夹带着个人的主观意识。
如果只凭所见与经验,同样的事件却因不同人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对“人”无形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对“事”可能因目标错误而功亏一篑。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事情的真相须根据事实性、科学化作判断,经验、眼见往往是主观的,不轻易的论断才可避免许多的误会。

孔子故事汇总篇(4)作文 孔子的故事100篇全集文案:

1、孔子在旅行,经过一个村庄,他看到一个老人,一个很老的老人,他从井里面打水来浇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阳又那么大。孔子以为这个人可能没有听说过现在有机械装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马代替人打水,这样比较容易——所以孔子就过去对老人说:“你听说过现在有机器吗?用它们从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个小时的工作,它们可以在半小时之内就完成。可以让马来做这件事情。你何必费这么大的力气呢?你是一个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岁了。
那个人说:“用手工作总是好的,因为每当狡猾的机器被使用的时候,就会出现狡猾的头脑。事实上,只有狡猾的头脑才会使用狡猾的机器。你这不是存心败坏我吗!我是一个老人,让我死得跟生出来的时候一样单纯。用手工作是好的。一个人会保持谦卑。”
孔子回到他的门徒那里。门徒们问:“您跟那个老人谈什么呢?”
孔子说:“他看起来似乎是老子的门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论点好象是正确的。”
当你用手工作的时候,不会出现头脑的影子,一个人保持谦卑、单纯、自然。当你使用狡猾的机器时,头脑就介入了。那些用头脑工作的人被称为头头:职员的头头,老师的头头——他们被称为头头。不要做头头。即使做一个职员也已经很不好了,何况做职员头头……那就完了。做一个老师已经够糟糕的了,何况做老师头头……要设法成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为它们不狡猾,不够具有竞争性;它们似乎是原始的。试着多用手来工作,你会发现那个影子出现得越来越少了。
2、孔子在游历的时候,碰见三个小孩,有两个正在玩耍,另一个小孩却站在旁边。孔子觉得奇怪,就问站着的小孩为什么不和大家一起玩。小孩很认真地回答:“激烈的打闹能害人的性命,拉拉扯扯的玩耍也会伤人的身体;再退一步说,撕破了衣服,也没有什么好处。所以我不愿和他们玩。这有什么可奇怪的呢?”过了一会几,小孩用泥土堆成一座城堡,自己坐在里面,好久不出来,也不给准备动身的孔子让路。孔子忍不住又问:‘你坐在里面,为什么不避让车子?”“我只听说车子要绕城走,没有听说过城堡还要避车子的!”孩子说。孔子非常惊讶,觉得这么小的孩子,竟如此会说话,实在是了不起,于是赞叹他说:“你这么小的年纪,懂得的事理真不少呀:”小孩却回答说:“我听人说,鱼生下来,三天就会游泳,兔生下来,三天就能在地里跑,马生下来,三天就可跟着母马行走,这些都是自然的事,有什么大小可言呢?”孔子不由感叹他说:“好啊,我现在才知道少年人实在了不起呀!”
3、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在40多年的办学中,共招收了3000多名弟子,其中着名的弟子有72人。子路便是72名弟子中的一个。子路向孔子表示,我像一根笔直的竹杆,生来可做一支好箭。还读书干什么。孔子开导他说,读了书就有了学问,好比在竹箭尾部装上羽毛,前面又安上锋利的金属头,这样箭就更有用了。子路听孔子说得很有理,便拜孔子为师。有一次,子路在孔子家里弹瑟。他人很刚勇,弹出的声音也像打仗一样充满着杀气。孔子是主张“仁”和“中庸之道”的,自然觉得这声音不平和,不满意他说:“他为什么要在我家里弹瑟呢?”孔子的弟子听了老师这话,琢磨出这是老师对子路弹瑟作的不好的评论,对子路的看法顿时有了改变,言语中有些不尊敬。孔子知道后,就对大家解释说:“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进入内室。他已经有了一定的成就,只是没有达到高深的境地。
4、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年,子夏被派到莒父(现在的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老师,向孔子请教说:“请问,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又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子夏表示一定要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就告别孔子上任去了。后来,“欲速则不达”作为谚语流传下来,被人们经常用来说明过于性急图快,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孔子故事汇总篇(4)作文 孔子的故事100篇全集文案:

《荀子·宥坐》记载“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日: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孔子喟然而叹日:吁!恶有满而不覆者哉!宥和右的意思相同,也跟侑意思一样,劝说、勉励的意思,坐同座。古时候的人没有桌椅,只能坐地上,前面是案几。常用的物品放在右边,所以,座位右边是经常关注的地方。宥坐即座右铭。
欹器的底是尖的,它有个特点:空虚时只能歪斜地放着,即“虚则欹”;当注入一半左右的水,就可端正地摆放,就是“中则正”;但注水又不可太满,水太多了,它又会自动侧翻倒,把水都倒了出来,这就是“满则覆”。欹器是对它的俗称,当人们利用它的特性赋予了文化内涵后,又送它一个雅号叫宥坐。
孔子博闻多识,他在鲁桓公庙虽然第一次见到宥坐,却早已知道它的特点,且立即让学生当场实验和讲解施教。这件事不仅反映出孔子知识渊博,同时映了孔子重视实践教育,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孔子故事汇总篇(4)》作文,希望在写《孔子故事汇总篇(4)》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孔子故事汇总篇(4)》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