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作文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介绍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其他 3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作文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介绍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作文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介绍文案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作文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介绍文案: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1]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作文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介绍文案:

汉末三国
孙策:①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②吾得卿,谐也。[8]
孙权:①公瑾雄烈,胆略兼人,遂破孟德,开拓荆州,邈焉难继,君今继之。②(吕蒙)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③孤非周公瑾,不帝矣。④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⑤孤念公瑾,岂有已乎?⑥此天以君授孤也。[28]
曹操: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38]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8]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间。[8]
吕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39]
王朗:周公瑾,江淮之杰,攘臂而为其将。[40]
程普: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41]
诸葛瑾、步骘: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
两晋
陈寿:①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②瑜少精意於音乐[28] 。
陆机:①饬法修师,则威德翕赫。宾礼名贤,而张公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江东盖多士矣。[42] ②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畴入为腹心,出作股肱。
袁宏:①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②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讬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43]
唐宋
严从:周瑜、鲁肃,咸起诸生,鹗视乌林,鹰扬赤壁。然肃为布衣,当襄汉之际,标卖田宅,分财结士,以求人杰:此其志不小也。公瑾推第於孙策,子敬辍粟於周郎:咸有异於人者也。[44]
李白: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
胡曾:烈火西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破英雄百万师。
孙元晏: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45]
李端: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李九龄: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近现代
卢弼:公瑾生长江、淮,谙识险要,出入彭、蠡,久涉波涛,熟筹彼我,用能以寡击众,遁走阿瞒,一战而霸,克建大勋,玄德谓为本文武筹略,万人之英者,岂虚语哉。或曰:公瑾不死,操之忧也,先主亦安能定蜀乎?[70]
蔡东藩:周瑜年第逾壮,方可有为,乃以意气之未除,遽致短命,不无可惜。[71]
吕思勉:周瑜、鲁肃,亦皆可谓为好乱之士也。徒以二三剽轻之徒,同怀行险徼幸之计,遂肇六十年分裂之祸,岂不哀哉。[72]
毛泽东:周瑜是个“青年团员”,当东吴的统帅,程普等老将不服,后来说服了,还是由了他,结果打了胜仗。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作文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介绍文案: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只是周瑜的经典故事,小编收集周瑜的故事,欢迎阅读。
赤壁之战时,为了让曹操上当,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奋勇当先,于是在军事会议上,黄盖假装与周瑜意见不和,甚至出言甚有轻视之意。于是周瑜下令将黄盖斩首,诸将苦苦求情,周瑜将处罚改为笞刑,将黄盖打得卧床不起。这正是做给诈降吴营的蔡瑁张允看的,于是阚泽为黄盖献诈降书,蔡瑁张允又恰好将这一假情报传回了曹营,曹操便深信不疑,以至于后来的赤壁惨败。
周瑜打黄盖后来演变成一条歇后语: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用以比喻两方面都愿意的事情。
东吴英才周公瑾
我曾定义英雄为“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这是刘劭《人物志》上的话)随后又自己加了一条道德高尚。有人指出按照这么说法三国还有几个英雄?—对了!此兄可谓一针见血,我的目的本来就在缩小英雄的范围,先框定在操,亮,瑜三人之内,最后再把我所说的英雄桂冠带在我最心仪的人物周瑜身上。我的英雄之说本来就是耍个小花招,现在自己露馅,目的不言自明。因为按照我说的条件周瑜最符合,所以我今天就在这里具体说说周瑜怎么是个正真的英雄,一个完美的英雄!可能我本人对他很偏爱多少有些溢美之词,但周郎受歪曲这么多年,难得正正名也是应该的。
下面就总论一下他的完美,因是总论文章分几个部分,可能冗长了一点。
一. 周瑜的完美
翻开正史我们可以发现本传中的周瑜好象毫无缺点,确实是个完美之人。周瑜除了符合我上面说的三点外,从另一个角度说他的完美,可说他是一个有德;有才;又有风度和朝气的人。
先说德:他举贤荐能可比鲍叔;折节为国可比蔺相如;谦礼忠君无人能比;性度恢弘众将诚服。如说诸葛亮是高风亮节的话,周瑜在人品道德上也是无可挑剔的。
次说才:他弱冠征伐为东吴开国立下汗马功劳;赤壁又力挽狂澜立下头功;后又亲冒矢石为东吴开拓荆州,丰功伟绩不去多提,单说当时人对他的评价吧,他的文武全才在时人眼中已万众瞩目了。“英隽异才”;“王佐之才”;“年少有美才”;“文武韬略万人之英”,这些就是时人对周瑜才智的评价,而且说这些话的都是当时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有才本已公认没必要再多做文章了。
再说风度,周瑜是出名的儒将,其雅量高至又有曲有误周郎顾的谣言流传,非比那些凶凶武夫,是一个风雅超群的人物。只一句“遥想公瑾当年”其人其貌已使人多么心驰神往了。
最后说说他的朝气,周瑜如果仅具德,才,风度,和诸葛亮也就没什么区别了。(诸葛是名士风度)但他又独具一种朝气,一种锐意进取自信豪迈的英霸之气。对自己人他是谦逊有礼的,但对敌人和挑战他又表现出蔑视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慨:在刘备和周瑜在赤壁战前相会时,当刘备说起兵力太少,周郎“此自足用”的回答是多么有气势,而刘备的拖延在后相比又是多么的猥琐。周瑜的谋略也无不透出这种先发制人,锐意果敢的气质,这就是我最羡慕的“英才天纵”了。但周瑜的豪迈和关羽之流的狂傲又有本质区别,因为他的自信是建立在合理的分析谋划基础上的,非比关羽之流无谓的狂傲换来的只是身败名裂,正因为此周瑜是成功的。他的这种气质和孙策相象,但孙策又是轻佻和嗜杀的,周瑜却是从容娴雅的,就象有人说的他的气质是孙策和诸葛亮的结合,在周瑜身上刚和柔就这么恰到好处的结合了。
如此一个刚柔相济的人物又有无可挑剔的优秀品格和令人赞叹的文武宏才,加之上天又特别偏爱给了他俊美的外貌,内外皆秀又风度翩翩,他称不上完美又有谁能称得上呢?用一句话形容周瑜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他可谓人如其名:周瑜就象他的名字一般如瑾似瑜,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啊!
二. 周瑜历来受到的误解
由于三国演义为了塑造诸葛亮形象把周瑜当作了主要陪衬人物,小说中和他在大众心里的形象完全受到了歪曲。虽然由于历史知识的普及,好多人已知道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并不是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小人,但还是有些人对周瑜有误解,我即说了周瑜完美就要说清这些误解,当然和小说有关的不论,只谈历史层面上的。
误解一:周瑜的成功就是一个赤壁之战,而赤壁之战本是糊涂帐。可能是曹操烧船自走,周瑜是侥幸成功没什么了不起。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作文 三国人物周瑜简介及典故介绍文案:

周瑜英年早逝,公元211年,周瑜病死在出征的路上,时年仅仅36岁。孙权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悲痛万分,亲自为他料理后事。所谓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致死,存属“演义”类的故事。实际上,周瑜性格开朗,谦虚和气。不仅吴郡人对这位战功赫赫的英才敬仰万分,他同时也赢得了对手的尊敬。
自古英雄出少年,周瑜也是其中一人。周瑜从青少年时就辅助孙策创建了江东的基业。周瑜年轻有为,英俊潇洒,吴郡人爱称周瑜为周郎。孙策临终前嘱咐他的弟弟孙权说:\"外事不决问周瑜\"。由此可见周瑜的能力不同一般。
曹操从刘备手中夺取荆州后,实力已经很是强盛,此时的东吴分为两派:主战派和主和派。周瑜是极力主战,他知道曹军的弱点。并和刘备联手在赤壁打败曹军,这也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曹操也因此多年囤守北方不敢南下。
作为赤壁之战的主要人物之一,周瑜随这个著名战役名垂千史。900年后,苏轼还在江边凭吊:“……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