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作文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颁奖词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8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作文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颁奖词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作文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颁奖词文案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作文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颁奖词文案:

2013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沈格桑德吉是悬崖边上的护梦人,她是一名西藏墨脱山区的教师。
2000年,格桑德吉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而是毅然回到西藏。为了让雅鲁藏布江边、喜马拉雅山脚下的门巴族孩子有学上,格桑德吉放弃拉萨的工作,主动申请到山乡小学教学。
墨脱县帮辛乡,因常年泥石流、山体滑坡,是墨脱最后一个通公路的乡。为了劝学,格桑德吉天黑走悬崖、在满是泥石流、山体滑坡的道路上频繁往返;为了孩子们不停课,别村缺老师时她不顾六个月身孕、背起糌粑上路;为了把学生平安送到家,每年道路艰险、大雪封山时,格桑德吉过冰河、溜铁索,把四个月才能回一次家的学生们平安送到父母的身边。
这些年来,为了教好孩子们,格桑德吉将自己的女儿央珍从两岁时一直寄养在拉萨的爷爷家,当一年之后格桑德吉再到拉萨的时候,女儿已经不认识她了。2013年,时逢格桑德吉荣获\"最美乡村教师\",节目组特地邀请了格桑德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到北京。同时,这也是格桑德吉与女儿的第五次见面。
十三年来,在格桑德吉的努力下,门巴族孩子从最初失学率30%,变成到今天入学率95%。她教的孩子有6名考上大学、20多名考上大专、中专,而她自己的女儿却留在了拉萨,一年才能见一次。村民们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的\"护梦人\"。
格桑德吉颁奖词:不想让乡亲的梦,跌落于山崖。门巴的女儿执意要回到家乡,坚守在雪山、河流之间。她用一颗心,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山间更多的灯火。
这就是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之格桑德吉,让我们向这位护梦人,这位辛勤的园丁表达我们的敬意。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作文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颁奖词文案:

在2月10日的夜晚,我在电视机前观看了《感动中国》。里面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都让我感动,给了我许多的收获和启示。
在《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给我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一位少数民族的女教师:格桑德吉。她的事迹让我十分感动:大学毕业后,她以十分优秀的成绩毕业了,但她没有忘记小学教会她知识的故乡,于是她选择了报恩:去故乡支教,帮乡村孩子走出大山,以后更加有出息。她坚守在西藏自治区墨脱县,教孩子们读书。她汇集四周村庄的孩子,让他们接受教育。只要有不上学的孩子,她就会挨家挨户的把孩子从家中请到学校去。为了照顾这130个孩子,她把自己的孩子养在母亲的家里,一年只能见一次面,叫她母亲、外婆都叫妈妈,但她仍然坚持着,把这些孩子送出大山。每到寒暑假,她都要护送这些孩子回家,回家的路十分狭窄,下面是飞腾的江水,她用生命保护这孩子,尽管她十分害怕,但她每次都要把孩子们全送回家,她才肯安心地回到自己的家。
我十分敬佩格桑德吉,为了孩子们,放弃自己留在城市的好前途,回到故乡,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尽管有的孩子被父母留在家里做农活,但她十分有耐心,一家一家劝说,直到父母同意为止,一劝就是一整天。我觉得格桑德吉身上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一定要让更多的乡村孩子走出大山,更有出息,尽管献出她的一生,也没有关系。我们应该向她致敬,让中国的人才更多。还要向和格桑德吉一样的这种乡村教师致敬。
希望中国的乡村教师更多,让农村的孩子接受文化,更有出息。让我们关心农村,使它们不再贫穷落后;关注大山里的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该会多么美好!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作文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颁奖词文案:

《高淑珍:河北的爱心小院》
高淑珍,56岁,河北滦南县司各庄镇洼里村普通农村妇女。
高淑珍的儿子王利国4岁那年得了类风湿,落下了残疾。到了该上学的年龄不能上学。高淑珍心疼儿子,想在家里办个小课堂。后来她发现,附近村庄也有一些因肢残不能上学的孩子,他们都对读书充满渴望。她想让不幸的孩子都能读书,于是在家里办起了学校。
1998年4月,她的“炕头课堂”开讲了,老师是女儿王国光。5个孩子、4张课桌、2块小黑板和借来的旧课本……高淑珍的家里响起了读书声。
这个学校一开就是14年。14年间,她接收了近百名残疾孩子,却从未收过一分钱。高淑珍和女儿每天用自行车接送孩子,中午就在她家一起吃大锅饭。渐渐的,自行车已经接不过来,她一咬牙,买了辆旧面包车。有两个肢残严重的孩子,路上她怕颠坏了,就一直抱在怀里。后来,为了让孩子少受罪,她索性让孩子都住在家里,免费吃住读书。
慕名而来的孩子越来越多,但是高淑珍精力有限,家里地方有限,还债务累累,但是“不”字她始终说不出口。无论多么艰难,她总是尽最大努力,让孩子们的生活过得好一些。高淑珍家承包了20多亩水田,稻谷就是孩子们的口粮。但是歉收的时候,让每个孩子吃饱并不轻松。为了多挣几个钱,她每天天不亮就骑着自行车,驮着批发来的一些日用品去赶集,一骑就是100多里地。有的时候下大雪没有集,高淑珍就走街串户地卖,“我一天出去挣十块二十块,给孩子们买点好吃的,我心里头欢喜,骑着车子都有劲。”她说。
高淑珍爱心小院的故事见诸媒体后,引起强烈反响。爱心小院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捐助,还有不少志愿者从各地赶来实行爱心接力。有的志愿者已经在这里工作了三年多时间,上海一家医院为小院的10个孩子实行了治疗手术。

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作文 感动中国格桑德吉颁奖词文案:

《李文波:守礁二十年的南海卫士》
李文波,男,48岁,山东平度人,中国海军南海守礁士兵。
李文波21岁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当年入伍,三年后赴南沙永暑礁守礁。
20多年来,他先后29次赴南沙执行守礁任务,累计守礁97个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军内外气象部门提供水文气象数据140多万组,创造了国内守礁次数最多、时间最长、成果最丰的纪录,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高度评价。
长期恶劣环境下的生活,李文波的身体大不如从前,风湿病越来越重,但他仍然坚持一次不落地守礁,还经常顶替战友。除了坚守岗位,李文波还不断创新,为守礁工作总结经验,编写教材。他设计出了南沙第一套水文气象月报表程序,还编撰完成了《海洋水文气象观测教材》。
为了守礁,李文波亏欠家里太多。他新婚5天后回到南沙,20多年来,与妻子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不到3年。2003年4月,李文波第一次回到老家,才知道母亲已经卧病在床3年,2005年9月,母亲病危,李文波回到老家陪伴母亲仅十天,就接到执行南沙守礁的命令,在前往南沙的舰艇上他接到了母亲病逝的消息,一个人长跪在甲板上向北方失声痛哭。
李文波说:“南沙守礁是我一生的荣耀,就算下辈子坐轮椅,也没什么后悔的!”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感动中国2013十大人物事迹——格桑德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