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苏轼传》读后感作文 《苏轼传》读后感800字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读后感 9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苏轼传》读后感作文 《苏轼传》读后感80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苏轼传》读后感作文  《苏轼传》读后感800字文案

《苏轼传》读后感作文 《苏轼传》读后感800字文案:

上课时候好给同学推荐书,有段时间学生见我上课就说,推销书的又来了。
又没啥回扣,为啥要推销呢?因为就我的阅读经验来看,开卷有益,但书的选择也很重要。同一个话题,不同人写出来感觉完全不一样;甚至同一本书,不同的装帧编排注解都会带来全然不同的感觉。书的选择会影响我们的阅读体验,所以总忍不住把自己认为好的书推荐给他们。
比如《庄子》的全译本家里一直有,偶尔也翻过几篇,但直到买了中华书局的版本才三天两夜畅快地读完,大呼过瘾。比如第一本读完的古人的诗集,不是李白杜甫,而是《刘长卿集》,原因是人民文学出版社的那个竖排本装帧注解都太棒了。外国文学的译本选择就更重要了,雨果的作品,李玉民译得就很好;托尔斯泰的小说,则非草婴的译本不取。喜欢的外国名著往往买好几个译本的,参照着看会发现谁的韵味更足。

还有一类书的选择更加重要,即不同作者给同一人物写的传记。雨果的传记选错版本的话只能是一部情史。鲁迅传记那么多,个人认为林贤治的《人间鲁迅》最好;沈从文的传记,除自传外以外凌宇写得最棒。《名人传》中有托尔斯泰的传记,固然是名著,但更为详实平易的却是英国人罗莎蒙德.巴特利特的《托尔斯泰大传》。可见,书也不是越有名越好。特别明显的例子还有两个。一是梵高的传记,最有名的是而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买来读了觉得很杂乱,大概译过来的东西都这样吧。后来读了丰子恺先生的《梵高生活》,觉得简洁周备,平易深邃,其中的评论性文字鞭辟入里,字里行间是艺术家对艺术家惺惺相惜的知音之感。另一例就是苏东坡的传记了,林语堂的《苏东坡》传最富盛名,早年读的时候觉得也很凌乱,大概是作者才华横溢不受羁绊的缘故吧,以至于想做做笔记梳理出个坡翁生平来都不容易。后来读了复旦大学王水照先生的《苏轼传》,才对这位心仪文豪的生平和作品有了较清晰深刻的把握。
王水照先生的《苏轼传》资料详实,脉络清晰,更可贵的是结合生平对苏轼的代表作进行了赏析,是了解东坡其人其文的最佳选择。瞧,我又在推销书了,买不买由你。
以下整理的就是当初读完《苏轼传》的感悟。作者:耿世涛

《苏轼传》读后感作文 《苏轼传》读后感800字文案:

苏轼的一生大多是在贬谪与诗文中度过的。“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南迁了大半辈子,感叹世事无常之时,也难免为一腔壮志难酬而愤懑。一路受贬,又怎一个“愁”字了得?看着百姓在“青苗法”的压迫下苦不堪言却无能为力,又何尝没有受到心灵的拷打!流放在外,内心悲苦,也惟有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词句聊以自慰罢了。
然而,妻子病故,老父病逝,朋党之争,仕途不顺,种种困苦都未能压倒他。原因为何?惟有苏轼的人格支撑着他啊!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无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世间诸人,有的以道德立世,有的以才华闻名,而苏子既可化雄鹰搏击文坛而夺取桂冠,亦可翻越高墙以人格立世!贬谪拗不过他的人格,身处异乡,他从未放弃过上书朝廷,去反抗那祸害苍生的新法——尽管石沉大海。纵使神宗一味支持变法,但他不曾阿谀奉承过,不曾溜须拍马过。以人格而立世,又怎会摧眉折腰事权贵,使其不得开心颜?其人格如此,顶天立地,世人又怎不会被他折服?
荣格曾说过:“一切文化最后都将沉淀为集体人格。”人格是文化的精粹,人格是民族的灵魂与标志!谈及人格,不禁想起了台湾作家林清玄,三十岁即名扬四海。却一反当红作家的风格,摒弃名利,潜心问佛,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这不正是佛家文化沉淀而成的人格吗?
正如林清玄一般,古今中外,我们都不缺乏有人格的人在。陶渊明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杜工部可以不因强虏所迫而所屈,哥白尼可以坚守真理而被大火焚身,梵高可以不因非议而贱卖其画。正所谓“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苏轼宁在《念奴娇》中怀古自伤,也不愿向他人示好,可见人格对一个人又有多大分量。
人的一生就像一出戏,只有落幕后才能判断这出戏的好坏。一个人能否以人格而名垂千古,仍需后人评判。人格的建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也是一个蜕变的过程!正因为蜕变,我们的人生才有了辉煌。然而当今世上,先人的优良传统正在消逝,为了利益,人们可以舍弃人格,是亦不可以已乎?我们确有改变现实的责任了!因为历史向我们证明:栖守道德者,寂寞一时;衣阿权势者,凄凉万古!
读《苏东坡传》,如品一盏清茶,品得久了,那馥郁的清香方能沁入心脾,那崇高的人文情怀方能烙印心头。读完苏子,顿悟人生。

《苏轼传》读后感作文 《苏轼传》读后感800字文案:

《苏东坡传》一书引用了苏东坡的大量札记、诗词、私人书简,对于功底浅薄不懂诗词皮毛的我来说,读懂弄通颇感费力,但大意还是略通一二。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可谓千古奇才,除了让人钦佩其才华横溢、睿智从政外,他“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的从容更让人赞叹。
苏东坡的一生虽然身处官场漩涡,命运多舛,但随心应景吟诗作赋,真性真情自然从心底流露,正如他所说“陈春鸟秋虫之声”,真可谓是一诗解千愁。他身处官场之中,却在官场之上,为公刚正不阿,于私花前月下,乐观快乐的生活着。即使在被贬至缺医少药的海南之后,对朋友僧人参寥的关心,他仍在回信中幽默地说:“但若无医药,京师国医手里,死汉尤多。”以此来告知朋友不必担心。他自己研究美食,自己酿酒,还留下了“东坡肉”、“东坡壶”千古流传。他择友交,爱憎分明,挚友知己遍天下,兄弟情同手足,家事和睦……尽管官场复杂,挫折不断,却也宠辱不惊,诗书飘香,其乐融融。

苏东坡面对复杂的官宦生涯却能保持简简单单的情趣生活,与其从心底流淌出来的诗赋宣泄不无关系,喜悦也好,悲愤也罢,诗赋就是他最好的情感流露。一个热爱读书写作的人,绝对是一个感受敏锐、思想透彻、趋于理智的人,也是一个大是大非立得住,情感纠结分得清,会履职懂生活的人。这不竟让我想起一句话“一个爱读书的人,人品不会差到哪里去。”他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勤政为民,深受百姓爱戴。林语堂评价苏东坡“他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厚和厚道,并没变成尖酸刻薄。”
正如林语堂在书中所说,苏东坡“像一阵清风过了一生。”这正是我们应该向苏东坡学习的人生大智慧,别管世界多复杂,自己要简单,尊崇内心的本真,不忘初心,方能快乐!作者:赵玉贵

《苏轼传》读后感作文 《苏轼传》读后感800字文案:

绍圣元年,苏轼因洛蜀党争被贬惠州,船到岸边时,苏轼惊喜的发现那里的父老乡亲都站在码头上迎接他,他热泪盈眶的写下了《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所以虽然在惠州日子十分清贫,行动还受到管制,但他并不泄气,依然每天读书,还为惠州百姓做了几件好事。奸臣章淳见状,把苏轼贬到更偏远的海南。
宋元符三年,苏轼被赦,结束七年的流放从海南回到朝廷。章惇的儿子章援,害怕他的父亲对苏轼的迫害甚多而受到打击报复,特意写了一封信给苏轼,请他宽恕。苏轼立即回信:“伏读来教,感叹不已。某与丞相定交四十余年,虽中间出处稍异,交情固无增损也。闻其高年,寄迹海隅,此怀可知。但以往者,更说何益,惟论其未然者而已。”这种既往不咎,重情重义,以德报怨的胸怀,实在是令我佩服,我可做不到这样。当年,苏轼、苏辙兄弟俩和章惇都是同榜进士,而且做了颇有情谊的好友。但在章惇当权后,因为政见的分歧,将苏轼降职免官。
章惇不但在事业上对苏轼打击,而且在生活上也对苏轼处处刁难,不让他住在官宿,苏轼只能租用民房。真是风餐露宿,备受摧残。这样的压迫,无论放在谁的身上,都是难以释怀的!但苏轼竟不计较个人的恩怨,反而用“更说何益”一笔带过。这种宽宏大量,实在是少见。
让人特别感动的还有,苏轼还常怀念与章惇的友谊,而且还为他的生活、健康而牵挂。在给章援的信中,苏轼叮嘱他好好照顾父亲章淳,苏轼还给生病的章惇寄去一些药方,嘱咐他多多保重自己。苏轼对章惇仍然像对老朋友那样关心,不计前嫌,如此宽广的胸襟,即使放在现在,又有几人能及?
现在的人,一个个只顾自己的利益,自私自利,社会上贪污腐败的风气盛行,世界上各事各物都是向好的方面发展的,人类也是越来有智慧的,但是人类的道德已经慢慢的丢失了。人们总是往前看,为什么不多回头学习学习古人的优秀品质呢?


结语: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为了让您在写《《苏轼传》读后感》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苏轼传》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苏轼传》读后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