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企业家名人故事:拜师首富刘永好作文 中国企业家刘永好名言文案

2019-03-07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3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企业家名人故事:拜师首富刘永好作文 中国企业家刘永好名言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企业家名人故事:拜师首富刘永好作文  中国企业家刘永好名言文案

企业家名人故事:拜师首富刘永好作文 中国企业家刘永好名言文案:

靠养鹌鹑起家的刘永好今年收了一名养山鸡的创业者为徒弟。企业家与创业者成师徒,徒弟能从师傅那儿学到什么?
2011年的春天,“遛鸡哥”成了网络红人。
即便只是和邻居闲聊,他也能感觉到对方眼里掩藏不住的艳羡。每到这时候,他就觉得身上好似有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他小心翼翼地想要避开关键词,却怎么绕也绕不过去。“看,这就是遛鸡哥,不知道哪辈子修来的福气,最近被刘永好看上收为徒弟了!”语气怪异,让他不知道如何回应。
“遛鸡哥”本名朱福顺。在很多人眼里,他无疑是万里挑一的幸运儿。就连他在YBC(中国青年创业国际计划)的创业导师们也常说起这样的玩笑话,“小朱,你现在就是飞上枝头的金凤凰,有了‘新希望’做靠山,前途无可限量啊!”面对这样的羡慕,他总想说点什么,比如师傅带进门,学艺还得靠自身;比如师徒和施舍完全是两码事。但不管怎样,拜师刘永好对朱福顺来看的确是件好事。比如,“遛鸡哥”这个名号更响亮了,而他的山鸡买卖也更火爆了。
小朱,想不想拜我为师?
2011年3月,蛰伏了一个冬季的成都人纷纷开始外出踏青享受户外生活。
3月18日这天,阳光和煦,不少在成都龙泉洛带古镇上晒太阳的观光客看到了这样一幕:一名身穿黑色西装的年轻人单膝跪地,向一名气度不凡的中年男人磕头敬茶,引来围观者无数。
这名年轻人就是朱福顺,半年前因为被网友拍到牵着山鸡在街上走的照片而走红网络,人称“遛鸡哥”;而那名中年男人则是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
就在这一天,朱福顺迎来了他人生的一个重大转折,被刘永好收为徒弟,引来了众多创业者的羡慕、嫉妒、恨……
刘永好,1982年靠养鹌鹑起家,创立了中国最大的本土饲料企业——新希望集团,现在拥有资产250亿元人民币。对很多创业青年而言,他就是—个传奇,也是创业者们心目中的偶像。
“遛鸡哥”拜师刘永好的消息不胫而走,究竟是什么因素让他得到了刘永好的青睐?要联系朱福顺并不难,事实上自从朱福顺出名以后,手机号码就被好事者公开在某个论坛上。他对采访的媒体友善程度可见一斑,第一次通话,他便答应了记者的采访要求。
2011年5月,记者在成都龙泉养殖场里见到了朱福顺,他身材偏瘦、戴着眼镜,有些文质彬彬。他说自己之所以能拜刘永好为师皆因一档节目。
2010年10月,朱福顺因YBC成都办公室推荐,录制央视的《创业:我们的故事》节目。今年3月,刘永好又受邀成为该节目的点评导师。由于都是四川人,再加上干的都是农业这一行,刘永好选定了对朱福顺的故事进行点评,并开始关注这名年轻人。
此时,在成都龙泉区万兴乡养殖场里的朱福顺,还正为日复一日的火爆销售局面欣喜若狂。“我养的山鸡日均销售在40只左右,加上野鸭和绿壳鸡蛋的销售,一天下来,我的收入已经上万元。”
3月4日,朱福顺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刘永好的秘书。电话里说,刘董希望他第二天去新希望集团总部见个面。
挂掉电话,朱福顺觉得自己像是踩在棉花上,轻飘飘的跟做梦一般。他让妻子狠狠地掐自己一下,等到那疼痛感遥远地传递过来,他这才相信一切都是真的,他将和自己的偶像来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那一晚,他紧张兴奋,以致整夜失眠。
第二天,朱福顺如约坐到了刘永好的对面。沙发上,他打量着面前这位川渝首富,眼神和蔼、平易近人,但他还是局促得不知道应该把手放在哪个地方,心脏也兴奋得像快要蹦出来。
整个见面持续了近30分钟,朱福顺向刘永好讲述自己为什么要创业、创业思路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目前他的山鸡销售市场仍局限于龙泉,要想打进成都市场则需要大笔资金。刘永好当场表示愿意无偿提供100万元资助,并提出了收编他的创业项目的想法,他都一一拒绝了,因为无功不受禄,他还想做自己的品牌。
就在见面快结束的时候,刘永好却突然问道,小朱,你想不想拜我为师呀?
他完全没有任何准备,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压得说不出话来,他只是猛点头。
在回去的路上,刘永好最后那句话一直在他脑子里回响,他暗自揣度这句话实现的可能性,“他应该只是说说而已吧!”,但他又禁不住幻想如果真被刘收为徒弟,那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3月12日晚上,还在山上鸡场给鸡配料的朱福顺接到妻子打来的电话。“刘董刚刚在电视里说要收你做徒弟,你快回来看!”他立马放下手里的活儿,马不停蹄地开车下山。当他赶到家里时,节目已经放完了。他反复问妻子:“他真这样说了吗?”看着妻子坚定地点头,他心想这下应该八九不离十了吧。
没多久,朱福顺就接到一个让他更兴奋的电话。“3月18日下午4点,刘董会来你的鸡场看一看。”偶像将来到自己毫不起眼且偏僻的鸡场,他同时又多了几分紧张。
“我这样的人,十几亿里一抓一大把,现在刘永好居然要来我的鸡场,这太不可思议了!”即使已过了两个多月,在同记者谈起拜师一事时,朱福顺依然激动得有些语无伦次。
他没想到,在参观鸡场的时候,身家250亿元的刘永好就像兄长一样,和自己的家人闲话家常,还和6岁大的儿子玩起了游戏。而让他更吃惊的是,刘永好说出了连他做梦也没想到的一番话!“你很聪明,又有朴实、勤奋、拼搏、不服从命运的精神,我佩服你!我在你身上也看到了30年前创业的自己,我愿意有这样的徒弟!”
于是,便有了朱福顺行拜师礼的那一幕:磕头、敬茶,梦想就此照进现实。
“遛鸡哥”创业史
从成都到龙泉,需要半小时车程;而要到朱福顺的养殖场,则还需要走上半小时的山路,站在夕阳的余辉里,朱福顺望着生性活泼的山鸡,告诉记者,“走上养鸡这条路,其实自己是被逼上梁山。”回忆起来,颇有些无奈。
2005年,在广东打理一家小型物流公司的朱福顺接到了妻子的电话,他们刚出生3个月的儿子被查出患有先天性脑瘫。面对这一晴天霹雳,夫妻俩在电话里痛哭流涕。儿子得这个病,就意味着说话说不清,走路走不顺,智商更是不及其他小孩,一辈子都离不开他人照顾。
儿子以后怎么生活?他们想都不敢想。
治疗这个病,需要昂贵的医疗费用。尽管不少人劝朱福顺把孩子送给福利院算了,但是他觉得,这样自己心里会一直牵挂着,生活得不踏实,还不如自己来全心拯救孩子。他变卖了广东的公司,回到成都专心医治孩子的病。很快他在成都找到了两份待遇颇丰的工作,月收入在1万元以上,基本上能负担孩子每个月的医疗费用。
2007年,儿子开始进行针灸治疗,每个月的费用由之前的1万元涨到2万元左右。“没有积蓄,这样下去生活迟早会被拖垮。”他有了创业的想法。
一次看电视,他看到了福建一位养殖户靠养七彩山鸡赚了大钱的新闻。他就到成都周边的农家乐和酒店去考察,发现本地的七彩山鸡都是从省外购买,并且价格很高,很有市场前景。看准了这个商机,但是没有养殖技术怎么办?他又到北京农科院参加了一个养殖培训班,培训了两个月,之后又到福建的养殖基地为别人免费做了三个月的杂工。回到龙泉老家,朱福顺便开始搭鸡舍,并引进了2000只鸡苗,一心一意地养起山鸡来。
那年山鸡上市的时候,他用稻草捆着山鸡去向以前的朋友推销,却被朋友嫌太土气,吃了闭门羹。回到家里他琢磨着怎么让山鸡变得“洋气”起来。他发现山鸡和其他土鸡外表上最大的不同在于头和尾巴特别漂亮,如果能把这两点优势展现出来,还愁销路打不开?按照这个思路,他向当地的包装厂订制了一批纸盒,并在纸盒的前后各开一个小洞,让装在纸盒里的山鸡头和尾巴能从预留的洞口露出来。如此包装后,销路很快就打开了,第一年就赚了近20万元。

企业家名人故事:拜师首富刘永好作文 中国企业家刘永好名言文案:

中国希望集团刘氏兄弟。
与一般的创业者不同,刘氏四兄弟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刘永好一开始就悟透了舍得二字。他们本来都在国家企事业单位有一份好工作,却没有像大多数创业者那样脚踏两只船,随时做着创业失败后洗脚上岸的准备。他们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所以能够勇往直前,从孵小鸡、养鹌鹑开始,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发展饲料、电子、房地产、金融和资本运作,多角经营,多管齐下,终成大业。尤为难能可贵的是,刘氏兄弟在家族企业做大以后,当兄弟之间在企业发展方向上意见相左时,能够平稳地进行产权分割,完成和平过渡,没有伤到企业元气,留下了企业进一步做大的空间。第一桶金由来:孵小鸡所得的一万元人民币,时间是两个月,投入之小以今天的眼光看可以忽略不计。致富要诀:根据实际情况随时扩张创业项目;平稳地解决家族企业产权问题。
李晓华。
李出身贫寒,只有初中毕业文化程度,后下放北大荒(9.49,0.15,1.61%),返城后在外经贸部出口大楼食堂做炊事员,因贩卖电子表被劳动教养3年,继而被单位除名。李在走投无路之际,为养家糊口而开始捣腾一些小生意,成为中国第一批个体户。李真正暴发是后来东渡日本,成为章光101毛发再生精在日本的总代理。李以拥有中国内地第一辆法拉利跑车闻名,时间为1993年。第一桶金由来:靠在北戴河贩卖所谓美国冷饮掘得,投入资金是3500元,这是当时李的全部家当,收获达10万元人民币,时间只有一个夏天。致富要诀:扩张、扩张、再扩张。
中宜环能(CECO)董事长吴桐。
吴现年36岁,于2001年在北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吴擅长发明,名下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城市垃圾处理综合集成系统一项,估计无形资产就达12.5亿元。一家美国名牌***估计,吴的专利加起来,价值超过100亿美元。据吴自称,其11岁即进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习,主修原子能物理学,有神童之誉;14岁赴美,获芝加哥大学国际金融学博士;18岁赴德,获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但经有心人查证,吴的科大少年班学历和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金融博士皆属子虚乌有,柏林大学经济学博士亦令人生疑。其实,吴是用不着靠假造学历来给自己增光添彩的。吴的诸多创造发明,均已经过实践检验,成效显著,在环保界本已享有极高声誉,比之那种学历造假带来的荣誉要荣耀得多,也实惠得多。第一桶金由来:在进京创办中宜环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之前,吴曾在深圳创业,获利数千万,因遭欺诈而全数荡尽。2001年3月,吴携2000元进京二次创业。三个月后,向韩国某著名企业出售城市垃圾分类焚烧技术15年使用权,获利超过2000万美元。
张果喜。
1972年,张果喜受在江西余江下放的上海知青的影响,怀揣200元,到上海找生路。偶然的机会,张在上海四川北路的上海雕刻艺术厂发现,一个雕刻樟木箱竟可卖二百多块钱,便立刻返回老家依葫芦画瓢做出张氏第一只雕刻樟木箱。张的创业资本,为变卖家产所得1400元以及江西余江当地盛产的樟木原料。第一桶金由来:通过上海工艺品进出口公司,张的第一只产品参加了广交会,并幸运地拿到了20个樟木箱的订单,赚了1万多元。致富要诀:本来并不想发财,只是想解决一下生存问题,后来竟不期然而然地发了巨财。
大连韩伟企业集团创始人韩伟。
1956年,韩伟出生于大连一户农民家庭。韩初中毕业,略懂畜牧知识,在上世纪70年代被招聘为畜牧助理员。1984年韩辞职下海,一举成为大连最大的饲养专业户,同时也成为大连负债最多的个体户。韩倾力一搏,毅然贷款集资208万元,建起一座占地44亩、建筑面积8000平米、饲养8万只鸡的现代化养鸡场。第一桶金由来:创业本金是从亲友处借得的3000元,饲养蛋鸡50只。同年底,韩伟从银行贷得15万元,开始兴办养鸡场,第一年产值便达210万元。致富要诀:之所以能在无抵押的情况下从银行贷得巨款,是因为当时大连市正在大搞菜篮子工程,韩的鸡场扩建计划刚好急政府之所急。
小天鹅集团董事长廖长光。
小天鹅集团以酒店业和饮食业为主要经营对象,风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即为廖长光首创。廖家境普通,曾下乡做过8年知青,回城后在重庆城建局当电工,娶何氏七妹何永智。何氏七姊妹,六个嫁得如意郎君,只有廖身份低微,而何永智却为七姊妹中最靓丽者,廖因此备受众人挤兑,境况难堪。廖受此刺激,发誓创业,以出人头地。廖辞职下海后,以出卖住房所得3000元为本金,租得16平米店面经营火锅,开始生意颇为不顺,不赚反亏。在妻子的理解与帮助下,廖坚持不懈,专力创新,终于由小店而大店而企业集团。第一桶金由来:始开发迥异于传统麻辣味的荔枝味火锅,继而又开发出后来风靡大江南北的重庆鸳鸯火锅。第一桶金价值5万元,事业开始独上层楼。致富要诀:创新、创新、再创新。

企业家名人故事:拜师首富刘永好作文 中国企业家刘永好名言文案:

刘成才(候选人编号314),男,52岁,农工党党员,海南广安堂药品超市连锁经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从一家小小的平价医药商铺,到拥有40多家药品连锁超市的公司,“广安堂”的发展见证了刘成才诚信为本经营企业的历程。
刘成才在海南省最先提出平价药品超市的概念,并在自己的创业过程中付诸实施,开创了海南省药品零售的先河。在连锁超市的经营上,刘成才从为客户的健康负责出发,始终秉持以“诚信”为精髓的企业文化,通过制定诚信经营制度、诚信经营实施方案等,在公司构建诚信经营体系,建立诚信经营机制。
刘成才严把质量关,保证为顾客提供放心药。他在公司认真执行国家gsp药品质量管理规范,从源头控制入手,严格把握药品的进货来源和进货渠道,坚持“宁缺毋滥”,坚持卖“良心药”,确保让顾客吃上“放心药”。他不断丰富经营种类,提供“一站式”服务,把“广安堂”打造成了省内品种最多的药品连锁超市,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顾客。
刘成才严把价格关,保证出售药品是公平价。他要求公司对药品进行合理定价,力求“广安堂”的药价一般成为省内最低价。他针对不同经济条件的客户群体,根据药品的性能、功效、产地、成本等,采用科学的方法把药品划分成高、中、低档,使客户在购药时能够方便地各取所需,不仅满足高档客户的需求,更满足了大部分普通客户的需求。
刘成才严把服务关,保证为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他不断完善公司的服务体系,在公司建立了一整套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制度,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贴心服务。凡是顾客对购买药品不满意的,都采取合理的换货、退货和赔偿措施。同时,刘成才还在公司建立了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为管理好公司、服务好顾客提供支持。
刘成才被评为海南省信用法人、十大杰出质量人。“广安堂”先后获得全国价格信用aa单位和海南省诚实信用单位、放心药店以及海口市食品安全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企业家名人故事:拜师首富刘永好作文 中国企业家刘永好名言文案: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的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的嘉义已有米店近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的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的铺面。他的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的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的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的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习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秕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的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的米质量好,省去淘米的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的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年纪的人,就是一个大大的不便。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的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的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很多的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的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的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的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的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的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的王永庆。有知名度后,王永庆的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的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的临街处租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的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的米店生意开始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的事业。


结语: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我读书我快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