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中秋祭月作文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作文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话题 10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中秋祭月作文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作文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秋祭月作文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作文文案

中秋祭月作文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作文文案:

辛卯仲秋,夜风拂凉。太阴之灵,皓皓当空。乘风而出,中天乃赫。白露暧空,素月流天。列宿掩缛,长河韬映。冰蟾玉洁,灵桂馨芳。皎然若镜,冷隽如冰。九霄之望归,群星所拱依。环山浩渺,云海幽冥。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与江湖以幻影,隐烟雾于无形。引玄兔于帝台,邀素娥出后庭。良辰美酒通烛,增华台室,群星缦舞幽吟,扬彩轩宫。
夫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朗朗乾坤,日月五光。阴晴之化,六爻之合。太阴之象,七政之尊。圆缺之变,八卦之论。月之为神,玉兔为灵,素娥之居,蟾蜍之魂。春梳柳丝,夏蕴荷露,秋冻菊霜,冬凝梅冰。告农家以时令,命沧海以潮声。映五湖之波涌潮汐,泻九州之露冷霜清。照一千万山河,揽百代之风情。
月冉冉升兮,气清景明。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柔祗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明河昭昭兮,九洲清晏。
秋暮夕月,有兔茕茕,吴刚折桂,嫦娥飞升,阆苑深处,广袖缤纷。慕仙子之圣仪,念神女之通明。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感怀游思,望月之盈虚,天地之无穷。世之万物,惟天惟人,月之神明,惟斯有灵,龙之传人,惟斯有情。
曾记否,东坡跃马,把酒问天,击节而吟:“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尝闻若虚之绝唱:“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登斯楼焉,把酒临风者,诗仙邀月,骑鲸而行。忆千年往事,萧何策马追韩信。报三寸春晖,游子尝念慈母衣。
和而不同兮,天人合谐。故苏东坡祈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收妙舞,驰清甕,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奏风篁成韵,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诉皓月而长歌。
舞草龙,砌宝塔,烧斗香,树中秋,走月亮,放天灯。点塔灯追月,看月光火龙辉映,闻田歌摘瓜调情。长歌唱彻月儿圆,不夜恣意故乡情。赏歌舞升平,述冷暖世情。
情亲和合兮,天上人间。故白居易赞曰:“今夜清光胜往年。”
中秋祭月,周以制礼,释奠于王。天子春朝日,秋夕月。置太庙,配留侯,祭之牲乐,制之如文。
维我中华民族,五千年基业,十三亿生民,文物浩瀚,礼则彬彬,若河出珠山韫玉,种姓立而生民安,以泱泱大国,立世界之林。华夏文明,百代传承,千载之礼,万年不易。重拂仙袂,誓振礼纲。汗青永记,皇汉之殇。广寒阆苑,酹酒一觞。营营祷兮,在彼之庭。
今宵月明,长空浩荡。遥望蟾宫,昂首苍黄。灯火此时,万户既瞻。仙宫泰乐,世道康宁。敬拜素娥,启佑家国。尊崇自然,不忝神灵。罔有怠懈,无负良辰。明月皎兮,胡不多情。秋思乡情,向时何缺,此夜何盈?赞今日之清平,庆今宵之团圆。
逢盛世而觞樽,礼敬天地。祷国运昌盛,祈乎斯文。
谨荐于太阴之灵,诚拜于斯。

中秋祭月作文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作文文案:

中秋,仲秋,月上中天,秋日之中。
中秋,的确是一个古老的节日,正如从不见那皎皎圆月在此日躲入苍穹,从不见人们忘记这一天那般真。
应着妈妈的叮嘱,我特意在这一天望向窗外,月儿很圆,好像手中香甜的月饼,圆润而又让人憧憬。这天并没有星星出没,仿佛特意将整片天空留与了明月,好让其大放光华而不被掩没。
对于我来说,这确是独一无二的月,在这一天,只身在外的游子会因其远古的传说而想起远在他乡的亲人,在这一天,守旧复古的老人会特意摆上一桌祭品来祭拜月娘祈求平安,在这一天……
我的思绪似又缥缈起来,竟模糊糊看到了小时在姥姥家过中秋的场景。姥姥是个有些迷信的人,每逢中秋,必要拜一拜才行。久而久之,这也成了我的乐趣之一,拿来祭拜的祭品往往是没有用处的,可是,在乡下,人们可舍不得浪费一点点粮食,祭拜后的祭品往往等上一会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的吃食,拿到了盼望已久的“零食”自然少不了要开心一场的。
祭拜完人们便也闲下来了,姥姥家就是这样,过年吃团圆饭,中秋也少不得,这个时候就会叫上一大帮亲戚其乐融融的坐在院子里的圆桌旁,吹吹冷风,吃吃月饼。这个时候,即使风儿再冷人们心里也是温暖的。
可是,随着我学业的增加,遥远的姥姥家也再没有时间去了,中秋热热闹闹的团圆饭逐渐演变成了三个人、两个人、甚至一个人的家常饭。
为什么要在中秋这天看月亮?我可算是知道了。一来,设若有人,这便是圆圆满满的。但若是没人,则又变成冷冷清清的了,可算让人体验了一把嫦娥的悲苦。
中秋和月儿是息息相关的,这点总是错不了。

中秋祭月作文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作文文案:

今天是中秋节(农历的 8月15日 ),白天我把学校和校外的功课都做完了。我们吃过晚饭后,妈妈叫我把凳子和月饼摆在花园里准备拜祭月亮。
凳子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月饼,月饼像月盘。我看着好吃的月饼,口水垂涎三千尺,在祭拜月亮的时候让我想起中秋拜月吃月饼的传说。
在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干涸,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下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后来人们得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纷纷在月下摆设月饼,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我们在花园祭拜的时候,天上月明星稀,我看着天空时仿佛看见嫦娥在品尝我们的给她的月饼。我们祭拜月后,我吃着自己喜欢的蛋黄月饼,家里人吃着叉烧月饼、红豆月饼、蛋黄月饼,这时我感到多么的幸福啊!我们吃完后就去看电影。
这个中秋节,我不但完成了堆积如山的功课,还学会了日积月累的道理,而且还亲自参加了祭拜月亮仪式、吃月饼和看电影。我喜欢过这样的中秋节!

中秋祭月作文作文 和中秋节有关的作文文案: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一是源于神话传说,嫦娥奔月的故事,一是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不同的地方,文化不同,祭祀的活动也不尽相同。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秋祭月作文》作文,希望在写《中秋祭月作文》上能够帮助到大家,让大家都能写好《中秋祭月作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