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作文 年龄最大的壮元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素材 45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作文 年龄最大的壮元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作文  年龄最大的壮元文案

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作文 年龄最大的壮元文案:

梁灏是五代时期的人,却是宋太宗时期的状元郎。他从五代后晋天福三年(938年)起就不断地进京应试,历经后汉和后周两个短命朝代。虽然屡试不中,但他毫不在意,总是自我解嘲地说:“考一次,我就离状元近了一步。”直到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他才考中进士,被钦点为状元。他一共考了四十七年,参加会试四十场,中状元时已经是满头白发的老翁了。
在大殿上,太宗问他的年岁,他自称:“皓首穷经,少伏生八岁;青云得路,多太公二年。”言明自己是八十二岁了。短短两句话,包含了多少考场上的艰苦和辛酸!
【经典评论】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是那个时代的悲哀,因为他生逢五代乱世,人生坎坷在所难免。但他的那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却是极为可贵的。在求学路上,如果人人都像梁灏那样孜孜不倦,为达到目标不惜追求到须发皆白,那么,即便最后不能功成名就,至少可以满腹经纶垂名后世。
这种坚毅的求学精神值得每个人称颂和学习。大器晚成的故事告诉青少年:学习不在于年龄,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完善的过程,只要正确对待,持之以恒,就能达到你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

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作文 年龄最大的壮元文案:

清道光年间,有个状元叫戴兰芬,他七次赴考,48岁方中,期间历尽艰辛,苦苦攻读,百折不挠,而这些都与他父亲教子有方是分不开的。戴兰芬的父亲是沂湖边上的一个老书生,虽然熟读诗书,却没能混个功名,一直以教书为业。戴老先生做人处事以\"礼\"、\"德\"为重,十分注意对儿子的教育。
每发现儿子有邪心废业、贪图好色之事,必拷打成招,直到戴兰芬具书立誓才肯罢手。就在戴兰芬考中的时候,戴老并未欣喜万分、得意忘形,而是奋笔写了一首七律,勉励儿子。其中两句是:\"万虑尽消樽有酒,一钱如爱我无儿。\"意思是说:我应该为你高兴,但今后做官,切不可贪图钱财,搜刮民脂民膏,不然,你就不配做我的儿子。戴兰芬由于长期受到父亲的\"读书明礼,为官清正\"的教诲,做官以后,始终为政清廉,禄外分文不取,直到死时,他家在沂湖边的砖砌草盖的四合院,除了增加个状元照壁门和门楼之外,依然还是旧样。

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作文 年龄最大的壮元文案:

十九岁那年,蒲松龄参加了一次考试。这次考试很重要,决定他是否能成为“秀才”。他自信能考好,因为在这以前的县、府两次考试中,他都得了第一名。
那时候,科举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每篇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在起股到束股这四段中,每段都有两股排比、对偶的文字,共八股,所以叫“八股文”。八股文写的主要是四书五经上的东西,文章格式死板,就连字数都有规定。所以,这种考试制度,很难看出一个人的真才实学。
蒲松龄参加的这次考试,主考官是著名诗人施闰章。他不喜欢八股文,所以,出的作文题目同一般糊涂的考官不大一样,有些文学色彩。
那天,天刚刚亮,考生们排着队进入考场。考场有士兵把守,严密地监视着考生,这气氛真是令人紧张。
蒲松龄从容进入考场,领了试卷,按照卷面上印的座位号坐好。这时候,考场的院门已经上了锁,一阵敲击木板的声音响起,场内一片肃静,只有差役举着题目牌在过道上走来走去。
作文的题目是《早起》。蒲松龄看了题目以后,不禁有些犹豫,要是完全按照八股文的要求写,只能把文章写得死板枯燥,就对不起这道好题了。经过一番斟酌,他决定按自己的心意,写出一篇好文章。他想到,大官儿们早早起来,去朝廷争权夺利;那些卑鄙的小人,也早早起来,跑到富贵人家,奉承拍马。想到这儿,他忍不住笑了,立刻提笔写起来。一篇讽刺社会丑恶现象的文章完成了。
考试成绩如何呢?蒲松龄又得了第一名,成了秀才。因为施闰章非常赞赏他的文章。施闰章写下了这样的批语:好像在空中闻到了奇异的芬芳,把当时人追逐富贵的丑态集中在“早起”这两个字上面。读了这样轻松明快的文字,使人能享受到甩着胳膊随意游玩的乐趣。
后来,施闰章见到了蒲松龄,非常喜欢这个有才华的青年,就收他做了自己的学生。蒲松龄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作文 年龄最大的壮元文案:

王华考中状元的第二年,派人迎接父亲王伦去北京供养。十一岁的王阳明也跟着爷爷一起去京城。
他们从余姚出发,一路北上,这天来到镇江。当地的学士名流听说来了新科状元的父亲和儿子,便在金山寺设宴,为他们接风洗尘。
酒过三巡,便要吟诗。出于礼貌,众人要状元的父亲先赋诗。可是王伦由于高兴,多喝了几杯酒,头晃了半天,竟然没吟出一句。
小阳明急了,不就是吟诗吗?他脱口而出:
金山一点大如掌,打破维扬水底天。
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王阳明的这首诗,虽然文字简朴,却气概非凡,境界宏大,既应了眼前之景,更有奇巧的想象。众人都惊呆了,这么小的孩子居然不假思索出口成诗?
有人怀疑小阳明的诗句是他人写好,预先读熟,再临场显示才华。于是重新出题,要小阳明以《蔽月山房》为题,再赋一首。小阳明略一思索,又随口应道: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
这一下,众人更是吃惊。十一岁的小孩子竟然有这样的口气,这样的胸襟!山和月,大和小,远和近,朴素的辩证关系,竟然从一个孩子的口中吐出。
神童啊神童!前程不可估量!大家都对小阳明交口称赞。


结语: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所见过的《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名人故事:年龄最大的状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