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简写20字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导游词 2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简写20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简写20字文案

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简写20字文案:

终于登上顶台。现在大家往下看,中山陵气势宏伟,壮观,看看台阶,只能看到平台看不到台阶,这个就是中山陵设计非常有特设的地方。再看看,整个中山陵只有两种颜色,蓝白,是中国传统的孝色,也是国名党旗青天白日旗的颜色。
祭堂: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朋友们,祭堂和墓室,不能讲解了,我们不能吵醒了孙中山先生啊,小刘我就在门口给大家讲解下,一会他们再进去参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黑色石柱12根,四根相欠在墙壁内测,代表一年的12个月4个季节春夏秋冬。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 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墓室 :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是南方人,各自不高只有158.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6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1929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将灵柩放入圹中。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但是后来发现孙先生的遗体开始发胖了,后来国民党决定还是将孙先生入土为安,因为之前张国良把孙先生的议题存在当时是藏在山洞当中的,大家都知道,山洞空气阴冷潮湿,外加当时的防腐技术不行,遗体又运来运去的,有了棺材不是很密封了,孙先生的遗体有点发胖了,就没有办法去供后人瞻仰了,只能改成了土葬,不过虽然是土葬,但是还是做到入入土不沾土,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蒋请了美国的爆破专家抗侧了一下,当时最终结果是,墓室太坚固了,打开拿炮弹炸,但成功的机会只有30%,国民党不答应,蒋介石作罢,如果用凿开的方法,时间太长了,来不及,就没有运到重庆去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也是这个原因,最后是拿了一套孙先生的义务在南京上空庞璇了3周,送到台湾去的。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孙先生一身用过四口棺材。
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三天,遗体被运到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然后被装殓在一副美式楠木棺中。这是孙中山的第一副棺材。
孙中山遗体入殓后不久,孔祥熙嫌这副楠木棺太小,又换了一副大的楠木棺。这副楠木棺为椭圆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层,揭开棺盖便可瞻仰孙中山的遗容。
孙中山临终前曾说,愿如列宁那样保存遗体,供后人瞻仰。所以,治丧处向苏联订购水晶馆。该棺的外盖及外层均系钢质镀镍,银光闪亮。但经专家检查,此棺质地较脆,加之长途运输,有个角坏了,所以没有使用。后停放在北京碧云寺中山纪念堂,供人瞻仰。这是孙中山的第三副棺材。
孙中山的第四副棺材是从美国订购的紫铜棺。制作考究,外形精美,价值1.5万两白银,于1925年8月运到上海孙中山先生丧事筹备处。宋庆龄看后很满意。1927年4月,上海葬事筹备处迁到南京,紫铜棺也运到南京。1928年12月30日,紫铜棺被运往北京。
1929年5月22日,国民政府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换棺仪式。孙科请协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将孙中山的遗体揩拭干净,加裹白绸,并理发,然后由孙科、郑洪年、马湘为其穿了内外衬衣、白绫内裤、白丝袜、黑缎鞋,外加素蓝纱袍、黑素缎马褂、白丝手套。穿戴整理完毕之后,孙中山遗体被小心翼翼地移入紫铜棺内。棺四周放白绸棉垫和白绸丝棉袋,身上盖锦缎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铜棺柩运到中山陵,由孙中山的8名卫士抬入墓穴安葬。
易换下来的那副楠木玻璃棺,放入了孙中山的衣服、鞋袜后,被封入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内,立法院长胡汉民为之题写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石碑。第一副楠木小棺则存放在北京中法中学
在墓室内曾经发生了一件刨腹自杀事件。当是有个国名党元老,叫续范亭,他一直是孙先生的忠实拥护者,孙先生去世之后,目睹了国内的战乱,曾跟说蒋介石希望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是蒋不干,他只能眼睁睁的看孙中山先生打拼了一身的革命事业就要毁于了国名党手中,心理很是悲伤,于是有一天去了拜谒了孙先生的之后,来到墓室,失声痛哭,拿了把小刀,剖腹自杀,一表明智,随后有士兵发现,送往医院救治,之后与国名党彻底决裂,投身于共产党。
好了各位朋友们,中山陵参观到此结束,大家到墓室参观时,请大家绕着石矿走一圈,表示对孙中山的尊敬。大家出来后,有兴趣可以去后面的墓宝花园参观,自由活动50分钟,我们*点准时上车集合。谢谢大家。

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简写20字文案:

说起中山陵,当然要提到它的主人--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孙先生本名孙文,字逸仙。外国友人都称呼他为\"孙逸仙博士\"。因为他(早年)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用过\"中山樵\"的化名,所以他在国内被尊称为孙中山先生。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早年学医的,后毕业于香港的西医学院,后在广州、澳门等地行医。清朝末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孙中山依然弃医从政,并于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了\"驱除按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著名纲领,及\"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孙先生被已经宣布独立的十七省代表一致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于1912年元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但也紧当了临时总统三个月后,为了追求南北和平,与袁世凯妥协,于童年的4.1日,辞去总统的职位,让位于了袁世凯,要求袁世凯发誓效忠共和,推翻帝制,来南京就任总统,但是袁世凯(他的幕僚以及势力都集中在北京)所以他当然不愿意来南京,就找了背景兵变为理由在北京当了总统,此后,孙中山进行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1921年他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在1924年1月广州召开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同年11月他应冯玉祥之邀抱病北上讨论国家大计,终因积劳成疾,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遗体经过防腐处理,安放在北京西山碧云寺。 1929年6月1日安放(长眠于)在了南京中山陵。
(在没到中山陵之前,先允许我给大家提个问题?这边我一般上去后再讲,这样客人回头看到中山的风景时你讲的效果会更好?)大家也许会觉得奇怪;孙先生出生于广东,逝世在北京,毕生为革命奔波于各地,为什么要选择南京作为自己的长眠之地呢?
原因有三点:1.早在1912年孙先生就任临时大总统时,灵谷寺的住持和尚就曾向他推荐过这块\"前临平川,后拥青嶂\"的风水宝地。2.当年3月31日,中山先生为求南北和平统一,毅然辞去总统之职。4月初的一天,他与胡汉民等人到明孝陵一带打猎,来到现陵墓所在地休息。孙先生环顾四周,对左右说,我将来死后,想向国民求得这块土地以安葬(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可以稍微解释一下啊)。3.孙先生临终前嘱咐:\"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因此,尽管孙先生在南京停留时间并不长,但南京对于孙先生是具有特殊意义的。他选择南京紫金山为墓址,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纪念辛亥革命,激励革命同仁(希望国民党人能将他未完的革命事业继续坚持下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须努力)。 孙先生去世后,遗体三天后送去了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防腐的处理,先生在去世之前,曾交代过,希望遗体能像俄国革命家列宁一样放在水晶棺里,供后人瞻仰。先生的遗体也是经历了万般的磨难啊。
为尊重孙先生的遗愿,由孙夫人宋庆龄、孙科,蒋介石,黄兴等人组成的孙中山葬事筹备处实地察看,选好陵址,划地2000亩修墓,又登报悬奖,征集陵墓设计方案。全国征集了40多份,其中选中了,在众多应征者中,青年建筑师吕彦直设计的钟形图案被一致评为首奖,他本人也被聘主持全部工程。吕彦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的,后来因为成绩优异,被公派到美国康来尔大学继续深造,回国后在上海办了颜记建筑事务所。中山陵是在1926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举行了奠基典礼。历时3年多,耗资150万银元,中山陵终于在1929年春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留学美国、才华横溢的青年建筑师吕彦直在主持建陵过程中,呕心沥血,鞠躬尽瘁,不幸与孙先生一样身患肝癌,在工程临近尾声时病逝,年仅35岁。1929年6月1日举行奉安大典,孙先生的遗体从北京运到南京。从此80余年,孙先生一直长眠在这里。
(中山门,前面是沪宁高速入口了,前面的这个门叫中山门,最早是明朝故宫的朝阳门,后来为了迎接孙先生的灵柩,门往后移了100米,将朝阳门改中山门,纪念孙先生,中山门这几个字据说是汪精卫所提,汪精卫大家所熟知的大汉奸,他一直是孙先生的忠实的跟随者,在1937年日本攻下南京,汪精卫逃到朝鲜之后,致电给日本政府,和日本勾结,为了让日本支持他的汪为政府,转让中国土地的主权,之后汪精卫死后,遗体由日本军队的护送下,安葬在南京的梅花山这个地方,以前是东吴大帝孙权的陵墓所在,当时,汪老婆(陈璧君)怕汪死后会被焚尸,就亲自布置墓室,墓室布置得很牢,随着汪的死去,日本投降,枉为政府垮台,蒋返南京,国民党开了秘密会议,炸汪坟,在前三天,把中山陵这代的路道全部封锁起来,对外宣称抓汉奸,在深夜时把汪坟炸了,当时南京的市长马超俊亲自查看,发现汪身上有个字条是他老婆写的“魂兮归来”是个招魂之术,马超俊看了之后,命人把汪的尸体装上大卡车,送到清凉山焚尸,把骨灰给撒了。又连夜把汪坟铲平,修了个亭子,叫观梅轩。没有人能想的出来这里风景怎么美,曾经埋过汉奸。)
中山陵的建造可以说是南京城建设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年为了迎接孙先生灵枢,南京修筑了第一条柏油马路--西起中山码头,(全长12公里,也是南京第一条柏油马路)直到今天,中山路依然是南京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之一。在中山门到中山陵之间还修筑了一条陵园路。就是我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路了,很漂亮,两边都是法国梧桐树,是南京重要的行道树,其实这种树是产自己咋们中国云南地区的,应为这种树很漂亮,当时有个人法国人将它移植到上海法租界,才得了现在这么一个土洋结合的名字。 在法国那边也有种梧桐树,她们叫中国梧桐。(这种树很适合南京的气候,我们都知道南京是全国三大火炉之一,当炎炎夏日,人们来往穿梭于城市,大树底下好乘凉蛮。不然的话你会免费的享受一下蒸桑拿的感觉哦)咋们朋友马上要到中山陵参观了,小刘要告诉大家,中山陵里不能抽烟和乱丢垃圾,抓到了,您可能想大不了罚款嘛,我这次出来旅游,什么都带的不出,就是钱带得比较多,到时候钱都没有用了,南京市博爱之都,违反了规定,景区管理员不罚您款,而是要您也要博爱一下,为孙先生打扫陵墓2个小时。中山陵里面还有景点交通车,大家不要坐了,它开往其他的旅游景点的车子,凭票坐视免费的,但是到了另外景点,是要掏钱买票才能进去了。马上车子就到中山陵停车场了,下车后,大家带好贵重物品,车停稳后在下,进入陵园前面会有一条商业街,大家别急的去这边买,一会大家随小刘上去,一定要跟紧了,我们门票是一票制的,只能用一次,您要是没有随小刘进去,那您就得自己在陶80元买漂亮进去了,好了,我们马上到中山陵去了,等车停稳后,大家带好贵重物品随小刘下车。
好了,我们朋友现在跟着小刘走,去看看钟山风景区的导览图,这个可就是南京最高的山脉了,448米,只能说是个小丘陵了,(我们现在在什么位置啊?39,记好咯待会我们就在这边集合,我们中山陵1.5半小时,记得在*点时准时到这里集合,迟到的人到了车上要给我们大家表演节目。O(∩_∩)O~)先来看下左边的红色建筑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娘娘的合葬墓-明孝陵,已经和北京的明十三陵,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了,很可惜地面上的红色建筑都被天平天国时期打战时毁了,地面的建筑师清朝两江总督曾国藩重新修建的,规模大不如前了,地宫没有开发出来,之所没被开发,因为怕文物出土后会被氧化掉。那文物没法保存了,北京的定陵出土的万历皇帝的龙袍就被氧化掉只剩碎片了,后来南京的云景博物馆用了3年时间,重新复制了一件,。马王堆出土的纱衣,一拿出来之后,不久也化为灰烬了。所以南京的明孝陵没有开发。有很多的秘密留给后人去探索了。大家可以看下,在明孝陵神道有座梅花山,这个是初春赏梅的胜地,这个是东吴孙权的陵墓的所在,也是汪精卫的陵墓所在,蒋返都南京后,把汪精卫陵墓炸掉。 中山陵比明孝陵位子高点,中山陵整个是成一个古代大钟的形状,因为钟声能传的很远,也是警示后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大家看下我们今天所走的路是一条路直上直下,一目了然。大家看下在明孝陵和中山陵的之间有个亭子,其实是蒋介石为他死后所选的墓,比明孝陵高些,比中山陵矮,蒋认为自己的功绩比朱元璋厉害,可无法和孙中山先生相比。左边是灵谷寺景区,明清时间是香火非常旺的寺庙,不过毁了,现在时是北伐阵亡的将士和淞沪抗战牺牲的将士的公墓。
紫铜宝鼎:接着跟着小刘去参观中山陵景点区吧。台上那尊双耳三足的紫铜宝鼎,重5000公斤,此鼎铸于1933年秋,由广州中山大学全体师生和戴季陶捐赠。鼎一面铸有\"智、仁、勇\"三个字,是中山大学校训。鼎内竖有一块六角形铜牌,上刻戴母手书《孝经》全文。 戴季陶和老蒋是很好的朋友,称蒋介石在日本与戴季陶共居时,戴季陶结识了当地的护士重松金子。交往之下,金子怀孕了,并且产下一子,这个儿子便是蒋纬国。金子生下蒋纬国几年就过世了。因为生父戴季陶的原配钮有恒性情较烈,如果知道丈夫出轨的话,就要闹翻天了。一直没有让他的原配知道,戴季陶很容易地就瞒著她,和好友蒋介石说好,由蒋认子。蒋介石把婴儿取名为纬国,与在上海结缘的夫人姚冶诚一起抚养。蒋介石蒋蒋伟国视为己出,非常的疼爱他。最后在1989年1月11日,蒋纬国以《蒋经国总统逝世一年来的感受》为题在台北发表演讲,首次在公开场合谈及自己的身世。蒋纬国说,就他而言,无论是蒋介石还是戴季陶,“做谁的儿子,我都愿意。”
爱牌坊:由广场踏阶而上,迎面是一博爱牌坊。正中有的\"博爱\"两字。这两个字是孙先生的手迹,原出自唐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要爱天下人,南京也被称为博爱之都)据说孙先生生前最爱题这两字送人。孙先生毕生以伟大的博爱精神致力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民族的独立自由奋斗不息,可以说\"博爱\"二字正是对他一生的高度概括和最好写照。第二根柱子上有个横线,是当时选材的时候选短的,本来要追究那个工人的责任的,后来想是为孙先生修陵墓,就算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里也是拍照最好的地方大家可以在下来时拍拍照。
墓道:由博爱坊向前走,是一段长480米,宽数十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突出中国的传统风格,庄严肃穆,独具特色。为了体现孙先生的崇高伟大,中山陵沿用了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将墓室筑于海拔约160米的全陵最高处。而墓道两边的这些雪松、桧柏、银杏、红枫两两相对,代替了古代惯用的石人石兽,象征着孙先生的革命精神和高尚品质。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大一,现已成为南京市的市树。 下面是八角金盘。是很好绿化植物,防尘防污染的。
天下为公:墓道尽头是平台。左右两边是日本友人赠送的松树,六棵,叫千头松也叫千层松,,左右两边是守灵人住的,发现房子是斜的吗?其实不是的,这是建造时特地怎么设置的,凸出来的地基部分是将地面填平,在上面建造房子,给我们错觉是斜。其实是正的。前面是陵门所在,三拱门,中间是不开,只有孙中山出生11月12日和去世那天3月12日开的。解放之后,台湾国民党宋楚瑜和连战来事都开了中间的门走的,中门横额上是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是孙先生毕生奋斗的理想,也是他所倡导的三民主义的极好注解。
碑亭:过了陵门便是碑亭。刻有国民党元老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馏金颜体大字。谭延闿书法是当时明国时期四大书法家之一,他的楷书写的很好。孙中山本来是要举行国葬的,但后来改成了党葬,孙在党内当过最高的职位是总理,所以这里写实党葬总理了。当初讨论立碑时,计划由汪精卫、胡汉民等人分别撰写铭文、墓志铭等。可花了两年时间也没写出来。大家都认为先生的思想功绩是文字所无法概括的、于是索性不写铭文,改用现在的形式。 不好还好没有写,大家都知道汪是汉奸,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伟人的碑由汉奸来写,显然不好,这个也是天注定不让汪写的
在碑亭后网上看,迎面石阶层层叠叠。所以来这儿游览的客人常常要问:中山陵究竟有多少级台阶呢? 这个要从博爱坊数起起了392级。代表着孙先生所提出的三名主义“民国民权民生”和五权宪法“司法考试检查立法行政”。现在往上看我们可以看到层层叠叠的台阶,一会大家跟着小刘往上走,到了顶部可以看下,可以看到什么,小刘就不告诉大家,只有坚持不谢的人才能看这一景观了。
1337年南京发生一件震惊中外的惨案,南京大屠杀,当时日本在13937年12.13日攻下南京维持了6个星期的大屠杀,杀了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和已经投降的军人。达到30多万人。有人计算过了平均是12秒杀掉一个中国人。
来到临近顶端的平台,可以看见一对大铜鼎,上刻\"奉安大典\"字样,是当时上海市政府捐赠的。大家仔细看,会发现在左边那个鼎下面有两个洞。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个鼎是上海市政府赠送过来的,正好是1937年末日军攻占南京,炮弹打穿的。这两个洞就是当时留下的弹洞,没有把他修复时为了留给后人看的,勿忘国耻。距此不远的前方还有一对仿古青铜鼎,那是由孙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家敬赠的。
终于登上顶台。现在大家往下看,中山陵气势宏伟,壮观,看看台阶,只能看到平台看不到台阶,这个就是中山陵设计非常有特设的地方。再看看,整个中山陵只有两种颜色,蓝白,是中国传统的孝色,也是国名党旗青天白日旗的颜色。
祭堂:现在大家面对的就是祭堂和墓室,这是陵墓的主体部分。当年吕彦直督建至此,就因身患绝症而逝,常令后人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之叹。祭堂是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祭堂屋顶为重檐九脊,祭堂门额上有\"民族\"\"民生\"\"民权\"阳文篆字,这是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最基本最概括的指导思想。居中的\"民生\"门相上端,又有孙中山手书的\"天地正气\"四字直额。
请各位朋友们,祭堂和墓室,不能讲解了,我们不能吵醒了孙中山先生啊,小刘我就在门口给大家讲解下,一会他们再进去参观,祭堂内部以云南产白黑色大理石铺地。堂内有黑色石柱12根,四根相欠在墙壁内测,代表一年的12个月4个季节春夏秋冬。大家可以看见东西两壁上所刻的孙中山手书《建国大纲》全文。整个祭堂以黑白蓝色为基调,均为中国传统孝色。祭堂正中是孙中山着长袍马褂的石刻全身坐像。像高4.6米。这座雕像是当时世界著名的法籍波兰雕刻家保罗.阿林斯基受孙中山葬事委员会之托,用意大利白石雕刻而成,并于1930年从巴黎运至中山陵的,全部造价150万法郎。坐像下四面的6幅浮雕是截取了孙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6个片断。它们分别是\"如抱赤子\"\" 出国宣传\"\"商讨革命\"\"国会授印\"\"振聋发聩\"和\"讨袁护国\"。
墓室 :经过祭堂来到墓室。墓门分两道,第一道是两扇美国产的紫铜保险门,门上的门钉和铜环上的神兽(椒图)极富中国传统特色。门楣上刻\"浩气长存\"横额,取孙中山为黄花岗烈士墓所书手迹。第二道门为独扇铜门,上刻张静江所写\"孙中山先生之墓\"七个篆字。
墓室是半球形封闭建筑,顶呈西式穹隆状,以马赛克镶成国民党党徽图案。正中的圆形大理石圹,四周围是1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栏杆。圹内墓穴上安放着孙先生穿中山装的大理石卧像,这是捷克雕塑家高琪按孙先生的遗体形象所作。孙先生是南方人,各自不高只有158.为什么祭堂内的坐像身着长袍马褂,而这里却改穿中山装了呢?原来当年国民党内左右两派矛盾尖锐,以蒋介石为首的右派主张塑像穿长袍马褂;而左派则主张穿中山装。两派意见不合,结果各搞各的,就出现了上述情况。
各位朋友,孙先生的遗体究竟是否还在中山陵,这是每一位来这里的游客最关心的问题。事实上,自孙先生逝世后,他的遗体的确是历经磨难。1925年3月12日孙先生逝世时,他的遗体经过防腐处理,暂时被安置在北京香山碧云寺。1926年,被北伐军打败逃到北京的军阀张宗昌,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为孙先生的遗体压住了他的风水。于是他打算要焚化遗体。后经爱国将领张学良派兵保护,遗体才得以保存,1929年5月28日灵柩由津浦铁路从北京运抵浦口,6月1日运达中山陵。将灵柩放入圹中。紫铜棺下有一特制楠木垫,棺上有一层密封着的水晶透明板。当年公祭时,站在石圹边,扶栏即可瞻仰中山先生遗容。但是后来发现孙先生的遗体开始发胖了,后来国民党决定还是将孙先生入土为安,因为之前张国良把孙先生的议题存在当时是藏在山洞当中的,大家都知道,山洞空气阴冷潮湿,外加当时的防腐技术不行,遗体又运来运去的,有了棺材不是很密封了,孙先生的遗体有点发胖了,就没有办法去供后人瞻仰了,只能改成了土葬,不过虽然是土葬,但是还是做到入入土不沾土,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政府曾准备将遗体运往重庆,蒋请了美国的爆破专家抗侧了一下,当时最终结果是,墓室太坚固了,打开拿炮弹炸,但成功的机会只有30%,国民党不答应,蒋介石作罢,如果用凿开的方法,时间太长了,来不及,就没有运到重庆去了;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又曾想将遗体迁往台湾,也是这个原因,最后是拿了一套孙先生的义务在南京上空庞璇了3周,送到台湾去的。终于使遗体得以安然保存至今。
孙先生一身用过四口棺材。
孙中山逝世后的第三天,遗体被运到北京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然后被装殓在一副美式楠木棺中。这是孙中山的第一副棺材。
孙中山遗体入殓后不久,孔祥熙嫌这副楠木棺太小,又换了一副大的楠木棺。这副楠木棺为椭圆形,前端呈方形,棺中用玻璃作隔层,揭开棺盖便可瞻仰孙中山的遗容。
孙中山临终前曾说,愿如列宁那样保存遗体,供后人瞻仰。所以,治丧处向苏联订购水晶馆。该棺的外盖及外层均系钢质镀镍,银光闪亮。但经专家检查,此棺质地较脆,加之长途运输,有个角坏了,所以没有使用。后停放在北京碧云寺中山纪念堂,供人瞻仰。这是孙中山的第三副棺材。
孙中山的第四副棺材是从美国订购的紫铜棺。制作考究,外形精美,价值1.5万两白银,于1925年8月运到上海孙中山先生丧事筹备处。宋庆龄看后很满意。1927年4月,上海葬事筹备处迁到南京,紫铜棺也运到南京。1928年12月30日,紫铜棺被运往北京。
1929年5月22日,国民政府在北京西山碧云寺为孙中山举行了隆重的换棺仪式。孙科请协和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将孙中山的遗体揩拭干净,加裹白绸,并理发,然后由孙科、郑洪年、马湘为其穿了内外衬衣、白绫内裤、白丝袜、黑缎鞋,外加素蓝纱袍、黑素缎马褂、白丝手套。穿戴整理完毕之后,孙中山遗体被小心翼翼地移入紫铜棺内。棺四周放白绸棉垫和白绸丝棉袋,身上盖锦缎方被。1929年6月1日,紫铜棺柩运到中山陵,由孙中山的8名卫士抬入墓穴安葬。
易换下来的那副楠木玻璃棺,放入了孙中山的衣服、鞋袜后,被封入北京西山碧云寺石塔内,立法院长胡汉民为之题写了“孙中山先生衣冠冢”石碑。第一副楠木小棺则存放在北京中法中学
在墓室内曾经发生了一件刨腹自杀事件。当是有个国名党元老,叫续范亭,他一直是孙先生的忠实拥护者,孙先生去世之后,目睹了国内的战乱,曾跟说蒋介石希望停止内战,一致对外,但是蒋不干,他只能眼睁睁的看孙中山先生打拼了一身的革命事业就要毁于了国名党手中,心理很是悲伤,于是有一天去了拜谒了孙先生的之后,来到墓室,失声痛哭,拿了把小刀,剖腹自杀,一表明智,随后有士兵发现,送往医院救治,之后与国名党彻底决裂,投身于共产党。
好了各位朋友们,中山陵参观到此结束,大家到墓室参观时,请大家绕着石矿走一圈,表示对孙中山的尊敬。大家出来后,有兴趣可以去后面的墓宝花园参观,自由活动50分钟,我们*点准时上车集合。谢谢大家。

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简写20字文案: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
同学们,我们要在这里下车了。好了,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广场。
当初,孙中山先生去世之前就已经流露出长眠于此的愿望。在孙中山先生去世那天,就成立了丧事筹备委员会,由他的夫人宋庆龄和他的儿子孙科负责。当时对他老人家的陵墓设置还是比较有争议的,有人说,孙先生他是一个帝王,他的陵墓应该根据帝王的陵墓来建造,象这里有明孝陵,孙权的陵墓等等;而又有人说,孙先生是继往开来的,他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社会,建立了民主共和,他应该不同于以前的帝王,所以他的陵墓应该要特殊一点的。最后没有办法,只好向全社会征集这个陵墓的设计方案。终于山东人青年设计师吕彦直,他设计了这个警钟型的方案被评为一等奖。
好,我们现在所站的位置是当时警钟型的下摆,那在我们的后面就是孝经鼎,是当年中山大学师生集资捐赠的。当年孙中山先生去世有遗言说“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任需努力,需警钟长鸣”从空中往下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不同于其他帝王陵墓的地方。比如说其他帝王陵墓都会有石人,石兽之类的牺牲或者翁仲,那我们的孙中山先生当然不可能有这样的东西啦。好了,各位先来看一下这个半月型的警钟型广场,这里有8棵南京市的市树雪松。这8棵雪松就代表了给孙中山先生守陵的8个士兵。当年国民党在南京被解放的时候都南撤,惟有给孙中山先生守陵的士兵没有撤,一直守到等共产党的士兵来了之后交接为止。那么有人猜测到底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到底在不在这个地方,说在广东也好,说在钟山也好,这个有很多种说法,那他的陵墓他的遗体一定是在这里的无疑。
在这个广场前方,有一个牌坊,那这个牌坊依然是沿袭了古代帝王陵墓的建筑风格了。牌坊是用来歌功颂德的。那么这个牌坊上方有两个字博爱,是孙中山先生亲笔手书的,其实也是对老人家高度的概括和写照。好,大家请看,这个博爱坊中间两根柱子是有一点不同的。第二根中间是接上去的,曾经中山陵也是遭受过日本人的轰炸,这里就是后来补上去的。
现在我们到了陵门,首先我们来看瓦的颜色是蓝色的。前段时间我跟大家说过,在中国园林建筑和中国传统中一般来说瓦片是黑颜色的,因为它是五行当中属于水的,水能压火,这样可以防止火灾。在中国人传统的五行观念中,那为什么是蓝色的呢?因为国民党的代表颜色是蓝色,代表青天白日,我们可以看到中间这根陵门的上面是断掉的,为什么会断掉呢?有很多种说法,有人说是日本人炸掉的,还有人说是当时建的时候钱不够了,其实当时设计的时候是有一点点误差,是后来补上去的,后来那些钱是由南京市人民捐款的。去年连战来大陆时就是跟我们一样从这个路过去的。
为什么连战,宋楚瑜等来大陆时第一个去的地方是中山陵吗?因为孙中山不仅是我们大陆的国父同时也是台湾的国父,因为他的一系列理念都是被我们所认同的。连战先生来中山陵时题了四个字:中山美陵。后面写了他的名字,短短的六个字,连战先生写了三个错别字,为什么呢?文化程度不高?呵呵,开玩笑的。中山美陵的美字少了一横,为什么少一横,因为连战先生觉得两岸尚未统一,美中不足。这个陵字少了一撇,下面是个又字为什么不是反文旁呢?因为他要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大陆当权政府,我们台湾国民党政府一直是承认一个中国的,而且他是六十年后又来中国的。这个战字少了一点,因为战字分开是占和戈是战争的意思,他没写是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南京是个让人感觉很沉重的城市,但是这其中的原因是因为它的历史文化基础太深太多了。
现在我们继续沿着去年连战走过的这条路继续往上走,大家知道吗?连战先生走这段路走了多少时间吗?一个小时,其实走到底二十分钟也就够了,可他为什么走那么久呢?因为他当时来的时候是南京的老百姓夹道欢迎的,所以他一边走路一边挥手所以就特别慢了。
从下面往上走共有三百九十二级台阶,因为当时中国是这么说的中国有四万万同胞,具体据说是三亿九千两百万,所以有这么多;还有的说是当时的国务委员有三百九十二个人来这里开会;还有的说是有那么多个将军来参加他的葬礼。但据考证是不准确的。但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三:是孙先生的三民主义,九:是说我们国家最早的时候是叫九州。陆游的一首诗是这么说的:此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乃翁。孙中山先生的心愿是跟陆游一样的,再者希望国共合作,共同救国,现在我们继续沿着连战先生走过的路爬到顶。
过了博爱坊,就是墓道了,这个墓道有480米长,而且墓道是倾斜上去的,呆会我们上去的时候请你留心一下,我们上去的时候,是一步一叩首的,因为它是倾斜的。而当我们下来的时候,那个坡度,是非常适合我们大踏步往前走的。我觉得这个设计是非常有寓意的,一步一叩首,那是对孙中山先生的尊敬。参观完中山陵下来,大踏步的往前走,就说明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本来墓道两面应该是石人石象,但是中山陵没有,他有的是柏树,松树一些万古长青的树木。好,这里有一些数字392,台阶就是从这里开始数一直到孙中山先生的墓室,总共是392阶,直线距离700多米。好,现在我们上去。
天下为公----孙中山题的,但真正做到的也只有他老人家,因为人是自私的,所以如果说你一个校长,让你把这个位置让出来,肯不肯?也许会肯,那么如果位置是局长,让他让出来,肯不肯?很可能就不肯了,所以这个就很难讲了。
那边有一头狮子,下面有一个球,那叫统一寰宇,这边是一只小狮子,为什么是两头狮子?其实这个不是中国的石雕,这个原来是从印度那边过来的,印度的佛教里这个东西是最多的,叫做侯门狮子吼,放这么高的狮子这是补应该的,为什么?因为这个只有在封建帝王的陵寝上才会有,孙中山先生没有这种理念,为什么在孙中山先生的墓前放这么两头狮子呢,这狮子是从别的王陵前移过来的。这边有块碑,高8点1米,上面写了很多字,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这是国民党对他对高礼仪的一个安葬,从此以后,国民党就再也没有总理这个词了。都叫主席,马主席连主席,下面有五座山,代表孙中山先生的功德比山高,比海深。
这块碑的后面是没有任何的文字,原本应该是有墓志铭的,也就是说应该有人写铭文的,但是当时呢让孙中山先生的几个弟子来写,谁呢?汪精卫和胡汉民,但是我告诉你,孙中山先生,其他什么都好,收弟子收得不是很好,汪精卫胡汉民蒋介石,都是他得弟子,得意门生,各有千秋。汪精卫一开始是个好汉,刺杀过清朝的摄政王,但是后来他投降了日本人,当了日本人的走狗,蒋介石野走向了与人民为敌的道路,胡汉民也叛变了党,这两个笨蛋呢,其实文化程度很高,写了很久,将近两年的时间,仍旧写不出一句话来,所以只能够后面没有任何文字的记载。接下来我们接着往上面走,这个建筑最巧妙的地方,为什么被称之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巧妙的设计,就是你从下面往上面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任何一个伟大的建筑上面可能都蕴含着设计师的很多心血,所以中山陵造好以后,吕彦直得癌症去世了,太累的原故。

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 南京中山陵导游词简写20字文案:

对于中山陵,我几乎是陌生的。由于陌生,自然好奇,便也联想过许多金碧辉煌的殿堂。然而,当漫步其中之时,才发现原来中山陵别有一番景致。依山而建,隐于山林之间,从下往上一望,极为壮观。建筑并不艳丽,却给人莫名地来了一种气势,来了一种庄重。
走在台阶上,似乎就已明了。孙中山先生生前就想把墓建于此地,而后人按照他的意思为他建了此陵墓,似乎是为了给中山先生,这位为中国不停忙碌的伟人找了一处永远安宁的地方让他平静下来。
中山陵坐落在这繁茂的宁静之中。中山陵的布局就像是一个大钟,含有\"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遥想当年孙中山先生为了民族的复兴,人民的觉醒,做出了多少的贡献?陵墓入口处有高大的花岗石牌坊,上有中山先生手书的\"博爱\"两个金字。\"博爱\"两字正点出了孙中山先生博大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石坊后是墓道。前面为陵门,它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再进为碑亭,一块高约6米的碑石上刻着\"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中国xx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的镏金大字。
从牌坊开始上达祭堂,共有石阶392级,8个平台。攀登如此多的石阶极为艰难,但当大家走完这段长距离陡峻的石阶以后,一定会悟出孙中山先生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含义。最高的平台有华表两座,后为祭堂。祭堂有三个拱门,分书\"民族\"、\"民权\"、\"民生\"门额。这里是仿宫殿式的祭堂。祭堂的门楣上刻有孙中山手书\"天地正气\"四字,表达了孙中山先生奋斗的理想。堂中有中山先生大理石坐像,逼真生动。在这里,不仅使我们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推翻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不朽勋业和艰苦斗争的历程,而且也看到了孙中山先生为我中华独立、富强、大展宏图的建国思想。堂后有墓门二重,门框则以黑色大理石砌成。上有中山先生手书\"浩气长存\"横额。进门为圆形墓室,中央是长形墓穴,上面是中山先生汉白玉卧像,瞻仰者可围绕汉白玉
栏杆俯视灵柩上的卧像,此像是雕刻家按遗体形象塑造,十分逼真。下面安葬着孙中山先生的遗体。我心中盈满的只有感动和震撼。高大庄严的祭堂,让我第一次强烈地感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伟大。
中山陵之旅,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饱览美景的喜悦,更多的是对社会的思考,对民族的热爱,对领袖的敬意。作为记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结语: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的经历,对《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要怎么写好《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作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希望对大家写《2017南京中山陵导游词(2)》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