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综合文案 > 正文

清明节的散文作文 清明节的散文诗文案

2019-03-10 综合文案 类别:散文 1500字

下面是文案网小编分享的清明节的散文作文 清明节的散文诗文案,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清明节的散文作文  清明节的散文诗文案

清明节的散文作文 清明节的散文诗文案:

1.情牵清明节
那一束火焰一直在燃烧,那一束白色的、红色的火焰一直在我心中燃烧。
日子是一扇无法打开的门,你在门的那头,我在眺望中望眼欲穿,所有的誓言都在这袅袅升腾的炊烟中,成为一种飞翔的思念,不知道天堂里你能否感受到一种呼唤?
蔓延在手指间的故事,无法洞穿季节深处的花瓣,一场雨便已如期而至,让所有的情节都在梦中与你牵手,让所有的理由都在踏青中成为唯一。
每当这个季节,所有的相约都是这样的苍凉,所有的表白也都是这样于事无补,我看见风中的舞蹈,剔透花朵最初的绽放,我默诵为你写的悼词,谁的泪滴却让我无法收场。
2.细数生命的落花
生命的花朵在静静地开放。
是一个月色融融的夜晚,当栀子花把最后一缕清香吐出,生命的枝叶悄悄地应和着,一枚鹅黄的花蕾探破粗糙或是细腻的表皮,用自己的眼,回应那柔软的月光。
花朵如期而开,也是一个静谧的深夜。淡绿中带点些许鹅黄的花瓣,不能托起一粒水雾。当所有的花瓣尽情绽开,月亮也羞涩地躲进了云层。月亮知道,吴刚“坎坎”的伐木声会惊扰花的眼。奔月的嫦娥已带来俗世的尘埃和风情,不该让花懂的,月亮知道。
因为它植于心田的深处,心田的最深处。
因为那里是多么的娇嫩和纯粹啊。
一声轻的应和,一丝轻的颤动,花朵读懂了自己。那艳美的花瓣舞起轻旋,轻盈地跳向前方。
一瓣,两瓣,生命惊讶于自己的美丽。那是被自己忽视的美丽。她已习惯了坚硬,习惯了粗糙,习惯了风起云涌,习惯了潮起潮落。很长的一段时间,生命已不认识溪流中自己的面孔,也听惯了流水哗哗的嘲笑。有时秋虫的噪鸣使她不安,夏夜的灯蛾鼓鼓的眼睛使她不解。
一瓣,两瓣,生命的心悸动了一下。深邃的夜没有言语,低下头去,生命发现,那飘落的花瓣原来是自己的一滴眼泪。
3.槐树
一年一度的槐花又开了。它开在暮春时节,仿佛是同春天作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告别。
槐树是如此高大,它却开出玲珑别致的小花。一朵朵的小花像一只只玉蝴蝶有序地集结在一起,微风轻漾中舒展着美仑美奂的飞天舞姿,还伴随着嘤嘤嗡嗡的天簌歌吟。
花阵的盛大更如一串串洁白珠玉排成的一片无边的雪海。每次抬头看它,我们看到的都是一串串美丽的悬挂。槐花是一种会回望的花朵,是一种有灵性且会感恩的花朵。每次仰视,目光都会与它不期而遇。因为对视,一切的遥远都不再成为心的距离,所以,槐花最终唤起的总是我们与自然间的那份无间的亲密。
高大而又感情炽烈的槐树,不仅开出的花如冲天爆放的礼花般美丽,它的香也是氤氲不散牵天扯地。它怒放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充满着洁白的绚丽和香香酥酥的味道。无论在阳光下看它,还是在灯光和月光下看它,槐花都会给我们一派激情灿烂,让人留恋忘返。无论是醒着时闻它还是在睡眠中闻它,它的香都会缠缠绵绵,萦绕心间。
槐花不仅是岁月的风景,而且也是生命的装饰。我曾看到无数的女孩子,把一串串的槐花挂在脖上、耳上或手腕上增加自己梦想的美丽。此时,金子银子不能将其代替,因为槐花已将女孩的春天与自己的春天连在了一起,香在了一起。当它出现在女孩子的生命里时,它又诗情画意地开了一次,活了一次。
这样,槐花的美就深深地根植在人们的心里。虽然春天已经过去,然而它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忘怀的追忆。它的开放就像一声绝响,因为永恒,却永远不会消失。
4.让我为你点亮一盏酥油灯
今夜,无星无月,也没有灯光,你孤独地走在大街上迷失了家的方向。马路上车来车往,黑暗中的你是否感到孤单凄凉?
让我为你点盏灯,照亮你通往天堂的路,既然黑夜无法将你阻挡,那就让我静静地送你上路。三途河边不知是否已有人为你种下鲜红的彼岸花?三生石上我已看见你的名字被镌刻在轮回的青石板上。
在这没有风的夜里,在上苍引导你渡过彼岸的路上,让我轻轻地为你唱首歌:祝你一路平安。
尽管,所有的生命都是一场生与死的轮回,但你却不该走得这样仓促,这样匆忙。让我来不及将我们之间所有的故事刻制成碟片永存心底;让我来不及为你打点行李,把朋友们的牵挂装进你的行囊,留给你寂寞时永久的回忆。
让我为你点盏灯。高原上的风萧瑟,高原上的雨凄凉,让我的灯光给你些许温暖,让我的关爱送你无憾地上路。
思也悠悠,念也悠悠,多少日子欢快的记忆犹在心头;黑夜苦短思绪长,多少月明星稀的夜晚你陪我唱歌、吟诗到天明的情景依旧萦绕在脑际。
思念就像你的影子,在你转身离开的瞬间,就已将我淹没。
让我为你点盏灯,灯光里我可以看见昨夜你憨厚的笑容,灯光里我可以听见今晨你愉悦的歌声。如果彼岸是到达理想中安宁与曙光的圣地,那么就让我快乐地送你上路,今夜我不哭泣。
让我为你点盏灯吧,让你在这无星无月的夜晚,不再寒冷孤单。别梦依稀,依稀的梦里我为你放飞九千九百九十九对千纸鹤,迷失了方向的你就随着七彩的纸鹤一起轻盈飞舞,通往天堂的路上我和你所有的朋友一起以思念为芯,以心泪为烛点燃一盏盏灯火,为你照明,送你上路,愿你一路好走。
愿通往天堂的路上你一路好走。

清明节的散文作文 清明节的散文诗文案:

又是一年清明节,想起陌野荒冢那些凌乱的芭茅草,那些冥纸燃起的袅袅烟雾,那些在雨中摇曳的坟头白纸,每次濒临清明这个悲怆而多愁的日子,我多想借一场清明雨来澄清灵魂,洗掉一些欲望和贪恋,一些尘埃和杂念,然后静静地望着一堆让人断肠的黄土,触痛记忆,寄托心境…
小时候,我总是盼望着清明节快点到来,那个心情就像盼望着过年一样。我依稀的记得清明时节是我们这些馋嘴的孩子进山扫荡的日子,我们常常跑到学校对面的那片坟茔,去守候住在我们那里的几家汉姓人来挂清,那个时代我们苗族很少有人为祖先扫墓,即使挂清也舍不得买糖果来祭祀,最多也是烧香焚纸,然后买5毛钱的一小串白纸挂上就是清明节了。
70年代末,在我们那个乡下,基本上都是苗族聚居,但也夹杂着十几家汉姓人居住,我记得他们住在街上,说着我们听不懂的汉语,我们都叫他们做“果匝”,他们叫我们“果雄”。他们的习惯和我们苗族人不同。他们在镇上开商铺,卖油,卖盐,卖糖果等。清明时他们会拿一些糖果来祭祀祖先,还会用很漂亮的红纸做小灯笼挂在坟头。那个时候,“果匝”祭祀祖先的贡品对我们这些孩子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我们迫不及特等活人拜祭完走人,然后像伏兵一样从一些草垛啊,大石头背后冒出来争抢死人的贡品,有时为抢一个糖果还在那里干仗,然后就坐在坟墓旁边吃边比谁抢到的东西多,吃完觉得那些灯笼和彩纸很漂亮,我们还把那些灯笼取下来,用麻告皮串联起来带回家,直到父母发现,狠狠揍一顿,还骗我们说,我们拿了果匝的东西,要把我们卖给果匝,吓得我们连忙把那些灯笼重新挂到坟茔上。
上小学后,我对清明节只是有一些懵懵懂懂的了解,即使在课堂里跟老师把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诗句背的滚瓜乱熟,但确却的来说,也不知道清明节到底是怎样一个什么鬼东西,在心里隐约的知道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日子。因为爷爷在我出生那一年过世了,但是每年给爷爷扫墓都是父亲一个人。好像一直没有我们小孩的事。我记得每次父亲去扫墓,奶奶总是给他准备一把割草的砍柴刀,一把添土用的铁锹,然后拿少许的纸香就去挂清了。
到了我9岁那年,一提到清明节我就恐怖不安,那年大我两岁的哥哥因突发性脑膜炎死了,那时在80年代初,重男轻女的现象颇为严重,特别是在乡下,家里如果没有男孩是被人家歧视的。本来我家孩子又少,哥哥是唯一的男孩,哥哥被无情的病魔带走了,当时父母痛不欲生,特别是父亲,哥哥好像是他的全部,哥哥的走,父亲悲痛欲绝,几乎神志不清。从此,父亲垮了,沉默寡言,常常阴森着一张瘦弱的脸,家里每天都像结一层薄薄的冰。
哥哥走后,每到清明节父亲再也不去挂清了,而是傻呆呆地坐在家里燃香焚纸,泪水像决堤的河流泛滥不止,我不知道他是祭祀爷爷还是祭祀我未满11岁的哥哥,家里烟雾缭绕,阴阴森森,好像有鬼怪出没,偶尔母亲和奶奶也在小声的低泣…我和姐姐怯怯地躲在厢房阁楼里不敢作声,也不敢出去玩,那一晚,母亲没有心思去做饭烧菜,我们一家人都是饿着,圈里的两只猪更是饿地嗷嗷乱叫,我和姐姐实在饿的厉害,就悄悄地吃白天我们从坡上采回的毛毛针,一想到那个悲悲戚戚,斩断寸肠的场景,我特别特别地憎恨清明节。
后来我慢慢地长大了,也离开了家乡,父亲的哀愁好像也慢慢地减少了。每次到县城给我送伙食费,总是一脸慈祥,摸着我的头问寒问暖,久久不舍离去,当时我觉得有一段时间不是很适应。觉得生活不是那么真实。后来我听母亲说,自从我考起县一中,父亲觉得我像个男孩子一样能干,或许在面子上很荣光,因为当时从乡下考上县第一中学只有三个人,我是其中唯一的女孩子。那段时间我是最幸福的,我感到又回到了哥哥在时的那个其乐融融的家庭,家里又有笑声了,即使到了清明节,父亲的痛苦也放下了很多,他带着我和姐姐一起给爷爷扫墓,他再也不提哥哥的事,他只是给我们讲爷爷生前的故事…
可是,好景总是不长,在我18岁花季那年,我正在教室里上课,堂哥风风火火送来一个消息,说父亲不行了。当我赶到父亲的病床前,父亲已经不能说话了,他僵硬躺在病床上,眼睛直木木地睁开,任凭我怎样叫唤,父亲都无法回应我,只是目光慢慢地移向我,仅仅盯住我有一分多钟,脸上露出一丝隐忍的微笑,此时我明白父亲看到的那份欣慰,更明白父亲是在交代我什么,我紧紧抓住父亲骨瘦如柴的手,把脸轻轻地和父亲的脸贴在一起,半靠在父亲的身上,感觉父亲的呼吸越来愈弱了,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我声泪俱下地告诉父亲,我一定会照顾好母亲的,父亲在我的哭声中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眼角滚下了两滴浑浊的泪,那一刹那我大喊,大叫,竭尽全力的咆哮不知什么时候晕了过去,一切,所有的一切父亲都听不见了。父亲走时只有54岁,从此,我知道,属于我的清明节来了。
父亲走后,我成了半个孤儿,在我的生命里,我把清明节当作一个重要的节日,什么节可以不过,唯独清明节不能不过,清明时节不管是狂风暴雨还是春光明媚,不管我身在哪里或者是怎样的忙,我都会马不停蹄地赶到父亲的坟前,拨净一些乱草,摆上一些白酒,烧三柱香,磕三个响头,然后慢慢地告诉他母亲的生活状况,讲我的生活经历,不管父亲是否听的见,我都在絮絮叨叨着…
22年了,今天我又来到父亲的坟前,大雨下个不停,山岚云雾缭绕,父亲的坟地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烟雨里。老公和姐夫也赶来了,我跪在父亲的坟墓前,一种愁绪自然而然地渲染,心痛如绞的感觉撞击我心里最柔软的角落,平时在怎么坚强的我都无法控制自己,其实每过一个清明节我的心就痛一次,那种针扎似的感觉常常让我悲情悠悠,哀思渺渺。
老公看着此时的我痛苦不堪便安慰我说,22年了,父亲的木屋和身体已经变成黄土,父亲的灵魂吸天地精华升天了,这堆黄土长出的小草小花在装饰父亲的家…我听着听着,我总感觉父亲一直是头顶着山脉,脚踏着山梁,在故乡土地上睡去的,就如我每年清明时节这些走累了的文字,低过花香,低过四月的青草,尘归尘,土归土时忘不了的故乡。
清明的雨还在下着,有谁能够阻止这些悲情的流淌和着我的泪,清清冷冷粘在睫毛上,就像一丛一丛失语的花朵,一段一段灵魂的记忆,清明雨上,滴雨成殇,我一次次,深深地,深深地呼唤我的父亲……

清明节的散文作文 清明节的散文诗文案:

在我的印象中,春天是从柳树枝头绽放的第一点嫩绿开始的;而清明必定是下了一场夜雨,早晨开门时,除了地上莫名其妙地湿了一地之外,太阳如洗了般地从东方升起,至此清明时节就算是来临了。
二十四节气中,就名称而言,我最喜欢的是清明和白露。白露时节,早上出门,你会发现茫茫的原野上薄薄地铺着一层白霜,会让你不期然地想起《诗经》中的句子,“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既有周围的景致可以赏心悦目,又有一种时空的苍茫感。而清明时节,会让我记起早晨放牛时骑在牛背上的一幕,看着田埂旁青青草尖上滚动的露珠,在晨光的照射下,显得晶莹剔透,空气中混着青草的香,泥土的味,加之声声鸟鸣,一切都是如此的清新怡人。那种阔大的明亮,会让你整个人都通透起来。可现在清明给我的感觉已经不再通透了,沉沉雾霾笼罩着城市的上空。在上班途中,偶尔飘过的花香也显得格外的逼仄,虽然忍不住想多吸几口,但是还没到咽喉的底部就已经消失殆尽,不像儿时的农村,那种清香会浸入你的心脾,渗透进你的五脏六肺,让你感觉到血管里的血都是嫣红的。
每到清明,必定是要祭祖的。老家把祭祖叫做“做清明”,习惯于在清明当日的前三天或后三天去扫墓,即便是很远的人,也是要赶回来的,然后男人们带着孩子去扫墓,妇女们则在家里忙着洗菜做饭。老家的坟茔都是星星点点地散落在村边的山岗地头,或远或近,或高或地。不像现在的公墓都集中在一处,整齐而规整,森然并列的墓碑对着同一个方向,似迈着整齐划一的步调,凝然而肃穆,没有一点个性。老家人做清明,很少有悲悲切切凄凄惨惨戚戚的场景,孩子们可劲地撒欢,他们高高地举着早就用纸剪裁好的各色幡子,兴高采烈地跑在前面,大人们则跟在后面。及至到了祖先坟前,大人们一边忙着砍去坟茔上的杂草,一边忙着用铁锹给坟培上新土,然后挖一锹六边形整块的土块,带着青草,齐齐整整地放在坟头上,当做帽子。孩子们忙着将幡子分好,爬上去插在坟的帽子上。幡子也是要按家族分支来插的,既表明每家都参与了祭扫,也表明后代的兴旺繁茂。当这一切都做好的时候,孩子们就乱七八糟地烧纸叩头,大人们也虔诚地跪下,一边念叨着祖上保佑,一边喊着祖上来收钱。于是地头山岗冒起缕缕的烟火,响起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对于不断积累的坟茔,很多时候孩子们并不清楚埋葬的是到底是他的哪一位祖先,这时候大人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们一些祖上的故事,零星而散乱,但肯定都是祖上的荣光或者勤劳。孩子就这样感受着他们祖上的艰辛和不易,成功和骄傲,让他们在今后的岁月中学会如何做人,并产生一种光祖耀宗的内在动力。等到祭扫完毕,在家做饭的小媳妇们早已将饭菜端到桌子上,如果遇到家族兴旺人丁繁茂的,那家会将几张桌子拼起来一直摆到屋外,远归的游子与家乡的亲人围坐在一起,按照长幼尊卑坐在席位上喝酒聊天,回味着他们共同的祖先,孩子们则窜来窜去,其热闹的程度,早已将做清明演变成为一场非同凡响的民俗。
清明时节经典散文

清明节的散文作文 清明节的散文诗文案:

每当吟诵诗人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诗句,总会想起清明,想起故乡的清明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中华大地是一个别具一格的特殊日子,古往今来一直深受人们的重视。因为,这个日子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还是缅怀过世亲人的日子,即生者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据说这个传统的节日已经有着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自然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元素。此时的故乡已是春意盎然,到处生机勃勃鸟语花香草木纷长,但见绿树抽枝发芽,各色的花朵竞放,一切美得令人心醉。在故乡的土地上,聆听春风的歌唱,呼吸着泥土清香的气息,此时乡情便会疯长起来,它吸引着远方的儿女,拖男带女带着一片诚挚的情感,回到老家坟茔给祖先扫墓添土,他们拿出表达心意的祭物,或食品,或果蔬,或烟酒,或纸钱等,把所有的祭祀供品摆列在墓前,满满地斟上酒,在烟雾缭绕中叩头拜祭,随即焚烧冥府通行的纸币,与地下的亡灵共同分享这独有的氛围,共叙离别之情,此时此刻所有的感情,所有的话语……一齐涌入心头无法倾诉,只有泪水尽情流淌,过去的往事历历在目,那份揪心的感觉,只有投入的人才能感受到,痛不欲生——两界天地,两重天,生死只是一线相隔的悲凉……以此寄托内心的哀思,表达对祖先的深深怀念与敬意……
对故乡的孩子们来讲,清明节还是“顶蛋”比赛的日子。所谓“顶蛋”也叫“碰鸡蛋”,就是各自手持一个鸡蛋相互碰撞在一起,谁的鸡蛋碰裂了,谁就算是失败了。因此早在清明节到来之前很长的一段日子了里,孩子们就各自注意自家老母鸡下的鸡蛋,因为“顶蛋”时需要的鸡蛋最好是最新的、皮厚的、个大的。记得这天早上,母亲把鸡蛋煮好晾干后,我们挑选出红皮个大的,用七彩画笔在鸡蛋上涂成红色,有时候也会根据自己的想象,在鸡蛋上随意作画,写上祝福的话语,画上一张纸灿烂的笑脸,然后轻巧地放进书包里,蹦蹦跳跳高高兴兴唱着不知名的歌儿上学去。到了学校后,趁着铃声还没有敲响,小朋友们如同炸了锅一样,便围拢过来聚在了一起,开始了所谓的“顶蛋”比赛。此时双方都会小心翼翼攥好已经染红的鸡蛋,只露出尖尖的前端,聚精会神的看着对方,只等裁判一声号令,小手一挥 “开始”,便听到“啪”地一声,便决出了输赢。赢了的同学自然会兴高采烈,输了的同学自是闷闷不乐,只得把碰坏的鸡蛋自己吃掉。有时候因为意外的落差,有的同学还会哭鼻子呢!用袖子摸着哭红的眼颊,引来了同学们持续不断的笑声与尖叫。记得有意思的是,有些求胜心切的孩子不按套路出牌,他们会偷偷“作弊”,从自家挑选出小个头的鸭蛋冒充鸡蛋,染成红色后拿在手里还真以假乱真,让人看不出来,最后连赢两局被大家发现后,免不了受一顿“教训”和谩骂……记得儿时每逢清明节,校园里自然会传出清脆的蛋壳破碎声和爽朗的笑声,伴随着读书声传出很远很远……如今,煮鸡蛋的人家虽然没有减少,但是“碰鸡蛋”比赛也渐渐成为过去式了。
插柳,也是故乡清明节期间的习俗之一。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在故乡,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还有一种说法是中国人将清明、七月半、十月朔看作是三大鬼节。清明节正是百鬼出没频频、索讨多多的时节。受佛教的影响,观世音手持柳枝蘸水普度众生,许多人便认为柳条有驱鬼辟邪的作用,把柳枝称为鬼怖木。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写道:取杨柳枝着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然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便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记得儿时的故乡,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成为一种常见的习俗,我们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小朋友们,放学后如同灵巧的猴子,爬上柳树把柳条掰下来,编成帽子戴在头上,如同潘冬子一样,雄赳赳气昂昂,迈着整齐划一的步伐,四处炫耀成为了一种时尚。
折桃枝也是故乡清明的习俗。在清明节这天,倘若走在故乡的街道上,时常会看到人们把新发芽的桃枝插在自家门上的场景。听娘讲桃枝有避邪,驱鬼神的功效,可以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或许是家家户户为了图个吉利的缘故,插桃枝开始农村盛行开来,当然,这种工作在那时也属于孩子们的,而且是女孩们做的工作,因为男孩子是不屑于这种没有挑战与冒险乐趣的。于是,每当清明时分,要好的女孩们就偷偷地积聚在一起,商议着去哪里“偷折”桃枝。因为,拥有桃树的人家自然不欢迎她们去采摘的。于是,她们就到野外沟沟坎坎处去寻找野桃树。自然,沟沟坎坎有些惊险和刺激,自然折桃枝在寻找与攀折中也就多了一些说不尽的乐趣。
现在的我,因为工作的缘故,离开故乡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或许是快节奏生活的缘故和现代文明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内容,现在故乡的清明一些简单的风俗也趋于疏远了,虽然传统的风俗习惯在今天看来显得有些过于简单、落后、甚至愚昧,但是那里面融合着更多的质朴的纯真,更多的快乐与思念,因此我们有必要保存它传承它延续它。我总觉得,清明是我们民族的传统,是我们的一种文化,我们理应使它永久性驻扎在我们的民族血脉中,永不褪色,永远传承开来!
故乡的清明节散文


结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你有了解过《清明节的散文》作文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清明节的散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清明节的散文》。